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钢接触的扭动微动磨损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2 位作者 张强 何莉萍 林修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90,共5页
在空气、氧气和氮气气氛中,研究了LZ50车轴钢在法向载荷为50 N和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和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幅值方向移动,摩擦扭矩随循环... 在空气、氧气和氮气气氛中,研究了LZ50车轴钢在法向载荷为50 N和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和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幅值方向移动,摩擦扭矩随循环周次的变化曲线分别为跑合、上升和稳定阶段,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上升阶段缩短,稳定阶段提前,摩擦扭矩值则越低.在部分滑移区,损伤比较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扭动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并伴随明显的塑性变形.摩擦氧化在扭动微动接触界面不仅增加了界面滑移,而且产生的氧化磨屑不易排出接触区,因此有利于减少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摩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的模拟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1 位作者 俞佳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CETR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配置高精度低速往复转动台,构成新型试验装置并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在低速往复转动台上进行了GCr15钢球(直径10mm)与IZSO钢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3°~20°和法向载荷... 在CETRUMT-2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配置高精度低速往复转动台,构成新型试验装置并成功实现了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在低速往复转动台上进行了GCr15钢球(直径10mm)与IZSO钢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3°~20°和法向载荷10N时的扭动微动试验,并在分析其摩擦动力学行为的基础上对LZ50钢的扭动微动损伤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角位移幅值和循环次数对扭动微动行为影响很大;可以通过摩擦力矩-角位移(T-θ)曲线表征扭动微动行为;随着循环次数变化,T-O曲线呈3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四边形状、椭圆状和直线状.扭动微动损伤在低角位移幅值时较轻微,随着角位移幅值增加,出现塑性流动、氧化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模式 扭动微动 试验装置 微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条件下含水气氛对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蔡振兵 杨莎 +2 位作者 林修洲 何莉萍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7-531,共5页
对7075铝合金/GCr15摩擦副在不同湿度条件下扭动微动的损伤行为、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7075铝合金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运行工况微动图.采用SEM、XPS对不同湿度环境下的磨损机制、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对7075铝合金/GCr15摩擦副在不同湿度条件下扭动微动的损伤行为、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7075铝合金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扭动微动运行工况微动图.采用SEM、XPS对不同湿度环境下的磨损机制、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度对7075的扭动微动运行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湿度的增加,摩擦扭矩明显降低;部分滑移区的磨损发生在接触边缘,损伤轻微;混合区和滑移区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损伤严重,其主要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和剥层;潮湿空气增加了界面滑移,反应生成的氧化磨屑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减轻了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相对湿度 氧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扭动微动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蔡振兵 高姗姗 +1 位作者 何莉萍 朱旻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Ф40 mm GCr15钢球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MMA存在有平行四边形和椭... 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Ф40 mm GCr15钢球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MMA存在有平行四边形和椭圆两种T-θ曲线;低扭转角时,T-θ曲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从平行四边形向椭圆形发展;大扭转角时,T-θ曲线始终为平行四边形。PMMA的扭动微动磨痕沿半径方向,可依次分为粘着区、微裂纹区和剥落区。在低角位移幅值(θ≤2.5°)时,扭动微动损伤较轻微;随角位移幅值的增大,粘着区变小,损伤加重,表面出现纺锤状剥落坑自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尺寸随角度增大而变宽。对磨屑的GPC分析结果表明PMMA在扭动微动条件下分子量变小,PMMA扭动微动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剥落与表面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及其合金的扭动微动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何莉萍 林修洲 +2 位作者 蔡振兵 张强 朱旻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采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在法向载荷为50、80和110 N及角位移幅值为0.3°~10°的条件下进行TA2和TC4合金与ZrO2对磨球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磨痕形貌微观分析,考察TA2和TC4合金的扭动微动磨损特性... 采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在法向载荷为50、80和110 N及角位移幅值为0.3°~10°的条件下进行TA2和TC4合金与ZrO2对磨球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磨痕形貌微观分析,考察TA2和TC4合金的扭动微动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可用摩擦扭矩—角位移曲线和摩擦扭矩时变曲线表征合金的扭动微动行为,获得了TA2和TC4合金的扭动微动运行工况微动图,TA2合金的混合区较TC4合金的宽。摩擦扭矩随法向载荷和角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试验条件下,TA2合金的摩擦扭矩始终大于TC4合金的。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损伤加剧,扭动微动摩擦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股螺旋弹簧扭动微动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时龙 雷松 +3 位作者 蔡振兵 李小勇 周杰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8-396,共9页
基于多股螺旋弹簧工作过程中钢丝表面发生的扭动微动磨损,建立了多股簧受冲击载荷时,各股钢丝间法向接触力及角位移值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所得到的试验参数,在新型试验装置上真实模拟了多股簧工作过程中钢丝间发生的柱-柱接触扭动微... 基于多股螺旋弹簧工作过程中钢丝表面发生的扭动微动磨损,建立了多股簧受冲击载荷时,各股钢丝间法向接触力及角位移值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所得到的试验参数,在新型试验装置上真实模拟了多股簧工作过程中钢丝间发生的柱-柱接触扭动微动;研究了多股簧钢丝在扭动微动条件下的运行行为和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钢丝间法向接触力大小、角位移幅值及循环次数对扭动微动行为影响很大;扭动微动T-θ曲线在平行四边形状、椭圆状和直线状3种基本类型之间转变;损伤在部分滑移区较轻微,其磨损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和轻微氧化磨损;对于混合区和滑移区,损伤加剧,磨痕表面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损伤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股螺旋弹簧 扭动微动 运行行为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取向对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扭动微动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左孔成 蔡振兵 +4 位作者 宋川 彭金方 莫继良 沈火明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以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之间的扭动微动磨损实验研究,讨论纤维取向对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与金属材料类似,均存在3个微动运行区域,即部分滑移区、混合区以及滑移区,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 以球/平面接触方式,进行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与GCr15钢球之间的扭动微动磨损实验研究,讨论纤维取向对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与金属材料类似,均存在3个微动运行区域,即部分滑移区、混合区以及滑移区,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炭纤维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表现出明显各向异性特征,即纤维平行且垂直于接触表面的纤维混合排布(N取向)复合材料的摩擦耗散能和磨损量均小于纤维平行于接触表面的P取向。在混合区域,磨损区半径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N取向小于P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织物复合材料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纤维取向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共11页
扭动微动磨损是微动磨损的一种,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综述了典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天然软骨的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结果,包括扭动微动的摩擦运行行为、材料响应行为、界面的摩擦化学行为、损伤物理模型和... 扭动微动磨损是微动磨损的一种,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综述了典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天然软骨的扭动微动磨损的研究结果,包括扭动微动的摩擦运行行为、材料响应行为、界面的摩擦化学行为、损伤物理模型和演变规律等,对于不同种类材料在部分滑移区、混合区、滑移区的损伤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现了扭动微动运行区域特性具有与其它模式的微动磨损不同的特点等一系列现象,并探讨了其今后的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磨损 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合金在血清溶液中的扭动微动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易敬华 林修洲 +3 位作者 蔡振兵 沈明学 何莉萍 朱旻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923,共5页
在新型恒温扭动微动腐蚀实验装置上,通过改变角位移幅值,在恒温37℃的25%血清溶液中对Ti6Al4V合金的扭动微动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角位移幅值对扭动微动的运行区域及腐蚀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摩擦扭矩-角位移幅值(T-θ)曲线... 在新型恒温扭动微动腐蚀实验装置上,通过改变角位移幅值,在恒温37℃的25%血清溶液中对Ti6Al4V合金的扭动微动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角位移幅值对扭动微动的运行区域及腐蚀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摩擦扭矩-角位移幅值(T-θ)曲线分别呈直线型、椭圆型和平行四边形型,Ti6Al4V合金的扭动微动运行区分别呈现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及滑移区等3个微动运行区。当角位移幅值较小时,扭动磨损发生在接触边缘,损伤轻微;扭动微动对腐蚀几乎不产生影响,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随时间的曲线波动不大;随着角位移幅值的增大,接触表面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损伤严重。腐蚀电流和腐蚀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明,扭动微动对腐蚀的影响较大,呈磨损加速腐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腐蚀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接触表面摩擦行为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娟 沈火明 杨翊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64-67,共4页
为研究扭动微动磨损接触表面摩擦行为,通过Abaqus中Fric用户子程序引入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摩擦系数模型(模型中参数由实验确定),对扭动微动表面摩擦扭矩和变形行为进行模拟。分别对完全滑移机制下不同角位移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动力学行为... 为研究扭动微动磨损接触表面摩擦行为,通过Abaqus中Fric用户子程序引入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摩擦系数模型(模型中参数由实验确定),对扭动微动表面摩擦扭矩和变形行为进行模拟。分别对完全滑移机制下不同角位移幅值和循环周次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对比实验和数值分析结果,位移-扭矩曲线的形状和数值较好吻合,说明采用的变化摩擦系数模型可较好模拟接触体界面的摩擦系数演化及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动微动 摩擦系数 数值模拟 摩擦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下亚表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裴喜永 李玲 +2 位作者 杜文刚 原思聪 郭铁能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15-1622,I0016,共9页
求解螺栓连接结构在扭动微动下的应力分布时,通常接触体的亚表面应力是由表面应力推导而得。而扭矩卸载时,由于接触表面切向力的表达式非常复杂,很难获得亚表面应力分布规律,为此引入半解析法求解亚表面应力分布特征。首先,根据加、卸... 求解螺栓连接结构在扭动微动下的应力分布时,通常接触体的亚表面应力是由表面应力推导而得。而扭矩卸载时,由于接触表面切向力的表达式非常复杂,很难获得亚表面应力分布规律,为此引入半解析法求解亚表面应力分布特征。首先,根据加、卸载时的切向力和扭矩方程,获得加、卸载时的表面切向应力分布规律;然后,利用半解析法计算出加载时的亚表面应力,并与解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半解析法的正确性,再用半解析法计算出卸载时的亚表面应力;最后,探讨了扭矩和摩擦系数对卸载时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卸载时,最大应力出现在接触表面或接触中心的正下方;随着扭矩的减小,整体应力减小,而最大应力先减小后不变;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整体应力、最大应力值增大;应力值相对较小时,最大应力点出现在亚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结构 扭动微动 亚表面接触应力 应力分布 半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摩擦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娟 沈火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81,共4页
为揭示扭动微动接触表面摩擦力分布规律及其对表面磨损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扭动微动损伤机理,基于试验中扭动微动摩擦扭矩的变化,利用ABAQUS用户子程序Fric引入动态变化的摩擦因数,对扭动微动表面摩擦力学行为开展数值模拟分析。摩... 为揭示扭动微动接触表面摩擦力分布规律及其对表面磨损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扭动微动损伤机理,基于试验中扭动微动摩擦扭矩的变化,利用ABAQUS用户子程序Fric引入动态变化的摩擦因数,对扭动微动表面摩擦力学行为开展数值模拟分析。摩擦扭矩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接触表面摩擦力分布及与试验磨损形貌的对比分析表明:摩擦应力的剪切作用对表面材料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滑移区摩擦应力分布不同,故呈现的磨痕形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动微动 摩擦力 数值模拟 磨痕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平面接触条件下扭动微动磨损接触区的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莎莎 沈火明 蔡振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4,共4页
以GCr15球/PMMA平面发生扭动微动接触为研究对象,应用工程软件研究扭动微动磨损接触区的力学行为。分析当扭动角度由0.5°增大至5°时,考察接触表面的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和摩擦切应力分布,以及粘着区大小的变化,并与实验结... 以GCr15球/PMMA平面发生扭动微动接触为研究对象,应用工程软件研究扭动微动磨损接触区的力学行为。分析当扭动角度由0.5°增大至5°时,考察接触表面的等效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和摩擦切应力分布,以及粘着区大小的变化,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法向载荷和摩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扭动角度的增大,等效塑性应变有较明显的增长,最大摩擦切应力微幅增大且向接触中心靠近,粘着区范围减小;与摩擦磨损试验所得的相应工况下磨痕形貌图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动微动 摩擦切应力 等效塑性应变 粘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涂层扭动微动磨损特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娟 沈火明 朱旻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37,共6页
为探讨MoS2固体润滑涂层在抗扭动微动磨损中应用的可行性,对MoS2涂层在扭动微动下摩擦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扭转角位移幅值、法向载荷、摩擦因数等对MoS2涂层接触表面力学行为的影响,并与基体材料扭动微动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分... 为探讨MoS2固体润滑涂层在抗扭动微动磨损中应用的可行性,对MoS2涂层在扭动微动下摩擦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扭转角位移幅值、法向载荷、摩擦因数等对MoS2涂层接触表面力学行为的影响,并与基体材料扭动微动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MoS2涂层扭动微动运行区域的改变消除了混合区裂纹萌生与扩展所产生的损伤;MoS2涂层在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其表面塑性应变虽比基体大,但明显较小的摩擦剪应力,在部分滑移区不足以启动MoS2涂层晶体的滑移,在滑移区对塑性流动层的剪切作用不够,因此MoS2涂层表面磨损较轻微,即MoS2能有效发挥抗扭动微动磨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剪应力 扭动微动 摩擦扭矩 微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轴钢表面渗氮/渗硫复合层的扭动微动磨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顾和根 蔡振兵 +2 位作者 岳文 彭金方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72,共7页
通过对LZ50车轴钢表面进行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渗氮/渗硫复合层。在对复合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层和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渗氮/渗硫复合层由ε-Fe2-3N,γ′-Fe4N,FeS和FeS2相组... 通过对LZ50车轴钢表面进行渗氮/渗硫复合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渗氮/渗硫复合层。在对复合层进行表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层和基体在干态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渗氮/渗硫复合层由ε-Fe2-3N,γ′-Fe4N,FeS和FeS2相组成;复合层改变了LZ50钢的扭动微动运行区域,使得混合区减小,滑移区向小角位移方向移动;由于高硬度的渗氮层支撑和渗硫层润滑作用,复合层的摩擦扭矩在部分滑移区和滑移区低于LZ50钢;与LZ50钢相比,复合层的磨损程度明显降低,在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复合层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剥层,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渗氮 渗硫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83铝合金扭动微动磨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伍灿 沈火明 +2 位作者 邓莎莎 刘娟 彭金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5,共5页
采用球-平面接触的模式,对GCr15钢球与5083铝合金在角位移幅值0.1°~10°和法向载荷15,50N时的扭动微动磨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扭矩-角位移幅值曲线(T-θ曲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呈现3种基... 采用球-平面接触的模式,对GCr15钢球与5083铝合金在角位移幅值0.1°~10°和法向载荷15,50N时的扭动微动磨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扭矩-角位移幅值曲线(T-θ曲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呈现3种基本类型,即直线状、椭圆状和平行四边形状。5083铝合金的扭动微动运行区域分为部分滑移区、混合滑移区、完全滑移区,部分滑移区的摩擦扭矩值持续较低,混合滑移区以及完全滑移区的摩擦扭矩值呈一定规律变化。结合SEM磨斑形貌分析可知部分滑移区损伤轻微,混合滑移区以及完全滑移区损伤较严重。通过研究确定了5083铝合金的运行工况微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动微动 5083铝合金 微动磨损 磨斑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与Ti6Al7Nb合金氮离子注入层在小牛血清溶液中的扭动微动磨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永奎 蔡振兵 +4 位作者 张广安 彭金方 沈明学 沈火明 朱旻昊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1,共6页
文中主要研究了纯钛、Ti6Al7Nb基体以及经过氮离子注入后的改性层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氮离子注入采用高能离子注入机及增强沉积系统,加速电压为50 kV,注入剂量分别为1×1017、5×1017和9×1017cm-2.采用球/平面接触模式,对... 文中主要研究了纯钛、Ti6Al7Nb基体以及经过氮离子注入后的改性层的扭动微动磨损行为.氮离子注入采用高能离子注入机及增强沉积系统,加速电压为50 kV,注入剂量分别为1×1017、5×1017和9×1017cm-2.采用球/平面接触模式,对纯钛和Ti6Al7Nb合金/(Zr2O球(直径为25.2 mm),接触副在小牛血清介质条件下进行了纯钛和Ti6Al7Nb合金及其改性层的了扭动微动磨损试验.借助X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三维形貌仪(3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两种材料及其改性层的化学成分、微动磨损磨痕形貌和微观组织结构,探讨了纯钛和Ti6Al7Nb合金基材和改性层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和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用氮离子注入方法处理钛及其合金,生成的氮化物层能够改善材料表面的综合性能,提高其扭动微动磨损的耐磨性.纯钛和Ti6Al7Nb基体的磨损现象为氧化和剥落,其离子注入层的磨损现象为犁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扭动微动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桨-毂轴承材料扭动微动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明琢 张耕培 +3 位作者 卢文龙 张坡 刘晓军 彭和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785-2791,共7页
采用面接触扭动微动形式,以动力定位系统可调距螺旋桨桨-毂轴承摩擦副材料(CuNiAl-42CrMo4)为对象,以不同的角位移幅值模拟海水波动影响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探究桨-毂轴承摩擦... 采用面接触扭动微动形式,以动力定位系统可调距螺旋桨桨-毂轴承摩擦副材料(CuNiAl-42CrMo4)为对象,以不同的角位移幅值模拟海水波动影响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对磨痕形貌进行分析,探究桨-毂轴承摩擦副材料扭动微动磨损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角位移幅值的增加,扭动微动依次运行于部分滑移区、混合区、滑移区,摩擦因数减小,同时磨损量增加,微动损伤中剥层机制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且由于疲劳裂纹扩展的不利影响,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尽量避开混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接触 扭动微动 角位移幅值 摩擦因数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摩擦生热的扭动微动热力耦合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升旭 刘娟 +1 位作者 沈火明 陈扬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125,共7页
摩擦产生的表面温升和热传导,是微动接触中导致接触材料磨损损伤的重要因素,但摩擦生热引起的温升对扭动微动磨损的影响机制尚未揭示。本文基于摩擦耗散能建立了扭动微动磨损的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将退化后的模型数值结果与Johnson解析解... 摩擦产生的表面温升和热传导,是微动接触中导致接触材料磨损损伤的重要因素,但摩擦生热引起的温升对扭动微动磨损的影响机制尚未揭示。本文基于摩擦耗散能建立了扭动微动磨损的热力耦合数值模型,将退化后的模型数值结果与Johnson解析解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接触表面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温升与塑性变形进行了预测和讨论,并对表面塑性变形与温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完全滑移状态下,接触表面有明显的温升,发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且随着温度升高,表面塑性变形显著增加。因此,在扭动微动中,摩擦产生的温升会显著扩大接触表面的塑性变形,致使材料在完全滑移状态下发生严重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升 扭动微动 滑移状态 磨损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动微动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扬帆 刘娟 沈火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为探讨摩擦热对扭动微动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扭动微动磨损损伤机理,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展扭动微动接触表面及次表面温升行为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法向荷载和微动频率下的表面及次表面温升得出:接触表面及次表面均有明显温升分布;且法向荷... 为探讨摩擦热对扭动微动的影响,进而深入了解扭动微动磨损损伤机理,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展扭动微动接触表面及次表面温升行为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法向荷载和微动频率下的表面及次表面温升得出:接触表面及次表面均有明显温升分布;且法向荷载和微动频率对表面温升有重要影响;表面温升主要由摩擦生热控制,同时也与热传导有关,而次表面温升主要由热传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动微动 热力耦合 数值分析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