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执行当事人的约定变更
- 1
-
-
作者
胡振玲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8期98-103,共6页
-
文摘
执行当事人的约定变更是指因债的转让而发生的执行主体变更。其理论基础在于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理论、程序选择权和程序利益保护理论以及既判力与执行力之主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立法上应当确立执行当事人之约定变更制度,并对其条件和程序作出规定。
-
关键词
执行当事人
约定变更
理论基础
程序
-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强制执行形式化原则的制度效应
被引量:95
- 2
-
-
作者
肖建国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9,共2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强制执行法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号20BFX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大陆法系强制执行法理论为执行形式化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解释,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强制执行立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执行形式化原则的具体展开需要结合我国审执分离的实践,回答我国特有的本土问题。通过执行形式化与执行债权的识别判断、执行形式化与执行当事人适格的审查判断、执行形式化与责任财产的权属判断以及不予执行对执行形式化原则的冲击等方面的探讨,将执行形式化放在我国特有的集中式执行体制、执行裁决与执行实施分权以及集约化执行的背景下展开,可以对我国强制执行形式化原则的制度效应进行体系化的阐释与重构。
-
关键词
强制执行形式化
审执分离
执行债权
执行当事人适格
责任财产
不予执行
-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论“外延型”执行救济制度体系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陈杭平
-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FX080)。
-
文摘
强制执行天然带有侵害当事人与利害关系人权益的“基因”,需要通过执行救济制度予以规范和制止。以侵害性执行行为作为逻辑起点,按照违法执行和不当执行的分类,对应设置“内嵌型”与“外延型”执行救济制度。“外延型”执行救济制度旨在救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民事实体权益,主要包括执行异议之诉、债务人异议之诉、执行主体适格异议之诉、分配方案异议之诉等四种诉讼。以《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为中心,为完善“外延型”执行救济制度,需要展开解释论与立法论分析。除了参考域外立法例及理论学说,还应重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影响。
-
关键词
执行救济
执行异议之诉
债务人异议之诉
执行当事人适格异议之诉
分配方案异议之诉
-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
-
题名论民事执行改革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偏误与缺失
- 4
-
-
作者
汪汉斌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3-188,共6页
-
文摘
当前民事执行改革研究中的若干理论偏误与缺失值得反思与警惕: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没有从宪法规范出发并在宪政语境中思考问题,研究方法难免有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之虞;“执行当事人主义”的提法无论在理论逻辑还是在实践逻辑上都难以自洽,可能导致生效裁判的执行难上加难;而“民事执行程序的人性化”,本可以用来弱化现行执行程序中的“职权主义”,克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民诉法学界却无人论及,形成理论缺失。
-
关键词
执行权的性质
执行当事人主义
执行程序人性化
-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