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科 林伟 王清晨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5,共8页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 扬子地块的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约束着古生代海相油气成藏,而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构造变形特征是理解整个扬子地块构造变形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武夷、云开和肇庆地区的构造特征研究,初步划分出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三期重要变形:①早古生代末期云开地区NW向剪切变形,武夷山地区ESE向剪切变形;②中生代早期云开、肇庆地区NE向逆冲推覆作用;③中生代晚期武夷山地区的脆性构造变形。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其动力学作了初步探讨。这些认识有助于今后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远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南缘 武夷山 云开大山 多期构造变形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系长安组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海清 黄建中 +2 位作者 杜远生 罗来 伍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0,27,共7页
长安组为扬子地块东南缘确认的一套冰源相碎屑沉积,其精确沉积时限对于了解华南新元古代冰期的起点时间和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限于定年技术的精度和测试对象的稀缺,长安组的年龄一直少有报道。最近在湘中新化县碧溪地区发现长安... 长安组为扬子地块东南缘确认的一套冰源相碎屑沉积,其精确沉积时限对于了解华南新元古代冰期的起点时间和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限于定年技术的精度和测试对象的稀缺,长安组的年龄一直少有报道。最近在湘中新化县碧溪地区发现长安组下部存在沉凝灰岩夹层,获得了大量岩浆型锆石,对其进行了高精度锆石LA-ICP-MS与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锆石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51±5),(764±10)Ma。综合分析相关地层的最新年龄数据可以确定,长安组可与西北地区同期沉积以及澳大利亚Sturtian冰期的年龄进行比较。沉积旋回分析表明,长安组底部沉积物具有典型的重力流特征,沉积速率较大。结合相关地质证据分析认为,长安组的底界年龄置于760Ma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组 同位素年龄 南华纪 扬子地块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东南缘民乐-古丈地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东升 雷玉龙 +4 位作者 黄飞 舒敏 刘虎 许鑫 刘林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49-257,共9页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区内锰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系锰矿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南缘 民乐-古丈地区 锰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湘西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状态与高产热率HHPRM型地幔源区 被引量:12
4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2 位作者 苏文超 漆亮 蒋国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 岩石圈热结构和热状态的研究对于大陆裂解、变质作用及活化构造形成机制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综合分析,以贵州省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黔东—湘西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为例,研究了扬子地块东南缘早古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状态。提出高放射性元素产热率的HHPRM型地幔源区,进一步讨论HHPRM型地幔源区形成与演化的大陆动力学机制。认为古富集地幔(HHPRM型地幔源区)是镇远一带的早古生代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的岩浆源区,镇远地区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岩浆源区深度(H)在208~244km,形成温度在1547~1403℃间,该温度和深度范围属软流层,具有形成金刚石矿床的地质条件。建议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区的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岩群中应进一步开展金刚石矿床研究与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岩石圈热状态 放射性元素高产热率 HHPRM型地幔源区 金刚石矿床 扬子地块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雁林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诚 李晓峰 +2 位作者 樊光明 姜高磊 罗亮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33,共2页
雁林寺金矿是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90年代初在湘东北所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它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属于江南古陆金成矿带中段的湘东北金成矿区。1区域成矿背景湘东北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复杂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岩... 雁林寺金矿是湖南有色地质勘查局90年代初在湘东北所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它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属于江南古陆金成矿带中段的湘东北金成矿区。1区域成矿背景湘东北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复杂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以及深部热液或其他循环流体的运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地区 矿床成因 含金石英脉 金矿床 冷家溪群 韧性剪切带型 劈理化带 扬子地块东南缘 区域成矿背景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