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腐蚀微区电化学研究进展(1)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骆鸿 魏丹 +3 位作者 董超芳 肖葵 李晓刚 林春芳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7-441,共5页
近年来,随着微区电化学理论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微区电化学技术在腐蚀领域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本文概括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基本原理,重点对该微区电化学技术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局部腐蚀 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压电工作台的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栋 张玉林 +1 位作者 李现明 魏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69-2675,共7页
为提高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微定位系统的运动定位精度,对其压电工作台的数学模型和控制器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压电工作台的动态迟滞模型方程和采用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算子的动态迟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压电工作台的... 为提高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微定位系统的运动定位精度,对其压电工作台的数学模型和控制器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压电工作台的动态迟滞模型方程和采用Prandtl-Ishlinskii(PI)迟滞算子的动态迟滞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压电工作台的复合控制方案。以CHI900B型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三维压电工作台为实验对象,对动态迟滞模型的具体建模过程进行了阐述,并验证了控制器的性能。在100 V/s和900 V/s两种不同输入电压速率下进行运动定位实验,动态迟滞模型平均误差分别为0.08μm和0.11μm,精度明中显优于压电工作台的线性动态模型和PI迟滞模型。复合控制方案下,系统跟踪±400μm/s任意三角波的平均误差为0.085μm,最大误差为0.105μm;跟踪复频波的平均误差为0.105μm,最大误差为0.115μm。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压电工作台 运动定位 P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子在室温离子液体与1,2-二氯乙烷混合溶液/水相界面上的转移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美芹 刘卉 +4 位作者 胡虎 谢书宝 静平 寇元 邵元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55-1359,共5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Om im.Tf2N)与1,2-二氯乙烷(DCE)混合溶液/水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在保持共同离子(Tf2N-)的浓度比恒定及异相电子转移反应由界面电势差所决定的条件下,研究了离子液体和DCE混合溶液中二茂铁(Fc...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Om im.Tf2N)与1,2-二氯乙烷(DCE)混合溶液/水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在保持共同离子(Tf2N-)的浓度比恒定及异相电子转移反应由界面电势差所决定的条件下,研究了离子液体和DCE混合溶液中二茂铁(Fc)与水相中亚铁氰化钾[K4Fe(CN)6]之间异相电子转移反应.探讨了混合溶液中离子液体的体积分数(xRTIL)的变化对混合溶液/水界面上电子转移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xRTIL的减小(从1减小到0.1),Fc在混合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单调递增(从2.730×10-7cm2.s-1增加到9.131×10-6cm2.s-1);而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k)则先逐渐减小(从8.0 mol-1.cm.s-1减小到0.32 mol-1.cm.s-1),之后又略有增大(从0.32 mol-1.cm.s-1增大到0.48 mol-1.cm.s-1).对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液/液界面 室温离子液体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O基底上ZnO薄膜的制备以及刻蚀图形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儆 郑晶晶 +2 位作者 徐炜 田晓春 林建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13-2617,共5页
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的衬底上,利用直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ZnO纳米线或ZnO薄膜.然后利用存储有HCI刻蚀剂的琼脂糖微图案印章对其进行了化学刻蚀以形成不同的图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 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的衬底上,利用直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ZnO纳米线或ZnO薄膜.然后利用存储有HCI刻蚀剂的琼脂糖微图案印章对其进行了化学刻蚀以形成不同的图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分别对ITO衬底上的ZnO薄膜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线阵列 电沉积 琼脂糖印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极化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峰 张之鑫 +2 位作者 冯国栋 于爱民 张志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52-1956,共5页
将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水溶液滴涂在铂盘电极表面,然后将该电极插入到1,2-二氯乙烷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液滴中的K3Fe(CN)6和K4Fe(CN)6氧化还原电对既可以作为水相中的参比电对参与控制液/液界面上的电势差,同时又可以作为水相的... 将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水溶液滴涂在铂盘电极表面,然后将该电极插入到1,2-二氯乙烷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液滴中的K3Fe(CN)6和K4Fe(CN)6氧化还原电对既可以作为水相中的参比电对参与控制液/液界面上的电势差,同时又可以作为水相的电子授受体参与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结合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系统的特点,利用其双恒电位仪分别控制界面电势差和现场扫描的优点,通过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渐进曲线得到了不同界面电势差控制的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获得的液/液界面可以被外加电位极化,在一定的电势差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与界面电势差的关系遵守Butler-Volmer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 极化的液/液界面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电催化氧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星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本综述首先简单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基本概况,尤其是不同的工作模式.其次,有针对性地介绍了SECM的不同工作模式在氧还原和水解析氧反应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未来在新能源转换存储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氧还原 水解析氧 燃料电池 金属空气电池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度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探针制备及在电催化氧和氢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星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7-510,共14页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是一种在检测样品表面物理形貌的同时能提供丰富的电化学信息的扫描探针技术,由于超微电极的引入,它可以高时空分辨率地探究各类样品的物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随着现代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扫描探针的尺寸...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是一种在检测样品表面物理形貌的同时能提供丰富的电化学信息的扫描探针技术,由于超微电极的引入,它可以高时空分辨率地探究各类样品的物理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随着现代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扫描探针的尺寸也逐渐从亚微米发展到纳米级别.与此同时,高效优选各类氧反应和氢反应电催化材料,明晰其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性能是二十一世纪绿色新能源转换存储系统(如可再生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概括了可应用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纳米级扫描探针的制备及发展,之后着重介绍了近四年纳米尺度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电催化氧反应和氢反应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最后以点窥面,对未来纳米尺度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纳米探针 氧反应 氢反应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纳米电极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鹏 邵元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27-431,共5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极化的液/液界面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加速离子在可极化的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并对电子在液/液界面间的转移的Marcus翻转现象做了较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界面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纳米电极 玻璃纳米管 电荷转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316L不锈钢的局部腐蚀行为
9
作者 饶思贤 郭祥钦 +2 位作者 华晓春 张鹏 王孝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73,共6页
通过电化学试验获得316L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确定了特征电位;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不同特征电位下的局部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开路电位(-0.1 V)下极化后,面扫描图像中未见明显的电化学活性点... 通过电化学试验获得316L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确定了特征电位;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不锈钢在NaCl溶液中不同特征电位下的局部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开路电位(-0.1 V)下极化后,面扫描图像中未见明显的电化学活性点,基底背景电流变化较小,钝化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自腐蚀电位(-51.2 mV)下极化后,面扫描图像中存在一个电化学活性点,但峰值电流降低,基底背景电流稳中有降,不锈钢发生自钝化;在典型钝化电位(100 mV)下极化后,表面发生亚稳态点蚀的不断萌生与钝化,基底背景电流先降低后保持稳定,表面自钝化程度更高;在点蚀电位(568 mV)下极化后,表面出现稳态点蚀坑,极化停止后点蚀坑被钝化,基底背景电流较极化前下降,表明未发生点蚀处钝化膜的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316L不锈钢 钝化膜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微环境对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影响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
10
作者 李菲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5-75,共1页
力学微环境对心肌细胞表型和功能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与心肌细胞的细胞内氧化还原机制密切相关。谷胱甘肽(GSH)是细胞内还原性氧化代谢循环中最丰富的反应物,可代表细胞的氧化还原水平。然而,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与其力学微环境之间的... 力学微环境对心肌细胞表型和功能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与心肌细胞的细胞内氧化还原机制密切相关。谷胱甘肽(GSH)是细胞内还原性氧化代谢循环中最丰富的反应物,可代表细胞的氧化还原水平。然而,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与其力学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晰。此外,考虑到心肌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为避免相邻细胞对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干扰,在单细胞水平对活体心肌细胞的谷胱甘肽水平的原位表征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细胞氧化还原状态 心肌细胞 单细胞水平 还原机制 氧化代谢 谷胱甘肽 原位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近期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晓辉 赵瑜 +1 位作者 谢青季 姚守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的近期进展,引用参考文献77篇。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 工作原理 电流法 电位法 电阻法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电源技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赟 吴晓梅 +1 位作者 曾小勤 丁文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9-1131,共3页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在电源技术领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SECM的基本装置主要由电化学部分、压电驱动器和计算机三部分构成。SECM有许多重要的工作模式,其中,反馈模式、产生/收集模式和氧化还原竞争模式是电源技术领域常用的模式。近年...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在电源技术领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SECM的基本装置主要由电化学部分、压电驱动器和计算机三部分构成。SECM有许多重要的工作模式,其中,反馈模式、产生/收集模式和氧化还原竞争模式是电源技术领域常用的模式。近年来,运用SECM在各种电池——燃料电池、太阳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获得了一些进展。SECM在电源技术领域的应用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电源技术 电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用于研究生物膜微环境的电子传递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晓春 吴雪娥 +3 位作者 詹东平 赵峰 姜艳霞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7,共6页
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的核心是生物膜在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反应,研究生物膜微区环境中的电子传递有助于阐明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EET)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BESs中的电子转移效率。微生物的EET机制包括直接电子传递和间接电子传... 生物电化学系统(BESs)的核心是生物膜在电极/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反应,研究生物膜微区环境中的电子传递有助于阐明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EET)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BESs中的电子转移效率。微生物的EET机制包括直接电子传递和间接电子传递,由于生物膜组成复杂,含有多种分泌物、胞外聚合物等,常规电化学方法只能从生物膜宏观层面研究EET机制,无法有效区分这两种电子传递途径的贡献。本文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电子穿梭体二茂铁甲醇(FcMeOH)与希瓦氏菌(Shewanella)相互作用的界面过程;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构建了穿透模式,通过微电极介导FcMeOH与Shewanella反应,收集仅来自间接电子传递途径产生的电流,同时测定了Shewanella在电极/溶液界面的氧化还原性质和空间分布。本论文将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应用于EET的研究,从物理化学角度揭示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与外界的电子传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电子传递 希瓦氏菌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穿透模式 电子穿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研究细胞实时释放ROS 被引量:3
14
作者 樊孝银 鲁理平 康天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考察了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PMA)刺激肺癌细胞(A549)活性氧物种(ROS)的实时变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为目标检测物,获得了细胞氧化应激的电化学响应图像。以氯化六氨基合钌(Ru(NH_3)_6Cl_3)为体...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考察了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酸酯(PMA)刺激肺癌细胞(A549)活性氧物种(ROS)的实时变化。以过氧化氢(H_2O_2)为目标检测物,获得了细胞氧化应激的电化学响应图像。以氯化六氨基合钌(Ru(NH_3)_6Cl_3)为体系介质,利用电流负反馈技术获得细胞形貌的清晰图像,同时优化获得探针与基底之间的最佳检测距离。将探针电位设定为过氧化氢的还原电位(-0.65 V)时,通过电流成像图可观察到ROS实时释放,实现了A549细胞被PMA即时刺激时ROS释放的实时检测。扩大扫描区域,获得了不同个体细胞ROS释放的SECM图像,实现了SECM对ROS信号的实时捕捉及再现性。结果显示:PMA可破坏细胞含氧物种的动态平衡,诱发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响应。将探针放置在细胞ROS释放位点,检测其电流随时间变化,可观察到电流随时间呈现波动状态,推测ROS的胞外释放是一个动态的脉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活性氧物种(ROS) H2O2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玉娇 王玮 +3 位作者 冯平源 王康丽 程时杰 蒋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基于超微电极电化学的原位分析技术,它将一支可以进行三维方向移动的超微盘电极作为工作探针沉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在离基底约几微米的位置进行扫描,通过探针上的电流变化来反映基底的形貌和性质。SECM有多...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基于超微电极电化学的原位分析技术,它将一支可以进行三维方向移动的超微盘电极作为工作探针沉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在离基底约几微米的位置进行扫描,通过探针上的电流变化来反映基底的形貌和性质。SECM有多种工作模式且具有电化学响应速度快、时空分辨率高、对样品进行非接触测试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本文简要介绍SECM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工作模式,并阐述了SECM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原位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其中SECM在正极材料的研究中主要应用于充放电的过程中Li^+的嵌入和脱出过程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在负极材料方面主要针对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表面SEI膜的形成过程及性质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锂离子电池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表征pH值对核电蒸汽发生器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兵 夏大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6,共8页
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表征了溶液pH值对核电蒸汽发生器800合金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氯化钠溶液中,SECM探针渐进曲线为正反馈,表明800合金为活化阳极溶解,腐蚀电位下的EIS图呈现完整... 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表征了溶液pH值对核电蒸汽发生器800合金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氯化钠溶液中,SECM探针渐进曲线为正反馈,表明800合金为活化阳极溶解,腐蚀电位下的EIS图呈现完整的单容抗弧特征;而在中性或者碱性溶液中,SECM探针渐进曲线为负反馈,表明800合金为自钝化,不同阳极电位下的EIS图均呈现不完整的容抗弧特征,但随着阳极极化电位的增加,EIS谱容抗弧半径减小,表明钝化膜的耐蚀性下降;SECM二维扫描图像结果显示探针电流增加,表明电极表面活性增加,即钝化膜的溶解速度增加.而在中性或者碱性溶液中的SECM二维图像中均可观察到若干活性点,这可能与晶界或者金属夹杂物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合金 PH值 腐蚀行为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表面活性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原位测Al-Mg合金在3.5% NaCl+5 mmol/L KI溶液中的腐蚀特性
17
作者 栗韬 黄惠 +1 位作者 王钲源 郭忠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2-286,共5页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Al-Mg合金在3.5%NaCl(质量分数)+5mmol/L KI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合金内金属间化合物成分,初步探讨Al-Mg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Al-Mg合...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Al-Mg合金在3.5%NaCl(质量分数)+5mmol/L KI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合金内金属间化合物成分,初步探讨Al-Mg合金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Al-Mg合金表面不同区域活性溶解度不同,且腐蚀主要发生在金属间化合物与基体铝界面处;Al-Mg合金表面氧化电流峰的数量和数值随腐蚀时间延长而不断变化,说明在腐蚀过程中基体表面溶解是不均匀的,金属间化合物优先被腐蚀,144h后出现明显腐蚀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l-Mg合金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 活性溶解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电池正极界面反应活性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分析
18
作者 王玮 王玉娇 +4 位作者 冯平源 周万里 王康丽 程时杰 蒋凯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0-774,共5页
设计、构建了用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检测Li^+/Na^+电池及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反应过程的电解池,成功用于电池正极界面反应动力学检测。测得氧化还原电介质二茂铁在LiFePO4、Li Co O2和Na3V2(PO4)3三种不同正极界面反应电子转移速率常数(... 设计、构建了用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原位检测Li^+/Na^+电池及室温液态金属电池反应过程的电解池,成功用于电池正极界面反应动力学检测。测得氧化还原电介质二茂铁在LiFePO4、Li Co O2和Na3V2(PO4)3三种不同正极界面反应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f)分别为1.06×10^-3cm/s、1.47×10^-3cm/s和9.09×10^-4cm/s。实时监测了三种不同碳含量Na3V2(PO4)3正极界面微区(80×80μm2)储钠活性位点分布,探索了室温Li||Ga电池液态金属正极界面锂化反应过程。表明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的原位电池分析方法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且对不同电池体系均可实现实时原位高分辨动力学检测。为研究Li^+/Na^+电池及液态金属电池等极具应用潜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提供了一种原位无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反应动力学分析 反应活性成像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Li^+/Na^+电池 液态金属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评价镉诱导MCF-10A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水平
19
作者 张标 樊孝银 鲁理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3-1701,共9页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在生理条件下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受氯化镉刺激的形态变化和活性氧物种(ROS)释放情况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MCF-10A细胞在低浓度或短时间的氯化镉刺激下呈现收缩防御模式;但受到高浓...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在生理条件下对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受氯化镉刺激的形态变化和活性氧物种(ROS)释放情况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MCF-10A细胞在低浓度或短时间的氯化镉刺激下呈现收缩防御模式;但受到高浓度或长时间的氯化镉刺激时,细胞对氯化镉毒性的防御能力降低,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态受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氧化损伤.并利用荧光探针DCFH-DA法证实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对镉作用下细胞内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GST)活性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了金属镉诱导MCF-10A细胞的氧化应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H2O_(2)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长时间稳定成像
20
作者 王志武 庄健 +2 位作者 宁少慧 程磊 郑强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8-1537,共10页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复杂表面形貌同步电化学活性成像可靠性等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SECCM扫描成像系统。接着,建立了移液管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探针检测数值模型,研究了探针末端背压与探针尖端流体流量间的关系。然后,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验测试了微流体驱动新方法对具有较大表面形貌特征的玻碳电极材料和铝合金材料表面高分辨率形貌和电化学活性同步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对硬质材料表面(样品表面高度起伏为探针开口直径20倍以上)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电化学成像。新系统的研制将为研究人员在材料电化学、金属材料腐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局部高分辨率 循环伏安测量 形貌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