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及其西南邻区新生代NW向扭动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和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丘元禧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 ,且呈多字型特征 ,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 ,断续相循 ,成生活动时期很新 (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 ) ,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 ,且呈多字型特征 ,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 ,断续相循 ,成生活动时期很新 (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 ) ,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 (古河西系 )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 ,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W向扭动构造体系 偏共轭剪切 西域系 中国 新生代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扭动构造体系发展史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松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3年第2期24-37,共14页
研究构造体系发展史是使地质力学不断完善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崔盛芹教授和杨振升副教授曾对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作过研究,这是对构造体系演化研究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魏春海总工程师等也曾对祁连山的古构造体系进行过筛... 研究构造体系发展史是使地质力学不断完善必须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崔盛芹教授和杨振升副教授曾对燕辽及其邻区的古构造体系作过研究,这是对构造体系演化研究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魏春海总工程师等也曾对祁连山的古构造体系进行过筛分,这又是一项令人感兴趣的探索。笔者吸取上述成果的经验,继续从形成与形变辩证统一关系研究入手,而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各项资料综合分析、模验实验和数学地质来追溯祁连山扭动构造体系的兴衰过程,为认识应力场的演化,进而认识地壳运动规律创造条件。但是,由于这个课题涉及的地域广,要求应用地质学各项基础知识面宽,完成任务的时间短(1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动构造体系 构造 中酸性 应用地质学 蓟县运动 演化研究 应力场 地球物理 岩浆活动 祁连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滩型气藏与燕山、喜山期构造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永平 熊亮 +1 位作者 何鲤 刘莉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7,共5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生物滩型气藏勘探在普光、毛坝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很多研究者从沉积相研究出发,都认为这些礁滩是沿广旺海槽、城口—鄂西海槽以及梁平—开江海槽坡折带分布的丘... 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粒生物滩型气藏勘探在普光、毛坝取得重大突破之后,很多研究者从沉积相研究出发,都认为这些礁滩是沿广旺海槽、城口—鄂西海槽以及梁平—开江海槽坡折带分布的丘形体,油气富集与海槽相关。然而,叠加上覆燕山、喜山期的构造形迹分析则发现,这些礁滩型气藏在油气成藏运移过程中还与扭动构造体系相关,特别是与各类扭动构造体系的砥柱密切相关。据此观点进行研究进而预测:巴中、仪陇莲花状构造,中台山、绵阳旋扭构造体系的砥柱与下伏地层地震剖面丘形体叠置处有望获得重大的礁滩型油气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生物礁油气藏 扭动构造体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煤田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学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17,共4页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研究燕山期发育于黔西地区正、反两次扭动构造特征、成因及其复合叠加规律,并认为它们是黔西煤田后期改造主要控制构造。
关键词 扭动构造体系 贵州西部 地质力学机制 煤田 成因 控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对岩溶的控制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谭周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78年第2期43-47,共5页
由于岩溶发育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者特别强调地形,水文条件的影响作用,视为控制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实际上岩溶区山势水系分布、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等的形成是在构造岩性控制下。主要由岩溶过程“塑造”成的。因此,它们... 由于岩溶发育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者特别强调地形,水文条件的影响作用,视为控制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实际上岩溶区山势水系分布、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征等的形成是在构造岩性控制下。主要由岩溶过程“塑造”成的。因此,它们主要是岩溶的结果,而不是控制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在岩溶发育过程中真正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地质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岩性控制 控制作用 水动力条件 新华夏系 古岩溶 岩溶水 地质构造条件 背斜 扭动构造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解决构造复杂煤矿地质问题
6
作者 张文致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9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兴隆煤田营子矿二号井田地质概况兴隆煤田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东翼反射弧的褶带、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等北北东向构造带与阴山带交接的部位。营子矿二号生产井田位于兴隆煤田的中部,东邻火神庙井田。
关键词 煤矿地质 断层组 褶带 叠瓦状 冲断层 扭动构造体系 逆断层 东西向构造 地质依据 压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总目录
7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3年第4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长春地质学院 花岗岩体 变质火山岩 岩石化学特征 扭动构造体系 前寒武纪 构造变形 地下水资源 金矿带 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