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能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原煤伴生矿物中稀土和放射性元素赋存形式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瑞林 白燕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2-393,共12页
研究原煤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对原煤是集中还是分散利用、燃煤过程中粉煤灰的排放截留、从原煤或粉煤灰中提取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由前人研究可知不同矿区原煤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差异。本文... 研究原煤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对原煤是集中还是分散利用、燃煤过程中粉煤灰的排放截留、从原煤或粉煤灰中提取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由前人研究可知不同矿区原煤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差异。本文研究了山西省霍西煤田两个矿区175个煤样中稀土及放射性元素的赋存形式,应用背散射电子图像(BSEI)定位分析区域,应用BSEI、能谱-扫描电镜法(EDX-SEM)中的面分析(EDS-mapping)和粉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主要伴生矿物,应用BSEI和EDX-SEM中的点分析(EDS-point)确定了微量伴生矿物。在煤样中发现了铈镧钕钇镝钪六种稀土元素及一种放射性元素钍,其中铈、镧和钕主要以磷酸盐形式伴生于高岭石类矿物中,部分伴生在含氧化铝或氧化硅较多的矿物中,少量存在于碳中;钇、镝以磷酸盐或氧化物形式独立存在于碳中;在部分锆石、独居石中分别发现了钪和钍。研究表明,该矿区煤样中稀土元素主要以细粒自生矿物的形式伴生在其他矿物中,少数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于碳中,放射性元素钍伴生在独居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伴生矿物 稀土元素 能谱-扫描电镜 粉晶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鉴定黑龙江石墨尾矿中的绢云母 被引量:5
2
作者 聂轶苗 牛福生 +1 位作者 刘淑贤 魏少波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石墨尾矿作为一类二次资源,当云母类矿物的含量在10%以上时,具有回收利用价值。黑龙江某地石墨尾矿中含有10%以上的云母类矿物,但其细度(500~800目)低于常规的云母矿,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物组成,再结合化学分析、扫描电镜... 石墨尾矿作为一类二次资源,当云母类矿物的含量在10%以上时,具有回收利用价值。黑龙江某地石墨尾矿中含有10%以上的云母类矿物,但其细度(500~800目)低于常规的云母矿,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物组成,再结合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光学显微镜与纯矿物进行对比,由此鉴定云母类矿物种属。XRD研究初步表明石墨尾矿含有的云母族矿物属于白云母亚类或黑云母亚类。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尾矿中的云母矿物与纯绢云母矿物均以片状和鳞片状为主要存在形态,而纯黑云母主要以片状形式存在。尾矿的Si O2含量为5%~13%,Al2O3含量为4%~8%,与纯绢云母接近。光学显微镜鉴定显示在正交偏光下石墨尾矿中的云母颜色和纯绢云母类似,而与纯黑云母截然不同。综合以上结果最终可确定该地石墨尾矿中的云母族矿物为白云母亚类中的绢云母。本研究为后续石墨尾矿的选矿工艺奠定了基础,也可应用于类似细度绢云母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尾矿 绢云母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能谱 光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砂分级-扫描电镜-能谱等技术研究湖南张家界黑色页岩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姣花 周晶 +1 位作者 牛睿 徐畅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黑色岩系是多种有用元素的重要载体,Cu、Pb、Zn、Ni、Mo、V、U、Au、Ag、稀有和稀土元素在黑色岩系中异常富集,某些黑色岩系的贵金属(铂族元素、Au、Ag)也异常富集,其含量甚至部分超过了基性和超基性岩,这类黑色页岩矿床中铂族元素(PGEs... 黑色岩系是多种有用元素的重要载体,Cu、Pb、Zn、Ni、Mo、V、U、Au、Ag、稀有和稀土元素在黑色岩系中异常富集,某些黑色岩系的贵金属(铂族元素、Au、Ag)也异常富集,其含量甚至部分超过了基性和超基性岩,这类黑色页岩矿床中铂族元素(PGEs)的赋存状态至今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本文采集了湖南张家界属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Mo-Ni矿层作为研究样品,通过化学分析表明矿石中含Pt531×10^-9,Pd514×10^-9,Os185×10^-9,PGEs合量为1259.43×10^-9,Au332×10^-9,Ag12.2×10^-6,已富集成矿。进一步利用重砂分级、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技术研究了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①Ag: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少量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其他矿物中。独立矿物有砷铜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锑银矿、硫银锡矿、硫砷银铅矿、银黄锡矿、辉银矿、锑-银-锡互化物;类质同象主要是银黝铜矿-银砷黝铜矿、含银方铅矿和含银砷铜矿等。②Au:未发现独立矿物,黄铁矿是重要载金矿物。③PGEs:未见独立矿物,在不同重砂分级样品中没有富集,具分散性,推测铂族矿物很可能是以纳米形式存在,建议今后研究选矿工艺时,可考虑从制取纳米材料的思路进行应用研究。本文Ag-Sn-Sb互化物的发现为研究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贵金属元素 赋存状态 Ag-Sn-Sb互化物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滑石在机械力研磨中的形貌和晶体结构变化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叶叶 张俭 +3 位作者 严俊 林剑 陈思杭 盛嘉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滑石的颗粒粒径、形貌、晶型等对其应用的实效性、终端产品的性能产生极大影响,目前主要研究其表面改性,而有关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结合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 滑石的颗粒粒径、形貌、晶型等对其应用的实效性、终端产品的性能产生极大影响,目前主要研究其表面改性,而有关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结合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技术对辽宁滑石粉在高强度机械力研磨作用下的微形貌和晶体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滑石粉原矿混合物中MgO与SiO2的分子个数比约为0.45,该数值明显低于纯滑石粉晶体中MgO与SiO2的分子个数比0.75。此类滑石为典型的单斜晶系,研磨作用使滑石粉由晶态转变为非晶态结构,其层状结构的有序化和键合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滑石粒度随研磨时间变化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循环过程。研磨后粉体形貌存在差异,细化的小颗粒粉体因团聚而呈"准球体",且随着研磨的进行出现细化-团聚-细化的反复过程。此结论对于滑石的深加工与应用及其相关矿物粉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粉 研磨 团聚 准球体 X射线衍射 红外光 粒度分析仪 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光谱-电镜-热解析手段表征两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对多环芳烃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孟洁 李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6-884,共9页
近几年来,金属有机配合物(MOFs)作为环境中痕量多环芳烃(PAHs)的吸附预富集材料仅局限于几种经典的配合物,在实际的分离检测过程中,很少能分析分离结构性质相似的目标物,对相近性质目标物的吸附选择性较差。本文选择配体5-氨基间苯... 近几年来,金属有机配合物(MOFs)作为环境中痕量多环芳烃(PAHs)的吸附预富集材料仅局限于几种经典的配合物,在实际的分离检测过程中,很少能分析分离结构性质相似的目标物,对相近性质目标物的吸附选择性较差。本文选择配体5-氨基间苯二甲酸以及主体锌离子和铜离子为原料,应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锌-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铜-5-氨基间苯二甲酸,研究了主体不同的配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预富集10种PAHs的吸附效果、吸附行为和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12种金属配合物对PAHs的平衡吸附量均在30 mg/g以上,在40 h内对PAHs的吸附率达75%以上,吸附选择性因子(αij)最高可达11.4,高于经典MOF-5材料(αij=10.9);2种配合物吸附PAHs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的范围为0.9179-0.9995;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2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结构表征表明,锌-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铜-5-氨基间苯二甲酸分别呈棒状和块状结构,且颗粒大小均匀一致,都可以作为选择性预富集材料应用于吸附结构相似的混合PAHs,并通过优化后作为色谱柱固定相分析分离检测PAHs。由于锌-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铜-5-氨基间苯二甲酸比表面积分别为20.392 m^2/g和7.44 m^2/g,锌-5-氨基间苯二甲酸的预富集能力和吸附效果均优于铜-5-氨基间苯二甲酸,且对PAHs的吸附效果相近,可以作为预富集材料使用,而铜-5-氨基间苯二甲酸对PAHs的吸附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选择性吸附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金属有机配合物 气相色 扫描电镜 X射线粉末衍射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EDXA法测定分析柠檬桉木材中的晶体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燕 邱坚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SEM—EDXA)法对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木材中晶体的轴向分布、径向分布、形态和含量以及硅石的纳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柠檬桉木材中晶体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形态多为菱形晶...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SEM—EDXA)法对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木材中晶体的轴向分布、径向分布、形态和含量以及硅石的纳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柠檬桉木材中晶体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形态多为菱形晶体;②柠檬桉木材钙元素含量高的可达所有元素含量的22%以上;③柠檬桉木材中晶体的纳米尺寸在350~400nm,晶体尺寸大小从树基向树梢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晶体 柠檬桉木材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 形态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XRF-SEM-XRD-FTIR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丽水蓝色类欧泊(蛋白石)的矿物学与光学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严俊 胡仙超 +3 位作者 方飚 陶金波 彭秋瑾 张俭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5-801,共7页
直至目前,我国相关欧泊的矿藏及其相应的矿物学特征鲜见报道,2013年末在浙江丽水缙云地区发现的蓝色类欧泊石引起了宝玉石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此矿物的相关研究至今尚未见论述。本文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直至目前,我国相关欧泊的矿藏及其相应的矿物学特征鲜见报道,2013年末在浙江丽水缙云地区发现的蓝色类欧泊石引起了宝玉石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此矿物的相关研究至今尚未见论述。本文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结合X射线粉晶衍射(XRD)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多种综合检测技术首次对该类蓝色原矿的矿物学及光学变彩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RF分析显示蓝色原矿的主体化学组成为SiO 2(质量含量95%),仅含极少量的Fe2O3与Al2O3等杂质。同时,蓝色原矿及其相应的热处理后样品局部区域具有明显的变彩特征,主体的化学组成与其光学特征与天然欧泊的组成及变彩效应类同。XRD分析显示原矿粉体的无机相的晶型为方石英相,衍射峰形锐化,该晶体的结构特征明显相异于天然欧泊即微晶类蛋白石(Opal-CT)、Opal-C与非晶类蛋白石(Opal-A)。此外,样品的红外光谱与天然欧泊比较存在一定的频率位移。鉴于此,初步将该类原矿归属为类欧泊,因蓝色原矿所在地丽水缙云地区属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的地质,因此进一步将该原矿命名为一类火山岩类的类欧泊石,而有关此类欧泊是否可以归属为广义上的欧泊有待商榷。同时基于对蓝色原矿有无变彩效应区域的FE-SEM测试结论,本文初步推测该类矿物的光学变彩特征与原矿表面的"叠瓦状"结构形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 场发射扫描电镜 X射线粉晶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蛋白石 微结构 虹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屑法处理含染料废水中铁屑表面化学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灿 施汉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5,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铁屑法处理含染料废水中铁屑反应前后的表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铁屑表面主要由Fe ,C ,O ,S,Si以及其它构成铸铁的微量元素等组成 .铁屑表面快速氧化是染料脱色的关键和前提步骤 ,铁屑表面铁的...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铁屑法处理含染料废水中铁屑反应前后的表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铁屑表面主要由Fe ,C ,O ,S,Si以及其它构成铸铁的微量元素等组成 .铁屑表面快速氧化是染料脱色的关键和前提步骤 ,铁屑表面铁的羟基氧化物增多是铁屑失活的重要原因 .超声方法是铁屑再生方法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 染料废水 表面化学 废水处理 扫描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盐碱媒介法合成NiSe_2与Ni_(0.85)Se纳米材料及其结构转化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管建祥 雷佳 +3 位作者 史泰龙 汪正园 刘万英 孔春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2-738,共7页
利用熔融复合盐碱媒介法(SACM)合成了2种不同结构的硒化镍纳米材料,即NiSe_2八面体和Ni_(0.85)Se纳米片。探讨了反应时间和水添加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据... 利用熔融复合盐碱媒介法(SACM)合成了2种不同结构的硒化镍纳米材料,即NiSe_2八面体和Ni_(0.85)Se纳米片。探讨了反应时间和水添加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据此提出硒化镍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构转变的微观机制。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估算NiSe_2与Ni_(0.85)Se 2种硒化镍的能带带隙,分别约为1.47 eV和1.75 eV,带隙宽度对应的光波波长位于可见光范畴。NiSe_2与Ni_(0.85)Se均为典型半导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盐碱媒介 硒化镍 纳米材料 X射线衍射 X射线能 场发射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改性强化磁铁矿吸附水体中铅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邵坤 赵改红 赵朝辉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5-723,共9页
磁铁矿是一种绿色廉价的矿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但吸附容量低,选择性差,易团聚,通过改性可以克服该缺点并提高其吸附性能。本文以腐植酸为改性剂,采用常温水相反应制备了腐植酸改性磁铁矿吸附材料。通过傅里叶红... 磁铁矿是一种绿色廉价的矿物材料,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但吸附容量低,选择性差,易团聚,通过改性可以克服该缺点并提高其吸附性能。本文以腐植酸为改性剂,采用常温水相反应制备了腐植酸改性磁铁矿吸附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研究其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采用静态平衡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铅、镉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规律,拟合了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腐植酸上的羧基、羟基被成功地接枝到了磁铁矿表面。在室温下,溶液初始pH对Pb2+的吸附率几乎无影响,对Cd2+的影响较大,当pH=7时,Pb2+和Cd2+吸附率均达到了95%。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Pb2+、Cd2+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360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实验得到的竞争吸附顺序为Pb2+>Cd2+,由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得到Pb2+、Cd2+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9.27mg/g、28.95mg/g,显著大于磁铁矿的饱和吸附容量,表明磁铁矿经腐植酸改性后增强了对水中铅镉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样 重金属 吸附 改性磁铁矿 腐植酸 傅里叶红外光 扫描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Nb薄膜材料的制备及界面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文清 张立武 +6 位作者 牟豪杰 张川 严谨 朱永法 杨江荣 刘柯钊 鲜晓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制备了Zr/Nb/Si薄膜材料。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Zr薄膜以多晶形式存在,而Nb薄膜则形成了(110)晶面择优生长。薄膜中Zr和Nb晶粒大小分别为14,6 nm。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形成的薄膜表面平整光滑,没... 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单晶Si(100)基底上制备了Zr/Nb/Si薄膜材料。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Zr薄膜以多晶形式存在,而Nb薄膜则形成了(110)晶面择优生长。薄膜中Zr和Nb晶粒大小分别为14,6 nm。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形成的薄膜表面平整光滑,没有微裂纹存在。扫描俄歇电子能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研究表明,Zr/Nb/Si薄膜样品具有清晰的界面结构。在薄膜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层物种,而在膜层内部少量氧则以吸附态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Nb/Si薄膜 磁控溅射 界面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俄歇电子能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凹凸棒石对土壤中镉化学形态及环境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玲 仝云龙 +4 位作者 余方可 杨万辉 王艺蓉 王丽 任珺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凹凸棒石进行碱改性后性能的提高,为其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基础。本文采用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改性前后凹凸棒石理化特性的变化,并在... 凹凸棒石进行碱改性后性能的提高,为其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基础。本文采用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改性前后凹凸棒石理化特性的变化,并在人工配制的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进行钝化实验,研究氢氧化钠改性凹凸棒石对污染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变化以及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氢氧化钠与凹凸棒石质量比为1∶2的改性材料,土壤pH值显著升高0.85个单位。酸溶态Cd含量显著降低46.25%,残渣态Cd含量显著增加1.99倍;土壤中Cd的风险评价指数和潜在风险指数分别由36.70%和207.90降至20.08%和86.40,有效降低了土壤中Cd的迁移能力和环境风险。SEM、XRD和FTIR分析表明,凹凸棒石经过改性后表面粗糙程度增加,Si—O—Si键等化学键打开,用于吸附重金属的活性位点增加。碱改性凹凸棒石主要通过吸附作用,硅羟基和氢氧根与Cd^(2+)反应生成沉淀来固定土壤Cd,从而达到钝化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因此碱改性凹凸棒石可对土壤中Cd进行有效钝化,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较显著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碱改性 化学形态 环境风险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金矿选厂旋流器溢流产品工艺矿物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海祥 范作鹏 +3 位作者 牛桂强 刘洪澜 刘海龙 王攀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焦家金矿选矿厂目前的日处理量达12000吨/天,金回收率92%。选矿厂已将破碎段产品用双螺旋分级机洗矿,洗矿的矿泥产率为7%,矿泥单独浮选,整体工艺初步实现了泥砂分选。为进一步提高选金回收率,流程改造拟将磨矿-浮选系统的旋流器溢流产... 焦家金矿选矿厂目前的日处理量达12000吨/天,金回收率92%。选矿厂已将破碎段产品用双螺旋分级机洗矿,洗矿的矿泥产率为7%,矿泥单独浮选,整体工艺初步实现了泥砂分选。为进一步提高选金回收率,流程改造拟将磨矿-浮选系统的旋流器溢流产品二次分级,分级的次生矿泥与洗矿矿泥进入矿泥浮选系统一并浮选,为了掌握旋流器溢流产品的性质,本文采用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种类主要是金属硫化物和脉石矿物,金属硫化物约占4%,脉石约占96%,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70.17%)和黄铜矿(16.27%),脉石主要是石英(47.12%)和长石(15.90%)。黄铁矿和石英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含金65%,石英含金20%。颗粒越细,单体颗粒含量越高,连生体颗粒含量越少;颗粒越细,黄铁矿含量越高,Au、Ag分布率越高,-0.037 mm粒级中黄铁矿含量达到73.58%,Au、Ag占到47.99%和56.60%,金分配率与黄铁矿含量成正相关;粗粒级中未发现金颗粒,中等粒级中次显微金约占30%,细粒级中次显微金约40%,金粒径在2~10μm范围内;金形状有三角形、棱角状、小粒状、不规则状等。红外光谱与差热曲线研究发现颗粒越细矿物成分趋于复杂。研究结论为磨矿分级产生的次生矿泥浮选调控提供了依据,对矿泥浮选的药剂制度调控、浮选流程确定等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金矿 旋流器溢流产品 金回收率 解离度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红外光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轻质超高强混凝土配制及其微观界面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凡 韦国苏 +2 位作者 谯理格 刘非易 余泳幸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50,共9页
该文以自制的筒压强度为7.2 MPa的800级磷尾矿轻质陶粒作集料,并通过添加适量硅粉、粉煤灰替换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轻细集料掺量以及浆集比对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密度的影响... 该文以自制的筒压强度为7.2 MPa的800级磷尾矿轻质陶粒作集料,并通过添加适量硅粉、粉煤灰替换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轻细集料掺量以及浆集比对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密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优配合比。在此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微观界面过渡区的结构特征,并与普通高强混凝土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胶凝材料用量以及浆集比的增加,坍落度、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均逐渐升高;而随着轻细集料掺量增加,各项性能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灰、硅灰用量比例为70%、15%、15%时,其总用量为1110 kg·m^(-3),水胶比0.19,减水剂掺量1.9%,浆集比1.80,轻质集料掺量占集料总量80%,制备的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各项性能最优,其坍落度为225 mm,28 d抗压强度达到了115.4 MPa,干表观密度为1875 kg·m^(-3)。在轻细集料的释水内养护作用下,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微观界面区结构较普通高强混凝土的更加致密,形成了拱壳结构,界面区内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为89.7MPa,高于水泥石基体的显微硬度,其界面过渡区宽度约为20~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 磷尾矿轻细集料 微观界面 硅粉 粉煤灰 胶凝材料 扫描电镜-x射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薄片原料萃取后的分析与分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仕林 岳金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4166-14168,共3页
[目的]对萃取后的烟草薄片原料进行分析与分离研究。[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烟草原料(烟梗、烟末和烟碎片)经过萃取后混合半料的细胞形态和表面元素,并研究后续分离过程。[结... [目的]对萃取后的烟草薄片原料进行分析与分离研究。[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烟草原料(烟梗、烟末和烟碎片)经过萃取后混合半料的细胞形态和表面元素,并研究后续分离过程。[结果]混合半料的结构疏松,制浆性能差;预处理可缩短打浆时间,明显改善半料成浆性能;配抄外加纤维后可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结论]预处理可缩短打浆时间,明显改善半料成浆性能,提高成片质量,但不足以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仍需添加外加纤维提高造纸法再造烟叶基片的物理性能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再造烟叶 扫描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制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油砂固体颗粒的矿物组成和亲疏水性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程 冯锴 +1 位作者 于佳乐 王李鹏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2-340,共9页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由沥青、固体颗粒(包括粗颗粒和细颗粒)和水组成,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中沥青的提取效率。溶剂提取技术因其沥青提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有望取代现有水基提取技术。在溶剂提取过程中,...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由沥青、固体颗粒(包括粗颗粒和细颗粒)和水组成,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于提高其中沥青的提取效率。溶剂提取技术因其沥青提取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有望取代现有水基提取技术。在溶剂提取过程中,主要存在沥青中固体颗粒残留率高和尾矿中有机溶剂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这与固体颗粒的组成结构和表面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探明油砂中固体颗粒的矿物组成和表面性质(特别是亲疏水性)至关重要。中国内蒙古地区的油砂具有储量丰富、含油率高等特点,目前关于该地区油砂中固体颗粒的矿物组成和亲疏水性等特征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来自该地区油砂样品采用环己烷分离其中的沥青和固体颗粒,采用45μm标准筛分离固体颗粒中的细颗粒和粗颗粒,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有机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多种手段对颗粒的矿物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表层浮选法和水蒸气吸附法对颗粒的亲疏水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油砂固体细颗粒和粗颗粒分别占总固体含量的53.4%和46.2%;固体细颗粒中含有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α-石英和钙长石等,粗颗粒中主要含有α-石英、钙长石及少量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细颗粒的沥青残留量、羟基含量均高于粗颗粒;细颗粒和粗颗粒的平均临界表面张力分别为>47.62mN/m和>45.55mN/m,单位面积水蒸气吸附量分别为1.27mg/m^(2)和0.41mg/m^(2),固体粗颗粒的疏水性稍高于细颗粒。因疏水性固体颗粒对油砂沥青的分离提取和有机溶剂的回收有不利影响,因此应在关注固体细颗粒的同时,加强对固体粗颗粒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 矿物组成 亲疏水性 表层浮选 水蒸气吸附 X射线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扬尘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微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呼佳宁 涂永成 +2 位作者 史雅娟 徐红超 裴宗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结合形状与能谱成分,分析辨认土壤扬尘大气颗粒物。[方法]采集徐州市和枣庄市土壤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对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态特征和表面元素相对含量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和能谱分析,土壤扬尘中主要含... [目的]结合形状与能谱成分,分析辨认土壤扬尘大气颗粒物。[方法]采集徐州市和枣庄市土壤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对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态特征和表面元素相对含量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和能谱分析,土壤扬尘中主要含有石英、长石和土壤颗粒集合体,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矿物颗粒。土壤扬尘的特征颗粒是石英、长石和土壤颗粒集合体。[结论]石英颗粒表面光滑致密、棱角分明,特征元素是Si;长石颗粒表面光滑致密、棱角分明,特征元素是Si、Al;土壤颗粒集合体的特征元素也是S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扬尘 扫描电镜-x射线能 特征颗粒 特征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西地区沉积型铝土矿矿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韦连军 陈燕清 +1 位作者 雷满奇 黄庆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0-1229,共10页
随着中国铝土矿资源日益消耗,高硫铝土矿将成为重要的新型铝土矿资源。中国有大量品位较高的高硫型沉积型铝土矿,但这类矿石由于硫含量高(硫含量>0.7%),严重影响后续提铝工艺流程,因而一直未被工业化利用,在铝土矿资源日益紧缺之时,... 随着中国铝土矿资源日益消耗,高硫铝土矿将成为重要的新型铝土矿资源。中国有大量品位较高的高硫型沉积型铝土矿,但这类矿石由于硫含量高(硫含量>0.7%),严重影响后续提铝工艺流程,因而一直未被工业化利用,在铝土矿资源日益紧缺之时,若能开发利用,对中国铝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2021年在广西桂西地区自平果—靖西一带铝土矿成矿带新探获得相当量的沉积型铝土矿,该沉积型铝土矿是堆积型铝土矿的矿源层,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重叠,矿石多与黄铁矿密切共生,部分矿段的硫含量高出工业利用允许最高含量的数倍或数十倍,尽管矿石品位较高,但硫含量多在2%~8%,目前该铝土矿矿石性质及工业化技术指标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广西桂西地区的沉积型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铝土矿的矿石矿物组成特性,探究了沉积型铝土矿的矿石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中Al2O3含量为64.21%,S含量为5.13%,属于高硫沉积型铝土矿;矿石中铝矿物主要为一水硬铝石、绿泥石;铁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赤铁矿及褐铁矿;一水硬铝石,其结晶粒度细,呈鲕状集合体形式,表面较光滑;黄铁矿中粗粒、中粒级黄铁矿多以半自形及他形存在,粒径较大。结合本项目组早前对高硫型铝土矿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认为,该沉积型铝土矿高硫问题可通过选矿技术方法分离黄铁矿,后续建议通过破碎磨矿手段使矿石矿物单体解离,再辅以合理的选矿药剂制度将黄铁矿浮选分离出来,从而使浮硫后的含铝矿物满足下一步的氧化铝提取入料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铝土矿 矿物特征 黄铁矿 X射线荧光光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中炮制铁屑过程含铁物质的形态研究
19
作者 利毛才让 仁青 +1 位作者 诺日吉 热增才旦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8期2279-2286,共8页
为阐明传统藏药中铁粉炮制成铁屑各过程铁的存在形态变化,本论文运用XRD、SEM-EDS和UV分析铁粉Y_(1)和各流程产物Y_(2)、Y_(3)、Y_(4)、Y_(5)中含铁物质、样品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磁性能及不同形态铁离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Y_(1)... 为阐明传统藏药中铁粉炮制成铁屑各过程铁的存在形态变化,本论文运用XRD、SEM-EDS和UV分析铁粉Y_(1)和各流程产物Y_(2)、Y_(3)、Y_(4)、Y_(5)中含铁物质、样品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磁性能及不同形态铁离子含量。实验结果表明,Y_(1)、Y_(2)和Y_(3)中均有Fe、Fe_(3)O_(4)和Fe_(2)O_(3),呈无规则状,Fe、O和C为主要组成元素,与Y_(1)相比Y_(2)和Y_(3)中O、C表观浓度增加,磁吸附率为96.8%、96.2%、99.0%,Fe^(2+)含量为11.92μg/mL、12.12μg/mL与11.91μg/mL,未检出Fe^(3+)。Y_(4)中有Fe_(3)O_(4)和C_(18)H_(22)FeO_(3),表面由光滑的球状颗粒聚集而成,主要组成元素Fe、O与C且表观浓度比为1:1.8:1.2,磁吸附率为64.7%,Fe^(2+)含量为7.52μg/mL,未测出Fe^(3+);Y_(5)中有C_(18)H_(22)FeO_(3)、C_(20)H_(20)FeO_(3)和C_(2)H_(2)FeO_(4),表面光滑呈无规则状,主要组成元素Fe、O与C且表观浓度比为1:4.5:14.2,磁吸附率为0.4%,Fe^(2+)、Fe^(3+)含量分别为2.09μg/mL、0.04μg/mL。表明铁粉去锈、去毒后铁主要以Fe、Fe_(3)O_(4)形态存在,同时存有少量Fe_(2)O_(3),一次发酵后铁主要以Fe_(3)O_(4)形式存在,同时存有少量C_(18)H_(22)FeO_(3),二次发酵得到的铁屑中铁主要存在形式为C_(18)H_(22)FeO_(3)和少量含铁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 炮制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能谱 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