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异 赵军武 高芬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3期1872-1878,共7页
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术(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y,STM)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阐述了STM在表面结构的观测、表面化学反应、表面微细加工、单原子操作、电双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隧道效应 特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扫描隧道显微术进行单原子操纵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强 朱清时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本文简要综述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行单原子操纵的物理机制。主要介绍了场增强的扩散、在表面上拖动(puling)推动(pushing)原子、原子在针尖表面间接触和近接触转移、场致蒸发/脱附、隧道电子非弹性射激发... 本文简要综述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进行单原子操纵的物理机制。主要介绍了场增强的扩散、在表面上拖动(puling)推动(pushing)原子、原子在针尖表面间接触和近接触转移、场致蒸发/脱附、隧道电子非弹性射激发和电子迁移的“电子风力”等过程。同时介绍了一些理论处理方法和对一些实验结果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增强 表面拖动 扫描隧道显微术 单原子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取向的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术(英文)
3
作者 李斌 曾长淦 侯建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6-310,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借助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空间高分辨能力探测单个分子取向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 ,我们研究了以下四种体系中的分子取向 :二维C6 0 分子阵列 ;C6 0 (1 1 1 )多层膜表面 ;吸附在Si(1 1 1 ) (7× 7)表面的C6 0 单分子 ;A... 本文介绍了一种借助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空间高分辨能力探测单个分子取向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 ,我们研究了以下四种体系中的分子取向 :二维C6 0 分子阵列 ;C6 0 (1 1 1 )多层膜表面 ;吸附在Si(1 1 1 ) (7× 7)表面的C6 0 单分子 ;Au(1 1 1 )表面的硫醇自组装单分子层膜。结合局域密度近似方法理论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术 扫描隧道 分子取向 C60 分子阵列 多层膜 单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隧道显微术的发展
4
作者 汪金祥 《应用光学》 CAS CSCD 1989年第5期26-31,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扫描遂道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表面电子结构 工作原理 发展前景 半导体表面 电荷密度波 原子尺度 层状材料 振动谱 灰度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以Cu在Au(111)表面初始阶段电沉积为例
5
作者 谭卓 李凯旋 +1 位作者 毛秉伟 颜佳伟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35,共6页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能在电解质溶液中获得随电位变化的电极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及跟踪某些反应过程,为从高空间分辨率的角度理解界面结构和电极过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以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Cu在Au(111)上电沉...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能在电解质溶液中获得随电位变化的电极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及跟踪某些反应过程,为从高空间分辨率的角度理解界面结构和电极过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本文以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Cu在Au(111)上电沉积初始阶段过程为例,与读者交流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实验方面的经验,涉及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电化学 铜电沉积 欠电位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探针显微术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颜佳伟 詹东平 毛秉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6-766,共11页
新型及复杂电化学界面的研究需求对应用和发展各种高空间分辨的原位表征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术能在控制电极电位的条件下获得电解质溶液中电极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已发展为电化学界面研究的重要工具.厦门大... 新型及复杂电化学界面的研究需求对应用和发展各种高空间分辨的原位表征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术能在控制电极电位的条件下获得电解质溶液中电极表面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已发展为电化学界面研究的重要工具.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探针技术研究团队多年来以探针技术为基础,在发展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方向,目前已将扫描探针技术发展成为兼具电化学界面表征和加工的重要技术.本文梳理了30多年来该团队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研制及发展联用方法、金属电沉积初始阶段研究、单晶电极/离子液体界面双电层、仿生生物膜、离子液体中的欠电位沉积及反应动力学研究、针尖诱导表面纳米构筑及量子电导研究、锂电池界面研究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扫描探针 扫描隧道显微术 原子力 扫描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微观几何形状测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7
作者 王晓东 常城 宋洪侠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1,15,共5页
随着微技术的发展,对微观结构的精确测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能够用于微观几何形状测量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扫描隧道显微术(STM)、扫描光学近场显微术(SNOM)和原子力显微术(AFM)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 扫描探针 观几何形状 传感器 STM 扫描光学近场 原子力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保护纳米粒子结构的扫描探针显微研究
8
作者 苏明 左晓斌 +1 位作者 王琛 白春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9-71,共3页
高分子保护的纳米粒子的细致结构可以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中得到,单个粒子的横切图像分析中显示存在着一个中央峰和两个肩峰。通过与透射电镜结果的对比,证实两个肩峰是由于内部金属核心与外部高分子壳层间界面电阻的不连... 高分子保护的纳米粒子的细致结构可以从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图像中得到,单个粒子的横切图像分析中显示存在着一个中央峰和两个肩峰。通过与透射电镜结果的对比,证实两个肩峰是由于内部金属核心与外部高分子壳层间界面电阻的不连续变化所引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几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纳米粒子 壳层结构 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放大镜、显微镜及显微术
9
《中国光学》 EI CAS 1996年第1期95-96,共2页
TH742 96010666基于光点偏转方法的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Atomic force microscope based on optical bearm diflec-tion method[刊,中]/章海军,黄文浩(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安徽,合肥(230026))
关键词 原子力 近场光 中国科技大学 精密仪器 精密机械 扫描隧道显微术 研制 偏转 鳞片 放大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放大镜、显微镜及显微术
10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6期52-53,共2页
TH742.9 95063982原子力显微镜=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刊,中]/张亦奕,贺节,商广义,姚骏恩(中科院北京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北京(100080))//光学学报.—1995,15(1).
关键词 原子力 扫描隧道 扫描隧道显微术 电子 光学偏转法 研制成功 实验室 中科院 放大镜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矿床矿物微形貌与晶体生长环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荣 涂光炽 +1 位作者 马喆生 赵伦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应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场效应扫描电镜(FEG SEM),对取自山西义兴寨金矿等4处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等矿物的表面生长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实验合成的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的微形貌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了自... 应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场效应扫描电镜(FEG SEM),对取自山西义兴寨金矿等4处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等矿物的表面生长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与实验合成的黄铁矿、方铅矿等矿物的微形貌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了自然矿物结晶三维成核成因的黄铁矿微球状晶,在合成和自然矿物的晶面观察到漏斗状晶和胞状结构等生长形貌。合成黄铁矿表面发育平整光滑的生长台阶,反映静态无扰动、接近平衡的晶体生长环境;而大量产于热液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等晶体普遍发育胞状或拉长的胞状结构表面,并总体呈台阶状排列的表面结构,证明自然成矿热液体系的高过饱和度和流动生长环境。研究表明,热液成矿过程中矿物结晶作用有从成核、台阶状晶体生长、到形成“平衡”多面体生长的一个演化过程;形成于复杂条件的矿物晶体表面微观结构,包含丰富的成矿环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硫化矿物形貌 自然三维成核 胞状结构台阶生长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婷 严会娟 +3 位作者 潘革波 万立骏 王其强 王梅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杂杯杂芳烃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高分辨的STM图像表明,该杂杯杂芳烃可以在Au(111)表面形成长程有序的单层膜.此外,分子以1,3-交替构象吸附,两...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杂杯杂芳烃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高分辨的STM图像表明,该杂杯杂芳烃可以在Au(111)表面形成长程有序的单层膜.此外,分子以1,3-交替构象吸附,两个三嗪环平躺在表面,而苯环倾斜吸附在基底上,这是分子间与分子-基底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循环伏安法 杂杯杂芳烃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子水平研究电子传递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健伟 刘洪梅 +2 位作者 倪文彬 郭彦 尹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72-1480,共9页
有机分子中电子传递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米电极、界面、环境和分子本身都是必须要系统考察的因素.本文从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总结了在分子尺度上电子传递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讨论了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电极的制备,量子化学... 有机分子中电子传递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米电极、界面、环境和分子本身都是必须要系统考察的因素.本文从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总结了在分子尺度上电子传递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讨论了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电极的制备,量子化学方法研究电场作用下的分子构象及分子电导,另外还讨论了扫描隧道显微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单分子结的电子传递.分子电子传递的研究不仅涉及微观的实验测量,从宏观的实验结果通过合理的分析推导,也可以得到微观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电子传递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化学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STM及对固液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立骏 徐庆敏 白春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5-630,共6页
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术是将电化学研究系统和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ScanningProbeMicroscopy :SPM)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研究技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溶液环境下工作 ,以原子分辨率 ,实时、原位、三维空间观察、控制化学反应及过... 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术是将电化学研究系统和扫描探针显微技术 (ScanningProbeMicroscopy :SPM)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研究技术。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溶液环境下工作 ,以原子分辨率 ,实时、原位、三维空间观察、控制化学反应及过程 ,又可以对材料进行原子级加工等。本文将以SPM技术的重要分支———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ECSTM :electrochemical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y)为主 ,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 固液界面 有机分子 表面吸附 纳米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单分子的表征和操纵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金龙 李群祥 +1 位作者 侯建国 朱清时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9-286,共8页
本文对国内外表面单分子的表征和操纵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短评述,重点介绍了我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结果,结合扫描隧道显微术和电子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在单分子C60的高分辨表征、C60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富勒烯分子Dy@C82的空间和能量分辨、P... 本文对国内外表面单分子的表征和操纵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短评述,重点介绍了我们的一些基础研究结果,结合扫描隧道显微术和电子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在单分子C60的高分辨表征、C60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富勒烯分子Dy@C82的空间和能量分辨、Pd纳米颗粒的无序抑制量子限域效应,制备基于C60的负微分电导和C59N的分子整流器件及单个CoPc分子自旋性质的调控等方面取得一些较重要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术 电子密度泛函理论 量子效应 分电阻 分子整流 自旋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自组装结构的外界调控及STM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旭 万立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82-2590,共9页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工作,概述了利用外界调控方式包括溶剂调控、热调控、光激发调控及电场/电位调控表面分子自组装结构的STM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结构 外界调控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C_(60)-硫醚衍生物分子在金表面上的自组装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栋 张生 +2 位作者 朱涛 甘良兵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78-981,共4页
报导了一种新型C60硫醚分子在金表面上自组装膜的形成并通过接触角、扫描隧道显微术(ST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高分辩STM形貌图证明在Au111基底上C60基团存在并直观显示出特殊的单层膜结构.XPS... 报导了一种新型C60硫醚分子在金表面上自组装膜的形成并通过接触角、扫描隧道显微术(ST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高分辩STM形貌图证明在Au111基底上C60基团存在并直观显示出特殊的单层膜结构.XPS分析表明,这一新型C60硫醚分子是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表面上的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存在分子内碳硫键断裂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衍生物 碳60 硫醚 金(111) 表面自组装 自组装膜 扫描隧道显微术 结构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富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代酯基枝状分子表面组装及结构转化机理的STM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旭 冯宇 +1 位作者 范青华 万立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4-2428,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研究了3种异代酯基Janus枝状分子(G1G2COOCH3,G0G3COOCH3,G1G3COOCH3)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组装结构.室温下,G1G2COOCH3,G0G3COOCH3和G1G3COOCH3分别在表面形成有序、局部有序及无序结构.将样品加热...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研究了3种异代酯基Janus枝状分子(G1G2COOCH3,G0G3COOCH3,G1G3COOCH3)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组装结构.室温下,G1G2COOCH3,G0G3COOCH3和G1G3COOCH3分别在表面形成有序、局部有序及无序结构.将样品加热至60~80℃后,表面无序结构可以转化为有序的二聚体密堆积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枝状分子代数的增加,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基底之间作用力增强,室温下分子组装行为更依赖于分子吸附动力学过程,组装结构趋于无序化,而加热可以增强枝状分子在表面的活动性,调整分子的位置关系,使表面无序结构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有序二聚体密堆积组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枝状分子 自组装 结构转化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位置交换导致的Pt(100)表面上Fe-Pt有序合金的形成
19
作者 何珂 张丽娟 +1 位作者 贾金锋 薛其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8-378,共1页
关键词 表面 有序合金 Fe 位置交换 PT 扫描隧道显微术 原子 磁光克尔效应 低能电子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配合物分子纳米结构构筑与调控的STM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婷 袁群惠 万立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金属配合物分子具有结构多样且可控以及功能丰富等特点,在催化、传感、分子识别、纳米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金属配合物分子的研究已是分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同时,利用配合物分子构筑表面分子纳米结构以及对配合物单分子性质的... 金属配合物分子具有结构多样且可控以及功能丰富等特点,在催化、传感、分子识别、纳米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金属配合物分子的研究已是分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同时,利用配合物分子构筑表面分子纳米结构以及对配合物单分子性质的研究也日趋活跃.近年来,本研究组发展了配合物分子在固体表面的自组装技术,并结合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金属配合物分子表面纳米结构的研究工作,在固体表面成功实现了对配体、配合物分子的高分辨STM成像、原位配合以及分子识别,设计和构筑了多种功能配合物分子纳米结构,并系统研究了结构形成规律.本文以本研究组近年来有关金属配合物分子组装的研究结果为主,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综述有关金属配合物分子纳米结构的构筑与调控的STM研究进展,介绍该类分子在固体表面的组装和分散规律,为表面分子纳米结构的构筑和调控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配合物分子 自组装 纳米结构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