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扭转振动工具滑模控制降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家林 周思奇 杨应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86-193,共8页
在深部硬地层钻井领域,扭转振动工具具有破岩效果明显和抑制钻头黏滑的作用,但其相应的降黏机理和控制机理研究还不完善。为此,在现有通过扭转振动工具解决黏滑问题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钻柱系统的扭转振动方程,提出U1和U2两种滑模控制降... 在深部硬地层钻井领域,扭转振动工具具有破岩效果明显和抑制钻头黏滑的作用,但其相应的降黏机理和控制机理研究还不完善。为此,在现有通过扭转振动工具解决黏滑问题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钻柱系统的扭转振动方程,提出U1和U2两种滑模控制降黏方法,并在有工具作用时,结合理论方程、给定参数对两种控制方式的降黏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存在参数摄动时,钻柱系统处于黏滑状态附近,参数的变化会导致钻柱系统的脆弱性,钻柱系统需要加以控制;两种滑模控制方式均能有效对钻柱的黏滑振动进行控制;通过对在不同条件下各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鲁棒性的对比可知,滑模控制方式U2整体控制性能较好,且滑模控制方式U2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有利于提高钻柱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滑振动 扭转振动工具 钻柱系统 滑模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扭转振动工具动力学模型与降黏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家林 何虹志 +4 位作者 杨琳 杨应林 程进前 黎根银 胡书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13,共8页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岩石硬度加大,井下摩擦阻力较大,钻柱系统易发生黏滑振动,将导致部件过早发生故障,钻井作业效率低下,因此对于黏滑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钻井过程中的实际工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扭转振动...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岩石硬度加大,井下摩擦阻力较大,钻柱系统易发生黏滑振动,将导致部件过早发生故障,钻井作业效率低下,因此对于黏滑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钻井过程中的实际工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扭转振动工具,建立了基于该工具的钻柱系统扭转振动模型以及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了算例分析与实验测试以研究工具的降黏效果。算例分析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首先在给定转盘转速、钻压的情况下,对比分析了有或无工具时的钻柱系统各部件角速度,然后在相同钻压、不同转盘转速和相同转盘转速、不同钻压的情况下,分别对钻柱系统中有或无工具时的钻头角速度进行了求解;在实验过程中,对同一口井进行了有或无工具的测试,并结合未使用该工具的相邻井对照数据,分析了该工具的降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使用该扭转振动工具,可明显消除或抑制黏滑振动,同时,适当增大转盘转速,适当降低钻压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钻柱的黏滑振动;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理论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相符合,验证了理论模型、求解方法以及算例分析的正确性。所提出的新型扭转振动工具、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与研究结果对于减少黏滑振动、提高破岩效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扭转振动工具 黏滑 扭转振动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扭转振动工具降粘特性分析及PID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家林 周仪 杨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6-1502,共7页
在深井和超深井勘探开发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粘滑振动现象,该现象不仅造成机械钻速降低,驱动能量大量浪费;而且还会加速钻具老化和失效,严重威胁钻井安全。为了有效地控制钻柱的粘滑振动,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扭转振动工具;其次建立了基于... 在深井和超深井勘探开发过程中,广泛存在着粘滑振动现象,该现象不仅造成机械钻速降低,驱动能量大量浪费;而且还会加速钻具老化和失效,严重威胁钻井安全。为了有效地控制钻柱的粘滑振动,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扭转振动工具;其次建立了基于该工具的钻柱系统的理论模型;最后用PID控制方法对新型扭转振动工具的降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具能够有效地控制钻柱的粘滑振动,两种PID控制方程均能对期望稳态转速进行实时监控,对比两者,U2控制方程具有更快的调节能力和更好的控制性能,且前期无粘滑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滑振动 动力学 扭转振动工具 钻柱系统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