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扫描方位及加权图像对脊髓栓系牵拉损伤显示优势的评价
1
作者 林井副 王克勤 +3 位作者 田树平 李美玲 花岩 张燕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牵拉损伤 扫描方位 加权图像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TDICCD相机方位扫描像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树青 张媛 +1 位作者 周程灏 王治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3-1829,共7页
在应用坐标系变换方法实现星载TDICDD相机星下点扫描像移模型的基础上,将45°旋转扫描反射镜(以下简称45°镜)用于TDICCD相机成像以扩大扫描视场。首先深入分析了45°镜的成像特性及K镜消像旋的原理,并利用Matlab对K镜消像... 在应用坐标系变换方法实现星载TDICDD相机星下点扫描像移模型的基础上,将45°旋转扫描反射镜(以下简称45°镜)用于TDICCD相机成像以扩大扫描视场。首先深入分析了45°镜的成像特性及K镜消像旋的原理,并利用Matlab对K镜消像旋效果进行仿真,验证了加入K镜的合理性。然后利用45°镜及K镜对光矢量的转换矩阵,建立了TDICCD相机方位扫描时的像移模型,为后续像移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ICCD 像旋 方位扫描 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谐振的变尺度全方位扫描Duffing振子检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辉 李哲 +3 位作者 李天云 段伟润 汪利君 赵天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2-127,共6页
针对传统Duffing振子检测方法参数设定繁复、限制条件多的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弱次同步谐振信号,根据次同步谐振产生原理,提出了一种变尺度全方位扫描Duffing振子次同步谐振信号检测方法。通过引入尺度系数,实现了对大参数信... 针对传统Duffing振子检测方法参数设定繁复、限制条件多的问题,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弱次同步谐振信号,根据次同步谐振产生原理,提出了一种变尺度全方位扫描Duffing振子次同步谐振信号检测方法。通过引入尺度系数,实现了对大参数信号的检测;使用全方位扫描方法,消除检测的初相位死区。采用不同信噪比次同步谐振信号进行仿真检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检测频率范围广、抗噪性强、对检测微弱信号准确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变尺度Duffing振子 方位扫描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向电扫描SAR系统参数设计与仿真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祺 黄海风 +2 位作者 董臻 梁甸农 何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72,共5页
方位向电扫描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AR)是星载SAR的一种全新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通过天线波束在方位向扫描,在保持ScanSAR宽测绘带优点的同时,解决了扇贝效应(scalloping)问题。针对这种工作模式要求天... 方位向电扫描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TOPSAR)是星载SAR的一种全新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通过天线波束在方位向扫描,在保持ScanSAR宽测绘带优点的同时,解决了扇贝效应(scalloping)问题。针对这种工作模式要求天线在方位向和距离向都进行扫描的特点,推导了方位分辨率与扫描周期的具体关系,进而分析了系统参数的约束关系,提出了适于工程设计的系统参数设计方法。最后,用TerraSAR-X的参数进行了一组设计,以该设计结果为输入参数,运用SBRAS(SpaceBorne Radar Advance Simulator)进行了信号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电扫描合成孔径雷达 参数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电子型的方位扫描发生器
5
作者 王平 吴石增 罗武庭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42,共10页
本文介绍了用于雷达的方位扫描和B型扇扫超声诊断仪等仪器中所需用的一种扬弃了传统机电部件缺点的、全电子型的方位扫描发生器。论述了它的工作原理,讨论了新型方案的实现方法,并给出逻辑图和电路图。
关键词 电子型 方位扫描 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装置中方位与俯仰角的单片机控制
6
作者 谢德仁 熊险峰 《现代雷达》 CSCD 1995年第2期22-26,共5页
介绍以上位机、下位机为控制单元,用步进电机为驱动元件的雷达(或监视装置)方位角、俯仰角的自动监控系统。
关键词 雷达 方位扫描速度 俯仰角扫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博钊 杨静 +3 位作者 万学娟 马宁 秦川 滕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5-1164,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基于常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难以准确刻画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系统。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能够对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进行准确识别,结合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分析,... 柴达木盆地英中地区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基于常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难以准确刻画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系统。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能够对下干柴沟组盐间复杂断裂进行准确识别,结合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分析,厘清断裂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为英中地区有利区带划分和优选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①基于多方位网格层析速度优化后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较好地解决了英中地区下干柴沟组地层产状成像不准、断裂成像不清的问题,通过对新处理地震资料重新解释,发现在XI号断裂和IV号断裂相交形成的“夹角区”内,下干柴沟组盐间地层存在多个小型滑脱断层,与盐下地层发育的叠瓦冲断断裂分属不同断裂体系;②基于新的叠前深度偏移资料提取分方位倾角扫描属性,揭示盐间小型滑脱断层在平面上呈反“S”形展布,与北北东向的区域挤压构造应力背景吻合,发育时期为上新世晚期—第四纪强烈挤压定型阶段;③下干柴沟组盐间断裂对局部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目前在“夹角区”内识别了六个有利圈闭,部分井已获得高产,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盐间断裂系统 滑脱构造 方位网格层析成像技术 方位倾角扫描 柴达木盆地 英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捷卫星平台的星载SAR Mosaic模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韩晓磊 李世强 +2 位作者 王宇 韩晓东 禹卫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71-979,共9页
Mosaic模式是聚束和ScanSAR的混合模式,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大场景成像。提出了一种易实现的Mosaic模式,它的距离向波束切换通过电扫描完成,方位向波束扫描通过机械扫描实现。敏捷卫星能通过控制俯仰机动,方便地实现方位向机械扫描,适... Mosaic模式是聚束和ScanSAR的混合模式,能同时实现高分辨率、大场景成像。提出了一种易实现的Mosaic模式,它的距离向波束切换通过电扫描完成,方位向波束扫描通过机械扫描实现。敏捷卫星能通过控制俯仰机动,方便地实现方位向机械扫描,适于实施这种Mosaic模式。针对这种Mosaic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从零斜视角位置开始,递推求解一系列关于Burst斜视角和驻留时间的非线性方程组,得到系统参数和时间分配方案。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展宽天线方向图的Mosaic模式性能参数近似计算方法,它能直观、便利地得到Mosaic模式各种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敏捷卫星 Mosaic模式 方位扫描 高分辨率宽测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SAR滑动聚束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为 李敏慧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9,共3页
比较了星载SAR滑动模式与传统聚束模式的不同特点,研究了滑动聚束模式的相关系统指标,特别是天线方位扫描角,给出了该模式的实现方式,对方位多普勒解模糊、天线方位扫描角的要求和转动中心位置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与仿真,并给出了相应的仿... 比较了星载SAR滑动模式与传统聚束模式的不同特点,研究了滑动聚束模式的相关系统指标,特别是天线方位扫描角,给出了该模式的实现方式,对方位多普勒解模糊、天线方位扫描角的要求和转动中心位置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与仿真,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可直接应用于高分辨率星载SAR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滑动聚束模式 方位扫描 观测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旋弹导引头对地搜索规律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 沈吉 祁载康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1-84,88,共5页
文中对微旋弹导引头对地搜索的扫描实现进行了研究,给出一种符合工程实现的导引头方位扫描规律的设计方法。推导出了微旋弹对地扫描导引头外框及内框框架角变化的解析解,并结合实例,分别对弹自旋角速度及方位扫描角速率的变化对导引头... 文中对微旋弹导引头对地搜索的扫描实现进行了研究,给出一种符合工程实现的导引头方位扫描规律的设计方法。推导出了微旋弹对地扫描导引头外框及内框框架角变化的解析解,并结合实例,分别对弹自旋角速度及方位扫描角速率的变化对导引头框架角、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引头 对地搜索 方位扫描 框架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扩展和SPECAN的全孔径TOPSAR成像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祺 黄海风 +2 位作者 何峰 梁甸农 董臻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45-2450,共6页
TOP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SAR)是星载SAR的一种新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在保持ScanSAR宽测绘带优点的同时,解决了扇贝效应(scalloping)等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TOPSAR信号在时域和频域都混叠的特点,该... TOPSAR(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 SAR)是星载SAR的一种新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在保持ScanSAR宽测绘带优点的同时,解决了扇贝效应(scalloping)等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TOPSAR信号在时域和频域都混叠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孔径TOPSAR成像算法,算法利用频域扩展来解决TOPSAR的频域混叠问题,利用SPECAN(SPECtral ANalysis)技术来避免输出图像时域混叠,结构紧凑,处理效率较高。通过点阵目标和分布目标的仿真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算法的计算量,通过与几种现有的全孔径成像算法对比,说明了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扫描合成孔径雷达 方位向电扫描合成孔径雷达(TOPSAR) 成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