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可以教育改善的罪犯执行死刑之否定
1
作者 王占启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124-128,F0003,共6页
生命权是公民的最高权利,国家必须给予最严格的保护,只有在公民实施了最严重罪行且无法对其教育改善的情况下国家出于无奈,才能被迫对其执行死刑。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罪犯都是可以教育改善的,只有极个别罪犯是无法教育改善的。罪犯是否&q... 生命权是公民的最高权利,国家必须给予最严格的保护,只有在公民实施了最严重罪行且无法对其教育改善的情况下国家出于无奈,才能被迫对其执行死刑。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罪犯都是可以教育改善的,只有极个别罪犯是无法教育改善的。罪犯是否"可以教育改善"并不是无法预测和测量的,完全可以根据罪犯的罪前、罪中、罪后的个人具体情况对其做出是否可以教育改善的预测和判断,当然,真正得出肯定的结论需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罪犯进行长时间的考察后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教育改善判决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若干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京平 石磊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7-10,共4页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存在着两种基本模式的选择:即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和首先采用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再进行死刑核准。在现行刑事立法的条件下,必须坚决摒弃对于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的做法,...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存在着两种基本模式的选择:即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和首先采用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再进行死刑核准。在现行刑事立法的条件下,必须坚决摒弃对于死缓变更死刑立即执行直接采用死刑核准程序的做法,而应当首先采用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再进行死刑核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关的具体问题,亦应遵照法定的普通刑事审判程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刑事审判程序 死刑核准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核准程序之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之芳 何春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6,共5页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程序与死缓犯的权益息息相关,但现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该程序却鲜有涉及。该核准程序之构建应当以对新罪提出指控的检察机关为适格主体。程序启动时间以新罪判决生效后15日申诉期届满为宜。为了便于核准程...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程序与死缓犯的权益息息相关,但现有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该程序却鲜有涉及。该核准程序之构建应当以对新罪提出指控的检察机关为适格主体。程序启动时间以新罪判决生效后15日申诉期届满为宜。为了便于核准程序操作,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宜增加定罪不量刑的判决形式。核准程序应采取公开审理、全面审查和一致裁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 核准程序 申诉权 定罪不量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与死的距离——论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交付执行时间的法律缺陷与改革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妍茹 《法治研究》 2015年第2期82-88,共7页
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核准之后,必须在7日之内交付执行。死刑执行作为罪犯生与死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法律设置的交付执行时间过于短暂,不足以保障司法机关纠错,也未给予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救济时间,是引发... 我国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经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程序核准之后,必须在7日之内交付执行。死刑执行作为罪犯生与死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法律设置的交付执行时间过于短暂,不足以保障司法机关纠错,也未给予死刑案件被告人充分的救济时间,是引发冤假错案发生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分析死刑立即执行判决交付执行时间的立法理念入手,着重分析了现行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延长死刑判决交付执行时间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判决 交付执行时间 死刑变更 执行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刑立即执行制度替代措施初论——我国现阶段限制死刑的司法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世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尽管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仍然保留了死刑制度,但严格适用死刑已基本成为国人的共识。不过,希冀我国在立法上大量削减死刑罪名还不免过于理想化,更加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应是从司法层面上寻求死刑立即执行制度的功能性替代。无疑,死刑缓期执... 尽管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仍然保留了死刑制度,但严格适用死刑已基本成为国人的共识。不过,希冀我国在立法上大量削减死刑罪名还不免过于理想化,更加现实与合理的选择应是从司法层面上寻求死刑立即执行制度的功能性替代。无疑,死刑缓期执行与无期徒刑是两种较为理想的死刑替代措施,它们不但符合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社会有关文件的精神与我国长期奉行的死刑政策,更加重要的是充分尊重了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而避免走激进与极端的道路,符合国人的道德伦理,更易为人们所接受,其意义不可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制度 替代措施 死缓 无期徒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赔偿对死刑执行类别的影响
6
作者 周兆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经济赔偿作为影响死刑执行类别的重要因素,在司法层面和理论层面都具有正当性。经济赔偿不同于以钱赎刑,与刑事和解具有本质区别。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应当将经济赔偿放置于整个量刑体系进行考量,只有当其确实能够直接影响被告人的已然之... 经济赔偿作为影响死刑执行类别的重要因素,在司法层面和理论层面都具有正当性。经济赔偿不同于以钱赎刑,与刑事和解具有本质区别。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应当将经济赔偿放置于整个量刑体系进行考量,只有当其确实能够直接影响被告人的已然之罪,并能够预防其再次犯罪时,才能够对量刑发挥作用。对被告人最终是否判处死刑,不以被害人方是否接受了经济赔偿为转移。对于具有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性、被告人具有极其严重人身危险性的犯罪,即便被告人存在经济赔偿等从轻处罚情节,也不能一律不适用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赔偿 死刑执行类别 刑事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拷问注射死刑的三大难言之隐——成本、人道与公平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成兵 李家先 《法治研究》 2008年第10期75-79,共5页
注射执行死刑,是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对被执行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无痛苦的死亡方式,充分展现了执法的文明化与规范化,且相对于枪决,执行中罪犯的生命具有可逆转性,且执行后的器官具有高效利用性,因此,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推崇... 注射执行死刑,是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对被执行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无痛苦的死亡方式,充分展现了执法的文明化与规范化,且相对于枪决,执行中罪犯的生命具有可逆转性,且执行后的器官具有高效利用性,因此,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推崇。但是,如果以高标准的姿态加以审视,会发现这种执行方式也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执行成本偏高、执行过程中诸多因素所导致的并非十分人道的结果,以及在执行选择权方面法律规定的缺失产生的法律不公。为使这种较为人道的执行方式更加完美,需从降低执行成本、科学调配执行药物、合理缓解被执行人及执行法警的心理压力,以及赋予特定被执行人注射执行死刑选择权等几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执行死刑 人道 成本 公平 选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崔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0,共10页
奴隶制时期的死刑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古罗马皇帝以杀人取乐,腓尼基人发明了十字架刑,那个时期有五花八门的死刑执行方式。到了欧洲中世纪,英国有了有关死刑的立法,有花样百出的死刑执行方法,引进和改造了断头台,杀人示众使刑场成了“... 奴隶制时期的死刑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古罗马皇帝以杀人取乐,腓尼基人发明了十字架刑,那个时期有五花八门的死刑执行方式。到了欧洲中世纪,英国有了有关死刑的立法,有花样百出的死刑执行方法,引进和改造了断头台,杀人示众使刑场成了“死亡剧场”。近现代西方国家死刑制度的发生了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欧与北欧各国陆陆续续地全部废除了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执行 限制死刑 废除死刑 变革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刑的误判与废除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6,共4页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 2016年年底,多年来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强奸及故意杀人案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宣告聂树斌无罪而告平反昭雪。这是继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湖北佘祥林故意杀人案、河南赵作海故意杀人案、浙江张高平及张辉叔侄故意杀人案、福建念斌投毒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海南陈满故意杀人案等之后,又一起牵动我国社会公众的神经与情感,在当事人家属反复不断申冤、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几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但的确迟到的那一缕司法正义的阳光。自然地,每一桩冤案错案的平反昭雪,都会让当事人家属稍感欣慰,对无端沉冤而消失的生命也有那么一点稍许的慰藉,同样也都会让社会公众多多少少舒那么一口气。但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律人而言,恐怕少许的欣慰实在无法缓解心中基于职业良知而背负的司法正义不到或者迟到的"罪孽"的沉重。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可能至今都还有很多的冤案错案,正在排队等候着见到司法正义曙光的那一刻;我们的社会今后依然可能还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冤案错案,从而让正义蒙羞。与众多得到平反或者未能得到平反的冤案错案一样,聂树斌案也好,呼格吉勒图案也好,无论其影响程度有多大、影响范围有多广,都终将归于沉寂而成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但作为法律人,我们恐怕不应该轻易忘记这些冤案错案,也不应该随意地越过这些冤案错案,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通过对这些冤案错案的理性反思,来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其实践以及对作为制度实践的参与者的我们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寻求即使不能杜绝也要尽可能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我们邀请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周光权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林维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徐岱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及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姚建宗教授,共同参与这次以"反思冤案错案"为主题的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执行 误判 尘埃落定 诉讼程序 科学合理 个体生命 错案 司法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旧刑法的比较谈我国刑法中的主刑──死刑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慧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适用 比较谈 1979年刑法 新刑法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我国刑法 罪刑法定原则 人身危险性 确有悔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从快方针与死刑限制政策的悖反与调和
11
作者 吴大华 蒋熙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死刑限制与从重从快是我国现阶段两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如何相互协调实现功能协调?文章认为:保留并限制死刑是中国目前法治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从重从快与死刑限制存在功能上的悖反。应当以犯罪控制作为终极目标,整合死刑限制与从重从快;死... 死刑限制与从重从快是我国现阶段两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如何相互协调实现功能协调?文章认为:保留并限制死刑是中国目前法治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从重从快与死刑限制存在功能上的悖反。应当以犯罪控制作为终极目标,整合死刑限制与从重从快;死刑限制政策优先于从重政策适用;司法改革上应当收回死刑核准权;扩大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限制 死刑核准权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犯罪控制 司法改革 刑事政策 适用 法治 相互协调 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死刑存废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凤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4-18,共5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之极,所以又称为极刑。综观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渊源,不难发现都有死刑的规定,可见死刑又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刑罚。死刑以其最强的严厉性,最大的威慑力,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之极,所以又称为极刑。综观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渊源,不难发现都有死刑的规定,可见死刑又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刑罚。死刑以其最强的严厉性,最大的威慑力,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在惩罚与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死刑在刑法上的规定和司法中的适用便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764年贝卡利亚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限制和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引起了国际上的死刑存废问题的大论战,至今已持续了二百多年。现在世界上已有一部分国家废除了死刑,还有相当多的国家仍然保留着死刑。下面谈谈死刑存废中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死刑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适用死刑 死刑存废 死刑适用 资产阶级 死刑复核程序 社会主义国家 阶级斗争 刑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刑规定的立法变化与法律适用——兼论死刑的存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树岭 《政法论丛》 CSSCI 1997年第S1期78-81,共4页
死刑规定的立法变化与法律适用———兼论死刑的存废王树岭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方法。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死缓减刑等内容作出了修改,这些修改集中反映了我国刑法理论和实... 死刑规定的立法变化与法律适用———兼论死刑的存废王树岭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方法。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对死刑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死缓减刑等内容作出了修改,这些修改集中反映了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对死刑适用的态度和基本政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适用 废除死刑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适用死刑 立法变化 死刑的适用 死刑缓期执行 故意犯罪 死刑适用 重大立功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死刑制度探析
14
作者 曹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因为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为内容,所以又称之为生命刑。又由于生命不同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具有可恢复性,生命一旦被剥夺则不可恢复,所以,死刑是...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因为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为内容,所以又称之为生命刑。又由于生命不同于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具有可恢复性,生命一旦被剥夺则不可恢复,所以,死刑是所有刑罚方法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故又称为极刑①。死刑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也是现阶段我国需要重点发展与完善的一项刑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制度 死刑立即执行 刑罚方法 犯罪分子 人身自由 刑罚制度 生命刑 可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国家的死刑
15
作者 沈玉麟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7-18,共2页
达多尔据说是马尼拉郊区国家监狱中最令人生畏的人,作为一个死刑执行人,他负责启动电椅的开关。“我不要做这个工作,”这位61岁的老人无可奈何地说:“但是如果我不做,就是不服从命令,”他期待着煤气死刑室早日建好:“我认为这是比较人... 达多尔据说是马尼拉郊区国家监狱中最令人生畏的人,作为一个死刑执行人,他负责启动电椅的开关。“我不要做这个工作,”这位61岁的老人无可奈何地说:“但是如果我不做,就是不服从命令,”他期待着煤气死刑室早日建好:“我认为这是比较人道的处决方法”。 达多尔执行过七、八次任务,“我不再能够保持平静”,他承认道:“无论他们是怎样的罪大恶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案件 死刑执行 多尔 帐弓 室早 平莎 拉莫 汉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死刑缓刑制度
16
作者 徐逸仁 程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95-100,共6页
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以下简称“死缓”)长期司法实践充分证明:“死缓”制度确是... 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以下简称“死缓”)长期司法实践充分证明:“死缓”制度确是贯彻少杀政策,改造罪犯的一项行之有效、极为成功的制度,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国际意义。一“死缓”制度究竟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它是不是我国刑法的创举?这在法学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当今,我国法学界、特别是刑法理论界的学者、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缓期执行 我国刑法 死缓制度 缓刑制度 犯罪分子 司法实践 刑罚执行制度 劳动改造 改造罪犯 立功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死刑的限制适用
17
作者 贾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2期85-89,共5页
关键词 死刑适用 适用死刑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的适用 判处死刑 刑法 限制适用 犯罪分子 预防功能 犯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死缓”执行期满后处理之质疑
18
作者 黄永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52-55,共4页
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这一刑罚制度是我国刑法的独创。它既没有放松对重大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严厉打击,也... 我国刑法第43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这一刑罚制度是我国刑法的独创。它既没有放松对重大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严厉打击,也没有放弃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线希望;而且对反革命犯和其他刑事犯具有强烈的瓦解作用,又能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保存一批劳动力。总之,死刑缓期执行制度(以下简称“死缓制度”)是我国一项行之有效的刑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制度 我国刑法 死刑缓期执行 情节恶劣 刑罚制度 无期徒刑 劳动改造 犯罪分子 刑事犯 司法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监禁新规法理争议问题论要 被引量:31
19
作者 商浩文 赵秉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6-181,共16页
《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的贪污受贿犯罪之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具有替代死刑立即执行和严肃惩治严重腐败犯罪之双重功能,其属于依附于死缓制度而存在、刑罚严厉性介于死刑立即执行与一般死缓之间的死缓执行方式。依据修订前《刑法》规... 《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的贪污受贿犯罪之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具有替代死刑立即执行和严肃惩治严重腐败犯罪之双重功能,其属于依附于死缓制度而存在、刑罚严厉性介于死刑立即执行与一般死缓之间的死缓执行方式。依据修订前《刑法》规定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还是应判处死缓来判断终身监禁新规是否具有溯及力较为科学。现阶段被判处终身监禁的死缓犯不能适用关于重大立功的规定,未来立法修改时,基于促进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发挥终身监禁的制度优势之考量,可考虑对其增补适用重大立功的规定。对相关制度的改革应综合考虑死刑改革的大局,审慎扩大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受贿犯罪 死刑缓期执行 终身监禁 争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改中的若干主要问题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兴良 游伟 +3 位作者 贾宇 李洁 胡云腾 张明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8-10+12-13+7+11,共9页
刑法需要完善已有共识,这种共识并已成为具体的修法行动。据悉,刑法修改已进入第11稿阶段。1996年11月在四川乐山召开的全国刑法学年会的中心议题也是刑法的修改。作为法学刊物应义不容辞参与这一工作,努力反映广大刑法学者... 刑法需要完善已有共识,这种共识并已成为具体的修法行动。据悉,刑法修改已进入第11稿阶段。1996年11月在四川乐山召开的全国刑法学年会的中心议题也是刑法的修改。作为法学刊物应义不容辞参与这一工作,努力反映广大刑法学者的意见,以促进修改的刑法尽早出台并尽可能完善与科学。在本期笔谈专栏,本刊约请了六位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当届青年理事,就刑法修改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同时,在专论栏目中,本刊还发表两篇有关刑法修改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改 共同犯罪 惩办与宽大 罪刑法定原则 死刑执行 刑事政策 剥夺政治权利 罚金刑 刑法典 胁从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