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条件执行名义审查程序体系论 被引量:9
1
作者 廖中洪 何平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90,共8页
附条件执行名义的定位、审查及救济已成为困扰法院执行的重要课题。无论学理研究抑或立法实践,附条件执行名义均存在定位不明、规制缺位的窘境。在考察大陆法系执行要件审查模式的基础上,附条件执行名义应纳入执行要件实体事项审查的... 附条件执行名义的定位、审查及救济已成为困扰法院执行的重要课题。无论学理研究抑或立法实践,附条件执行名义均存在定位不明、规制缺位的窘境。在考察大陆法系执行要件审查模式的基础上,附条件执行名义应纳入执行要件实体事项审查的范畴。在具体模式选择上应摒弃内嵌式的审查模式,转而趋向分离式的审查模式,并以扩充法律文书生效证明制度的机能为切入点,建立以可上诉裁定与债务人异议之诉为主的救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执行名义 执行要件 审查模式 生效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公法人民事执行名义的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星阁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4-180,共7页
公法人公共管理职能正常行使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与民事执行中债权人私权实现的冲突,是构建对公法人民事执行程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公益重于私益的价值考量,对公法人民事执行名义亦应当以此价值目标进行构建。立足于民事执... 公法人公共管理职能正常行使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与民事执行中债权人私权实现的冲突,是构建对公法人民事执行程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公益重于私益的价值考量,对公法人民事执行名义亦应当以此价值目标进行构建。立足于民事执行名义的一般分类逻辑,应当明确,对公法人民事执行名义仅限于金钱债权请求权的执行名义。此外,基于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尊重和保护,实现担保物权的执行名义应当不属于对公法人民事执行名义之范畴;保全执行的执行名义由于其与民事执行名义在功能上的同质性,应当被纳入对公法人民事执行名义之范畴,以实现两者制度功能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人 执行名义 金钱债权请求权 实现担保物权 保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杭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50,共15页
执行力附着于执行名义,是权利人请求执行及执行机关实施执行的法律效力。执行力主观范围包括“为谁,对谁”为强制执行,原则上以执行名义记载为准,但在例外情况下向第三人扩张。执行主观范围的消极扩张,表现为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执行法... 执行力附着于执行名义,是权利人请求执行及执行机关实施执行的法律效力。执行力主观范围包括“为谁,对谁”为强制执行,原则上以执行名义记载为准,但在例外情况下向第三人扩张。执行主观范围的消极扩张,表现为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执行法院裁定变更、追加第三人为被执行人。此类第三人可分为“承继型”和“责任型”两种。执行力主观范围的消极扩张须满足必要性、正当性和妥适性三个要件。“承继型”第三人兼具必要性和正当性。对“责任型”第三人而言,必要性即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正当性依赖于实体法的规定或第三人的意定。妥适性指的是变更、追加的争议适合通过内嵌于强制执行的略式程序进行审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 主观范围扩张 执行名义 审执分离 略式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协议相对人不履行协议之救济困境与选择——以行政机关申请非诉执行为出路 被引量:15
4
作者 裴蓓 易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6,共6页
2015年5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以及同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正式确立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一重大修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5年5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以及同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正式确立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这一重大修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我国当前行政诉讼框架下行政机关恒为被告的单向救济途径,完全忽视了因行政协议具有的行政性与合同性双重属性所带来的救济途径的特殊性,不利于解决行政协议争议。在司法实践中应当积极探索行政机关在面对相对人不履行协议时的救济途径,构建相关制度实现以非诉执行方式履行行政协议,从而达到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议 救济途径 非诉执行 执行名义 申请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民事执行权性质之再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喻怀峰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72-73,共2页
  一、国外观点解说   在日本,对执行官是所属地方的国家公务员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1]但日本是执行法官与执行官各自行使执行权限.执行官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专事执行,但并非是唯一的执行机关,法院也是重要的执行机关.可见,日本...   一、国外观点解说   在日本,对执行官是所属地方的国家公务员这一点没有什么异议.[1]但日本是执行法官与执行官各自行使执行权限.执行官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专事执行,但并非是唯一的执行机关,法院也是重要的执行机关.可见,日本将民事执行权定性为行政权与司法权双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 行政权 司法权 联邦执行 执行名义 执行程序 编译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裁裁决执行许可程序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进路
6
作者 苟应鹏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执行许可是仲裁裁决得以执行的前提,其依据体现在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力、强制执行请求权与执行名义的关系上,更与仲裁私法自治与国家公权强制间的张力有关。为体现司法对仲裁的适当监督,仲裁裁决执行许可程序的法律路径应当围绕书面审... 执行许可是仲裁裁决得以执行的前提,其依据体现在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力、强制执行请求权与执行名义的关系上,更与仲裁私法自治与国家公权强制间的张力有关。为体现司法对仲裁的适当监督,仲裁裁决执行许可程序的法律路径应当围绕书面审查进行,而非口头辩论,这不仅契合执行许可的规范价值,更与我国集中式执行体制相得益彰。我国仲裁裁决执行许可程序实际呈现出“债权人申请—法院职权审查”的单线结构,法院只需对仲裁裁决事实进行确认。由于仲裁裁决执行许可程序与执行立案审查混合在一起,在适用上也要调和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裁裁决 执行许可 执行名义 执行 书面审查 社会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