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火灾微光遥感识别新指数——增强夜光火灾扰动指数 被引量:4
1
作者 武晋雯 纪瑞鹏 +4 位作者 张玉书 孙龙彧 于文颖 冯锐 幸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9,共9页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低照度条件下的微光成像技术及其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微光遥感影像上,很难单纯依靠辐射亮度或温度,将森林火灾与工业燃烧、城市等热源充分地分离,同时由于频繁的数据饱和问题,目前NPP火灾产品仅提供探...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低照度条件下的微光成像技术及其应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微光遥感影像上,很难单纯依靠辐射亮度或温度,将森林火灾与工业燃烧、城市等热源充分地分离,同时由于频繁的数据饱和问题,目前NPP火灾产品仅提供探测位置信息。因此,为了在各种高亮度异质热源中实现森林火灾识别,进一步推进火灾探测产品像素级表征,基于地表温度通过潜热传递随植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光谱指数—增强夜光火灾扰动指数(ENFDI),并与传统的中红外波段(Tmir)火灾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NFDI可以增强森林火灾与城市热源之间的光谱差异,提高微光条件下森林火灾识别能力,森林火灾ENFDI明显高于城市热源区;ENFDI能够有效缓解微光波段易饱和的影响,ENFDI不仅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潜在饱和区内火光亮度的差异,增强火灾像元的可区分性,而且与中远红外亮温差的相关性R高达0.94~0.97,明显高于微光波段亮度(NTL)与中远红外亮温差的相关性(0.82~0.83);ENFDI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受月相变化的影响,在有无月光情况下夜间森林火灾均被识别;ENFDI森林火灾识别精度(87.66%)高于传统中红外波段(Tmir)火灾识别精度(83.91%),与NPP/VIIRS主动火灾产品(VNP14IMG)具有良好的总体对应关系,定位偏差在628 m以内。因此,ENFDI指数对森林火灾的识别具有敏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实现火灾像素级表征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夜光火灾扰动指数 火灾遥感识别 微光 红外 植被指数 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指数的岷江上游森林扰动时间序列研究——以理县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宇欣 倪静 +2 位作者 杨存建 罗银建 马洋洋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3,共6页
利用扰动指数算法对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的森林扰动进行时间序列监测研究。基于TM数据对1994-2001,2001-2007,2007-2008,2008-2011年4个时间段的理县森林扰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4个时间段理县受扰动的森林面积分别为437.94,278.46,260.46,... 利用扰动指数算法对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的森林扰动进行时间序列监测研究。基于TM数据对1994-2001,2001-2007,2007-2008,2008-2011年4个时间段的理县森林扰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4个时间段理县受扰动的森林面积分别为437.94,278.46,260.46,184.14 hm2,主要原因依次为人为活动,洪水及次生灾害影响,汶川地震破坏,滑坡、塌方和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灾害。经过验证kappa系数达到0.84。数据显示,2001年前该县森林扰动较为严重,2001年后该县受扰动森林面积逐步减少,说明森林状况逐渐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县 森林扰动 扰动指数 时间序列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扰动指数的天水南部植被扰动时空序列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妍妍 郭晓娟 +3 位作者 邹明亮 陈冠光 郭建军 岳东霞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利用全球扰动指数(The MODIS Global Disturbance Index, MGDI)模型并以长时间序列的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作为数据源对天水南部地区2001—2016年植被扰... 利用全球扰动指数(The MODIS Global Disturbance Index, MGDI)模型并以长时间序列的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作为数据源对天水南部地区2001—2016年植被扰动指数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和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6年来植被扰动指数的均值空间分布不均,其值分布于0.66—1.09之间,天水市南部地区的西北和西部部分地区植被扰动指数明显低于其它地区,且主要为积极扰动。(2)植被扰动指数的年际变化呈降低趋势,占总面积的89.58%,其中研究区中农耕区减小的趋势最为明显。植被扰动指数的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 2001—2016年以来天水南部大部分地区植被扰动指数变化较稳定。其中,西北部的农耕区扰动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而林区波动相对较小。(3)植被扰动情况受海拔和坡度、河流和道路的影响。空间分布上,扰动主要发生在海拔相对较高、坡度较缓及近河流和道路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植被 扰动指数 时空变化 天水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邓忠新 刘瑞源 +2 位作者 甄卫民 刘钝 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7-2184,共8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是空间天气研究和监测预报的重要参量.本文引入了电离层TEC扰动指数DI,对青岛等6个台站的DI数据进行分析,选取DI>0.35(DI≤-0.30)作为正(负)相电离层TEC扰动的强度标准,并以连续6h及以上的DI满足该值来判定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对电离层TEC暴扰动事件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地方时日落后至子夜前为发生高峰时段,正(负)相暴扰动事件平均持续时间约为10.9h(10.5h),正相暴发生率以冬季为多,夏季为少,而负相暴则以夏季略高.发现位于赤道异常驼峰区的广州站和位于高中纬度的海拉尔站比典型中纬地区的北京站电离层TEC暴扰动更易发生,且低纬地区以正相暴扰动为主.分析表明,约有70%的电离层TEC暴扰动伴随着有地磁扰动,但是电离层TEC暴扰动并不完全由地磁扰动所引起,强烈气象活动等局地环境因素也可能对电离层TEC暴扰动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TEC扰动指数 电离层暴 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缨帽变换的景洪市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森林扰动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连华 庞勇 +1 位作者 岳彩荣 李增元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2期6-12,19,共8页
森林扰动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过程,对区域生态平衡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Landsat影像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30 m),而且具有海量的免费数据获取源,适合于做时间序列的森林干扰信息提取。作者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根据影像的光谱特征,... 森林扰动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过程,对区域生态平衡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Landsat影像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30 m),而且具有海量的免费数据获取源,适合于做时间序列的森林干扰信息提取。作者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根据影像的光谱特征,首先自动获取纯净森林训练样本,然后结合缨帽变换过程中得到的土壤亮度、植被绿度以及湿度等信息,建立归一化的扰动指数图像,最后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提取森林扰动信息,并对精度做了验证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受季相影响的情况下能准确地检测出森林扰动信息,具有较高的精度。对如何减弱季相与部分农作物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Landsat影像 扰动指数 缨帽变换 森林扰动 景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和人类活动扰动强度的乌江源区生态补偿空间配置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韩会庆 蔡广鹏 +3 位作者 郜红娟 李陵 翟晨宇 江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17-22,共6页
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是否合理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乌江源区为例,从生态敏感性和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对河源区生态补偿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视角下乌江源区西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较高,北部和东部生态补偿额... 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是否合理影响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乌江源区为例,从生态敏感性和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对河源区生态补偿空间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敏感性视角下乌江源区西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较高,北部和东部生态补偿额较低。人类活动扰动强度视角下乌江源区中部、南部和西部生态补偿额度较高,北部和东南部生态补偿额较低。研究以期填补当前单一GDP视角的生态补偿空间配置方法,提高流域区环境保护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空间配置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敏感性 人类扰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概念、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家臣 王忠鑫 +1 位作者 王卫卫 王金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95-301,共7页
针对露天开采过程中必然伴随产生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特点,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量化及评价的理念,全面阐述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是综合考虑生态破坏及修复、开采技术及工艺优化、耗能结... 针对露天开采过程中必然伴随产生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特点,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量化及评价的理念,全面阐述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是综合考虑生态破坏及修复、开采技术及工艺优化、耗能结构优化、采复一体化、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应用多学科理论解决资源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地域、煤种、污染物种类等的差异性问题,最终以-100^+100之间的数值评价或预测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的时空变化情况的综合性指标。研究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共包括2大类23个评价指标,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综合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扰动效应 扰动指数 评价指标 绿色开采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慧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7-296,T001,共11页
根据东营凹陷沙河街组若干层段保存遗迹化石的形态、分异度、潜穴大小、密度、潜穴生成次序与相互叠复程度及原生沉积构造清晰度等指标,半定量地估算了它们的生物扰动指数,绘制了指数曲线图和直方图;在详尽分析生物遗迹组构基础上编... 根据东营凹陷沙河街组若干层段保存遗迹化石的形态、分异度、潜穴大小、密度、潜穴生成次序与相互叠复程度及原生沉积构造清晰度等指标,半定量地估算了它们的生物扰动指数,绘制了指数曲线图和直方图;在详尽分析生物遗迹组构基础上编制了组构分解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生物扰动指数 定量分析 油田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矿区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汉宏 王金金 +2 位作者 翟正江 王忠鑫 王卫卫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119,共7页
为了改善露天开采对矿山周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扰动破坏,基于绿色开采理念,从矿山开采技术考虑,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应用该理论对准格尔矿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矿2006—2015年开采扰动... 为了改善露天开采对矿山周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扰动破坏,基于绿色开采理念,从矿山开采技术考虑,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应用该理论对准格尔矿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矿2006—2015年开采扰动效应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个露天矿近10年的开采扰动指数(SMDI)均大于零且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2个露天矿通过应用多项绿色开采技术,增强了开采扰动正效应,减弱了开采扰动负效应,2个露天矿正向着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表明绿色开采技术对露天矿山生产的扰动补偿效应是显著的,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可为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绿色开采 扰动效应 扰动指数 扰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湾区生物扰动强度及扰动作用特征研究——以山海关大石河河口湾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英国 王珍如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709-714,共6页
通过野外实际观察和室内模拟分析,依据现代沉积中的底内生物扰动构造三维结构清晰可辨的特征,认为现代河口湾的动物潜穴均可按照规则的几何体求得个体扰动指数,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河口湾 生物扰动强度 生物扰动指数 山海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鲸鱼算法解缠的梧州市地面沉降InSAR监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凤阳 周吕 魏玉业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针对基于InSAR地面沉降研究中干涉图解缠易陷入局部最优及地面沉降影响因子较多且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鲸鱼算法寻优的InSAR解缠方法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人类扰动指数,探索其2018—2023年地面沉降状况及分... 针对基于InSAR地面沉降研究中干涉图解缠易陷入局部最优及地面沉降影响因子较多且复杂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结合全局鲸鱼算法寻优的InSAR解缠方法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人类扰动指数,探索其2018—2023年地面沉降状况及分析其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改进鲸鱼优化算法从全局角度寻找枝切线最短路径,有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基于上述解缠方法获取了2018—2023年研究区地面沉降状况,并选取两个特征区域探究影响地面沉降的驱动力因子。经相关性分析,研究区地面沉降与城市扩张及重要交通枢纽建设密切相关,两个特征区域地面沉降速率与梧州市区建设用地面积的拟合优度R 2分别为0.9386和0.9842。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城市规划建设及应急防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 人类扰动指数 驱动力分析 改进鲸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
12
作者 雷东虎 李厚朴 +1 位作者 罗小敏 边少锋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为了减少磁暴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周跳误探率,从而提高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提出一种可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利用不同磁暴强度下15个磁暴日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总计3524组观测数... 为了减少磁暴环境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周跳误探率,从而提高GNSS精密单点定位(PPP)性能,提出一种可削弱磁暴对PPP影响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利用不同磁暴强度下15个磁暴日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站总计3524组观测数据构建顾及电离层扰动指数(ROTI)的周跳探测阈值模型,简称ROTI_CSTM;并通过采用强磁暴、中磁暴、弱磁暴下全球158个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对ROTI_CSTM模型进行PPP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图尔博·埃迪特(TurboEdit)周跳探测阈值,采用ROTI_CSTM的全球定位系统(GPS)PPP在弱磁暴、中磁暴、强磁暴环境下的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16.98%、17.06%和52.44%,在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25%、16.39%和59.43%;相比于甘普(GAMP)软件的阈值模型,在弱磁暴、中磁暴、强磁暴环境下的水平方向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4.04%、11.40%和20.90%,在高程方向的定位精度可分别提高5.37%、7.75%和2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磁暴 精密单点定位(PPP) 电离层扰动指数(ROTI) 周跳探测阈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森林火烧迹地提取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乾坤 于信芳 舒清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灾害之一,也是影响北方森林演替的主要因素,其成灾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对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基于2000-2013年8 d合成的MODIS EVI和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时间序列数据,综...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灾害之一,也是影响北方森林演替的主要因素,其成灾后往往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对该地区的森林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基于2000-2013年8 d合成的MODIS EVI和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应用表征植被生长状态的植被物候期特征指标及全球扰动指数(MGDI),提出了一种森林火烧迹地检测方法,并在大兴安岭及其附近林区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火烧迹地信息;与基于Landsat的森林扰动监测结果相比,该方法对植被细微的异常变化更加敏感,所提着火点像元也更加集中,在时间尺度上也更加精确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物候 扰动指数 火烧迹地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废弃钨钼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评价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邬光海 王晨昇 陈鸿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38-1852,共15页
为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废弃钨钼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成因分析,共采集83份表层土壤样品和6个土壤钻孔。采用ArcGIS空间插值分析方法研究As、Cd、Cr、Cu、Ni、Pb、Mo和Zn的空间分布,构建重金属扰动指数函数研究重金... 为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废弃钨钼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成因分析,共采集83份表层土壤样品和6个土壤钻孔。采用ArcGIS空间插值分析方法研究As、Cd、Cr、Cu、Ni、Pb、Mo和Zn的空间分布,构建重金属扰动指数函数研究重金属受人类活动的污染程度,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验证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重金属来源并讨论污染成因。结果表明:矿区周围土壤As、Cd、Cu、Pb、Zn和Mo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矿区周边背景值,高含量主要分布尾矿库周围,主要来源为矿山采选活动;Cr和Ni基本无污染,主要来源为母岩风化。通过重金属扰动指数函数计算发现:采用区域背景值对矿区周围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夸大了矿山采选活动对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由于天然重金属富集和采矿活动共同作用下的"双驱动模式"导致,尾矿库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随着与尾矿库水平距离的增加和深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降水量丰富程度是影响重金属迁移能力的关键因素,该矿处于降水量匮乏地区,尾矿库对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有限,对生态环境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钨钼矿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扰动指数 污染评价 生态环境 成因分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赤峰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及地球化学重建碳酸盐岩沉积古环境——以山西兴县关家崖马五-5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道军 佘伟 +4 位作者 魏柳斌 胡新友 张道锋 张立军 苏中堂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通过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和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沉积过程。研究表明:马五-5亚段发育亮晶砂砾屑灰岩、含介形虫藻粉屑灰岩、微晶灰岩、生物扰动微晶灰岩及粉晶含灰云岩,相当于威尔逊模式标准微... 通过岩石组构、生物遗迹和地球化学手段重建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奥陶系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沉积过程。研究表明:马五-5亚段发育亮晶砂砾屑灰岩、含介形虫藻粉屑灰岩、微晶灰岩、生物扰动微晶灰岩及粉晶含灰云岩,相当于威尔逊模式标准微相SMF24、SMF16和SMF23,为潮坪环境沉积;遗迹化石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Helminthopsis和Planolites及其组合指示潮坪沉积特征,各微环境生物扰动程度不同;碳同位素显示马五-5亚段沉积时,海平面发生了3次波动,马五-52亚期经历了2次海平面升降过程,马五-51亚期处于相对低海平面时期,海洋含氧量与营养盐随海平面升降发生变化,海平面变化使生物生态系统及海水特征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组构的碳酸盐岩。关家崖剖面马五-5亚期由潮下演变为潮间环境,最终转变为潮上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潮坪 生物扰动指数 海平面 营养盐 标准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顾羊羊 徐梦佳 +3 位作者 杨悦 黄贤峰 邹长新 叶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62-3474,共13页
科学划定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2种生态环境敏感性指标,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保... 科学划定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2种生态环境敏感性指标,构建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以贵州省威宁县为例,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相关规划等数据,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从生态用地、植被覆盖度与人类扰动指数三个方面评价划定效果。结果表明:(1)威宁县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以极重要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57%。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以敏感为主,占总面积的67.86%。优化调整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96.13 km2,占全县面积的23.75%,红线内生态用地面积占比高于非生态用地面积占比20%以上。(2)近些年贵州省退耕还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草海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实施,威宁县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红线内NDVI基本不变区、轻微改善区和明显改善区面积占比达到88.42%,红线范围内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3)红线内人类扰动指数低于红线外人类扰动指数,雪山镇、麻乍镇需控制红线范围内人类扰动,确保生态用地性质不改变,加强生态保护和监管。威宁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可为其他石漠化地区红线划定及划定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区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效果 MODIS-NDVI 人类扰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丹 邹长新 +1 位作者 林乃峰 徐梦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8-213,共6页
该文根据2000、2015年两期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了19564 km^2,聚落生态系统面... 该文根据2000、2015年两期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数据,分析了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扰动程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了19564 km^2,聚落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了20181 km^2。各省(市)的人类扰动指数均有所增加,其变化程度总体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城镇扩张、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开发、农业开发等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7.65%、30.82%、21.42%和10.11%。为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转移矩阵 人类扰动指数 驱动力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Rossby波在东、西风带中传播与频散Ⅱ--球面Rossby波方程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辜旭赞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2-633,共12页
从球坐标(Spherical coordinate)非地转、正压水平无辐散大气运动微扰方程出发,推导出球面Rossby波方程,证明球面Rossby波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绝对涡度守恒与卢效应,但基本气流以涡度形式参与了卢效应。因球面Rossby波偏微分方程不存在经向... 从球坐标(Spherical coordinate)非地转、正压水平无辐散大气运动微扰方程出发,推导出球面Rossby波方程,证明球面Rossby波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绝对涡度守恒与卢效应,但基本气流以涡度形式参与了卢效应。因球面Rossby波偏微分方程不存在经向-纬向传播的"双向简谐波(传统Rossby波)"解,则将它做经向-纬向求导分离,从而得到关于球面经向风扰动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及与之相应的仅作纬向传播的简谐波解,但待解的二阶偏微分方程不归于数理方程中的任何特殊函数,即证明不存在以连带Legendre函数为通解的Haurwitz波。采用传统Rossby波两个通解,当作球面Rossby波两类特解,做诊断分析表明,传统Rossby波正确反映球面Rossby波的(β-平面近似)"线性部分",但球面Rossby波及其纬向波速和群速都带有地球曲率性,并且存在奇点,其中,球面谐波扰动Rossby波仍然保持槽与脊纬向对称性,但"正弦扰动"与"余弦扰动"Rossby波有一定差别,而球面指数扰动Rossby波槽与脊不具备纬向对称性,后者可以解释东、西风带槽与脊一般为纬向非对称,还可以解释台风的纬向非对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Haurwitz波 微扰方程 二阶偏微分方程 谐波扰动 指数扰动 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