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的金属中局部氢分布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顾超华 朱盛依 +4 位作者 郑津洋 李炎华 张林 骆承法 花争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明金属材料中局部氢分布及演化特性是揭示其高压氢脆机理、预测承载件服役性能的重要基础。由于材料中局部氢分布测试难度大,目前各种测试研究方法都存在缺点和不足。方法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进行金属中局部氢分布... 目的探明金属材料中局部氢分布及演化特性是揭示其高压氢脆机理、预测承载件服役性能的重要基础。由于材料中局部氢分布测试难度大,目前各种测试研究方法都存在缺点和不足。方法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进行金属中局部氢分布研究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试无损的特点,但其测试结果影响因素多,亟待建立相应的测试可靠性保障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关键测试参数、试验温度、试验气氛环境等对SKPFM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基于上述影响SKPFM测试结果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对应的控制策略,完善了基于SKPFM的金属近表面局部氢分布测试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充氢后S30408中氢分布的演化规律。结果对于特定的激振频率,总存在一个激振相位的最佳区间,在此区间内CPD测试的误差最小,且数据稳定性高,激振频率的变化会导致最佳相位区间的变化;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不仅对CPD整体值影响较大,还改变了不同位置处CPD的差值。根据对高温高压充氢后S30408中氢分布的演化规律的观察,氢在S30408中扩散速度随晶向的不同存在差异性。结论利用SKPFM可以有效的测试金属近表面局部氢分布,为金属材料氢脆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氢脆 局部氢分布 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 接触电势差 奥氏体不锈钢 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观察薄膜光电器件能级排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继翀 唐峰 +2 位作者 叶枫叶 陈琪 陈立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34-1943,共10页
薄膜光电器件的能级结构直接决定了载流子的产生、分离、传输、复合和收集等微观动力学过程,从而决定了器件性能。因此准确获取器件能级结构,是深入理解器件工作机制、推动器件技术革新的重要科学依据。此专论系统地介绍了本课题组利用... 薄膜光电器件的能级结构直接决定了载流子的产生、分离、传输、复合和收集等微观动力学过程,从而决定了器件性能。因此准确获取器件能级结构,是深入理解器件工作机制、推动器件技术革新的重要科学依据。此专论系统地介绍了本课题组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M)表征薄膜光电器件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无机钙钛矿光探测器等器件中界面能级结构的工作。垂直型薄膜器件中的活性材料层被顶电极与底电极封闭,通常难以直接在器件工况下测量其中的界面能级排布,我们发展了横截面SKPM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表明,界面层是调控器件能级结构、决定器件极性、提高器件性能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的表征技术有望在各种薄膜光电器件,诸如光伏器件、光探测器、发光二极管,尤其是各种叠层构型器件的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 能级排布 横截面 界面层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无机钙钛矿光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_(2)Te_(4)(Bi_(2)Te_(3))_(n)的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米烁 郭剑锋 +2 位作者 王欢 夏天龙 程志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4-591,共8页
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_(2)Te_(4)(Bi_(2)Te_(3))_(n)由于具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新奇物理现象备受关注,该体系材料是由MnBi2Te4(MBT层)和Bi2Te3(BT层)堆叠而成的层状范德华异质结构,因其易于实验剥离,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由块体材料转... 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_(2)Te_(4)(Bi_(2)Te_(3))_(n)由于具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新奇物理现象备受关注,该体系材料是由MnBi2Te4(MBT层)和Bi2Te3(BT层)堆叠而成的层状范德华异质结构,因其易于实验剥离,人们对它的研究兴趣由块体材料转向二维薄膜,发现其层厚奇偶性特征与磁性拓扑性质密切相关。目前未有研究表明如何分辨二维极限下材料表面的解理面类型,阻碍了此材料薄膜体系中新奇现象的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术(SKPM),研究了MnBi_(2)Te_(4)(Bi_(2)Te_(3))_(n)体系解理面的表面电学性质,利用其表面电学性质分辨解理面类型,并进一步探究解理面在大气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材料表面电势对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BT层的表面电势高于MBT层,通过SKPM图可分辨MnBi_(2)Te_(4)中解理面类型。MnBi_(6)Te_(10)和MnBi_(8)Te_(13)中不同的BT层表面电势相等,其类型可结合SKPM像和AFM像进行分辨。此外,研究发现此体系材料在大气环境中长时间放置会导致BT层与MBT层的表面电势升高,同时BT层与MBT层间电势差减小。SKPM作为一种分辨解理面类型的手段为深入研究此体系薄层材料的磁性拓扑性质提供了帮助,也为研究其他范德华异质结构的表面电学性质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拓扑绝缘体 表面电势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技术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冰 韩文礼 张盈盈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3-916,共4页
随着腐蚀电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研究合金点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机理,需要运用具有空间分辨度的原位扫描电化学技术。本工作采用M370扫描电化学工作站对铝合金和不锈钢试样的腐蚀过程,对不锈钢试样应力腐蚀开裂进行了表征,并介绍了扫描... 随着腐蚀电化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研究合金点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机理,需要运用具有空间分辨度的原位扫描电化学技术。本工作采用M370扫描电化学工作站对铝合金和不锈钢试样的腐蚀过程,对不锈钢试样应力腐蚀开裂进行了表征,并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技术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扫描电化学 扫描开尔文探针技术 扫描参比电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
5
作者 刘雪辉 张慧霞 +2 位作者 隋永强 仝宏韬 李相波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5,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浸泡前母材区的初始电位较低,腐蚀倾向最大,浸泡后母材区电位波动最大;该焊接接头在初期腐蚀呈现阳极溶解速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特征,其中母材...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浸泡前母材区的初始电位较低,腐蚀倾向最大,浸泡后母材区电位波动最大;该焊接接头在初期腐蚀呈现阳极溶解速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特征,其中母材区阳极溶解电流密度最大;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以全面腐蚀和点蚀两种形式发展,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α-Fe_(2)O_(3),α-FeOOH和γ-FeOOH。在海水中浸泡初期,焊接接头各区域耐蚀性从低到高排序为母材区、热影响区、焊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低合金钢 焊接接头 初期腐蚀 扫描开尔文探针(SKP) 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56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增辉 廖柯熹 +1 位作者 李伟 王文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0-73,77,共5页
采用失重法、常规电化学测试和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技术研究了X56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腐蚀,从而得到X56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电偶腐蚀特点。结果表明,试样的腐蚀产物分两层。腐蚀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焊缝>母材>热影响区。焊缝... 采用失重法、常规电化学测试和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技术研究了X56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腐蚀,从而得到X56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电偶腐蚀特点。结果表明,试样的腐蚀产物分两层。腐蚀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焊缝>母材>热影响区。焊缝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大,电荷转移电阻最小;电偶电流随时间的增加逐渐稳定。另外,母材作为阳极得到了保护。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SKP图中偶接界面处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56钢 焊接接头 电偶腐蚀 扫描开尔文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破损氧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的X80钢在NaCl溶液中的局部腐蚀规律 被引量:7
7
作者 景红 王迪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在环氧树脂涂层中添加2%(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对其进行改性,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开尔文探针技术(SKP),研究在5种NaCl溶液中,X80钢基体上的GO改性涂层破损后的局部腐蚀规律。结果表明:GO的独特片状结构能有效抑制水和氯离... 在环氧树脂涂层中添加2%(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GO)对其进行改性,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开尔文探针技术(SKP),研究在5种NaCl溶液中,X80钢基体上的GO改性涂层破损后的局部腐蚀规律。结果表明:GO的独特片状结构能有效抑制水和氯离子等介质进入改性涂层内;同时,GO对腐蚀介质的阻隔作用将金属腐蚀活动限制在涂层破损处,腐蚀产物堆积并形成保护膜,对金属基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钢 氧化石墨烯改性涂层 局部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扫描开尔文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rMet100钢在盐雾中的腐蚀与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钱昂 金平 +1 位作者 谭晓明 王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1-239,共9页
目的对AerMet100钢在盐雾中的腐蚀和电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腐蚀机理。方法通过盐雾试验,观察分析AerMet100钢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成分。测试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并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采用Cvie... 目的对AerMet100钢在盐雾中的腐蚀和电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腐蚀机理。方法通过盐雾试验,观察分析AerMet100钢的腐蚀行为和腐蚀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成分。测试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并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采用Cview和Zsimp Win软件进行等效电路和极化曲线拟合,计算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和等效元件数值,定量分析其变化规律,之后通过K-K转换验证等效电路拟合的正确性。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测试盐雾试验不同时间后带锈试样的表面电位,并进行Gaussian拟合,分析其电位分布和变化规律。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对AerMet100钢在盐雾中的腐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AerMet100钢在盐雾试验中的腐蚀形态由点蚀逐步发展为均匀腐蚀,其腐蚀产物分为两层:外锈层主要成分是β-FeOOH,内锈层主要成分是Fe_3O_4和γ-Fe_2O_3,内锈层较外锈层更为致密。盐雾试验9 d后,自腐蚀电位为–593.178 mV,自腐蚀电流为3.919μA,腐蚀产物层电阻为4.152?·cm^2,腐蚀反应电阻为2748?·cm^2,此时试样的腐蚀倾向性最低,腐蚀产物的积聚降低了腐蚀反应速率。未腐蚀试样表面平均电位为–842.387 mV,盐雾试验6 d后为–701.686 mV,12 d后为–575.502 mV。随着盐雾试验时间的延长,试样表面平均电位升高,电位分布分散,电位差增大,分为明显的阴极区和阳极区。结论AerMet100钢表面腐蚀产物层可有效阻止腐蚀溶液向基体的渗透和扩散,延缓腐蚀进程,对基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ET100钢 盐雾试验 微区电化学 扫描开尔文探针 腐蚀产物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和MoTe_(2)同质结和异质结中的表面电势排列
9
作者 江聪 张帅君 +3 位作者 李玉莹 王文静 夏辉 李天信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3-747,共5页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薄层仅改变几何形状(如层厚)就可调节带隙、电子亲和势和费米能级,使器件设计更灵活。但因缺乏费米能级排列信息,TMD同质/异质结器件常因未知的能带弯曲而偏离预期。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M)表征了TMD同...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薄层仅改变几何形状(如层厚)就可调节带隙、电子亲和势和费米能级,使器件设计更灵活。但因缺乏费米能级排列信息,TMD同质/异质结器件常因未知的能带弯曲而偏离预期。利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M)表征了TMD同质/异质结,结果显示,Mo S_(2)和Mo Te_(2)同质结的费米能级随层厚增加向本征费米能级移动(背景掺杂浓度降低),而Mo Te_(2)/Mo S_(2)异质结中探测到宽耗尽区和强光响应,同时给出表面污染(分子尺度)对单层TMD表面电势的影响。上述发现将在器件设计中帮助精准堆叠范德华(vdW)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势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 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镜(SKPM) 层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65管线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4
10
作者 廖柯熹 黄琳钧 +2 位作者 王丹丹 曹增辉 魏晨亮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6-861,共6页
采用失重法,SEM,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技术等方法研究了X65管线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温度、SO_4^(2-)含量对X65管线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_4^(2-)量的增加,腐蚀速率呈现增大... 采用失重法,SEM,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技术等方法研究了X65管线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温度、SO_4^(2-)含量对X65管线钢在模拟海水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O_4^(2-)量的增加,腐蚀速率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X65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但增大的幅度却逐渐减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X65钢的平均腐蚀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局部腐蚀进一步加重且出现明显的点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65钢 海水腐蚀 局部腐蚀 扫描开尔文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Cr7钢耐CO_(2)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洋 宋帅 +2 位作者 武会宾 张志慧 张鹏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176-18181,共6页
利用高温高压釜加速腐蚀试验,获得了Cr7钢经不同回火处理后在CO_(2)环境中的静、动态腐蚀速率,并利用SEM结合XRD分析了样品的组织及腐蚀产物类型。结果表明,Cr7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其耐蚀性能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呈... 利用高温高压釜加速腐蚀试验,获得了Cr7钢经不同回火处理后在CO_(2)环境中的静、动态腐蚀速率,并利用SEM结合XRD分析了样品的组织及腐蚀产物类型。结果表明,Cr7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其耐蚀性能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静态腐蚀产物为Cr(OH)_(3)和FeCO_(3),动态腐蚀膜表面还附着由FeCO_(3)和CaCO_(3)组成的颗粒物。扫描开尔文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结果显示,经200℃和500℃回火后的样品电位差约为80 mV,600℃回火后的样品电位差增大到了118 mV。回火过程中马氏体板条的合并使得大角度晶界的比例升高,从而使微区电位起伏加大,这是引起Cr7钢耐蚀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Cr钢 CO_(2)腐蚀 回火马氏体 大角度晶界 扫描开尔文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 growth of 304 stainless steel by electrochemical noise and scanning Kelvin probe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茹 张正 +2 位作者 石江波 陶蕾 宋诗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The fatigue pre-cracking 304 stainless steel (SS) specimens with lengths of 1.002 mm (L-crack) and 0.575 mm (S-crack) were prepared. Their corrosion behavior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noise (EN) in 4 mol/... The fatigue pre-cracking 304 stainless steel (SS) specimens with lengths of 1.002 mm (L-crack) and 0.575 mm (S-crack) were prepared. Their corrosion behavior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noise (EN) in 4 mol/L NaC1 + 0.01 mol/L Na2S203 solution under slow-strain-rate-testing (SSRT) conditions. Moreo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crack's surface morphology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with scanning Kelvin probe (SKP) before and after SSRT were also discussed. Compared with S-crack, L-crack is propagated and the features of crack propagation can be obtained. After propagation, the noise amplitudes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tress and accelerating corrosion, the white noises at low and high frequencies (WE and WH) of the later stage are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at early stage in the current power spectral densities (PSDs). The potential PSDs also increase, but WH disappears. In addition, the crack propagation can be demonstrated according to variation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urface morphology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 stainless steel fatigue pre-cracking electrochemical nois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SCC) scanning Kelvin pro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