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马乾
张军勇
李建林
李文华
刘国勇
冯朝荣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2
|
关于扭动构造的鉴别问题 |
严俊君
王燮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30
|
|
3
|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的扭动构造与阿尔金构造体系的关系 |
张守仁
曹代勇
戴俊生
李剑红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
2000 |
16
|
|
4
|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
杨庆道
郭朝斌
王伟锋
张文博
周雄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5
|
黄骅坳陷南区扭动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
渠芳
连承波
陈清华
渠冬芳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2011 |
4
|
|
6
|
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 |
邱旭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4
|
|
7
|
中国及其西南邻区新生代NW向扭动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和形成机制 |
丘元禧
|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
2001 |
2
|
|
8
|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扭动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
张之一
|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
1993 |
4
|
|
9
|
盖南地区扭动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
吴桂玉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
2004 |
2
|
|
10
|
从地震信息看油气地质扭动构造的六大特征——兼述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典型扭动构造样式 |
杨克绳
|
《海相油气地质》
|
2007 |
9
|
|
11
|
祁连山扭动构造体系发展史 |
金松桥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
1983 |
3
|
|
12
|
对LaCira—Infantas油田的构造扭动和断裂进行3D地震解释 |
Mario
A.Guterrez
乔大军
|
《石油物探译丛》
|
2001 |
0 |
|
13
|
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及其形成地质条件分析──兼评法国地质学家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 |
李相博
王新民
袁剑英
靳久强
于均民
马龙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4
|
辽河盆地构造样式与圈闭发育特征 |
胡望水
卫拥军
张自其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
2002 |
16
|
|
15
|
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
王燮培
严俊君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3
|
|
16
|
礁滩型气藏与燕山、喜山期构造体系的关系 |
李永平
熊亮
何鲤
刘莉萍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7
|
花状构造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
葛双成
陈焕疆
丁晓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8
|
|
18
|
黔西煤田构造特征 |
陈学敏
|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3
|
|
19
|
构造对岩溶的控制意义 |
谭周地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
1978 |
22
|
|
20
|
运用地质力学观点解决构造复杂煤矿地质问题 |
张文致
|
《煤炭科学技术》
CAS
|
197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