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低空位涡扰动、非绝热加热与气旋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袁佳双
寿绍文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气象学院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775259
40075009资助
-
文摘
从湿位涡的扰动量出发,来分析气旋发展过程中高低空位涡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层位涡扰动先于气旋并孤立于高层位涡扰动而存在,在气旋发生过程中,低层正值位涡扰动发展上伸,与高层下传的位涡相接,形成一条正值位涡扰动柱,而湿位涡扰动柱的形成正是气旋发生的重要标志。江南暴雨期的非绝热加热主要由降水产生的凝结潜热造成,最大加热层的出现,是低层位涡扰动产生和向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气旋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关键词
低层位涡扰动
位涡扰动柱
最大加热层
-
Keywords
low-level PV anomaly
PV anomaly column
maximum heating level
-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夏季梅雨期一次强江淮气旋位涡反演分析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赵兵科
刘屹岷
梁萍
-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
上海市气候中心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58-169,共12页
-
基金
上海台风研究基金项目(2006STB05)资助
-
文摘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强江淮气旋发展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强迫对低层气旋环流强度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增强中低层气旋上游的北风和下游的南风,促使气旋上下游高压脊发展,为气旋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利的背景场,并在低层气旋达到成熟阶段以后增强其气旋性涡度。中低层的扰动自始至终都对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先增强低层气旋中心东侧的南风促使气旋发展,并对高层气旋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底层热力异常对低层气旋环流的发展一直起反作用,阻碍其增强。进一步分析干湿空气的作用表明,不论是对低层气旋中心的位势高度降低或地面气压减压还是对低层气旋环流强度的增强,都是中低层饱和湿空气起主要作用。
-
关键词
梅雨
江淮气旋
位涡扰动
位涡反演
-
Keywords
Meiyu
Cyclone over the Yangtze and Huaihe River Valleys
PV perturbation
PV inversion
-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引发暴雨的低涡发生发展机制分析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崔恒立
赵宇
王东仙
谌伟
王培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湖北省荆门市气象局
武汉中心气象台
-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30-3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5090
41475038)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文摘
应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5月25-26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位涡的引进可以追踪高层扰动,可以根据扰动位涡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发展,这为分析高层扰动提供了方便;高层位涡异常使其下方的气旋性涡度加强并向低层发展形成气旋性涡柱,涡柱移动到西南涡上空时使其东移发展,当气旋性环流作用到静止锋上锋生形成江淮气旋;西南涡发展与气旋的生成加剧了低层辐合而产生强降雨,强降雨出现在低层扰动湿位涡负中心移动方的前侧,负值越大降水越强,强降雨释放凝结潜热使位涡和气旋性涡柱爆发性增长。
-
关键词
低涡暴雨
位涡
扰动湿位涡
江淮气旋
-
Keywords
vortex rainstorm
potential vorticity
disturbance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Jiang-Huai Cyclone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台风“莫拉克”登陆前后的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王勇
丁治英
李勋
沈新勇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
海南省气象台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6-1365,共10页
-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规划"973"(2009CB421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5037)
+2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GYHY200806009)
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2011年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1-041)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NCEP 0.5°×0.5°每日4次的全球预报场分析资料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日本MTSAT静止红外卫星云图,对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台湾登陆前后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近台风中心附近对流层中低层存在切向风大值区中心,使得水平位涡通量散度项在其内侧分布密集。(2)近台风中心低层的负水平位涡通量散度项指向正水平位涡通量散度项,可以很好地示踪台风在海上的移动。(3)p坐标系下的负垂直位涡通量散度密集区可作为分析台风移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通过涡度方程讨论了决定台风对流层中低层气旋性涡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指出南海、华南沿海地区夏季西南气流与台风的耦合对台风结构、路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关键词
天气学
诊断分析
台风
扰动位涡
-
Keywords
Synoptic meteorology
Diagnostic analysis
Typhoon
Disturbed potential vorticity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2003年夏季梅雨期强弱江淮气旋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 5
-
-
作者
赵兵科
万日金
鲁小琴
-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台风预报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
基金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6LASW06)资助
-
文摘
在位涡框架下,利用位涡反演方法,对2003年夏季梅雨期间沿梅雨锋东移的一次弱江淮气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与强气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的扰动在低层气旋中心位势高度降低或地面低压减压中起主要作用,而中低层的扰动起反作用,低层热力异常呈现一个弱的周期性作用。但在强江淮气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高层强迫对低层气旋发展期间的加深或地面低压的减压几乎没有贡献,中低层的非绝热加热是低层气旋加深或地面低压下降的主要贡献者。
-
关键词
梅雨
江淮气旋
位涡扰动
位涡反演
-
Keywords
Meiyu
Cyclone over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s
PV perturbation
PV inversion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