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探针DMABN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 被引量:5
1
作者 林翠英 宋利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6-1850,共5页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腈(DMABN)为探针,测定它在表面活性剂(C12TABr、SDS、C12E23、C12-3-C12·2Br)水溶液中的第二重荧光强度(Ia)和对应的特征波长(λa)对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由Ia-c曲线的转折点或λa-c曲线对应的一阶导数极小点可... 以对二甲氨基苯甲腈(DMABN)为探针,测定它在表面活性剂(C12TABr、SDS、C12E23、C12-3-C12·2Br)水溶液中的第二重荧光强度(Ia)和对应的特征波长(λa)对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由Ia-c曲线的转折点或λa-c曲线对应的一阶导数极小点可以获得临界胶团浓度(cmc).由于C12-3-C12·2Br在水溶液中强烈聚集,利用λa-c曲线还可以获得其胶团结构松散度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探针 双重荧光 DMABN 临界胶团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胶束中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的醇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江云宝 王秀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856-859,共4页
The effects of aliphatic alcohol on the twiste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ICT) of p-N, N-dimethylaminobenzoic acid (DMABOA) in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MAB) micelle were examined by the TICT-typical du... The effects of aliphatic alcohol on the twiste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TICT) of p-N, N-dimethylaminobenzoic acid (DMABOA) in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MAB) micelle were examined by the TICT-typical dual fluorescence. The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alcohol (CnH2n+10H, n=1, 2, 3, 4, 6, 8, 14, 16, 18) to CTMAB Ancellar solution does not change the positions of the dual fluorescence bands of DMABOA,but results in a decrease i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with that of the longer-wavelength TICT band (a band) more repidly, the latter is demonstrated by a linear decrease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 of a band to b band (shorter-wavelength normal ban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lcohol added. The logarithm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linear slope is positively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carbon number(n) of the alkyl chain in the alcohol molecule when the chain is relatively short (<8), whereas a negatively linear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when the chain length (n=14, 16, 18)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CTMAB. In pure aqueous solution, the intensities and positions of the dual fluorescence bands are not varied by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added alcohol. The decrease of the charge density of micellar surface due to the solubilization of alcohol in micell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ause of the alcohol effects on the TICT in charged micel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胶束 醇效应 扭转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玻璃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原子电荷转移与系综选择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元法 张跃 +1 位作者 张大海 李仲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1-1656,共6页
介绍了SiO2体系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Si、O原子电荷转移问题;采用Morse势函数研究了原子电荷转移对石英玻璃模拟的影响,发现原子电荷转移在影响模型密度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原子的最近邻距离.NPT和NVT系综下的模拟结果对比显示,系综对模... 介绍了SiO2体系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Si、O原子电荷转移问题;采用Morse势函数研究了原子电荷转移对石英玻璃模拟的影响,发现原子电荷转移在影响模型密度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原子的最近邻距离.NPT和NVT系综下的模拟结果对比显示,系综对模型中原子最近邻情况影响不大,但在NVT系综下模拟结果表明实际玻璃中存在的较大的空隙结构,找到了以往模拟中密度结果偏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较好的石英玻璃分子动力学建模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解决了在调整电荷时维持原子最近邻距离与保证模型密度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很好地描述石英玻璃在远程结构上密度不均、存在较大空隙的无序结构.此外,原子自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展示了空隙结构在石英玻璃扩散性质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石英玻璃 电荷转移 系综 空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纳米粒子与R6G分子间的电荷转移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立俊 张兴堂 +2 位作者 杜祖亮 黄亚彬 莫育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通过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银纳米粒子与罗丹明 6G(R6G)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银纳米粒子表面与R6G分子之间存在电荷转移效应 ,表现为吸收谱长波方向出现银粒子 R6G复合体的吸收带 ,R6G分子的... 本文通过吸收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银纳米粒子与罗丹明 6G(R6G)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银纳米粒子表面与R6G分子之间存在电荷转移效应 ,表现为吸收谱长波方向出现银粒子 R6G复合体的吸收带 ,R6G分子的拉曼振动模得到显著增强 ,而其荧光得到明显猝灭 ;Ag N特征拉曼振动带的出现说明银纳米粒子与R6G分子是通过银粒子表面的活位与R6G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复合体而发生电荷转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R6G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罗丹明6G 3分子间相互作用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双重荧光体识别阴离子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芳英 张煊 江云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90-1992,共3页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 dual fluorescence of p-dimethylamino-benzoylhydrazine(DMABH) in acetonitrile was found to show a highly selective response to HSO - 4 over several other anions. The intensity ratio ...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 dual fluorescence of p-dimethylamino-benzoylhydrazine(DMABH) in acetonitrile was found to show a highly selective response to HSO - 4 over several other anions. The intensity ratio of the CT to LE emission and the total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DMAB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isulfate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dual fluorescence response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DMABA at a low HSO - 4 concentration, the CT intensity decreased drastically and the LE intensity remained almost constant,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at a high HSO - 4 concentration, in which both the CT and LE intensities of DMABH decreased. A different recognition mechanism from that of DMABA was suggested for DMABH in which hydrogen bonding and protonization were the recognition interactions at low and high HSO - 4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识别 氢键 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肼 电荷转移 双重荧光 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共轭型烯酮化合物分子内的电荷转移 被引量:5
6
作者 汪鹏飞 岳志军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020-1025,共6页
Several cross-conjugate enone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substitue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spectroscopy and photophysical behavior of thes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Resu... Several cross-conjugate enone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substitue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spectroscopy and photophysical behavior of thes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ICT formation which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solvent polarity and electron withdrawing ability of substituents was observed for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s.For compound (Ⅳ) which possesses strong electron withdrawing ability, the TICT formation can be ob served in weak polar solvent, such as in toluene. But, for compounds (Ⅱ) and (Ⅲ), it can be observed in THF and ethyl ether, respectively. It can also be observ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anum yield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varied with the solvent polarity, and a maximum appears in this variation. Results obtaind have been discussed prelimin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酮化合物 分子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黄酮分子在水中分子内电荷转移及分子间多重质子的转移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春雨 王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7-1322,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TZVP基组水平上模拟7-羟基黄酮(7HF)的水复合物——7HF-(H_2O)_4激发态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7HF在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前线分子轨道出现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复合物中7HF在基态和第... 基于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TZVP基组水平上模拟7-羟基黄酮(7HF)的水复合物——7HF-(H_2O)_4激发态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7HF在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前线分子轨道出现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复合物中7HF在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发生了分子结构扭转,复合物中5个分子间的氢键在第一电子激发态均出现加强机制,该机制可以驱动激发态的多重质子转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激发态 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质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中苯甲酰苯胺的双重荧光——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直接光谱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煊 马丽花 +4 位作者 孙向英 王朝杰 黎朝 吴芳英 江云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01-1703,共3页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in cyclohexane of a series of benzanilides(BAs) with different \%para\% substituents at the anilino moiety revealed that BAs emitted dual fluorescence, with one normal weak emission at ca . 33...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in cyclohexane of a series of benzanilides(BAs) with different \%para\% substituents at the anilino moiety revealed that BAs emitted dual fluorescence, with one normal weak emission at ca . 330 nm and an abnormally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ranging from 460 to 550 nm. The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was found strongly dependent of the 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 of the substituent at the anilino moiety and a stronger electron donating substituent led to a red shift in the emission. The energies of the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of the BA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oxidation potentials of the donors, E \-\{D/D +\}, and a nice linear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a slope of +0 66, which clearly pointed to the charge transfer character of the emissive state for the long wavelength emission and the high decoupling extent of the charges in the CT stat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shows th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CT nature. The results might be of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photophysics of peptide and protein and in designing novel fluorescent chem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苯甲酰苯胺 分子内电荷转移 双重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光谱和光物理 被引量:4
9
作者 汪鹏飞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5-409,共5页
近年来,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这是由于这类化合物分子的发光性能强烈地受其周围溶剂性质的影响.它们常被考虑作为研究溶剂-溶质间相互作用以及溶剂分子弛豫的有效探针化合物.Loutfy等曾对被束缚的及... 近年来,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光物理行为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注意,这是由于这类化合物分子的发光性能强烈地受其周围溶剂性质的影响.它们常被考虑作为研究溶剂-溶质间相互作用以及溶剂分子弛豫的有效探针化合物.Loutfy等曾对被束缚的及未被束缚的N,N-二甲基氨基苄叉二腈类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作过详细研究.指出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该类化合物分子的刚性以及和母体环境的粘度、温度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分子 电荷转移 结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四川 艾希成 +3 位作者 冯娟 张汝波 张启元 张兴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0-643,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分子,通过检测样品中二氨基嘌呤(Ap)荧光峰强度和相对荧光量子产率来研究DNA分子内电荷转移.实验中直接分辨和观测到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超交换机理在近距离起作用;而电荷转移...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分子,通过检测样品中二氨基嘌呤(Ap)荧光峰强度和相对荧光量子产率来研究DNA分子内电荷转移.实验中直接分辨和观测到双链DNA分子内电荷转移超交换机理,超交换机理在近距离起作用;而电荷转移跳跃机理,可能是通过极子运动形式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DNA 分子内电荷转移 二氨基嘌呤 超交换机理 跳跃机理 隧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电荷转移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雪 韩奎 +2 位作者 李海鹏 王洪涛 黄志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9-234,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计算了11个X型二维电荷转移分子的电荷分布、紫外吸收光谱、第一超极化率.结果表明:在x或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_(max)红移,第一超极化率β_(vec)增大,并且在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上计算了11个X型二维电荷转移分子的电荷分布、紫外吸收光谱、第一超极化率.结果表明:在x或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_(max)红移,第一超极化率β_(vec)增大,并且在y方向延长共轭体系,能够较好的优化分子透明性与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获得兼具大β和良好透光性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好的分子;另外,杂原子N取代芳香环上的C原子的位置和数目对分子非线性光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二维电荷转移分子 吸收光谱 第一超极化率 第一超极化率各向异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阴离子比率荧光分子探针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阁 邵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6,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甲基-1-羟基二苯甲酮对硝基苯腙的比色和比率荧光阴离子受体1。此类受体以羟基和腙单元为识别位点,以硝基苯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向受体1的DMSO溶液中加入AcO-、H2PO4-、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加入所研究...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4-甲基-1-羟基二苯甲酮对硝基苯腙的比色和比率荧光阴离子受体1。此类受体以羟基和腙单元为识别位点,以硝基苯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向受体1的DMSO溶液中加入AcO-、H2PO4-、F-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而加入所研究的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AcO-、H2PO4-、F-这三种离子的裸眼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考察了其与AcO-,H2PO4-,F-,Cl-,Br-,I-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1H NMR滴定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传感器 分子内电荷转移 比率 荧光 比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面分子内共轭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发光行为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丽丽 姜永才 +2 位作者 鞠维刚 张晓宏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70-674,共5页
合成了两种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化合物:2,3二氰基-5,7-二犤2-犤(4-二甲氨基)-苯基犦乙烯基犦-6H-1,4-二氮杂卓(1)及2,3-二氰基-5-苯基-7-犤2-犤(4-二甲氨基)-苯基犦乙烯基犦-6H-1,4-二氮杂卓(2).用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它们在... 合成了两种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化合物:2,3二氰基-5,7-二犤2-犤(4-二甲氨基)-苯基犦乙烯基犦-6H-1,4-二氮杂卓(1)及2,3-二氰基-5-苯基-7-犤2-犤(4-二甲氨基)-苯基犦乙烯基犦-6H-1,4-二氮杂卓(2).用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与溶剂的极化参数ET(30)值可在一定范围内构成线性关系,而单臂共轭的化合物2比双臂共轭的化合物1有着更大的Stoke's位移和基态/激发态偶极矩差.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面分子内共轭 电荷转移化合物 发光行为 二氮杂卓类化合物 荧光光谱 溶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己烷中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双重荧光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丽榕 陈红 +3 位作者 陈明德 江云宝 黄贤智 陈国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358-1361,共4页
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观察到了系列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的双重荧光.皮秒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和溶剂极性效应研究证实:该双重荧光系由于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形成的电荷转移态和局部激发态所发射.超快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在非... 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中,观察到了系列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的双重荧光.皮秒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和溶剂极性效应研究证实:该双重荧光系由于激发态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形成的电荷转移态和局部激发态所发射.超快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中,对二烷基氨基苯甲酸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是由较低的反应活化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双重荧光 对二烷基 氨基苯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链对具有特殊电荷转移结构分子超极化率的影响
15
作者 刘柳斜 王薇 +3 位作者 李强根 郑妍 周芳 李来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3-407,共5页
近年来实验发现扭曲型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和不同寻常的NLO响应系数.本文在MP2/6-311++G(d,p)水平上,结合有限场方法系统探讨了不同共轭链及共轭链长度对TICT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的影响,并与传统D-π-... 近年来实验发现扭曲型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和不同寻常的NLO响应系数.本文在MP2/6-311++G(d,p)水平上,结合有限场方法系统探讨了不同共轭链及共轭链长度对TICT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的影响,并与传统D-π-A分子相比较.研究表明,共轭链对TICT分子与传统D-π-A分子β影响不同,且随着共轭链增长,TICT分子β提高更为显著.特别是共轭链为苯环的P4分子,当苯环重复单元数n=3时,其β远远大于其它具有不同共轭链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链 扭曲型分子内电荷转移分子 一阶超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6
作者 林珊 王世铭 王琼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 以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为电子受体,高分子聚乙烯亚胺(PEI)为电子给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2.1H3PW12O40·10.6H2O(配合物Ⅰ)和CH2CH2N(CH2CH2NH2)CH2CH2NHCH2CH2NH1.3H4SiW12O40·8.3H2O(配合物Ⅱ)。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产物形貌及其聚集形态。结果表明有机给体与杂多酸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光致变色后,配合物中有机阳离子和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导致杂多阴离子中WⅥ还原为WⅤ,同时有机阳离子被氧化,且该配合物有很高的耐溶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多酸电荷转移配合物 合成方法 性质表征 光致变色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BAK/钼磷酸电荷转移型杂化分子的合成及性能
17
作者 吴莹 李正 +1 位作者 鞠金梅 闻荻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2,共4页
二茂铁衍生物l-二茂铁基3-苯基丙-2-烯-1-酮(FcBAK)与钼磷酸盐Na2HPMo12O40·xH2O经室温固相合成得到有机-无机杂化分子,通过元素分析、IR、ICP、AAS和TG等表征手段确证产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为(FcBAK)3HPMo12O40·2H2O.固体电... 二茂铁衍生物l-二茂铁基3-苯基丙-2-烯-1-酮(FcBAK)与钼磷酸盐Na2HPMo12O40·xH2O经室温固相合成得到有机-无机杂化分子,通过元素分析、IR、ICP、AAS和TG等表征手段确证产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为(FcBAK)3HPMo12O40·2H2O.固体电子光谱及ESR谱表明,FcBAK与钼磷酸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作用,生成电荷转移型有机-无机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的磁学行为表现出较强的铁磁性质,粉末样品的室温饱和磁化强度为0.41A·m2/kg,矫顽力为0.0105T,属于软磁性有机-无机分子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分子 二茂铁基衍生物 钼磷杂多酸 电荷转移 铁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萘环荧光团的共聚高分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形成和发光特性研究
18
作者 袁小英 陈兆斌 柴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 β 萘基酯 (NMA)与咔唑 (VCZ)合成的共聚功能高分子Copolymer(NMA VCZ)的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 ,Copolymer(NMA VCZ)可表现出萘和咔唑两种荧光团特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但在低的浓度下 (约 10 -9mol·L-1... 利用荧光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 β 萘基酯 (NMA)与咔唑 (VCZ)合成的共聚功能高分子Copolymer(NMA VCZ)的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 ,Copolymer(NMA VCZ)可表现出萘和咔唑两种荧光团特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但在低的浓度下 (约 10 -9mol·L-1) ,主要表现出萘环的发光特性 ,其荧光可被电子受体化合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PT)以及电子给体化合物三乙胺 (Et3 N)所猝灭。通过对相应吸收光谱的测定 ,发现DMPT ,Et3 N均能与Copolymer(NMA VCZ)形成 1∶1的电荷转移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环 发光特性 共聚高分子 COPOLYMER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三乙胺 荧光光谱 电荷转移配合物 光致发光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19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58-1159,1162,共3页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 由于人血清白蛋白(HSA)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的结合反应,引起KDTN荧光的增强,其荧光强度的增强与HSA的浓度在13.6~272.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了以KDTN为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方法。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136 mg.L-1,用标准加入法对方法的回收率作了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4.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光度法 荧光探针 人血清白蛋白 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20
作者 刘毓芳 李建晴 董川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 摘要:基于-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简称KDTN)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提出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激发波长(λex)为430nm,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530nm及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6.8-204.0mg·L-1,线性回归方程△F=0.5836ρ-1.7917,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4mg·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9.9%~10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 荧光探针 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