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并行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潘一山 王学滨 +1 位作者 郑一方 陈双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前,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已经完成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是巷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鉴于冲击地压问题的极度复杂性,在理论上继续取得突破极为困难。基于理论公式的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无法考虑更复杂... 目前,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已经完成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是巷道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鉴于冲击地压问题的极度复杂性,在理论上继续取得突破极为困难。基于理论公式的巷道围岩临界应力计算,无法考虑更复杂的实际情况,例如非圆形巷道、非静水压力和复杂岩层结构。冲击地压理论和数值计算相结合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能使冲击地压理论进一步走向实际应用,这是极有价值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成功取得依赖于数值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将当今较先进的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一种自主开发的以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方法为基础的非线性断裂力学GPU并行计算方法)与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相结合,首次提出了圆形巷道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的思想是将非线性断裂力学数值分析方法中的Ⅱ型断裂能设定为中间变量,从而建立了静水压力条件下圆形巷道围岩临界应力与冲击能指数之间的关系。为了获取冲击能指数的数值解,采用了仅出现一个剪切面的理想岩样进行单轴压缩数值试验,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应力-应变曲线峰后倾向于直线部分斜率的影响。对于高角度剪切破裂,提出了将非标准岩样的计算结果转换成标准岩样的结果的折算方法。折算后冲击能指数的范围为0.17~13.52,位于全国131个冲击地压矿井的调研数据之内。巷道围岩临界应力的计算结果是理论结果的0.4~2.5倍,这与针对全国20个冲击地压矿井的调研数据(临界应力的修正系数普遍大于1,甚至接近8)定性相符,从局部化破坏围岩比均匀破坏围岩的承载力高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冲击地压与局部化的关系过去有讨论,扰动响应失稳理论与局部化过去并无关系。通过局部化,扰动响应失稳理论与冲击地压之间在破坏机理上产生了密切的关联。StrataKing可为冲击地压矿井巷道安全性评价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定量分析 扰动响应失稳理论 冲击能指数 局部化 并行计算 临界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接桥梁及多层建筑施工扰动响应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种记鑫 徐前卫 +3 位作者 贺翔 张锟 薛海儒 刘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2,158,共8页
[目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从高架桥梁和欧亚电子大厦群桩基础之间近距离侧穿,为了确保盾构施工顺利实施及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有必要对盾构侧穿引起的周围地层及建筑物的结构响应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有限... [目的]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生产路站—历黄路站区间隧道从高架桥梁和欧亚电子大厦群桩基础之间近距离侧穿,为了确保盾构施工顺利实施及既有建筑物的安全,有必要对盾构侧穿引起的周围地层及建筑物的结构响应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右线和左线穿越过程中,加固前、后邻近桥梁基础、桩基及地面的变形情况,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数值模拟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当左、右线施工间隔在200环范围内时,双线施工对地层的扰动效应会产生叠加效应,并会导致地层及周围建筑物结构变形超限,影响其使用安全。在隧道周围3 m范围内实施二次注浆加固,建筑物楼板及靠近隧道一侧的柱子所产生的负弯矩降低了45.01%,地面及周围建筑物变形范围及大小均降低至设计限值以内,说明二次注浆可以有效抑制盾构掘进导致的地层扰动效应。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可知,盾构掘进期间,地层及桩基础变形均可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隧道 近接施工 扰动响应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柔性可展天线的频率优化和扰动响应预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朋朋 王小亮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9-705,899,共8页
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的高柔性、低阻尼特性给天线的稳定控制和卫星的姿态控制提出了严苛要求。结合某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的研制,开展了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的频率优化设计和扰动响应分析。对其中影响天线基频的两个重要因素--天线支撑结... 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的高柔性、低阻尼特性给天线的稳定控制和卫星的姿态控制提出了严苛要求。结合某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的研制,开展了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的频率优化设计和扰动响应分析。对其中影响天线基频的两个重要因素--天线支撑结构刚度和扫描机构刚度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天线模态频率仿真与试验,给出了天线在俯仰角度-10°~25°和方位角度-10°~10°组合工况下绕转动坐标系惯量、基频与扫描角度的对应关系。完成了天线在平台扰动激励下的响应分析,给出了扰动激励对天线反射器型面误差和指向偏差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通过频率优化设计后的大型柔性可展开天线对卫星扰动激励不敏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结构 自振频率 模态 扰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63
4
作者 潘一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91-2098,共8页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问题,对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展开研究,使其从机理、预测和防治方面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提出了煤岩体变形系统控制量、扰动量和响应量的概念,分析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的失稳机理及条件,认为冲击地压是煤岩变形系统在扰动下响... 针对煤矿冲击地压问题,对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展开研究,使其从机理、预测和防治方面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提出了煤岩体变形系统控制量、扰动量和响应量的概念,分析了冲击地压扰动响应的失稳机理及条件,认为冲击地压是煤岩变形系统在扰动下响应趋于无限大而发生的失稳,若系统处于非稳定平衡状态,则无论扰动增量大小,都会导致系统失稳。严格按扰动响应失稳理论导出了圆形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解析解,并得到煤岩变形系统扰动量、响应量存在临界指标,临界指标由控制量决定。从控制量、扰动量和响应量的角度对冲击地压的监测和防治进行了叙述,采动应力监测等是针对扰动量的监测,钻屑法、微震法等是针对响应量的监测,合理开采布局、开采保护层、合理留设煤柱、断顶等是针对扰动量的防治,煤层钻孔、注水、爆破、加强支护等是针对控制量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冲击地压 扰动响应失稳理论 控制量 扰动 响应 失稳临界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帆 洪潮 +5 位作者 赵利刚 杨健 张野 李俊杰 孙鹏伟 袁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5308-5315,5577,共9页
该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小扰动条件下可将各回直流的动态特性等效为一个附加导纳矩阵;其次,根据直流稳态方程分析推导小扰动条件下、直流输电系统... 该文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考虑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响应特性的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证明小扰动条件下可将各回直流的动态特性等效为一个附加导纳矩阵;其次,根据直流稳态方程分析推导小扰动条件下、直流输电系统在4种不同控制模式下的等效导纳;最后,利用该等效导纳修正交流系统的节点导纳矩阵,求得修正后的节点阻抗矩阵,即可通过阻抗比计算得到多馈入直流相互作用因子。该方法可准确考虑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还可有效计及电源、负荷等元件的动态(阻抗)特性。基于双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算例的仿真计算对比证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分析了直流不同控制模式对多直流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直流控制模式 扰动响应特性 直流附加等效导纳 多直流相互作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模型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世民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3期11-12,共2页
利用SLM模型对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1980年代后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非线性显著,降水变化率为-3.3%~14.2%,径流变化率为-15.1%^-65.8%,径流的非... 利用SLM模型对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1980年代后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非线性显著,降水变化率为-3.3%~14.2%,径流变化率为-15.1%^-65.8%,径流的非线性变化逐年增强。线性模型下各典型区域ηNSE和R2的评估值均低于0.6,传统线性模型已不能满足辽西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的非线性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M模型 降水径流变化率 非线性扰动响应 模型评估 干旱半干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量交流伺服系统扰动频率响应方法
7
作者 李作庆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3,共3页
提出了一种提高交流伺服系统扰动频率响应测试精度的方法。利用相关分析法辨识伺服系统扰动脉冲响应函数,对扰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扰动频率响应。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关键词 交流伺服系统 扰动频率响应 相关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结构理论的系统外部扰动演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郭力萌 金智新 +3 位作者 王延生 赵彬 邓存宝 乔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5,共6页
为解决目前安全结构理论体系中缺少对系统外部扰动演化规律研究的问题,基于工程学外部扰动理论与安全结构理论,研究系统外部扰动对安全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化的作用规律。给出活动环境系统与外部因素的定义,参考星形拓扑网络建立外部因... 为解决目前安全结构理论体系中缺少对系统外部扰动演化规律研究的问题,基于工程学外部扰动理论与安全结构理论,研究系统外部扰动对安全事件发生、发展及演化的作用规律。给出活动环境系统与外部因素的定义,参考星形拓扑网络建立外部因素拓扑结构;通过分析外部因素状态随时间的演化形式,阐明活动因素状态受外部扰动的响应机制,揭示系统外部扰动对安全事件演化的影响及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部扰动导致系统内活动因素状态的动态响应是安全事件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外部因素状态随时间变化呈3类波动形式,活动因素状态的扰动响应变化规律受外部因素临界状态、极限斜率等特殊阈值的限制。通过控制活动环境系统外部因素的状态维持在阈值范围内来实现调控目的,可避免外部扰动对活动环境系统安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环境系统 外部扰动 扰动响应机制 安全调控 安全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pecimens with varying static preloading levels under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load 被引量:1
9
作者 WEN Xiao-ze FENG Guo-rui +5 位作者 GUO Jun YU Lu-yang QIAN Rui-peng ZHANG Jie ZHANG Peng-fei FENG Wen-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644-2657,共14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pward mining disturba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residual mining activities on working faces.This study conducted low-frequency di...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sidual coal pilla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pward mining disturbanc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afety of residual mining activities on working faces.This study conducted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dynamic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coal specimens using a self-developed dynamic-static load coupling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ystem,and studied the strength evolutions,surface deformations,acoustic emission(AE)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and the failure modes of coal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static preloading levels were studied.The disturbance damag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al specimen static preload level.Specifically,the cumulative AE count rates of the initial accelerated damage stage for the coal specimens with static preloading level of 60%and 70%of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CS)were 2.66 and 3.19 times that of the 50%UCS specimens,respectively.Macroscopically,this behaviour manifested as a decrease i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and the mean strengths of the disturbance-damaged coal specimens with 60%and 70%of UCS static preloading decreased by 8.53%and 9.32%,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specimens under pure static loading.The crack sources,such as the primary fissures,strongly contro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al specime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coal specimens and that of dense rocks i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frequency disturbance dynamic response coal specimens static preloading lev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地震数据的逐层波形反演 被引量:25
10
作者 丁继才 常旭 +1 位作者 刘伊克 汪长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4-580,共7页
本文针对层状介质并结合梯度法波形反演,提出逐层波形反演的方法.首先给出介质扰动响应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梯度法波形反演方法.波形反演实质上是将实测地震记录和预测地震记录的波形残差信息转化为实际地质模型和预测地质模型的... 本文针对层状介质并结合梯度法波形反演,提出逐层波形反演的方法.首先给出介质扰动响应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梯度法波形反演方法.波形反演实质上是将实测地震记录和预测地震记录的波形残差信息转化为实际地质模型和预测地质模型的模型残差信息.波形反演的优点是利用大量振幅相位信息得到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其缺点是运行耗时大;当初始模型和实际模型相差较大时,迭代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这是因为目标函数和初始模型同实际模型间的差异是非线性的关系.逐层波形反演方法是使自上而下每一层的目标函数最小,这样总的目标函数也是最小的.利用二分法速度扫描确定每一层速度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也避免了迭代算法陷入局部极小点的问题.结合介质扰动响应和目标函数值变化可以更为准确迅速地确定每一层速度和该层界面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反演 梯度法 逐层反演 扰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发电机参数与工况关系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新琪 竺士章 +3 位作者 袁斌 孙浩权 郑逢时 孙旭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1-34,共4页
简述采用时域加权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发电机参数的辨识算法,求得在各种工况下的发电机参数,并成功地用参数辨识结果作为样本集,建立反映发电机参数与工况关系的参数子模型。本参数辨识技术已应用于萧山发电厂2号发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 简述采用时域加权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发电机参数的辨识算法,求得在各种工况下的发电机参数,并成功地用参数辨识结果作为样本集,建立反映发电机参数与工况关系的参数子模型。本参数辨识技术已应用于萧山发电厂2号发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获取了准确可信的发电机模型和参数。仿真计算验证了辨识参数及参数子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参数辨识 扰动响应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167
12
作者 潘一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随着煤矿向深部开采,一些矿井动力灾害既表现出煤与瓦斯突出的部分特征,又有冲击地压的部分特征,2种动力灾害互为共存、互相影响、相互复合,难以界定为单一灾害类型,为此提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复合动力灾害的概念。通过复合动力灾... 随着煤矿向深部开采,一些矿井动力灾害既表现出煤与瓦斯突出的部分特征,又有冲击地压的部分特征,2种动力灾害互为共存、互相影响、相互复合,难以界定为单一灾害类型,为此提出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复合动力灾害的概念。通过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理论研究,揭示了复合动力灾害发生的统一机理,据此建立了统一失稳判别准则;基于现有动力灾害分类所存在问题,将动力灾害划分为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矿井复合动力灾害类型创新研发了钻屑法多指标一体化检测及煤体温度、煤体电荷实时连续监测设备,形成了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分类分级预测技术;同时,提出了瓦斯抽采、深孔爆破断顶-破煤-断底卸压、煤层注水等消减瓦斯内能、释放煤岩弹性能的复合动力灾害一体化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 复合动力灾害 一体化 扰动响应统一失稳判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SO大时滞过程双模糊控制器研究
13
作者 刘骏跃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8-450,共3页
对SISO大时滞对象,提出用双模糊控制器方案,即用跟踪模糊控制器和扰动模糊控制器实现控制。它使设定值响应与扰动响应分离,从而可同时获得良好的设定值跟踪响应和抗扰动响应。本文控制方案对对象模型不敏感,适应性强,鲁棒性好。仿真结... 对SISO大时滞对象,提出用双模糊控制器方案,即用跟踪模糊控制器和扰动模糊控制器实现控制。它使设定值响应与扰动响应分离,从而可同时获得良好的设定值跟踪响应和抗扰动响应。本文控制方案对对象模型不敏感,适应性强,鲁棒性好。仿真结果表明了本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糊控制器 SISO大时滞过程 跟踪模糊控制器 扰动模糊控制器 设定值响应 扰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优选模型的权灵敏度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禄 陈守煜 《水电能源科学》 2002年第4期54-56,共3页
基于多目标决策模糊优选模型,探讨了该模型中权变化对目标优属度的影响关系,得到了权扰动转移方程。进一步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扰动关系,即无响应权扰动关系,提出了该类权扰动量满足的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无响应权扰动量的求解方法。
关键词 多目标决策 模糊优选模型 扰动转移方程 响应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3结构域序列集的统计耦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海松 李晓琴 曾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47-2456,共10页
基于蛋白质可折叠性和热稳定性具有长程相关性(即耦联性)的事实,使用改进的统计耦联方法分析了SH3结构域序列集中存在的耦联性信息.结果表明统计耦联方法采用的保守性计能量可以较好地评估SH3结构域序列集的位点保守性,具有高平均耦联... 基于蛋白质可折叠性和热稳定性具有长程相关性(即耦联性)的事实,使用改进的统计耦联方法分析了SH3结构域序列集中存在的耦联性信息.结果表明统计耦联方法采用的保守性计能量可以较好地评估SH3结构域序列集的位点保守性,具有高平均耦联能量的位点可以基本上对应一些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位点,对统计耦联数据的一些位点扰动个案分析揭示出SH3结构中包含非紧邻扰动和紧邻扰动模式.统计耦联方法结合聚类重排可以对SH3折叠型序列群体中结构核心与非结构核心的位点进行区分,甚至可以区分其中几个功能相关位点的细节差异.SH3结构域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扰动模式,不同的扰动模式涉及不同的位点组合;各种扰动模式通过一些共有的扰动位点和扰动响应位点相互影响,并最终决定结构中各位点的耦联响应模式.这些耦联信息对于理解蛋白质的序列与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设计新的蛋白序列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稳定性:扰动模式:耦联响应模式:残基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筛板萃取柱中连续相的轴向混合
16
作者 谢庭亮 高杨 +1 位作者 李正浩 刘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67-73,共7页
通过示踪剂实验方法对38mm脉冲筛板萃取柱中连续相的轴向混合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亚甲基蓝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扰动-响应"技术实测了示踪剂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然后依照轴向扩散模型(ADM... 通过示踪剂实验方法对38mm脉冲筛板萃取柱中连续相的轴向混合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亚甲基蓝溶液和氯化钾溶液为示踪剂。实验过程中,首先采用"扰动-响应"技术实测了示踪剂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然后依照轴向扩散模型(ADM)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连续相的轴向混合系数Ec,并分析了连续相表观流速、分散相表观流速、脉冲强度对于E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示踪剂浓度、径向取样位置和轴向取样位置对轴向混合系数Ec值的影响可以忽略,轴向混合系数Ec随着脉冲强度和两相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增大。最后在本实验参数范围内,拟合出了连续相的轴向混合系数随操作参数变化的经验关系式,与实验结果对比,相对偏差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筛板萃取柱 轴向混合 扰动-响应技术 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