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稀释条件下湍流扩散射流火焰推举和吹熄特性研究
1
作者 熊世文 王强 +1 位作者 吕将 胡隆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了安全高效地利用低污染燃烧技术,使用丙烷作为燃料,通过改变稀释气体种类(He/N_(2)/CO_(2))、燃料摩尔分数(0.5~1.0)和射流速度(1.5~55 m/s),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气体下湍流扩散射流火焰推举高度和吹熄极限.研究表明,对于完... 为了安全高效地利用低污染燃烧技术,使用丙烷作为燃料,通过改变稀释气体种类(He/N_(2)/CO_(2))、燃料摩尔分数(0.5~1.0)和射流速度(1.5~55 m/s),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气体下湍流扩散射流火焰推举高度和吹熄极限.研究表明,对于完全湍流推举火焰,当燃料摩尔分数由1.0下降至0.5时,射流速度每增加1 m/s,火焰推举高度由增加0.18 cm上升至增加0.34 cm(氦气)、0.45 cm(氮气)和0.59 cm(二氧化碳).通过在预混火焰模型中加入燃料摩尔分数这一表征稀释程度的项,修正了Kalghatgi提出的预混火焰预测推举高度模型.同时,当燃料摩尔分数从1.0下降至0.5时,火焰吹熄速度从55 m/s下降至26 m/s(氦气)、16 m/s(氮气)和10.5 m/s(二氧化碳),验证了Kalghatgi提出的预混火焰模型在预测不同稀释气体和稀释度条件下预测吹熄极限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射流火焰 稀释 推举高度 吹熄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Air反扩散射流火焰多组分同步PLIF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爽 Lukasz Jan Kapsta +3 位作者 翁武斌 苏铁 涂晓波 Zhongshan Li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2,共7页
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研究火焰结构和燃烧反应中间产物二维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CH4-Air反扩散射流火焰,搭建了OH/CH2O/丙酮(Acetone)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实验系统。系统由2套激光器、2部ICCD相机、1组... 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研究火焰结构和燃烧反应中间产物二维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CH4-Air反扩散射流火焰,搭建了OH/CH2O/丙酮(Acetone)多组分同步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实验系统。系统由2套激光器、2部ICCD相机、1组时序控制器以及光学系统构成。通过对不同组分物质分子有效激发策略、时序控制方法以及双ICCD成像技术进行了分析,最终实现了对火焰反应区、预热区以及燃料分布区域等火焰结构信息瞬态测量及可视化。基于该实验系统,对反扩散射流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扩散射流火焰形式既不同于传统的预混火焰,也不同于常规的扩散火焰,更多表现为部分预混的扩散火焰;较之OH*化学发光成像,多组分平面激光诱导荧光结构更能准确认识火焰的基本形态和燃烧模式,在基础燃烧和工业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扩散射流火焰 多组分 同步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环境压力下扩散射流火焰高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门庆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通过在变压力实验舱中开展扩散射流火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环境条件下平均火焰高度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各环境压力条件下平均火焰高度都呈现出先随火源功率的增加急剧增加,而后增加的趋势又逐渐放缓的规律。在火源功率较小时,各环境压... 通过在变压力实验舱中开展扩散射流火实验,研究了不同压力环境条件下平均火焰高度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各环境压力条件下平均火焰高度都呈现出先随火源功率的增加急剧增加,而后增加的趋势又逐渐放缓的规律。在火源功率较小时,各环境压力下平均火焰高度差别比较小,而随着火源功率的增加,各环境压力下平均火焰高度差别逐渐增大。在火源功率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火源功率,平均火焰高度随气压的增加而降低。通过拟合无量纲火焰高度和无量纲火源功率获得了不同压力环境下平均火焰高度拟合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射流火焰 不同低气压环境 火焰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丙烷掺混条件下射流扩散火焰稳定性和烟气排放特性研究
4
作者 段林林 刘岑凡 +4 位作者 张一鸣 潘帅 张冲冲 赵飞 张永民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废气处理是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丙烷作为VOCs代表,研究了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不同含量丙烷(体积分数分别为0.5%,1%,1.5%,2%)对火焰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废气处理是燃料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丙烷作为VOCs代表,研究了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不同含量丙烷(体积分数分别为0.5%,1%,1.5%,2%)对火焰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伴流速度增大,火焰提前发生推举和吹熄行为;随着空气侧掺混丙烷含量增加,火焰的初始推举速度和临界吹熄速度增大,火焰稳定性增强,推举火焰对应的雷诺数(Re)范围减小。根据预混理论分析了掺混丙烷后火焰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固定伴流速度和射流速度条件下,掺混丙烷后导致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增加,达到平衡对应的局部气速增大。分析空气伴流和空气侧掺混体积分数分别为1%和2%丙烷时烟气排放,发现相同射流Re下,随着丙烷掺混量增大,CO排放量增加,燃烧更不充分。丙烷掺混量高时,湍流阶段CO_(2)排放量稍降低。空气伴流下NO_(x)排放量高于掺混丙烷下NO_(x)排放量,主要原因是掺混丙烷后反应面的氮气量减少,NO_(x)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扩散火焰 空气侧掺混 推举速度 吹熄速度 烟气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对射流扩散火焰抬举及吹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严野 蒋年鹏 张海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6-252,共7页
以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利用为背景,以N_2或CO_2稀释的甲烷或丙烷及内径2mm或3mm的喷管作为多重变量,实验研究了射流扩散火焰的抬举速度及吹熄速度随燃料稀释比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稀释比的增大,火焰抬举速度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 以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利用为背景,以N_2或CO_2稀释的甲烷或丙烷及内径2mm或3mm的喷管作为多重变量,实验研究了射流扩散火焰的抬举速度及吹熄速度随燃料稀释比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稀释比的增大,火焰抬举速度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吹熄速度近似呈指数快速衰减.分析表明,这主要归因于稀释导致了当量混合层流火焰速度、初始燃料质量分数及燃烧放热的减小,并对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器设计提出了建议.此外,大于临界稀释比时,附着火焰随射流速度的增大不能转变为稳定的抬举火焰而会发生直接吹熄,依据甲烷和丙烷临界稀释比对应的射流雷诺数推测出二者的临界稀释比可能受不同机理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气体燃料 射流扩散火焰 稀释 抬举 吹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预测射流扩散火焰长度、直径和体积的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亢银虎 卢啸风 +2 位作者 黄小美 彭世尼 阳东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1,共7页
对二甲醚、天然气、LPG射流扩散火焰的长度、直径及体积特性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并探究了喷嘴内径d_f对火焰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d_f的增加,火焰过渡区及吹熄极限对应的射流雷诺数Ref逐渐增加,而相应的射流速度u_f逐渐降低.对每... 对二甲醚、天然气、LPG射流扩散火焰的长度、直径及体积特性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并探究了喷嘴内径d_f对火焰流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d_f的增加,火焰过渡区及吹熄极限对应的射流雷诺数Ref逐渐增加,而相应的射流速度u_f逐渐降低.对每种燃料,其层流无量纲火焰长度与Re_f呈正比,湍流无量纲火焰长度为定值;在层流和湍流状态下,火焰直径恒定,但在过渡区,火焰直径快速增加.据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预测精度更高的射流扩散火焰几何尺寸的关联式,并拟合出二甲醚、天然气、LPG火焰的无量纲长度、直径及体积的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扩散火焰 几何尺寸 射流雷诺数 流动状态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同轴空气流速下甲烷射流扩散火焰NO_x的生成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凯 赵云华 +1 位作者 方德明 钟英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4-882,共9页
对不同同轴空气流速和同轴空气为脉动流时的甲烷湍流扩散火焰NOx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标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PDF)湍流燃烧模型和涡耗散概念模型(EDC)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DC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NOx的生成,... 对不同同轴空气流速和同轴空气为脉动流时的甲烷湍流扩散火焰NOx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标量联合概率密度函数(PDF)湍流燃烧模型和涡耗散概念模型(EDC)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DC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NOx的生成,而PDF模型中的mod-ified curl分子混合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提高同轴空气流速或当同轴空气流为脉动流时,NOx排放降低;当同轴空气流速提高时,火焰面的标量耗散率提高,由湍流强度增大引起的辐射损失增加,且生成物与空气的快速混合使火焰面变窄,降低了NO的生成,但提高了NO向NO2的转化率;当同轴空气为周期性速度脉动流(频率100 Hz)时,与定常速度相比,时均NOx排放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空气流 射流扩散火焰 甲烷 NOx PDF模型 ED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空气湍流射流扩散火焰的化学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刚 王海峰 陈义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1-496,共6页
利用几率密度函数方法求解标量场及用统计矩方法求解流场相结合的手段,对甲烷/空气湍流射流扩散火焰结构进行了计算模拟,其中,考虑了从简化到详细的三种不同规模的甲烷氧化反应动力学机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 利用几率密度函数方法求解标量场及用统计矩方法求解流场相结合的手段,对甲烷/空气湍流射流扩散火焰结构进行了计算模拟,其中,考虑了从简化到详细的三种不同规模的甲烷氧化反应动力学机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流场变化.在预测主要组分和温度时,三种机理具有相同的效果,在预测小浓度组分时,详细机理具有更好的效果.此外,简化机理能够极大地缩短计算时间,因而在工程应用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率密度函数 反应机理 甲烷/空气湍流射流扩散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风作用下喷口间距对射流扩散火焰特征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吴鹏志 刘长春 +3 位作者 姜桦 宋方智 白杨阳 刘思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139,共7页
为研究横向风作用下喷口间距对射流扩散火焰特征的影响,以双喷口火焰为研究对象,利用CCD摄像机拍摄火焰几何形态,研究横向风条件下喷口间距对火焰形态演化、火焰长度和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口间距较小时,2束火焰因空气... 为研究横向风作用下喷口间距对射流扩散火焰特征的影响,以双喷口火焰为研究对象,利用CCD摄像机拍摄火焰几何形态,研究横向风条件下喷口间距对火焰形态演化、火焰长度和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口间距较小时,2束火焰因空气夹带竞争和压差作用,彼此相互倾斜融合,火焰融合概率随喷口间距增加而逐渐降低,火焰临界融合间距随横向风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由于火焰的空气夹带和热反馈处于较高水平,2束火焰被少量拉伸,火焰长度先增加后减小;喷口间距较小时,火焰吹熄极限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风 喷口间距 射流扩散火焰 火焰融合概率 吹熄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雾横向风作用下双喷口射流扩散火焰特性
10
作者 姜桦 刘长春 +2 位作者 黄林远 吴鹏志 邓天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探究在横向风作用下不同超细水雾含量对双喷口射流扩散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火焰几何形态,分析不同喷口间距和横向风中的超细水雾含量对火焰形态演化、火焰长度和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并基于前人数学模型,推导与增长... 为探究在横向风作用下不同超细水雾含量对双喷口射流扩散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火焰几何形态,分析不同喷口间距和横向风中的超细水雾含量对火焰形态演化、火焰长度和火焰吹熄极限的影响,并基于前人数学模型,推导与增长区域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相关性的火焰拉伸长度变化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横向风中雾通量的增加,双喷口火焰颜色由蓝黄色转变为橙黄色,同时导致火焰的亮度大幅度降低;由于水雾降温抑制使得火焰拉伸长度随雾通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且随动量比的增加,火焰拉伸长度先增加后逐渐稳定;雾通量的增加会降低燃料流速较大的火焰吹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水雾 横向风 双喷口 射流扩散火焰 火焰长度 吹熄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火源气体射流火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芹 贾琦晖 +1 位作者 何沛祥 陶常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文章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喷嘴直径、多火源喷嘴距离及热释放速率下的火焰高度和温度的演化规律;通过无量纲分析,在单火源火焰高度公式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火源气体射流火的无量纲火焰高度和无量纲热释放速率之间的关系式... 文章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喷嘴直径、多火源喷嘴距离及热释放速率下的火焰高度和温度的演化规律;通过无量纲分析,在单火源火焰高度公式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火源气体射流火的无量纲火焰高度和无量纲热释放速率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分析建立了空气卷吸系数、火焰高度和热释放速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喷嘴距离较小的情况下,火焰发生耦合,火焰高度明显增大;随着喷嘴距离增大,火焰的耦合行为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火焰底部,火焰温度较低,随着高度上升,火焰温度增大,当达到羽流区时,火焰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扩散火焰 火焰高度 火焰温度 热释放速率 喷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 buoyancy effects on micro jet diffusion flame 被引量:1
12
作者 LIU Lei ZHAO Ming +2 位作者 CHEN Yi-kun FAN Ai-wu LI D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67-875,共9页
The buoyancy effect on micro hydrogen jet flames in still air was numerial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jet velocity is relatively large(V≥0.2 m/s),the flame height,width and temperature decrease,whereas ... The buoyancy effect on micro hydrogen jet flames in still air was numerial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jet velocity is relatively large(V≥0.2 m/s),the flame height,width and temperature decrease,whereas the peak OH mass frac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under normal gravity(g=9.8 m/s^2).For a very low jet velocity(e.g.,V=0.1 m/s),both the peak OH mass fraction and flame temperature under g=9.8 m/s^2 are lower than the counterparts under g=0 m/s^2.Analysis reveals that when V≥0.2 m/s,fuel/air mixing will be promoted and combustion will be intensified due to radial flow caused by the buoyancy effect.However,the flame temperature will be slightly decreased owing to the large amount of entrainment of cold air into the reaction zone.For V=0.1 m/s,since the heat release rate is very low,the entrainment of cold air and fuel leakage from the rim of tube exit lead to a significant drop of flame temperature.Meanwhile,the heat loss rate from fuel to inner tube wall is larger under g=9.8 m/s^2 compared to that under g=0 m/s^2.Therefore,the buoyancy effect is overall negative at very low jet velo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jet diffusion flame buoyancy effect flame structure flame temperature air entrainment preheating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monotonic blow-off limit of micro-jet methane diffusion flame at different tube-wall thicknesses
13
作者 LI Dan LIU Bing +4 位作者 HUANG Long LIU Lei KE Wei-chang WAN Jian-long LIU 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880-1890,共11页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eline for choosing a suitable tube-wall thickness(d)for the micro-jet methane diffusion flame,the effect of tube-wall thickness on the blow-off limit is investigat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eline for choosing a suitable tube-wall thickness(d)for the micro-jet methane diffusion flame,the effect of tube-wall thickness on the blow-off limit is investigat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present 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low-off limit of micro-jet methane diffusion flame firstly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ube-wall thickness.Subsequently,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above non-monotonic blow-off limit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flow filed,strain effect and conjugate heat exchange.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flow field is insignificant for the non-monotonic blow-off limit.A smaller strain effect can induce the increase of the blow-off limit fromd=0.1 to 0.2 mm,and a worse heat recirculation effect can induce the decrease of the blow-off limit fromd=0.2 to 0.4 mm.The non-monotonic blow-off limit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heat loss of flame to the tube-wall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ube-wall on preheating unburned fuel.The smallest heat loss of flame to the tube-wall and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ube-wall on preheating unburned fuel result in the largest blow-off limit atd=0.2 mm.Therefore,a moderate tube-wall thickness is more suitable to manufacture the micro-jet bur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jet diffusion flame blow-off limit flow field strain effect conjugate heat exchan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