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模光纤共焦扫描显微系统研究
1
作者 魏高尚 向际鹰 +1 位作者 吴震 张平 《应用光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文探讨一种使用单模光纤同时作为点源与点探测器的激光共焦扫描显微系统。该系统具有与传统共焦扫描相同的功能,但更容易操作,结构更简单,系统更稳定,文中给出系统的原理设计方案,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共焦 单模光纤 扫描显微系统 激光 C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的新方法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金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7,i007,i008,共5页
创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应用于地学研究中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分析测试的新方法。解决了多数古生物化石及岩石矿物标本无自发荧光而无法进行分析测试、无法制作三维立体图像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在地... 创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应用于地学研究中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分析测试的新方法。解决了多数古生物化石及岩石矿物标本无自发荧光而无法进行分析测试、无法制作三维立体图像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在地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地层古生物学、岩石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微观的创新研究以及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地学研究从宏观的定性研究向微观的定量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扫描系统 透射光 三维重组 地质科学研究 构造地质学 岩石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切片扫描系统的应用与管理经验探讨
3
作者 郑翔 毕文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0-64,74,共6页
根据管理和应用显微切片扫描系统的经验,围绕设备性能指标、应用场合、设备管理和标本制备技术等4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切片扫描系统 切片全景成像 设备管理 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焦扫描显微成象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再商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戚永军 迟泽英 +1 位作者 陈文建 游明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29-1031,共3页
针对共焦扫描显微成象中物体相对于被扫描点的位置矢量是反向移动的特性 ,探讨了物体移动后的物函数 在此基础上 ,根据成象的理论进行了计算 ,得到新的系统点扩散函数表达式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成象的性质 。
关键词 共焦扫描成象系统 物函数 点扩散函数 相干性 成象理论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横向超分辨率的位相型光瞳滤波器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洪萍 李庆辉 邹文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0-453,共4页
在给定斯特列耳比S(超分辨模型和爱里模型最大亮度比)和分辨率参数G(用滤波器时和不用滤波器时系统横向光强第一极小值之比)的条件下设计三区位相型光瞳滤波器,用来提高系统横向分辨率.考虑到强烈的旁瓣效应,把位相型滤波器应用于共焦... 在给定斯特列耳比S(超分辨模型和爱里模型最大亮度比)和分辨率参数G(用滤波器时和不用滤波器时系统横向光强第一极小值之比)的条件下设计三区位相型光瞳滤波器,用来提高系统横向分辨率.考虑到强烈的旁瓣效应,把位相型滤波器应用于共焦扫描显微系统,提高了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相型滤波器 超分辨率 共焦扫描显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相型横向超分辨光瞳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洪萍 李庆辉 邹文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在给定斯特列耳比S(超分辨模型和爱里模型最大亮度比)的条件下,应用最优化算法设计位相型横向超分辨率光瞳滤波器.给出设计模型及几个实例,与已有的位相型横向超分辨滤波器相比,新设计的滤波器具有较好的超分辨效果.考虑到强烈的旁瓣效... 在给定斯特列耳比S(超分辨模型和爱里模型最大亮度比)的条件下,应用最优化算法设计位相型横向超分辨率光瞳滤波器.给出设计模型及几个实例,与已有的位相型横向超分辨滤波器相比,新设计的滤波器具有较好的超分辨效果.考虑到强烈的旁瓣效应,把位相型滤波器应用于共焦扫描显微系统,可极大地抑制旁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相型滤波器 超分辨率 共焦扫描显微系统 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M结合量子点标记进行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钟丽云 廖问陶 +1 位作者 王小平 蔡继业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01-404,共4页
本文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实验平台(SNOM),结合量子点(QDs)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用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Ionomycin体外活化后,进行细胞表面形貌和CD69分子的表达成像研究。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活化后... 本文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实验平台(SNOM),结合量子点(QDs)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用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DB)+Ionomycin体外活化后,进行细胞表面形貌和CD69分子的表达成像研究。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在多克隆刺激剂活化后,不仅表面形貌增高增大,边缘向四周铺展下塌,而且细胞表面的CD69分子表达迅速增加,并向边缘下塌的局部区域聚集,将其作为T细胞活化的表征和监测指标具有无损、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扫描近场光学系统(SNOM) 量子点(QDs) CD69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