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低空位涡扰动、非绝热加热与气旋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袁佳双 寿绍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从湿位涡的扰动量出发,来分析气旋发展过程中高低空位涡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层位涡扰动先于气旋并孤立于高层位涡扰动而存在,在气旋发生过程中,低层正值位涡扰动发展上伸,与高层下传的位涡相接,形成一条正值位涡扰动柱,而湿位涡扰动柱的... 从湿位涡的扰动量出发,来分析气旋发展过程中高低空位涡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层位涡扰动先于气旋并孤立于高层位涡扰动而存在,在气旋发生过程中,低层正值位涡扰动发展上伸,与高层下传的位涡相接,形成一条正值位涡扰动柱,而湿位涡扰动柱的形成正是气旋发生的重要标志。江南暴雨期的非绝热加热主要由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造成,最大加热层的出现,是低层位涡扰动产生和向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气旋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扰动 扰动 最大加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梅雨期一次强江淮气旋位涡反演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兵科 刘屹岷 梁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58-169,共12页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强江淮气旋发展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强迫对低层气旋环流强度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增强中低层气旋上游的北风和下游的南风,促使气旋上下游高压脊发展,为...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强江淮气旋发展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强迫对低层气旋环流强度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增强中低层气旋上游的北风和下游的南风,促使气旋上下游高压脊发展,为气旋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利的背景场,并在低层气旋达到成熟阶段以后增强其气旋性涡度。中低层的扰动自始至终都对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先增强低层气旋中心东侧的南风促使气旋发展,并对高层气旋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底层热力异常对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一直起反作用,阻碍其增强。进一步分析干湿空气的作用表明,不论是对低层气旋中心的位势高度降低或地面气压减压还是对低层气旋环流强度的增强,都是中低层饱和湿空气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江淮气旋 扰动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暴雨的低涡发生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恒立 赵宇 +2 位作者 王东仙 谌伟 王培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30-36,共7页
应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涡的引进可以追踪高层扰动,可以根据扰动位涡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发展,这为分析高层扰动提供了方便;高层位涡异常使其下方的气旋性涡度加强并... 应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涡的引进可以追踪高层扰动,可以根据扰动位涡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发展,这为分析高层扰动提供了方便;高层位涡异常使其下方的气旋性涡度加强并向低层发展形成气旋性涡柱,涡柱移动到西南涡上空时使其东移发展,当气旋性环流作用到静止锋上锋生形成江淮气旋;西南涡发展与气旋的生成加剧了低层辐合而产生强降雨,强降雨出现在低层扰动湿位涡负中心移动方的前侧,负值越大降水越强,强降雨释放凝结潜热使位涡和气旋性涡柱爆发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扰动湿 江淮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莫拉克”登陆前后的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勇 丁治英 +1 位作者 李勋 沈新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6-1365,共10页
利用NCEP 0.5°×0.5°每日4次的全球预报场分析资料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日本MTSAT静止红外卫星云图,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台湾登陆前后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近台... 利用NCEP 0.5°×0.5°每日4次的全球预报场分析资料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日本MTSAT静止红外卫星云图,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台湾登陆前后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近台风中心附近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向风大值区中心,使得水平位涡通量散度项在其内侧分布密集。(2)近台风中心低层的负水平位涡通量散度项指向正水平位涡通量散度项,可以很好地示踪台风在海上的移动。(3)p坐标系下的负垂直位涡通量散度密集区可作为分析台风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通过涡度方程讨论了决定台风对流层中低层气旋性涡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指出南海、华南沿海地区夏季西南气流与台风的耦合对台风结构、路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诊断分析 台风 扰动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夏季梅雨期强弱江淮气旋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兵科 万日金 鲁小琴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弱江淮气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强气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的扰动在低层气旋中心位势高度降低或地面低压减压中起主要作用,而...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弱江淮气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强气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的扰动在低层气旋中心位势高度降低或地面低压减压中起主要作用,而中低层的扰动起反作用,低层热力异常呈现一个弱的周期性作用。但在强江淮气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高层强迫对低层气旋发展期间的加深或地面低压的减压几乎没有贡献,中低层的非绝热加热是低层气旋加深或地面低压下降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江淮气旋 扰动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