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长扫描直接吸收光谱法燃烧诊断技术适用情况讨论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斌 潘科玮 +2 位作者 杨荟楠 黄斌 刘佩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449,共5页
针对波长扫描直接吸收光谱法(SDAS)在燃烧诊断应用中受温度与压强等参数影响的问题,采用光谱仿真计算讨论该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常用的H2O分子7 185.597cm-1谱线为例,基于HITRAN光谱数据库,对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分子吸收光谱影响因素进行分... 针对波长扫描直接吸收光谱法(SDAS)在燃烧诊断应用中受温度与压强等参数影响的问题,采用光谱仿真计算讨论该方法的适用情况,以常用的H2O分子7 185.597cm-1谱线为例,基于HITRAN光谱数据库,对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分子吸收光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二极管激光器调制范围一般在2cm-1以内,得到了燃烧诊断应用中SDAS技术适用的一般原则,并对适用范围的拓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 波长扫描 波长扫描直接吸收光谱 燃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TF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自装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荣飞 何嘉耀 张展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报道了自装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特性。采用镨钕滤光片和氧化钬滤光片的特征吸收峰进行波长校正 ,经四次多项式拟合后峰位置误差小于 0 7nm。与商品仪器 (UV110 0分光光度计 )相比 ,自装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扫描速度大大加快 ... 本文报道了自装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特性。采用镨钕滤光片和氧化钬滤光片的特征吸收峰进行波长校正 ,经四次多项式拟合后峰位置误差小于 0 7nm。与商品仪器 (UV110 0分光光度计 )相比 ,自装AOTF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扫描速度大大加快 ,而分辨率与AOTF本身的质量有关。文中给出了硫酸铜溶液和茜素红溶液的扫描镨图及其校准曲线 ,其相关系数分别是 0 9991和 0 99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TF 可见分光光度计 单色器 应用 光谱分析 光谱 扫描吸收光谱 波长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扫描DOAS系统对北京城市大气中甲醛的梯度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曼华 谢品华 +6 位作者 秦敏 窦科 王界 李昂 徐晋 石鹏 吴丰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9-792,共4页
利用扫描长程DOAS(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系统结合气象高塔于2009年7月28日至8月13日开展了测量大气污染物廓线的外场实验,对北京市大气中的SO2,NO2,O3,HCHO,HONO五种痕量气体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HCHO等污染物的浓度时间序列及垂直梯度时间... 利用扫描长程DOAS(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系统结合气象高塔于2009年7月28日至8月13日开展了测量大气污染物廓线的外场实验,对北京市大气中的SO2,NO2,O3,HCHO,HONO五种痕量气体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HCHO等污染物的浓度时间序列及垂直梯度时间序列。通过分析HCHO气体的垂直分布频率特征,并结合其他气体及气象数据讨论了大气中HCHO主要来源问题,监测站点附近大气HCHO的来源中交通排放的一次来源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来源在每天的特定时段(中午左右的几个小时)对环境HCHO的浓度有较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 HCHO 垂直廓线 梯度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边界层大气污染物的垂直廓线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燕舞 刘文清 +3 位作者 谢品华 窦科 秦敏 司福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8-1283,共6页
基于扫描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07年8月27日~9月4日期间对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物SO_2,HCHO,O_3和NO_2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污染物垂直廓线进行了分析,详细探讨了SO_2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夜间NO对O_3的滴定作用.结果表... 基于扫描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07年8月27日~9月4日期间对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物SO_2,HCHO,O_3和NO_2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污染物垂直廓线进行了分析,详细探讨了SO_2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夜间NO对O_3的滴定作用.结果表明,SO_2浓度通常没有明显垂直分层分布特征,但在清晨风速较低时呈现负梯度变化.研究发现夜间O_3、NO和NO_2之间存在稳态作用,表明城市区域O_3的滴定主要来自于地面NO的直接排放,显示出NO的滴定作用对夜间O_3、NO和NO_2的垂直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差分吸收光谱(DOAS) 垂直廓线 大气污染物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数据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松 邢学文 +1 位作者 张强 杨明国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冻土带中保存的天然气水合物被逐渐分解释放进入大气,改变了冻土带上空的大气甲烷( CH4)浓度。以地面甲烷遥感探测实验为基础,发现甲烷气体在380~2500 nm电磁波谱范围内存在2个明显的吸收谱段(1700 nm和2300 n... 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冻土带中保存的天然气水合物被逐渐分解释放进入大气,改变了冻土带上空的大气甲烷( CH4)浓度。以地面甲烷遥感探测实验为基础,发现甲烷气体在380~2500 nm电磁波谱范围内存在2个明显的吸收谱段(1700 nm和2300 nm附近),从机理上解释了对大气甲烷的遥感检测能力,肯定了遥感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行性。选择扫描成像吸收光谱大气制图仪( scanning imaging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for atmospheric char鄄tography,SCIAMACHY)传感器反演的祁连山冻土带大气甲烷数据,分析了2003-2006年间冻土带大气甲烷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带大气甲烷含量不仅随季节呈现单峰-单谷型的变化规律,而且总体上还随时间推移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可初步认为是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引起的。以2006年2月冻土带大气甲烷浓度异常图为依据,结合地理和地质资料,对祁连山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木里煤田的江仓和热水矿区应该是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大气甲烷(CH4) 扫描成像吸收光谱大气制图仪(SCIAMACHY) 祁连山冻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