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海海泥中甲烷水合物的形貌及赋存特性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凯
吕秋楠
李刚
李小森
莫家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65-387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6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736009)
+2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J-SSW-JSC033)
广东省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海洋经济发展用途)(粤自然资合[2020]044号)
广州市科技计划(202002030334)。
-
文摘
水合物表观形貌受水合物的生长方式影响,能够反映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以及与沉积物的空间关系,进而对含水合物沉积物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实际钻采的南海神狐海域水深2713m的海泥中生成甲烷水合物,利用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Cryo-SEM)和能谱仪(EDS)对合成水合物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冰相比,纯水体系下的甲烷水合物形貌单一且容易分解。纯水体系生成的水合物与海泥体系生成的水合物形貌相似,均呈颗粒胶结状,微量纳米级别的颗粒冰分布在表面。元素分析表明相较于纯水体系,海泥中生成的水合物C元素含量更高,水合物笼子占有率也越高。海泥中含有微量的C元素,通过C元素含量增加及C、Si比提高确定了表面颗粒胶结状为水合物。本研究为辨别沉积物中的水合物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水合物的表观形貌及赋存提供了重要方法。
-
关键词
海泥
甲烷
水合物
表面形貌
扫描电镜和能谱仪
-
Keywords
marine mud
methane
hydrate
surface morpholog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
分类号
TE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