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执金吾”与“中尉”沿革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谭世保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4年第2期83-85,共3页
-
文摘
《大唐六典》卷二十五“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条云:“《汉书·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执政,复为中尉。晋、宋、齐、梁、陈并不置……”。《通典》卷二十八《职官》十“左右执金吾卫”条云:“秦有中尉,掌徼循京师。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魏武秉政,复为中尉。晋初罢……”。《三国会要》卷九《职官》上“执金吾”条云:“魏建国,置中尉,黄初元年,改执金吾。”
-
关键词
执金吾
汉武帝
沿革
中央政府
职官
汉朝
通典
六典
郎中
大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东汉中央直辖军的改革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黄今言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25,共5页
-
文摘
东汉中央直辖军的改革黄今言东汉时期的中央直辖军包括郎卫、卫士和京师卫戍部队。从它的形式上看,似乎沿袭了西汉的制度。但在具体内容上,由于通过改革和整编,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拟就东汉中央直辖军的改革变化情况作一初步论述,以期就教于同仁。一、宫廷禁军的调...
-
关键词
《后汉书》
羽林郎
《汉书》
良家子
北军
执金吾
中郎将
五校尉
东汉时期
《李将军列传》
-
分类号
E293.4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武氏祠“水陆攻战”图新释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叶又新
蒋英炬
-
出处
《文史哲》
1986年第3期66-71,共6页
-
文摘
绪言在著名的东汉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前石室六”(图一)和“后石室七”(图二)两幅描绘战争的画像,构图宏伟,气势磅礴,常被著录于中外书刊,久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此两石自从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出土之后,近二百年来,多数学者均把它们泛称为“水陆攻战”或“战争”画像,而未揭示其战争的内涵和性质。唯有劳幹《论鲁西画像三石——朱鲔石室、孝堂山、武氏祠》一文,论及武氏祠水陆攻战画像内容时,曾提出“或是都试”之说。所谓都试即演习武事。
-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农民起义军
战争
男子
执金吾
武氏祠
后汉书
公元
乾隆
家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陕西凤县出土东汉雒阳武库东卢铜熏炉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翰章
陈孟东
-
出处
《文博》
1988年第1期96-,102,共2页
-
文摘
1971年凤县凤州古城出土一件铜熏炉(封底),分炉盖、炉身和炉座三部分。座为三只镂空兽头,高18.5,径7.5,口径8厘米。盖为博山形,雕刻异常精美,为历年发现铜熏炉中最精制者。上有山水、树木、飞禽、走兽、人物、云气等。猴、狗、熊、牛、鹿、孔雀、人物等,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有奔驰者,有格斗者、有匿居后内者,形态各异。盖高8、腹围30.3、把长3.8、宽1.7厘米,把端为一兽头。盖口沿刻“雒阳武库东卢重三斤”九字,篆书工整。炉身口沿刻“重二斤十四两”六字。
-
关键词
熏炉
雒阳
炉座
炉身
凤州
西凤
内者
底径
洛阳城
执金吾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汉书人名索引》错误举例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如元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61-68,共8页
-
文摘
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人名索引》是根据一九六二年出版的点校本《汉书》编制的.《汉书》约有七千个人物,记叙时或称姓名字号,或称爵号职官,人名称谓本已十分复杂,加之通假字及后世传抄、版刻错讹,一人名字往往前后互异,数人同名现象又很普遍,给它编制人名索引实非易事.编制人名索引虽不是学术研究,但也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和相当的研究基础。
-
关键词
人名索引
汉书
主目
出处
执金吾
武帝
举例
点校本
高质量
御史大夫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千古绝唱拔河赋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国华
-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85年第5期34-36,共3页
-
文摘
拔河,古称“牵钩”,亦称“拖钩”,又称“钩强”。这项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春秋战国时,楚国要攻打吴国,公输班(鲁班)正游于楚,遂为其发明了训练士兵的“载舟”游戏。 这种游戏是以粗绳作筏缆,连结起来。
-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楚国
士兵
吴国
鲁班
游戏
拖钩
李隆基
执金吾
唐明皇
-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
-
题名刘秀战胜群雄的心理优势
- 7
-
-
作者
李桂海
-
机构
光明日报理论部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4-110,59,共8页
-
文摘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起而反对王莽统治的,除了以绿林、赤眉为主的农民起义外,尚有贵族和地方豪强势力。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所领导的舂陵军,是以南阳豪强地主为主力的一支反莽军队,在所有各支起义军队中,力量并不强大。但它在刘秀的领导下能战胜群雄,
-
关键词
刘秀
王莽
执金吾
起义军
心理优势
昆阳之战
赤眉军
长安
邺城
铜马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历代笔记选注》正误一则
- 8
-
-
作者
许福谦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0-20,共1页
-
文摘
《历代笔记选注》(周续赓、马啸风、卢今选注,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版)第74至75页《封氏闻见记·绳妓》在记唐开元二十四年绳妓表演盛况后有一段文字云:“卫士胡嘉隐作《绳妓赋》献之,辞甚宏畅。玄宗览之,大悦,擢拜金吾卫仓曹参军。”选注者对“金吾卫仓曹参军”所加的注释是:“武官名。‘金吾’即执金吾,汉武帝时负责巡卫京城,保护皇帝。‘卫仓曹’是金吾之下的一个部门,负责军需。”
-
关键词
执金吾
曹参
十二月
注者
军需
大悦
唐玄宗
文字
武官
武帝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金瓶梅》小考
- 9
-
-
作者
陈诏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51-56,共6页
-
文摘
高杨童蔡,四个奸臣第一回,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朝中宠信高杨童蔡,四个奸臣,以致天下大乱,黎民失业,百姓倒悬。……按:北宋末年,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六人擅权,贿赂公行,党羽满朝,当时称为“六贼”。《宋史·钦宗本纪》记载,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宋史·陈东传》也称:“钦宗即位,(陈东)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可见,当时有“六贼”之称,而不说“四个奸臣”,而且高、杨不与焉。那末,为什么《金瓶梅》写作“四个奸臣”呢?原来,明代嘉靖年间,朝中也有严嵩、张瓒、郭勋、胡守中四个奸臣,称为“四凶”。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严嵩用事”篇云,嘉靖二十一年“冬十月,给事中童汉臣、伊敏生、喻时等再上疏论严嵩。巡按四川御史谢瑜上言:‘尧舜相继百四十年,诛四凶。而陛下数月之间,转移之顷,四凶已诛其二,如郭勋、胡守中。而其二则张瓒、严嵩是也。请陛下奋乾断,亟谴之,以快人心’。”这说明《金瓶梅》把北宋晚期的“六贼”故意改写为“四个奸臣”,正是借古讽今,影射嘉靖朝政事。特别是严嵩事迹与蔡京事迹有许多相似之处,参看《宋史·蔡京传》和《明史·严嵩传》可证。所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金瓶梅》“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看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关键词
蔡京
严嵩
四十年
纪事本末
执金吾
嘉靖朝
北宋末年
太学生
宋徽宗
锦衣卫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太史公书名考
被引量:12
- 10
-
-
作者
陈直
-
出处
《文史哲》
1956年第6期60-61,7,共3页
-
文摘
我少时读汉执金吾丞武荣碑有云,“傅讲孝经论语汉书史记”,知西汉的太史公书,在东汉末已改称史记,与今名符合,及读王静安先生太史公行年考,根据三国魏志王肃傅,谓史记名称,始於王肃,心窃以为不然,意余1941年春间,旅客昆明,候车赴渝,日多间暇,?至翠湖公园温理旧书,偶读杨守敬望堂金石记,见摹刻东海庙残碑碑阴,有秦东门阙事在史记一语,知史记名称,在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已经开始。年来阅杨明照先生“太史公书称史记考”,(见燕京学报第二十六卷)指出史记名称,开始於东汉云献之世,列举五证,确有独到之见解,但杨氏所考,尚未具体,因搜罗材料共列九证,兼采杨氏之说,俾成定?,其武荣碑一证,为余与杨氏及其师陈季?先生所共知。
-
关键词
史记
杨氏
执金吾
杨守敬
东汉末
秦始皇
王肃
太史公
吕氏春秋
金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