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空间分辨率的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黎爽 邓平晔 +1 位作者 蔡锴 杨俊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40-249,共10页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联用技术在分析测试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对材料和生物样品的微观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并对样品中所选定的微区内进行元素成分定性定量以及元素分布分析。但是,由于元素的特征X射线能量高,在样品中...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联用技术在分析测试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它可对材料和生物样品的微观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并对样品中所选定的微区内进行元素成分定性定量以及元素分布分析。但是,由于元素的特征X射线能量高,在样品中的出射范围较深,能谱的空间分辨率较差,导致在使用传统制样方法时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叠加样品特征X射线以及基底材料特征X射线的干扰,从而影响最终实验结果。为了克服能谱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本文应用薄片法的原理研制了一种新的装置,将纳米厚度的样品分散在装置的碳膜上,进行能谱分析。通过与传统实验的对比,附加新装置后其能谱空间分辨率较以往常规实验提高了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 特征X射线 空间分辨率 覆碳膜打孔碳棒 纳米颗粒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石油化工催化剂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2
作者 刁玉霞 何文会 +3 位作者 向彦娟 郑爱国 邱丽美 徐广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9-1782,共14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主要用于材料的微观形貌表征,具有样品适用范围广泛、视野大、分辨率高等优点。结合剖面制样技术,可以分析微米级催化剂从表面到内部的形貌变化、元素的含量和元素在催化剂内部的分布,可以为活性元素的分布以及失活...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主要用于材料的微观形貌表征,具有样品适用范围广泛、视野大、分辨率高等优点。结合剖面制样技术,可以分析微米级催化剂从表面到内部的形貌变化、元素的含量和元素在催化剂内部的分布,可以为活性元素的分布以及失活剂中沉积元素的分析提供最直观的数据。介绍了SEM的二次电子(SE)、背散射电子(BSE)及特征X射线等常用信号的原理;归纳了SEM及其重要附件能量色散谱(EDS)在石油化工加氢催化剂、S Zorb吸附材料、流化催化裂化(FCC)材料以及炼油厂积炭、跑粉等方面的应用。SEM+EDS表征相结合兼具对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微纳米尺度观察和对催化剂微区组成检测的功能,对催化材料的研发以及工业装置中催化剂的全周期运转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讨论了SEM+EDS表征技术以及与其他物化表征手段相结合在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研究、负载型催化剂的金属分布、催化剂中毒后的元素分布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量色散 流化催化裂化剂 S Zorb吸附剂 加氢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陶瓷微观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任超 《中国陶瓷》 CAS 1981年第2期35-37,共3页
一、概况扫描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扫描电镜,常用英文字母SEM表示)在陶瓷行业使用比冶金、半导体行业要晚几年,六十年代中期一些重要的陶瓷刊物才出现SEM拍摄的图片。但在70年代有了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以美国和英国的陶瓷协会志上发表... 一、概况扫描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扫描电镜,常用英文字母SEM表示)在陶瓷行业使用比冶金、半导体行业要晚几年,六十年代中期一些重要的陶瓷刊物才出现SEM拍摄的图片。但在70年代有了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以美国和英国的陶瓷协会志上发表的显微图片总量(包括偏光、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总和)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微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仪研究铁基非晶合金的晶化
4
作者 李凡 黄海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铁基非晶合金 电子显微分析 晶化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场发射扫描电镜 能量色散 机械合金化 元素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自动聚焦平行光X射线波谱仪
5
作者 谭立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X射线 自动聚焦 平行光 高精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 波长色散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B加工和SEM-EDS技术联用对共格BCC/B2高熵合金的元素分布表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淑艳 王成林 +2 位作者 戚琳 马跃 邹龙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8-264,共7页
BCC/B2高熵合金中体心立方结构(body centered cube, BCC)纳米粒子影响其软磁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然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SEM-EDS)难以表征BCC纳米粒... BCC/B2高熵合金中体心立方结构(body centered cube, BCC)纳米粒子影响其软磁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然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SEM-EDS)难以表征BCC纳米粒子的元素分布。本文利用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 FIB)和SEM-EDS联用,制备BCC/B2高熵合金的纳米尺度薄片,并对其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oFeCr高熵合金微观组织是由B2相与共格的BCC相构成,其中BCC粒子约为20~40 nm。对比SEM-EDS对块体试样和FIB制备的纳米尺度的薄片元素分布结果,FIB制备的纳米薄片提高了EDS的分辨率,BCC纳米粒子富集Cr元素,且B2基体相富集Al、Co和Fe元素。电子的加速电压和束流强度影响纳米薄片中BCC纳米粒子元素分布表征结果的准确性,其中30 kV 6.4 nA下元素分布表征结果的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纳米颗粒 元素分布 聚焦离子束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黏性土胶质联结特征的SEM-EDS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王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5-203,共9页
采用"整区→微区→胶结点"的逐步分区测试方法,对湛江原状黏土与重塑土开展SEM-EDS试验研究,观察土体微观结构的胶质联结特征,确定胶结物质的元素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状态,建立微观结构-化学物质-宏观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 采用"整区→微区→胶结点"的逐步分区测试方法,对湛江原状黏土与重塑土开展SEM-EDS试验研究,观察土体微观结构的胶质联结特征,确定胶结物质的元素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状态,建立微观结构-化学物质-宏观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土的基本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层面的颗粒联结特征。湛江黏土的结构单元实际上是以许多黏土矿物薄片堆叠而成的黏土畴,开放式的絮凝结构加上以游离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胶质联结特征是导致湛江黏土具有高灵敏性、强结构性的根本原因。当应力水平超过土体的结构屈服应力后,力学性能迅速劣化,结构单元体逐步转为联结强度弱,分散性强的凝聚体或叠聚体。研究还表明,土的颗粒联结强度、结构形态特征及其对结构强度的贡献是导致原状土与重塑土性质差异的本质,天然状态下的湛江黏土土性受控于微观结构特征,而重塑土土性受控于黏土矿物颗粒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联结 湛江黏土 微观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 游离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柯昌美 汪厚植 +3 位作者 强敏 刘兴重 赵惠忠 李轩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12,62,共5页
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取热固性聚丙烯酸酯基纳米SiO2包覆TiO2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AX)、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 用原位复合、溶胶-凝胶法制取热固性聚丙烯酸酯基纳米SiO2包覆TiO2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AX)、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实验证明了纳米TiO2-SiO2复合物对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性能,应用到丙烯酸树脂材料中具有很好的紫外线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 纳米杂化材料 制备与表征 聚丙烯酸酯 扫描电镜(SEM) 紫外-可见光 纳米SiO2 溶胶-凝胶法 能量色散 有机-无机 丙烯酸酯基 结构和性能 原位复合 红外光 透射电镜 吸收性能 实验证明 屏蔽效果 树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DS处理对硒胁迫下彩叶草根系FTIR-ATR、SEM-EDXS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袁菊红 胡绵好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0-629,共10页
为了解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诱导植物耐受硒(Se)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借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XS)分析方法及生理指标... 为了解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诱导植物耐受硒(Se)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彩叶草(Coleus blumei)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借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SEM-EDXS)分析方法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1.0 mg/L Se胁迫条件下添加0、0.5、1.0、1.5、2.5、5.0 mmol/L EDDS对彩叶草根系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利用FTIR-ATR图谱分析发现,随着EDDS处理浓度的提高,彩叶草根系透射峰所对应峰形基本不变,而参与Se吸附的基团如羟基、酰胺基和指纹区等的透射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FTIR-ATR的特征峰与彩叶草根系响应Se胁迫的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FTIR-ATR比传统的生理指标测定更敏感、便捷。SEM-EDXS扫描还发现随着EDDS处理浓度的升高,根系中K、Mg、Fe、Si等元素的含量升高,而营养元素Ca含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EDDS处理下彩叶草对Se胁迫的响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胁迫 彩叶草 生理指标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 乙二胺二琥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及SEM诊断铁铝锰氧化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帅 徐俊平 +3 位作者 王楠 雷琬莹 范喜妍 窦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86-2093,共8页
铁铝锰氧化物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微生物-木质素-铁铝锰氧化物三者间的关系,揭示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针铁矿、三羟铝石及δ-MnO_2粉末,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 铁铝锰氧化物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微生物-木质素-铁铝锰氧化物三者间的关系,揭示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针铁矿、三羟铝石及δ-MnO_2粉末,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d液体培养,期间动态收集矿物-菌体残留物,利用FTIR及SEM技术对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铁矿呈松针状结构,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表面附着了条状的暗色物质,表观结构不规则,但晶体结构并未改变。菌体中多糖类物质与针铁矿游离羟基的阴离子发生交换作用,芳香碳结构比例增加,菌体在针铁矿表面堆积掩蔽了Fe—OH键以及(001)面的γ-OH键,Fe—OH发生质子化使Fe—O键振动频率增强;三羟铝石表面结构疏松、呈绒球状物质,参与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缩聚作用明显、疏松程度降低、表面微孔结构减少。氢键作用使矿物-菌体残留物的铝羟基振动频率下降,即与=Al—OH相结合的O—H键极性减弱;木质素引入使芳香碳结构比例增加,随着培养进行,其含量先下降,而后再历经缩合;δ-MnO_2表面颗粒粗糙,以絮状或颗粒状团聚,参与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颗粒团聚趋势明显、堆积更加紧密、表面结构更加光滑。60d培养期间,δ-MnO_2结晶度受到菌体堆积以及氢键作用使O—H键的极性减弱,而后层间水分子—OH含量增加对其产生了叠加效应,使3 404~3 435cm-1处吸收峰强度增加。菌体中多糖类物质的羟基通过氢键、化学力与δ-MnO_2表面发生缔合,所形成的矿物-菌体残留物芳香碳结构比例增加,但Mn—O基团受到掩蔽;δ-MnO_2的参与能够使矿物-菌体残留物产生更大数量的芳香碳结构,为腐殖质形成提供更多的稳定性碳,其次是针铁矿,而三羟铝石则在培养30~60d更有利于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 扫描电子显微镜 铁铝锰氧化物 木质素 矿物-菌体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b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repairing effect of hydroxy-magnesium silicate on various surface roughness friction pairs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博 徐滨士 +1 位作者 许一 张保森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326-1333,共8页
Trib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repairing effect of hydroxy-magnesium silicate (HMS) dispersed in lubricant oil on steel-to-steel friction pairs with various surface roughness were analyzed.The friction-reductio... Trib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repairing effect of hydroxy-magnesium silicate (HMS) dispersed in lubricant oil on steel-to-steel friction pairs with various surface roughness were analyzed.The friction-reduction,anti-wear and self-repairing performance of various surface roughness friction pairs were examined by friction testing machine.An oper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SJ10W-40 lubricant with and without HMS.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elementary composition of the grinding crack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ubrication state changes from boundary lubrication into mixed lubrication after operation in lubricant with HMS.The friction-reduction,anti-wear and self-repairing performance of the friction pairs with various surface roughness are distinctly different.There is a repairing film whose material is different from substrate material on the grinding cracks.In addition,Si,Mg,O,Al and other elements are deposited on the repairing film which contains nanocrystals of these elements.And HMS self-repairing material possesses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friction-reduction,anti-wear and self-repairing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xy-magnesium silicate surface roughness FRICTION WEAR SELF-REPAI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nition-proof mechanism of ZM5 magnesium alloy added with rare earth 被引量:3
12
作者 饶劲松 李华基 薛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28-33,共6页
The ignition-proof mechanism of ZM5 magnesium alloy added with 0.1% (mass fraction) rare earth (RE) was investigated. The oxide scales and substr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X... The ignition-proof mechanism of ZM5 magnesium alloy added with 0.1% (mass fraction) rare earth (RE) was investigated. The oxide scales and substr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 and tensile test. And an oxidation model of ZM5 alloy with RE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ZM5 alloy is particularly elevated from 654 to 823 ℃, the microstructure is refined,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slightly improved from 168.2 to 174.6 MPa by adding 0.1% RE. A double-layer oxidation film formed on the alloy surfa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mainly consists of MgO, RE203 and A1203, which is 2.5-3.5 μm in thickn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ing of protective oxidation film on the thermodynamics is attributed to RE elements congregating on the surface of molten Mg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RE) magnesium alloy oxidation film ignition-pro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矿物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帅 徐俊平 +4 位作者 陈殿元 姜帅 李兴吉 盛炳翰 Schaeffer Sea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03-2909,共7页
粘土矿物在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有效阐明微生物-木质素-粘土矿物三者间的关系,探明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高岭石和蒙脱石,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d液体培养,期... 粘土矿物在催化木质素形成腐殖质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为有效阐明微生物-木质素-粘土矿物三者间的关系,探明矿物-菌体残留物的结构特征,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木质素为碳源,通过添加高岭石和蒙脱石,在接种复合菌剂后启动110d液体培养,期间动态收集矿物-菌体残留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颗粒边缘多由管状体卷曲而成,在参与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后,连片状细小颗粒结构进一步团聚,结合更加紧凑,短管状结构增多,但整体仍保持多水高岭石的结构特征;在初始富营养条件下,高岭石能够促进微生物繁衍,使大量菌体聚集于高岭石表面,掩蔽了Si—O和Si—O—Al键,且矿物-菌体残留物中脂族碳结构比例增加;菌体中多糖物质通过含氧官能团与高岭石表面的水化层在多个部位形成氢键,氢键的形成对于高岭石稳定木质素及其降解产物具有重要作用,芳香碳结构比例和多糖类物质含量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而后复合菌株对掩蔽在矿物表面的菌体进行二次利用,使高岭石Si—O—Al键重现;蒙脱石多由浑圆的颗粒结构组成,接种微生物可使其表面产生溶蚀,团粒结构遭到破碎;与10d相比,历经30d培养所得矿物-菌体残留物中的多糖类物质增多,使原本归属蒙脱石Si—O—Si及Si—O结构的1 034~1 038cm-1处吸收峰强度增加,而后因多糖类物质与蒙脱石表面羟基发生缔合,又使该处吸收峰强度减弱,同时发生了氢键键合,该作用是蒙脱石-微生物-木质素间相互作用、形成矿物-菌体残留物的主要机制;高岭石在稳定有机碳方面的能力要高于蒙脱石,更易促进HS前体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 扫描电子显微镜 粘土矿物 木质素 矿物-菌体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的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荆海燕 马芬 +2 位作者 郑丽珍 白璐 付文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现代分析仪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瓦当表面可溶盐含有石... 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现代分析仪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瓦当表面可溶盐含有石膏(Ca SO_(4)·2H_(2)O)和有机酸钙盐[Ca_(3)(CH_(3)COO)_(3)Cl(NO_(3))_(2)·6H_(2)O]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可溶盐 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 离子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杆菌对U(Ⅵ)的去除效应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小玲 陈晓明 +3 位作者 宋收 张倩 郝希超 罗学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74-1781,共8页
为了探索柠檬酸杆菌对U(Ⅵ)的去除效应及机理,考察了p H值、温度、U(Ⅵ)初始浓度等对该菌株去除U(Ⅵ)的影响,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X)分析了柠檬酸杆菌与U(Ⅵ)作用后官能团、形貌及元素组成的... 为了探索柠檬酸杆菌对U(Ⅵ)的去除效应及机理,考察了p H值、温度、U(Ⅵ)初始浓度等对该菌株去除U(Ⅵ)的影响,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X)分析了柠檬酸杆菌与U(Ⅵ)作用后官能团、形貌及元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 H值7.0,温度30℃,U(Ⅵ)初始浓度10 mg·L-1时,柠檬酸杆菌对其去除率可达到94.5%;当U(Ⅵ)初始浓度为30 mg·L-1时,去除率也可达到92.1%。FTIR分析表明,柠檬酸杆菌中与U(Ⅵ)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包括-OH、-C=O、-PO43-、-NH2等基团。SEM-EDX结果表明,柠檬酸杆菌与U(Ⅵ)作用后细胞表面出现褶皱,不规则,大量片状晶体和颗粒物;Na、Mg、Ca元素含量均降低,新出现了P和U峰,且P∶U∶Ca为0.88%∶0.69%∶0.48%。综上所述,溶液p H值、温度、U(Ⅵ)初始浓度对柠檬酸杆菌去除U(Ⅵ)有明显影响;柠檬酸杆菌与U(Ⅵ)的作用机理较复杂,主要与细胞基团、无机离子与UO22+的交换作用及微生物的矿化作用有关,这为利用柠檬酸杆菌去除核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杆菌 U(Ⅵ) 去除效应 红外光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热障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晨希 谢志敏 +1 位作者 张甲 栾胜家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2-386,共5页
为了研究真空热处理对CoNiCrAlY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设备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oNiCrAlY涂层.对部分样品进行真空热处理,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8YSZ陶瓷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为了研究真空热处理对CoNiCrAlY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设备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oNiCrAlY涂层.对部分样品进行真空热处理,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8YSZ陶瓷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散谱仪(EDS)等分析了热障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元素扩散与热震性能,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热障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后,CoNiCrAlY涂层颗粒间界面消失且涂层发生均质化;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发生扩散;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散 真空热处理 微观组织 元素扩散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支持接骨板的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海波 李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3-493,共1页
关键词 髁支持接骨板 断裂失效 钢板质量 X-650扫描电子显微镜 PV-9100 X射线能量色散 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BS共混合金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伟 俞强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3,共4页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中丙烯腈(AN)、顺丁橡胶(PB)含量变化对聚碳酸酯(PC)/ABS合金相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计算合金体系中两组分的相互作用参数X12对PC/ABS合金的相...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中丙烯腈(AN)、顺丁橡胶(PB)含量变化对聚碳酸酯(PC)/ABS合金相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计算合金体系中两组分的相互作用参数X12对PC/ABS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中AN质量分数为24%左右时,X12值最低,合金相容性最好;此时合金中分散相尺寸仅为0.5μm左右,且ABS均匀分布于PC基体中,ABS中PB含量变化对合金相容性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相容性 聚合物相互作用参数 共混 PC/ABS合金 共混合金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示扫描量热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M21墓葬中铁器表面纺织残留物的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力 邓天珍 +1 位作者 王辉 龚德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马家塬战国墓地是研究西戎文化以及秦戎文化交流的重要考古遗址。在M21墓葬发现了一些附着于铁器表面的矿化纺织品残片。这些矿物外壳保留了比较完整的纺织品形态,是研究早期纺织技术的宝贵资料。为此,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 马家塬战国墓地是研究西戎文化以及秦戎文化交流的重要考古遗址。在M21墓葬发现了一些附着于铁器表面的矿化纺织品残片。这些矿物外壳保留了比较完整的纺织品形态,是研究早期纺织技术的宝贵资料。为此,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矿物纺织品残片的纤维原料进行了鉴定与分析:1)矿物外壳内部的纤维空洞结构形态与桑蚕丝的纤维形态特征相同;2)样品中检出了3组蚕丝蛋白的特征多肽片段。研究结果表明,M21墓葬中的纺织品残片的原料为蚕丝纤维(Bombyx mori)。丝绸的发现表明中原的丝绸成品或者纤维原料已经进入西戎地区,西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更加密切。使用丝绸包裹铁器则表明西戎文化已经受到了一些中原风俗的影响。这一发现填补了马家塬遗址中纺织品研究的空白,不仅为研究秦戎地区的织造工艺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矿化纺织遗存中的桑蚕丝残留的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塬战国墓地 纺织残留物鉴定 扫描电子显微镜 高效液相色-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和吉林产地马勃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丽 刘宝峰 +2 位作者 谢文兵 邓建成 徐经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7-482,共6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裂解-气质联用(Py-GCMS)从微观形貌、元素组成、主要类别及小分子的化学组成等方面对产自内蒙和吉林的马勃中药材直接进行原位分析,并对产自两地的马勃进行区分。SEM结果表明,内蒙...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裂解-气质联用(Py-GCMS)从微观形貌、元素组成、主要类别及小分子的化学组成等方面对产自内蒙和吉林的马勃中药材直接进行原位分析,并对产自两地的马勃进行区分。SEM结果表明,内蒙马勃属于灰包科栓皮马勃属栓皮马勃;吉林马勃属于灰包科静灰球属长根静灰球菌。FTIR光谱显示,内蒙马勃在酰胺Ⅰ带吸收峰1636 cm-1,而吉林马勃的在1654 cm-1。吉林马勃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在1625 cm-1有较强的吸收峰说明吉林马勃含芳香环骨架的化合物含量高于内蒙马勃,与Py-GCMS的结论中吉林马勃苯酚、对甲苯酚含量明显高于内蒙马勃相符。另外,Py-GCMS结果可以分析出两地马勃的裂解成分及含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裂解-气质联用(Py-GCMS) 马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