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充转移网络在自然语言句法处理中的应用——以歧义句和花园幽径句对照分析为例
1
作者 于屏方 杜家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17期23-30,35,共9页
扩充转移网络具有直观定量的特点,其在句法处理中的应用可推动自然语言的程序化研究。歧义现象类似"多车道单向"通行,各车道的认知选择具有非回溯的优先性。花园幽径现象是"单车道"单向通行,前期默认式选择蕴涵后... 扩充转移网络具有直观定量的特点,其在句法处理中的应用可推动自然语言的程序化研究。歧义现象类似"多车道单向"通行,各车道的认知选择具有非回溯的优先性。花园幽径现象是"单车道"单向通行,前期默认式选择蕴涵后期反叛式决定,折返性跨越式解读使其具有心理实验的"啊哈"体验。两种现象的程序化句法研究证实了歧义现象和花园幽径现象具有区别性特征这一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充转移网络 花园幽径句 歧义句 回溯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充状态转移网络(ATN)在计算机数据通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朋飞 何克忠 +1 位作者 张君宇 欧阳正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8-131,共4页
在类似移动机器人这样的复杂控制系统中,数据通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数据通讯协议是复杂控制系统集成中的基础工作。文章介绍了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自然语言的语法分析研究中借鉴来的扩充状态转移网络(ATN)方法,并加以修正和推广,... 在类似移动机器人这样的复杂控制系统中,数据通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数据通讯协议是复杂控制系统集成中的基础工作。文章介绍了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自然语言的语法分析研究中借鉴来的扩充状态转移网络(ATN)方法,并加以修正和推广,以及应用ATN设计数据通讯协议的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通讯 通讯协议 扩充状态转移网络 计算机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系统中内容规划的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忠伟 周献中 黄志同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4,共4页
作战文书拟制是 C3I系统中的重要工作 ,利用自然语言生成理论实现作战文书的自动生成可大大提高文书拟制的效率。通过对大量作战文书文本的仔细分析 ,构造出各类作战文书的 Schem a库 ,并以扩充转移网络图表示。遍历该网络图 ,利用 Sch... 作战文书拟制是 C3I系统中的重要工作 ,利用自然语言生成理论实现作战文书的自动生成可大大提高文书拟制的效率。通过对大量作战文书文本的仔细分析 ,构造出各类作战文书的 Schem a库 ,并以扩充转移网络图表示。遍历该网络图 ,利用 Schema上的修辞谓词从知识抽取相应的知识 ,便可构造出文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文书自动生成系统 内容规划 设计 自然语言生成 SCHEMA 修辞谓词 扩充转移网络 C^3I系统 指挥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的“生成——测试”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祥喜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2-49,共8页
词链现象是书面汉语自动分词的困难所在,本文针对词链现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生成——测试”分词法。这种方法以知识为基础,它通过词典的动态化、分词知识的分布化、分词系统和句法语义系统的协同工作等手段实现了词链的有效切分和... 词链现象是书面汉语自动分词的困难所在,本文针对词链现象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生成——测试”分词法。这种方法以知识为基础,它通过词典的动态化、分词知识的分布化、分词系统和句法语义系统的协同工作等手段实现了词链的有效切分和汉语句子切分与理解(生成格结构)的并行。“生成——测试”方法反映了人的分词和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自动分词 分词系统 字串 汉语句子 协同工作 句法语义 格结构 分词方法 语义分析 扩充转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对话与语言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志伟 《语文建设》 1987年第6期58-60,共3页
“人机对话”又叫“自然语言理解”(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Language)顾名思义,就是人和计算机用人类的自然语言进行交谈对话。也就是说它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懂得人们日常的自然语言的含义,并用自然语言回答人提出的问题。因此,人机对... “人机对话”又叫“自然语言理解”(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Language)顾名思义,就是人和计算机用人类的自然语言进行交谈对话。也就是说它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懂得人们日常的自然语言的含义,并用自然语言回答人提出的问题。因此,人机对话与语言学有直接的关系。人机对话有语音和文字两种对话形式。计算机要想“听”懂或“看”懂某种自然语言,必须首先懂得这种语言的词汇、句法和语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这些内容只有形式化以后,编成计算机能够辨认和理解的程序和代码,存储在机内,计算机才能以此为依据,识别并回答人提出的问题。6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开始了人机对话的研究。到现在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分析 短语结构语法 计算机才能 语义分析 语言理解 扩充转移网络 语言研究 概念结点 计算机理解 语义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继淹评传
6
作者 刘月华 《汉语学习》 1985年第5期13-15,12,共4页
范继淹,笔名巴南,四川省重庆市人,1925年6月生,1985年8月病逝。1949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50年——1953年在重庆人民银行任统计分析、刊物编辑。1953年调入北京,在文化部任翻译编辑。1956年调中国... 范继淹,笔名巴南,四川省重庆市人,1925年6月生,1985年8月病逝。1949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50年——1953年在重庆人民银行任统计分析、刊物编辑。1953年调入北京,在文化部任翻译编辑。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生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副教授,华中工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传 汉语 对话系统 句法形式 扩充转移网络 语义内容 是非问句 现代语言学 自然语言理解 语言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