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FFTW的Retinex及其在扫描地形图匀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付仲良 童春芽 邵世维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针对扫描地形图存在折痕和光照不均的现象,研究了Retinex理论在扫描地形图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西方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er Fourier transform in the west,FFTW)的单尺度Retinex匀光方法,并给出了匀光处理流程.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克服... 针对扫描地形图存在折痕和光照不均的现象,研究了Retinex理论在扫描地形图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西方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er Fourier transform in the west,FFTW)的单尺度Retinex匀光方法,并给出了匀光处理流程.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克服数学模型法的不足,适用性较强,在消除扫描地形图的折痕和光照不均方面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可有效解决单张扫描地形图的色彩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地形图 单尺度Retinex 色彩平衡 西方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扫描地形图线状要素自动分类 被引量:4
2
作者 葛永慧 刘志德 於宗俦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59-64,共6页
用数学形态学理论对扫描地形图的线状要素进行分类的方法,及相应的算法,实现了对扫描图像中具有不同线宽线状要素的分类。通过实际算例说明了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此法对扫描地形图和工程图的线状要素分类有很大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扫描地形图 线状要素 自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扫描地形图中街区式居民地的自动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洋 付战平 +1 位作者 王润生 张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59-1465,共7页
为自动识别彩色扫描地形图中使用晕线填充绘制的街区式居民地,首先通过Gabor滤波检测晕线得到居民地候选区;然后在候选区中利用曲线跟踪算法识别居民地轮廓;最后进行线性插值连接和几何校正,以解决居民地轮廓不闭合和道路两侧居民地整... 为自动识别彩色扫描地形图中使用晕线填充绘制的街区式居民地,首先通过Gabor滤波检测晕线得到居民地候选区;然后在候选区中利用曲线跟踪算法识别居民地轮廓;最后进行线性插值连接和几何校正,以解决居民地轮廓不闭合和道路两侧居民地整齐排列问题.通过对5幅典型的居民地样本的实验。论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扫描地形图 居民地 晕线 自动识别 GABOR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兔角膜Orbscan-Ⅱ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郑广瑛 连元君 +2 位作者 温成林 张改玲 杜君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了解兔眼角膜的解剖学特征,为眼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46只新西兰白兔的92只眼角膜行Orbscan-Ⅱ检测,并分析各项检查参数。结果兔眼的平均角膜直径为(11.72±0.65)mm;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391.91±21.78)μm,角膜... 目的了解兔眼角膜的解剖学特征,为眼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46只新西兰白兔的92只眼角膜行Orbscan-Ⅱ检测,并分析各项检查参数。结果兔眼的平均角膜直径为(11.72±0.65)mm;平均角膜中央厚度为(391.91±21.78)μm,角膜最薄点厚度平均为(371.57±22.27)μm;兔眼的平均前房深度为(2.41±0.29)mm;兔眼角膜3mm光学区的平均屈光力为(46.53±2.02)D,5mm光学区的平均屈光力为(46.16±1.88)D;兔眼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按形状可分为中央岛、不完全桥、规则桥、不规则桥及未分类型;兔眼Kappa角为(6.59±3.26)°。结论兔眼的上述测量参数多与人眼接近,但角膜厚度比人眼薄,角膜屈光力大于人眼,可作为眼表疾病和部分角膜屈光手术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裂隙灯扫描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倪海龙 王勤美 瞿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6-539,共14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网检测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隆起度。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64±0.23)D/(-7.19±O.28)D,P<0.05;(24.57±10.74)μm/(56.98±15.60)μm,P<O.05,两者均与屈光角膜平面等效球镜度改变量之间有相关关系(R=O.23,P=0.032;R=O.25,P=O.02)。高度近视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改变量大于中低度近视组的改变量(P<0.05)。 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增加;两者变化程度与近视矫正程度相关。LASIK术后近视回退与角膜后表面前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表面屈光力 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6
《导航定位学报》 2008年第2期82-89,共8页
关键词 信息工程 测绘学 地图制作 测绘科学 扫描地形图 科学技术学 等高线 可视化 算法 电子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向阳 伊琼 +1 位作者 刘军 李卫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分为2组,其中Ⅰ组19例38眼,平均屈光度(-5.85±0.87)D;Ⅱ组23例46眼,平均屈光度(-9...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分为2组,其中Ⅰ组19例38眼,平均屈光度(-5.85±0.87)D;Ⅱ组23例46眼,平均屈光度(-9.76±2.38)D,术后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Ⅰ、Ⅱ组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表面顶点到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diff值)的改变量分别为(0.42±0.16)D、(0.57±0.21)D和(0.023±0.008)mm、(0.036±0.009)mm,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突,并与残留角膜床厚度相关,残留厚度越薄,前突越明显。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对评价LASEK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近视 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