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矿物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
1
作者 张汝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83-284,共2页
扫描电镜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矿物分析研究工作。我国地学界在七十年代初引进扫描电镜,国产扫描电镜从1975年开始批量生产。目前,扫描电镜可以清晰观察粒径为微米级的矿物(最小可至1微米),同时可以迅速分析出矿物的主要化学元素组分。近... 扫描电镜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矿物分析研究工作。我国地学界在七十年代初引进扫描电镜,国产扫描电镜从1975年开始批量生产。目前,扫描电镜可以清晰观察粒径为微米级的矿物(最小可至1微米),同时可以迅速分析出矿物的主要化学元素组分。近几年来,我们用配接有TN-5400型X射线能谱仪的KAD-1000B型扫描电镜(分辨率为60A)观察分析了上百种矿物,发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微观现象,对这些现象进一步分析研究,将会对矿物学的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分析 X射线能谱分析 扫描电镜 元素组分 射线能 微观现象 配接 能谱仪 粘土矿物 铁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肉面纤维束与人造革底基纤维的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柯振华 陈筱婷 +4 位作者 郭新东 孙世彧 蔡玮红 侯向昶 罗海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2,共4页
对多种天然皮革肉面纤维束及人造革底基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并且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对上述多种纤维进行了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皮革肉面纤维束与人造革底基纤维在元素组成与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本研... 对多种天然皮革肉面纤维束及人造革底基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并且利用X射线能谱仪(EDS)对上述多种纤维进行了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皮革肉面纤维束与人造革底基纤维在元素组成与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方法与理论可为皮革的鉴别与分类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人造革 肉面纤维束 底基纤维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粉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亚敏 汪洪捷 张卓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97-1800,共4页
建立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对4种松花粉和破壁马尾松花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常见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云南松、油松和赤松均有其自己的红外光谱特征,... 建立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对4种松花粉和破壁马尾松花粉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常见微量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红外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云南松、油松和赤松均有其自己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谱图特征吸收峰的相对强度的差异可以对松花粉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鉴别分析。破壁和天然马尾松花粉的红外图谱差异较显著,说明松花粉破壁对于营养成分的释放有一定意义。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4种松树花粉从远极面和近极面观皆呈椭圆形或近圆形,主体的表面纹饰结构基本相同为颗粒状纹饰,颗粒大小差别较大。破壁与天然马尾松花粉的形态差别主要在于气囊从花粉主体颗粒上分离、破碎,有部分花粉颗粒主体的碎片从主体脱落。X射线能谱分析在松花粉中共发现Mg,Se,Si,Sr,P,S,Cl,K,Ca,Mn,Fe共11种无机元素,其中K元素含量最高。4种松花粉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别比较明显,破壁马尾松花粉的元素能谱强度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红外指纹图谱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渗透深度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明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0,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测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CN2000B在不同深度的主要元素,并计算其相对百分比,根据元素含量的变化来推断该材料在砂浆中的渗透深度。结果表明,该材料在砂浆中的渗透深度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加深。
关键词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渗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景阳 朱立军 +1 位作者 梁风 陈筠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3-237,T001,T002,共7页
根据大量的扫描电镜照片和辅助的X射线能谱分析资料,对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前人研究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考虑土的形成条件、形成环境、土的成因以及组成矿物成分和形态。经研究认为,残积红粘土具有叠片状、絮凝状、粒... 根据大量的扫描电镜照片和辅助的X射线能谱分析资料,对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前人研究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考虑土的形成条件、形成环境、土的成因以及组成矿物成分和形态。经研究认为,残积红粘土具有叠片状、絮凝状、粒斑状、斑状、斑块状、球粒状等结构,这些结构与组成红粘土的矿物形态及其成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残积红粘土 微观结构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形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河湾井儿洼剖面沉积纹层的扫描电镜研究
6
作者 李永良 丘维理 李容全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泥河湾 井儿洼 剖面沉积 扫描电镜 SEM X射线能谱分析 粉砂-粘土纹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秆表面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桂华 姚斌 +1 位作者 向仕龙 刘碧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25,共3页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SEM-EDAX)对玉米秆表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秆表面较为平滑、致密,除H外,主要由C、O、Si三种元素组成,含Si量高达30%,其表面零星分布的块状物和棒状物则有较高的S和K含量。
关键词 玉米秆 表面分析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注入钛表面及其微观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白薇 陈治清 +5 位作者 张敏 刘仲阳 王培录 廖小东 郑思孝 孙官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氨基基团注入纯钛表面后 ,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方法 在室温下将氨基以每平方厘米 5× 10 1 7,1× 10 1 7和 5× 10 1 6 离子的注入剂量注入到纯钛表面 ,注入能量为 10 0keV ,离子束电流密度为 10 μA... 目的 研究氨基基团注入纯钛表面后 ,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方法 在室温下将氨基以每平方厘米 5× 10 1 7,1× 10 1 7和 5× 10 1 6 离子的注入剂量注入到纯钛表面 ,注入能量为 10 0keV ,离子束电流密度为 10 μA cm2 。对改性材料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以研究注入后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 ,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注入前后表面物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得到了XPS全谱、结合能值以及扫描电镜照片 ,发现注入后 ,样品表面由氧、钛、碳、氮元素组成 ,用高斯拟合对材料表面可能存在的元素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扫描电镜结果发现材料表面结构在注入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氨基基团注入可成功地将有机氨基基团引入到纯钛材料表面 ,形成以TiN为主的含钛、氨基化合物的改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注入 钛表面 微观分析 离子注入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扫描电镜 成骨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污水中微塑料的分离、鉴定及其微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舟影 陈奥飞 +5 位作者 赵胤祺 张中戬 班宜辉 王锦一 黄思唯 刘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645,共9页
为研究武汉城市污水中微塑料的分布特点及其表面形貌特征,采用以连续浮选分离装置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的微塑料提取装置对污水中微塑料进行分离,通过用65%硝酸和30%过氧化氢混合液(体积比为1∶3)对污水样品进行消解,并采用筛网(300、600... 为研究武汉城市污水中微塑料的分布特点及其表面形貌特征,采用以连续浮选分离装置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的微塑料提取装置对污水中微塑料进行分离,通过用65%硝酸和30%过氧化氢混合液(体积比为1∶3)对污水样品进行消解,并采用筛网(300、600、1000目)(100目=0.147 mm)和滤膜(1μm玻璃纤维滤膜和20 nm氧化铝滤膜)分离技术建立起对水体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分离富集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X射能谱分析联用(SEM-EDS)等方法对所提取微塑料颗粒的组成成分、赋存特征、表面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提取装置的平均回收率在92%以上.②污水中微塑料类型主要为碎片类、泡沫类、薄膜类和纤维类.③FTIR结果证实,该方法所提取的微塑料颗粒中有聚乙烯、聚丙烯等成分,且发现了羰基、聚酯类物质存在,说明提取到的微塑料中可能有可降解塑料颗粒.④SEM-EDS结果显示,各类微塑料表面粗糙、撕裂程度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痕迹,并在其表面发现Si、Cu、O、Al、Na、Ca、Ba等元素的富集.研究显示:改进的微塑料分离方法能够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高效提取;同时,明确了武汉城市污水微塑料的表面形貌特征及赋存特征,为未来武汉城市污水中微塑料污染的针对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分离浮选 微观特征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镜-x能谱分析联用(SEM-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EDXA法测定分析柠檬桉木材中的晶体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燕 邱坚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SEM—EDXA)法对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木材中晶体的轴向分布、径向分布、形态和含量以及硅石的纳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柠檬桉木材中晶体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形态多为菱形晶...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SEM—EDXA)法对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木材中晶体的轴向分布、径向分布、形态和含量以及硅石的纳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柠檬桉木材中晶体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形态多为菱形晶体;②柠檬桉木材钙元素含量高的可达所有元素含量的22%以上;③柠檬桉木材中晶体的纳米尺寸在350~400nm,晶体尺寸大小从树基向树梢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晶体 柠檬桉木材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 形态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xCo_(1-x))_2SiO_4陶瓷颜料的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吴建鹏 沈清 《陶瓷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采用超声辐射沉淀法制备了CoO -ZnO -SiO2 陶瓷颜料 ,采用X—射线衍射、颜色测量、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手段对颜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颜料平均粒度为 0 .2 -0 .5 μm的 (ZnxCo1 -x) 2 SiO4 固溶体无机颜料 ,随煅烧温度提高 ... 采用超声辐射沉淀法制备了CoO -ZnO -SiO2 陶瓷颜料 ,采用X—射线衍射、颜色测量、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手段对颜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颜料平均粒度为 0 .2 -0 .5 μm的 (ZnxCo1 -x) 2 SiO4 固溶体无机颜料 ,随煅烧温度提高 ,颜料的固溶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xCo1-x)2SiO4陶瓷颜料 制备 表征 X-射线衍射 颜色测量 扫描电镜 超声辐射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扬尘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微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呼佳宁 涂永成 +2 位作者 史雅娟 徐红超 裴宗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1982-1984,共3页
[目的]结合形状与能谱成分,分析辨认土壤扬尘大气颗粒物。[方法]采集徐州市和枣庄市土壤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对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态特征和表面元素相对含量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和能谱分析,土壤扬尘中主要含... [目的]结合形状与能谱成分,分析辨认土壤扬尘大气颗粒物。[方法]采集徐州市和枣庄市土壤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对颗粒物样品进行了形态特征和表面元素相对含量分析。[结果]结合形态特征和能谱分析,土壤扬尘中主要含有石英、长石和土壤颗粒集合体,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矿物颗粒。土壤扬尘的特征颗粒是石英、长石和土壤颗粒集合体。[结论]石英颗粒表面光滑致密、棱角分明,特征元素是Si;长石颗粒表面光滑致密、棱角分明,特征元素是Si、Al;土壤颗粒集合体的特征元素也是S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扬尘 扫描电镜-x射线能 特征颗粒 特征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污染程度下毛白杨叶表面PM_(2.5)颗粒的数量及性质和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石婕 刘庆倩 +5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郭惠红 夏新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22-7530,共9页
选择了北京市环境PM_(2.5)浓度不同的两个采样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杨树叶片表面滞留的PM_(2.5)颗粒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叶片气孔对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适... 选择了北京市环境PM_(2.5)浓度不同的两个采样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杨树叶片表面滞留的PM_(2.5)颗粒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叶片气孔对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夏秋两季西直门叶片样品上下表面的PM_(2.5)数量均多于森林公园样品这说明环境PM_(2.5)浓度是影响叶片表面滞留颗粒物数量的主要原因;其中叶片上表面是滞留PM_(2.5)颗粒的主要区域。森林公园样品中PM_(2.5)颗粒性质比较单一,硅铝酸盐颗粒和石英颗粒占很大比例,二者的主要来源均为天然源,如土壤扬尘、矿物颗粒等;而西直门采样点叶片样品滞留的PM_(2.5)颗粒的元素组成更为复杂,其中50%以上的硅铝酸盐颗粒检测出了明显的铜、钾、氯、钠等元素的谱峰其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西直门样品PM_(2.5)的含硫量高于森林公园样品,且夏季明显高于秋季。研究还发现有少数PM_(2.5)颗粒进入了毛白杨叶片的气孔而且不同污染程度下气孔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与森林公园毛白杨叶片的气孔相比,西直门处的毛白杨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面积和气孔密度均较小,说明较高的PM_(2.5)污染程度对毛白杨叶片的形态发育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揭示植物叶片阻滞、吸收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机制、合理选择和优化城市绿化树种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叶片 PM_(2.5) 气孔 环境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中毛白杨和油松叶片表面颗粒污染物的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慧 刘庆倩 +4 位作者 安海龙 刘超 郭惠红 夏新莉 尹伟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5,共8页
本文旨在观察北京地区不同环境中毛白杨和油松叶片表面颗粒污染物状况。选择毛白杨和油松分别代表阔叶乔木和针叶常绿树种。在2014年6、10月分别采集样品,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2个采样点2种树种叶表滞留的颗粒物进行了粒径... 本文旨在观察北京地区不同环境中毛白杨和油松叶片表面颗粒污染物状况。选择毛白杨和油松分别代表阔叶乔木和针叶常绿树种。在2014年6、10月分别采集样品,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2个采样点2种树种叶表滞留的颗粒物进行了粒径与数量统计及来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是毛白杨和油松叶表总颗粒物的主要成分,颗粒物主要滞留在毛白杨叶片的上表面和油松针叶的平面;在单位叶面积上,油松叶表面的颗粒物较毛白杨多;西直门样地叶表的PM2.5数量多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10月份叶表滞留的颗粒物数量多于6月份。西直门样品除硅铝酸盐颗粒外还包括烟尘集合体和飞灰颗粒,且含有较多的S元素;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相比,PM2.5污染较重的西直门地区样品气孔较小、密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毛白杨 油松 气孔 环境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脱硝催化剂动态再生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盘思伟 杨建波 +1 位作者 陈冬林 邓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53,共4页
火电厂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进行烟气脱硝,所用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有必要对使用过的旧催化剂进行再生。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再生液分别对典型的旧催化剂进行动态再生,对再生后的旧催化剂进行脱硝效率和SO2/SO3转化率试验,并运用扫... 火电厂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进行烟气脱硝,所用催化剂价格昂贵,因此有必要对使用过的旧催化剂进行再生。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再生液分别对典型的旧催化剂进行动态再生,对再生后的旧催化剂进行脱硝效率和SO2/SO3转化率试验,并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新催化剂及再生与否的旧催化剂试样进行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分析,以评价各再生剂的再生效果和分析催化剂催化效率下降的原因。研究表明,旧催化剂经最佳配方再生液再生后,脱硝效率可增至72.2%,较再生前提高10%,达到新催化剂脱硝效率的92.8%,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催化剂 催化剂再生 扫描电镜(SEM) X射线能谱分析(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_(55)Al_(10)Ni_5Cu_(30)合金熔体与不锈钢的润湿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乔东春 张海峰 +3 位作者 秦凤香 李宏 丁炳哲 胡壮麒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4-488,共5页
用座滴法研究了Zr55Al10Ni5Cu30合金熔体与不锈钢基片在连续升温和不同温度下保温20min的润湿动力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润湿冷凝样品的界面形貌,用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界面反应,分析了Zr55 Al10Ni5Cu30与不锈钢基片之间的扩散和... 用座滴法研究了Zr55Al10Ni5Cu30合金熔体与不锈钢基片在连续升温和不同温度下保温20min的润湿动力学,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润湿冷凝样品的界面形貌,用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界面反应,分析了Zr55 Al10Ni5Cu30与不锈钢基片之间的扩散和界面问题。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Zr55Al10Ni5Cu30与不锈钢基片之间的润湿角减小,润湿半径增大;1223,1273K时等温润湿动力学分3个阶段:孕育阶段、准稳态减小阶段和趋于平衡阶段,温度高于1323K时润湿只有趋于平衡阶段;Zr55Al10Ni5Cu30合金与不锈钢之间的润湿为反应控制型润湿,界面处有明显的扩散层和界面反应层;合金熔体一侧含熔体与不锈钢反应生成的Cr2Zr,界面处含反应生成的Al5Cr;在制备Zr55Al10Ni5Cu30/不锈钢非晶复合材料时必须合理选择制备工艺,严格'控制界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55Al10Ni5Cu30合金 熔体 不锈钢 润湿 座滴法 液/固界面 扩散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相Al_2O_3基陶瓷/钢大气中直接钎焊连接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军红 孙康宁 +1 位作者 龚红宇 谭训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6-28,共3页
在大气中对复相Al2O3基陶瓷与钢进行了直接钎焊连接。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特征点的成分和界面反应产物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实现复相Al2O3基陶瓷/钢在... 在大气中对复相Al2O3基陶瓷与钢进行了直接钎焊连接。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特征点的成分和界面反应产物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实现复相Al2O3基陶瓷/钢在大气中的直接钎焊连接。复相Al2O3基陶瓷/钢的接合为元素的扩散和界面反应的综合结果,界面反应产生的新相主要为复合化合物FeW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钢连接 大气 钎焊 界面反应 微观组织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雪丽 马晓燕 +2 位作者 王金花 屈小红 陈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19,共4页
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累托石进行有机化处理,采用不同量的有机累托石与环氧树脂进行原位插层聚合,制得环氧树脂/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对累托石进行有机化处理,采用不同量的有机累托石与环氧树脂进行原位插层聚合,制得环氧树脂/有机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有机累托石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累托石含量为3份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40%和33%;热变形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30℃和11.5℃;而其热稳定性与纳米累托石粒子的分布和界面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有机累托石 环氧树脂 结构与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玻璃化转变温度 原位插层聚合 红外光谱分析 扫描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放电对SCB起爆装置作用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飞 周彬 +1 位作者 秦志春 沈瑞琪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4-829,共6页
为了研究静电放电对半导体桥(SCB)起爆装置的作用机理,根据静电作用的特点,对SCB起爆装置进行静电放电实验,建立了电容放电的电-热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静电作用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仿真。扫描电镜观测和X射线能谱分析... 为了研究静电放电对半导体桥(SCB)起爆装置的作用机理,根据静电作用的特点,对SCB起爆装置进行静电放电实验,建立了电容放电的电-热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静电作用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仿真。扫描电镜观测和X射线能谱分析可知,半导体桥的尖角处电流密度最大,温度最高;静电通过焦耳热效应作用于SCB起爆装置,使得桥的尖角区域最先汽化损伤。研究结果可为SCB起爆装置的抗静电危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爆装置 半导体桥 静电放电 电流密度 焦耳热 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轻质超高强混凝土配制及其微观界面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凡 韦国苏 +2 位作者 谯理格 刘非易 余泳幸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50,共9页
该文以自制的筒压强度为7.2 MPa的800级磷尾矿轻质陶粒作集料,并通过添加适量硅粉、粉煤灰替换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轻细集料掺量以及浆集比对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密度的影响... 该文以自制的筒压强度为7.2 MPa的800级磷尾矿轻质陶粒作集料,并通过添加适量硅粉、粉煤灰替换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研究了胶凝材料用量、轻细集料掺量以及浆集比对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密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优配合比。在此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微观界面过渡区的结构特征,并与普通高强混凝土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胶凝材料用量以及浆集比的增加,坍落度、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均逐渐升高;而随着轻细集料掺量增加,各项性能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当胶凝材料中水泥、粉煤灰、硅灰用量比例为70%、15%、15%时,其总用量为1110 kg·m^(-3),水胶比0.19,减水剂掺量1.9%,浆集比1.80,轻质集料掺量占集料总量80%,制备的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各项性能最优,其坍落度为225 mm,28 d抗压强度达到了115.4 MPa,干表观密度为1875 kg·m^(-3)。在轻细集料的释水内养护作用下,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微观界面区结构较普通高强混凝土的更加致密,形成了拱壳结构,界面区内的显微硬度平均值为89.7MPa,高于水泥石基体的显微硬度,其界面过渡区宽度约为20~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 磷尾矿轻细集料 微观界面 硅粉 粉煤灰 胶凝材料 扫描电镜-x射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