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的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娟 于文杰 +1 位作者 王楠 陈爱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目的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开发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并对市场上A2牛奶产品进行检测应用,实现对A2牛奶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先利用... 目的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开发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并对市场上A2牛奶产品进行检测应用,实现对A2牛奶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先利用D-loop基因片段设计了牛内参基因引物探针组(标记FAM荧光)。随后,在β-酪蛋白基因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A1基因引物探针组和A2基因引物探针组(均标记VIC荧光)。基于ARMS-PCR技术构建了双通道ARMS-PCR反应体系与程序,进而成功开发了A1A2牛奶实时荧光ARMS-PCR试剂盒。为进一步验证试剂盒性能,将其应用于市场上A2牛奶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结果对比。结果本试剂盒特异性强,检测DNA灵敏度为0.1 ng/L;10份市售实际样品的应用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试剂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度度高,适用于A2牛奶的真实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牛奶 Β-酪蛋白 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技术 鉴别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对载脂蛋白E基因的简易分型
2
作者 刘静 刘建伟 叶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通过改进和优化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multi-ARMS-PCR)条件,建立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简易分型方法。方法基于multi-ARMS-PCR的原理和特点,针对文献报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重新设计或改进引物。以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目的通过改进和优化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multi-ARMS-PCR)条件,建立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简易分型方法。方法基于multi-ARMS-PCR的原理和特点,针对文献报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重新设计或改进引物。以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4个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酸上游引物、1个通用下游引物和一对内参引物,分A,B两个管同步进行多重PCR反应。PCR扩增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EB染色,根据电泳带型的差异,实现对ApoE 6种基因型的判定。结果新引物显著提高了扩增效率和反应特异性,排除了非特异条带的干扰,减少了ApoE基因分型的错判。结论采用优化后的multi-ARMS-PCR方法对ApoE基因型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多重阻滞突变系统-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首先开展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石蜡切片基因突变
3
作者 刘晶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84-184,共1页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在国内首次引入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s ARMS)进行石蜡切片基因突变检测,并证实该项新技术较之传统恶性肿瘤石蜡切片的基因突变检测具有高敏感性...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在国内首次引入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s ARMS)进行石蜡切片基因突变检测,并证实该项新技术较之传统恶性肿瘤石蜡切片的基因突变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非小细胞肺癌与结直肠癌检测提供可靠依据,为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滞突变系统 北京协和医院 基因突变 石蜡切片 突变检测 病理科 探针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常见线粒体疾病 被引量:4
4
作者 姚凤霞 睢瑞芳 +2 位作者 张为民 戴毅 郭玉璞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用于常见线粒体疾病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281例可疑线粒体异常病例,包括神经科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23...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用于常见线粒体疾病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281例可疑线粒体异常病例,包括神经科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233例及眼科疑诊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48例,运用MLPA法对常见线粒体疾病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使用线粒体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281例标本中共38例检测到线粒体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13.5%。眼科48例标本中,3460G>A、11778G>A和14484T>C3种突变共检测到19例,检出率为39.6%;神经科233例标本中,3243A>G、8344A>G、8993T>G和大片段缺失共检测到19例,检出率为8.2%。除1例大片段缺失暂无PCR测序验证外,其余MLPA结果均经序列测定验证为相符。结论 MLPA法是一种可行的快速、准确、简便的基因诊断方法,可作为筛查常见线粒体疾病的检测工具,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疾病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基因突变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 卒中样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毛旭华 汤俊明 +1 位作者 马芬芬 王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89-592,共4页
目的分析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d PCR法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 目的分析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d PCR法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分别检测58例NSCLC患者及TKI治疗后耐药患者20例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Kappa检验验证dd 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结果与ARMS法的一致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共检出34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5例,dd PCR法共检出38例患者,其中双突变患者10例;两者Kappa值=0.72,阳性一致率为97.50%,阴性一致率为72.73%,总一致率为86.30%;dd PCR法检测接受TKI治疗患者的20外显子p.T790M位点突变检出率为50.00%(10/20),而无TKI用药史患者均未检出;dd PCR法检出突变丰度<1%的突变位点占总突变位点的29.17%(14/48),ARMS法仅检出其中的35.71%(5/14)。结论 dd PCR法与ARMS法相比具有更高敏感性,且可绝对定量,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技术 EGFR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S和MLPA技术检测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缺失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卢鑫鑫 黄肖利 +6 位作者 王韧 陈喜军 饶慧英 吴文冰 丘丽萍 黄毅 伍严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 目的对2例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GS)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FBN1进行突变筛查,对这2种方法提示有拷贝数异常的外显子进行PCR和DNA Sanger测序以证实突变。结果 NGS和MLPA技术检测均显示1例患者有18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另1例患者其56号外显子有缺失突变。经PCR和Sanger测序证实前者18号外显子及其两侧翼区有大片段缺失c.2114-2357_2167+747del3158bp,后者第56号外显子及其内含子有9 bp的缺失突变c.6864_c.6871+1del CTGTGTAGG。结论 NGS和MLPA技术有助于筛查基因组缺失突变,但仍需借助Sanger测序等方法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第二代测序技术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即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薇 付群 +4 位作者 郑艳敏 王波 刘岩 刘佳 孙万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作为一种新...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检测手段,由于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现场检查等特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POCT技术的发展历史,而后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从食源性致病菌、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3个方向分析了食品检测的主要对象,阐述了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POCT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食品检测分子POCT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为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检测 分子即时检测 食品安全 等温技术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80α噬菌体内溶素与SpyCatcher/SpyTag系统的高效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工具设计
8
作者 胡江涛 李之琦 +3 位作者 赵锋 赵瑾 肖茂桃 李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170-176,218,共8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构建一种简便且灵敏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该文将80α噬菌体内溶素模块中有着特异性宿主识别和结合作用的催化结构域与细胞结合域模...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构建一种简便且灵敏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该文将80α噬菌体内溶素模块中有着特异性宿主识别和结合作用的催化结构域与细胞结合域模块(Amidase 3⁃CBD)利用SpyCatcher/SpyTag蛋白交联系统有方向性的固定在Ni磁珠表面从而构建免疫磁珠Ni⁃SpyCatcher⁃SpyTag⁃Amidase 3⁃CBD用于捕获金葡金黄色葡萄球菌,再利用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CRISPR/Cas12a显色切割即可在37℃下2 h内完成检测,并且人工污染牛奶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102 CFU/mL。该技术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辅助设备,便可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胞壁结合域 免疫磁分离技术 SpyCatcher/SpyTag系统 重组酶聚合酶(RPA) CRISPR/Cas1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金旺 罗定存 +8 位作者 荀延萍 王炜 徐骁诚 周荣璟 姜燕平 徐益平 张卧 潘钢 叶柳青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AS CSCD 2017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可行性,并评估BRAF V600E突变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并比较1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 目的探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可行性,并评估BRAF V600E突变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并比较1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1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BRAF V600E突变状态,计算BRAF V600E突变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各项诊断指标,分析BR A F V600E突变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RMS法检测甲状腺病灶组织中的BRAF V600E突变方法可行,结果可信。BRAF V600E在PTC中的突变率为82.68%,而在良性组织中的突变率仅为1.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68,P<0.01)。利用BRAF V600E突变判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敏感度为82.68%,特异度为98.26%,准确度为88.76%,约登指数为0.8094。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双侧病灶、腺外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结论 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其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诊断 突变 阻滞突变系统 BRA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卫能 张华 +3 位作者 陈泽程 唐溢聪 梁剑苗 邓燕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的EGFR突变状态。... 目的探讨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的EGFR突变状态。以肿瘤组织中的EGFR突变状态检测为对照,计算血浆中EGFR突变状态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并比较两种检测对患者EGFR-TKI疗效及预后评估的差异。结果以配对的肿瘤组织EGFR突变检测结果为对照,ARMS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的敏感性、一致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8.1%、72.9%、96.3%。在38例经过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肿瘤组织EGFR突变型患者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EGFR野生型患者(有效率:69%比11.1%,P=0.005;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比3个月,P=0.003)。血浆EGFR突变型患者与肿瘤组织EGFR突变型患者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相似(有效率:P=0.9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0.593)。在血浆标本中,EGFR突变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于EGFR野生型患者(10个月比7个月,P=0.032)。EGFR突变型患者的有效率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6%比42.9%,P=0.111)。结论血浆EGFR突变可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疗效,但因较高的假阴性率,血浆EGFR野生型患者需应用肿瘤组织进一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阻滞突变系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MS法在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启淦 陈丽丹 +5 位作者 禹乐 刘金发 任红岳 耿月华 魁国菊 孟加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肺腺癌不同标本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12月肺腺... 目的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肺腺癌不同标本类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12月肺腺癌标本232例,包括手术切除标本16例,肺活检标本126例,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35例,转移病灶标本55例,采用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并分析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的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44.83%(104/232)。年龄≥60岁者突变率为44.06%(63/143),年龄<60岁者突变率为46.07%(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标本突变率为43.75%(7/16),肺活检标本突变率为38.89%(49/126),转移病灶标本突变率为47.27%(26/55),恶性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突变率为62.86%(22/35),不同标本类型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突变率(58.24%,53/91)高于男性(36.17%,5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MS法可用于肺腺癌不同标本类型EGFR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可能与患者性别有差异,与年龄及标本类型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滞突变系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腺癌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检测CMT患者PMP22突变基因的结果比较
12
作者 史磊 曹秉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联合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并初步验证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技术对6例散发CMT患者及6例正常对照进行P... 目的联合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的检测,并初步验证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方法分别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MLPA技术对6例散发CMT患者及6例正常对照进行PMP22基因重复突变检测。结果 6例CMT患者及6例对照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未检测出PMP22基因的特异性连接片段,且所有病例及对照经MLPA技术检测结果亦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MLPA两种方法检测PMP22基因重复突变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PMP22基因重复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046例肺癌靶向基因检测的ARMS-PCR和NGS技术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丽蒙 马楠 +1 位作者 任晓妮 张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152-615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二代测序(NGS)和突变阻滞扩增系统PCR(ARMS-PCR)对肺癌靶向基因突变的检出率,阐释其检测特点和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从河南省内各地区医疗机构送至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检测肺癌靶向基因的病例... 目的通过对比二代测序(NGS)和突变阻滞扩增系统PCR(ARMS-PCR)对肺癌靶向基因突变的检出率,阐释其检测特点和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从河南省内各地区医疗机构送至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检测肺癌靶向基因的病例。筛选出1046例样本,临床诊断结果均为疑似或确诊肺癌。样本包括石蜡包埋组织(FFPE)772例、新鲜血浆274例。在FFPE样本中,采用NGS技术检测的有329例,采用ARMS-PCR技术检测的有443例。在新鲜游离血浆样本中,采用NGS技术检测的有83例,采用ARMS-PCR技术检测的有191例。分别比较NGS技术与ARMS-PCR技术对不同样本肺癌靶向基因(包括EGFR、KRAS、PIK3CA、TP53、BRAF等22个基因)的检出率。结果NGS技术与ARMS-PCR技术对FFPE样本EGFR基因已知位点突变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MS-PCR技术对FFPE样本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检出率高于NGS技术(P<0.05)。NGS技术与ARMS-PCR技术对血浆样本EGFR基因主要位点突变外显子20(T790M)、外显子19(缺失突变)、外显子21(L858R)突变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S技术检出EGFR基因扩增16例,检出率为4.86%(16/329)。NGS检测肺癌靶向基因套餐的FFPE样本中,214例确诊为肺腺癌,34例确诊为肺鳞癌。与肺腺癌比较,NGS技术对FFPE样本肺鳞癌TP53和PIK3CA基因突变检出率较高,对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ARMS-PCR技术对EGFR基因已知位点突变总检出率与NGS接近,但对某些单个已知突变位点检出率与NGS相比可能略高;NGS靶向基因检测技术通量高,可检测未知突变及多种突变;两种方法在肺癌靶向治疗中各有优势,临床应合理搭配应用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靶向基因 二代测序 突变阻滞系统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油滴PCR法与ARMS法检测结直肠癌BRAF基因突变中应用价值
14
作者 姜燕平 荀延萍 +3 位作者 傅佳仪 张仕蓉 赵妍妍 马胜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1期21-24,39,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ddPCR)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ARMS)在结直肠癌患者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探讨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ddPCR)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ARMS)在结直肠癌患者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ARMS法和dd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比较ARMS法和ddPCR法检测阳性率及一致性,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RMS法和ddPCR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阳性率为8.64%(14/162)和9.26%(15/162)。对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存在歧义的1例进行高通量测序,ddPCR法与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一致。对应ddPCR法,ARMS法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一致性分别为93.33%、99.32%和99.38%。年龄越高、组织学类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BRAF V600E突变分布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PCR与ARMS均可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的BRAF V600E突变,ddPCR有更高的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突变 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阻碍突变系统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2a-RT-RAA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晶雪 韦珊珊 +9 位作者 覃绍敏 吴健敏 杨丽华 陈凤莲 许力士 秦树英 华俊 韦珏 方芳 刘金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37-324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将CRISPR/Cas12a系统与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RAA)结合,拟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2a-RT-RAA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目的]本研究将CRISPR/Cas12a系统与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T-RAA)结合,拟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2a-RT-RAA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PRRSV全基因组序列,在3′-UTR端保守区设计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AA)引物、crRNA及DNA报告底物分子,筛选RT-RAA最佳引物对。表达纯化AsCas12a蛋白,并以质粒为标准品,经RT-RAA扩增后,将产物加入CRISPR/Cas12a系统,建立PRRSV的CRISPR/Cas12a-RT-RAA检测方法,分别以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核酸为模板验证建立方法的特异性,以不同浓度的pMD18T-PRRSV为模板验证建立方法的敏感性。以5.62×10^(6)、5.62×10^(3)、5.62拷贝数/μL的质粒为模板进行重复性试验,最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将所建立的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具有良好剪切活性的AsCas12a蛋白,蛋白分子质量大小为196 ku;所建立的CRISPR/Cas12a-RT-RAA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5.62拷贝/μ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特异性检测出PRRSV,不能检出其他猪病病毒PCV2、PEDV、CSFV和PRV,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该方法对121份猪组织样品进行检测,与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的阳性符合率为93.75%,阴性符合率为99.05%,总符合率为99.17%。[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CRISPR/Cas12a-RT-RAA的PRRSV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且不依赖复杂设备,可在现场和基层实验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技术(RT-RAA) CRISPR/Cas12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杂种优势的RAPD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滕丽莉 杨爱国 +3 位作者 赵峰 刘志鸿 周丽青 王清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 应用RAPD技术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子一代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对栉孔扇贝(C)、虾夷扇贝(P)及其正交F1(C♀×P♂)、反交F1(P♀×C♂)共4个群体的RAPD扩增带谱进行了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扩增带丰富的引物进行扩增,共得到l15条清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有82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1.3%.栉孔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0852和0.2886;虾夷扇贝与正反交子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2327和0.0559,杂种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各自的母本,系统树、Shannon多样性指数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两亲本群体内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8392和0.8451,均大于正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而小于反交子代的群体内相似性指数,表明正交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升高,产生杂种优势;反交降低,未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与4个群体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计算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RAPD分析 子一代 SHANNON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指数 RAPD技术 RAPD 遗传距离 多态性位点 遗传多样性 随机引物 片段 位点 遗传差异 分析结果 正反交 子代 正交 群体 系统 体内 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 New York病ARMS-PCR检测及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强 范歆 +5 位作者 何升 韦媛 唐燕青 陈秋莉 付春云 郑陈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6-707,717,共3页
目的通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检测Hb New York病,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表型分析。方法用毛细管电泳筛查出可疑Hb New York患者,用ARMS-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同时对可疑阳性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确诊患者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在23 026例标... 目的通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RMS-PCR)检测Hb New York病,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表型分析。方法用毛细管电泳筛查出可疑Hb New York患者,用ARMS-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同时对可疑阳性患者进行检测,并对确诊患者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在23 026例标本中共筛检出可疑Hb New York病例28例,用ARMS-PCR和基因测序技术确诊24例,二者吻合率达100%。结论 ARMS-PCR可快速检测Hb New York病,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New YORK 阻滞突变系统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怡 朱本章 孙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4-296,304,共4页
目的了解CD40基因多态性在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分泌科门诊的165例Graves病(GD)患者、113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为研究对象,以94例健康体查者为对照。①应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了解CD40基因多态性在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内分泌科门诊的165例Graves病(GD)患者、113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为研究对象,以94例健康体查者为对照。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CD40基因5′非翻译区-1位点C/T多态性(5′UTR C(-1)T)、第三外显子58038位点-/T多态性;②应用扩增受阻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第九外显子64610位点C/G多态性。结果①5′UTR C(-1)T位点中CC基因型、C等位基因在GD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58038位点在372例样本中均为TT型;③64610位点未发现GG基因型。结论①西北地区汉族人CD40基因5′UTR C(-1)T位点上C等位基因型与GD发病有相关性,CC基因型者患GD的危险性较TT高;②58038位点-/T在西北地区汉族人中无多态性;③64610位点C/G在西北地区汉族人中未发现GG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CD40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受阻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截瘫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星 陈文军 +1 位作者 曾嵘 胡风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21-122,共2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及痉挛性截瘫[1]。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或延缓该种疾病的发...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多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无力及痉挛性截瘫[1]。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预防或延缓该种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我们报道1例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多重连接探针技术 SPAST基因杂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