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被引量:92
1
作者 胡瑞忠 彭建堂 +4 位作者 马东升 苏文超 施春华 毕献武 涂光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3-596,共14页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扬子地块西南缘 低温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晚元古代-早古生代 晚加里东期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铜矿化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原位S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明伟 彭义伟 +7 位作者 陈翠华 丁枫 程文斌 李葆华 杨玉龙 陈良 吴锦 陈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9-651,共23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 扬子地块西南缘红泥坡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揭示了红泥坡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及矿质沉淀机制。该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火山-沉积期和热液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Ⅰ)的石英中发育纯CO_(2)包裹体、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CO_(2)包裹体、含固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各类包裹体成群分布,均一温度(106~500℃)和盐度(8.8%~59.8%)变化大。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挥发分成分为H_(2)O、CO_(2)和少量CH_(4)。火山-沉积期黄铁矿原位δ^(34)S值为9.18‰~9.34‰,为海水硫和岩浆硫的混合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原位δ^(34)S值为4.42‰~5.26‰,为岩浆硫和少量地层硫的混合硫。综合矿床成矿时代、流体包裹体及S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古元古代火山-沉积作用形成含Fe和Cu的矿源层;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来自深部的岩浆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中低盐度、富CO_(2)的变质流体发生混合,触发了成矿物质的饱和沉淀,形成了红泥坡矿床的工业铜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红泥坡铜矿床 拉拉矿田 流体包裹体 原位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南缘拉拉IOCG矿床Pb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从俊 李泽琴 王奖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1-507,共7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拉拉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中,已公开报道的岩石及硫化物矿物Pb同位素为放射性成因Pb含量极高的异常Pb,不能用常规的Pb同位素等时线计算法及全球平均Pb同位素增长曲线解释其特征。结合Pb同位素演化基本原理,对矿床中... 扬子地块西南缘拉拉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中,已公开报道的岩石及硫化物矿物Pb同位素为放射性成因Pb含量极高的异常Pb,不能用常规的Pb同位素等时线计算法及全球平均Pb同位素增长曲线解释其特征。结合Pb同位素演化基本原理,对矿床中的Pb同位素特征进行再解译。用校正后的岩石Pb同位素组成建立了Pb同位素的黑云母片岩增长曲线和钠长石变粒岩增长曲线,二者可作为扬子地块西南缘元古宙Pb铅同位素演化的参考。硫化物矿物的Pb同位素组成位于2条增长曲线之间,并分为线性的上、下2个群;上群拟合混合等时线年龄为1119Ma,代表变质热液成矿期的年龄;下群拟合混合等时线年龄为1605Ma,代表火山喷发—沉积成矿期年龄。上、下2个群的Pb同位素混合等时线年龄分别与矿床中的辉钼矿ReOs年龄及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了利用放射性成因Pb进行测年的可行性与可靠性。黑云母片岩和钠长石变粒岩构成了拉拉IOCG矿床的金属成矿物质的端元储库,硫化物矿物中的金属成矿物质具有混合来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铁氧化物-铜-金矿床 拉拉 扬子地块西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大红山群变火山-沉积岩地球化学属性、年代格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杭云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王慧宁 李同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26,共34页
云南新平地区大红山群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主要由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大红山群的岩石成因、年代格架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地质学家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扬子西南缘<~1.75 Ga的构造演化历史。... 云南新平地区大红山群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主要由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大红山群的岩石成因、年代格架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地质学家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扬子西南缘<~1.75 Ga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以大红山群底部老厂河组变沉积岩及其内部变火山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变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大陆上地壳沉积物成分接近,原岩为成熟度较高的泥岩/页岩,未经历沉积再循环,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变火山岩原岩化学成分相当于钙碱性过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造山后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老厂河组变沉积岩的碎屑锆石记录了2.3~2.2 Ga和1.9~1.75 Ga两个主年龄峰以及2.7~2.6 Ga次年龄峰。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红山群物源主要来源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岩石。变火山岩样品的岩浆锆石核部记录了1713~1711 Ma的年龄,应代表老厂河组原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的变质增生边限定峰期变质时代为约843 M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红山群普遍经历了849~837 Ma的新元古代变质事件。综上所述,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大红山群完好记录了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非造山岩浆活动,新元古代变质事件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聚合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大红山群 变火山-沉积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REE分配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心开 高建国 郭跃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6-616,共1页
川滇黔接壤地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包括普渡河断裂以东、弥勒师宗断裂以北地区。区内已发现铅锌矿床(点)500余处。前人对该区内稀土元素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均是针对各矿床进行研究,对研究区内整体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铅锌矿床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分配模式 川滇黔 扬子地块西南缘 成矿物质 重稀土元素 变化范围 矿石矿物 普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宁南蘑菇山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6
作者 李婉婷 张均 刘文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蘑菇山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MVT型铅锌矿化集中区内的银厂沟-跑马-蘑菇山铅锌成矿带中,成矿条件有利,矿化显示明显,然而找矿工作却一直未能取得大的突破,找矿前景不明。鉴于此,笔者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通过与跑马铅锌矿... 蘑菇山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MVT型铅锌矿化集中区内的银厂沟-跑马-蘑菇山铅锌成矿带中,成矿条件有利,矿化显示明显,然而找矿工作却一直未能取得大的突破,找矿前景不明。鉴于此,笔者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通过与跑马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对蘑菇山铅锌矿床进行诊断性评价,以期明确其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矿床 铅锌矿体 蘑菇 指示意义 找矿前景 银厂沟 萤石 扬子地块西南缘 铅锌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黔地区蘑菇山铅锌矿构造地球化学场特征及成矿预测
7
作者 吴越 张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43-644,共2页
四川宁南蘑菇山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但其找矿工作一直未取得突破,同时研究程度较有限。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存在资源危机的矿山和研究程度较低的矿床(区)进行科学的评价和... 四川宁南蘑菇山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内,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但其找矿工作一直未取得突破,同时研究程度较有限。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存在资源危机的矿山和研究程度较低的矿床(区)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成矿预测正是当务之急。区内铅锌矿床繁多,成矿作用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球化学 成矿预测 铅锌矿床 川滇黔 蘑菇 成矿作用 扬子地块西南缘 成矿地质背景 成矿流体 岩浆热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程佳孝 罗金海 +2 位作者 武昱东 韩奎 王师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的SiO2质量分数在71.1%~78.15%之间,Al2O3值在11.55%~14.90%之间,A/CNK=0.94~1.25,属于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259.71×10-6~804.60×10-6,∑LREE/∑HREE为4.12~10.28,说明轻稀土较重稀... 滇东北下田坝花岗岩的SiO2质量分数在71.1%~78.15%之间,Al2O3值在11.55%~14.90%之间,A/CNK=0.94~1.25,属于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259.71×10-6~804.60×10-6,∑LREE/∑HREE为4.12~10.28,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岩石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4~0.07),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Ti等明显亏损,这些特征说明下田坝花岗岩是由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对下田坝花岗岩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206Pb/238 U加权年龄年龄769±4.4Ma(MSWD=0.45),可代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下田坝花岗岩并非原来认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下田坝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与扬子地块西部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时间上一致,该花岗岩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由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大陆裂谷环境中形成的,这也证实了扬子地块西南缘新元古代的裂谷环境已影响到滇东北的东川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下田坝 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扬子地块西南缘 RODINIA超大陆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宁南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9
作者 董光泽 陈爱兵 +3 位作者 李波 董光林 王海波 何幸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45-945,共1页
四川省宁南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区域上处于近南北向的小江断裂西侧、北西向的普格-宁南-巧家断裂北东侧,及北东向的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带南东侧。3条断裂两两交汇,... 四川省宁南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区域上处于近南北向的小江断裂西侧、北西向的普格-宁南-巧家断裂北东侧,及北东向的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带南东侧。3条断裂两两交汇,形成有利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三角形构造结(钟康惠,200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厂沟 铅锌矿区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铅锌矿床 扬子地块西南缘 康滇地轴 宁南县 岩浆热液活动 多金属成矿 小江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