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神经网络电子束扫描均匀度校正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席德勋 周常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9-142,共4页
电子束的扫描均匀度是工业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重要技术指标 ,该校正系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误差反向传播法可以对扫描电流波形进行校正 ,以克服扫描磁场引起的电子束形状变化、位置改变等造成的电子束分布的不均匀性 ,从而使扫描曲... 电子束的扫描均匀度是工业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重要技术指标 ,该校正系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误差反向传播法可以对扫描电流波形进行校正 ,以克服扫描磁场引起的电子束形状变化、位置改变等造成的电子束分布的不均匀性 ,从而使扫描曲线的归一化均方偏差达到 1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辐照 直线加速器 电子束 扫描均匀度 人工神经网络 误差反向传播法 校正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偏估计方法提高电子束的扫描均匀度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南之 席德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电子束扫描均匀度是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重要指标之一 ,采用无偏估计方法对电子束的扫描均匀度作校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考虑到加速器束流强度稳定性的基础上 ,90 %扫描宽度的扫描均匀度可达到 2 3% (规一化RMS)。
关键词 电子束 辐照电子直线加速器 扫描均匀度 无偏估计 扫描校正系统 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辐照加速器束流扫描均匀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海 张立锋 曾自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564-568,共5页
本文对标准三角扫描波形产生的扫描不均匀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了直观的图形函数。由于扫描磁铁感性负载的特性,其方波输入电压的扫描波形本质上应为指数波形,对其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结果表明,指数波形的扫描不均匀度与标准的三角... 本文对标准三角扫描波形产生的扫描不均匀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给出了直观的图形函数。由于扫描磁铁感性负载的特性,其方波输入电压的扫描波形本质上应为指数波形,对其进行了理论公式推导,结果表明,指数波形的扫描不均匀度与标准的三角波形的扫描不均匀度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辐照加速器 扫描磁铁 扫描均匀 三角波形 指数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型电子加速器自校正扫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中平 曹树春 +2 位作者 张子民 王斌 杨春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1-484,共4页
为了提高DG型电子加速器束流扫描均匀度、解决束流中心偏移、提升束流引出效率,开发了一种既可实现X,Y两相互垂直方向均匀扫描又可以实现束流中心自动对中调节的扫描系统。介绍了扫描磁铁及其电源参数的选取依据,阐述了将扫描磁铁和束... 为了提高DG型电子加速器束流扫描均匀度、解决束流中心偏移、提升束流引出效率,开发了一种既可实现X,Y两相互垂直方向均匀扫描又可以实现束流中心自动对中调节的扫描系统。介绍了扫描磁铁及其电源参数的选取依据,阐述了将扫描磁铁和束流校正线圈进行整体式设计的扫描系统扫描电流成形方式及自动对中电路信号调制过程,包括为提高加速器运行安全性而设计的连锁保护信号。产业化现场使用事实已证明,该系统设计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优良的扫描均匀度和长时间工作稳定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加速器 扫描电源 扫描磁铁 自校正 扫描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辐照加速器磁场系统研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秀艳 吕玉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8-871,共4页
针对10MeV大功率辐照加速器研制的需求,对其磁场系统进行研制,此磁场系统由聚焦系统和扫描系统组成。根据束流加速输运的磁场要求,进行了磁场设计、模拟计算。聚焦系统由6个聚焦线圈组成,每个线圈约束磁场的径向均匀区为4cm,为加速管聚... 针对10MeV大功率辐照加速器研制的需求,对其磁场系统进行研制,此磁场系统由聚焦系统和扫描系统组成。根据束流加速输运的磁场要求,进行了磁场设计、模拟计算。聚焦系统由6个聚焦线圈组成,每个线圈约束磁场的径向均匀区为4cm,为加速管聚束段提供横向约束磁场,实测磁场分布与束流要求计算曲线分布基本吻合。扫描磁铁采用分体结构,扫描宽度为±334mm,最大扫描频率为15s-1,通过优化磁极结构,使扫描均匀度达到92%。磁场系统各项性能均满足10MeV电子直线辐照加速器的技术要求并稳定运行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线圈 扫描磁铁 扫描均匀度 扫描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ough-thickness inhomogeneity of localized corrosion in 7050-T7451 Al alloy thick plate 被引量:6
6
作者 丰雷 潘清林 +2 位作者 韦莉莉 黄志其 刘志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23-2434,共12页
The through-thickness corrosion inhomogeneity of 7050-T7451 Al alloy thick plate was studied using immersion test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slow strain rate testing(S... The through-thickness corrosion inhomogeneity of 7050-T7451 Al alloy thick plate was studied using immersion tests,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slow strain rate testing(SSRT)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y(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ough-thick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ranked in the order of T/2>surface>T/4. And the 75 mm-thick 7050 alloy plate present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an the 35 mm-thick plate.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cooling rate in quenching. Alloy with lower volume frac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smaller grain aspect ratio displays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lower corrosion resistance caused by the slower cooling rate results from the higher coverage rate of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es and larger width of precipitate free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exfoliation corrosion stress corro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