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1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执笔法的讨论——包世臣和黄宾虹的执笔观
1
作者
荆铱迪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包世臣的书学理论对黄宾虹所处时代的书坛影响很大,黄宾虹即深受其影响。包世臣和黄宾虹的执笔观点不同,其各自的执笔方法和观点都有来处。黄宾虹对“拨镫法”有新解并使用“双钩法”。受执笔法影响,两者对于“运指”与“运腕”的观点不...
包世臣的书学理论对黄宾虹所处时代的书坛影响很大,黄宾虹即深受其影响。包世臣和黄宾虹的执笔观点不同,其各自的执笔方法和观点都有来处。黄宾虹对“拨镫法”有新解并使用“双钩法”。受执笔法影响,两者对于“运指”与“运腕”的观点不一,其中,包世臣“运指”的观点带有其“以碑释帖”的理念;黄宾虹则主张“运腕”加“转笔”,从执笔层面上实现笔墨控制。黄宾虹在形成自身的笔法理论时受到包世臣的影响,以包世臣的观点为寻找理论基础的抓手,最终呈现出“青出于蓝”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宾虹
包世臣
执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汉字硬笔书写执笔法
2
作者
古永忠
《江苏教育》
2017年第29期67-68,共2页
硬笔种类繁多,书写执笔差异较大,汉字硬笔书写执笔容易被人忽视,了解硬笔特征,发挥人手机能,掌握正确执笔法是提升汉字书写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汉字硬笔书写
硬笔
执笔法
执笔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三指执笔法对其书风的影响
3
作者
高雪萌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5期34-35,共2页
执笔方法是书家书风形成的因素之一,该文以执笔方式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归纳苏轼执笔方法的相关理论,分析苏轼三指执笔法对苏轼书法字形趋扁、古拙奇崛、左秀右枯、字字饱满风格的影响,并探究苏轼对执笔姿势的独特观点,以小见大,...
执笔方法是书家书风形成的因素之一,该文以执笔方式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归纳苏轼执笔方法的相关理论,分析苏轼三指执笔法对苏轼书法字形趋扁、古拙奇崛、左秀右枯、字字饱满风格的影响,并探究苏轼对执笔姿势的独特观点,以小见大,以苏轼传世作品在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特点为例,探寻执笔姿势与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指
执笔法
苏轼
书
法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想到的——关于执笔、运笔问题的思考
4
作者
谭延祯
任睿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7期22-23,共2页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把笔真的无定法吗?当然不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要使虚而宽"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做到"虚而宽",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执笔、运笔方法。可以这样认为,苏轼所说的...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把笔真的无定法吗?当然不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要使虚而宽"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做到"虚而宽",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执笔、运笔方法。可以这样认为,苏轼所说的执笔、运笔是达到了心手畅达的高级阶段,即"无法"阶段,实际上是在"有法"的初级阶段上形成的。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有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指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
法
执笔法
必先
活动半径
行草书
一身之力
提按
林韫
腕关节
笔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笔的技巧(下)——执笔和运笔中的辩证法
5
作者
祁毓麟
《美术大观》
1994年第4期47-47,共1页
毛笔的运动由人使驭,用笔的技巧归根到底是书写者这个主体的人执笔和运笔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符合点画形式以及整个书法形式的构成规律,是否符合毛笔中所蕴含的辩证之理。其一、执笔法对运笔很有影响。单钩执法(如执钢笔的三指执法),在...
毛笔的运动由人使驭,用笔的技巧归根到底是书写者这个主体的人执笔和运笔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符合点画形式以及整个书法形式的构成规律,是否符合毛笔中所蕴含的辩证之理。其一、执笔法对运笔很有影响。单钩执法(如执钢笔的三指执法),在历史上只有末代的书家苏轼长于此法,一般的人用这种执法多犯力弱之病,仅限于书写小字。尽管有人说“执笔无定法”,但还是需要讲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笔法
书写者
提按
定
法
单钩
笔腹
腕关节
米莆
中所
构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书法史上应有李煜一席之地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福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7,共4页
李煜书法的风格特点是落笔瘦硬,风神溢出。李煜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陆希声的"拨镫法",在"拨镫法"五字诀(擫、押、钩、格、抵)的基础上,增加"导、送"二字,使"笔法"的境界大为开阔,是对"笔法&q...
李煜书法的风格特点是落笔瘦硬,风神溢出。李煜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陆希声的"拨镫法",在"拨镫法"五字诀(擫、押、钩、格、抵)的基础上,增加"导、送"二字,使"笔法"的境界大为开阔,是对"笔法"的巨大贡献。另外,李煜还对历代著名书家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欧阳修、黄庭坚、徐铉等都充分肯定了李煜在文艺方面的才能。应该说,李煜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书法上是不可或缺的一家,中国书法上应有李煜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书
法
中国书
法
史
笔
法
执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卢肇“拔镫四字法”探赜
7
作者
吴聪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6-168,共3页
拔镫法为古来执笔法第一要诀。史载拔镫法常有四字法、五字法、七字法等方法。晚唐卢肇提出"推、拖、、拽"的四字拔镫执笔使用方法,强调运指、水平用力与用意,于书法创作有重要实践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书
法
卢肇
林韫
执笔法
拔镫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执笔之惑
被引量:
1
8
作者
范遵荣
《江苏教育》
2018年第45期36-40,共5页
如何执笔是书法学习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古人把执笔法看得非常神秘,而且论述方法也各有异;尤其随着时代变更和某些书家个人的习惯,其执笔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五指执笔法是当今一种主流性的执笔法,约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对...
如何执笔是书法学习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古人把执笔法看得非常神秘,而且论述方法也各有异;尤其随着时代变更和某些书家个人的习惯,其执笔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五指执笔法是当今一种主流性的执笔法,约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对书法教学的重视、普及以及书法创作的繁荣,很多专业人士对书法教学中继续推广五指执笔法的唯一性产生了疑问,由此入手进行探讨并阐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书
执笔
笔
法
执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是“意相”艺术——书法艺术本质管窥
9
作者
欧阳恒忠
《艺术探索》
198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几年前曾是一个热门课题,发表了一些文章。后来,文章虽逐渐零落了,却不绝如缕。然而,从所发掘的深度可以看出,论者正从不同角度,逐渐逼近了这一问题的核心。现象表明,我们距最终发现...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几年前曾是一个热门课题,发表了一些文章。后来,文章虽逐渐零落了,却不绝如缕。然而,从所发掘的深度可以看出,论者正从不同角度,逐渐逼近了这一问题的核心。现象表明,我们距最终发现书法艺术本质这个真理已为时不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问题的核心
意在笔前
中兴颂
慎终思远
执笔法
孙过庭
行草书
书谱
结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执笔原理谈
10
作者
高洪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5-76,共2页
学书首重执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毛笔是书法的书写工具,要能够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讲究笔的"执使"。"执"谓执笔,"使"渭用笔。执在使先,...
学书首重执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毛笔是书法的书写工具,要能够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讲究笔的"执使"。"执"谓执笔,"使"渭用笔。执在使先,使决定于执。笔都执不好,就谈不上使。古时的这样一个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笔法
书
法
约言
笔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楷笔法运用之我所见
11
作者
华若帆
《剧影月报》
2010年第5期129-129,共1页
笔法向来是书家看重的字眼,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大家心里或多或少有个概念,广义的来说,笔法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但翻阅历代书论对笔法的论述,会使人感觉零碎,好像众说纷纭,缺乏系统的标准。不过,在这些论述中也散落着不少精辟...
笔法向来是书家看重的字眼,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大家心里或多或少有个概念,广义的来说,笔法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但翻阅历代书论对笔法的论述,会使人感觉零碎,好像众说纷纭,缺乏系统的标准。不过,在这些论述中也散落着不少精辟的见地,为我们研究书学提供有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笔法
书论
小楷字
书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有法
12
作者
陈锡山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书艺之路是一条迢遥之路、辛苦之路、寂寞之路,但不能是曲折之路。路子不对,取法乎下,其结果必然南辕北辙。我之学书,师古而不泥古。
关键词
书艺
执笔法
有
法
传统积淀
张猛龙碑
字
法
胆巴碑
颜勤礼碑
墨
法
张黑女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书法的用笔
13
作者
冯怀根
《剧影月报》
2003年第1期22-22,共1页
书法这门艺术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艺术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艺术。何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指毛笔写字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具体地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思维特征的...
书法这门艺术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艺术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艺术。何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指毛笔写字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具体地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思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主体人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它又是高度宏扬主体精神的艺术。要学好书法,我认为首先要掌握好以下三种方法,即执笔法、运笔法和用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
法
艺术
用笔艺术
执笔法
运笔
法
用笔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颤笔、臂病与回腕高悬——何绍基书写状态考论
14
作者
林春衍
《大学书法》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何绍基的书法有多种极富个性的形式,与之相对,他亦有多处不同寻常的书写习惯。“回腕高悬”的执笔法、颤抖的用笔以及晚年的臂病,都参与造就了何氏的独特书风,考察以上三者的关系,是何绍基个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何绍基
颤笔
执笔法
书写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画有路书为径
15
作者
梁雪莲
《中国美术》
1995年第2期43-,共1页
学画有路书为径梁雪莲在青少年朋友中有不少是书法与绘画的爱好者,其中不乏天资聪颖的未来美术人材。有些人,因为幸运地遇上了良师,终于有所成就。其余的大部分人因无名师指点,不得其门而入,或苦苦探索,走了不少弯路。为使青少年...
学画有路书为径梁雪莲在青少年朋友中有不少是书法与绘画的爱好者,其中不乏天资聪颖的未来美术人材。有些人,因为幸运地遇上了良师,终于有所成就。其余的大部分人因无名师指点,不得其门而入,或苦苦探索,走了不少弯路。为使青少年朋友们自学有方,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所成就
执笔法
勾
法
线描
范画
染
法
学习顺序
成组
学习方
法
由简到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笔阵图》相关问题探析
16
作者
郎少奇
《剧影月报》
2023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笔阵图》为中国古代书论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可谓妙言要道,其流传范围广且影响深远。《笔阵图》中论述了执笔法、用笔法、笔力、笔意、书写技巧以及鉴定书法优劣等内容,对后世书家的书法理论观点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尤其文中的...
《笔阵图》为中国古代书论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可谓妙言要道,其流传范围广且影响深远。《笔阵图》中论述了执笔法、用笔法、笔力、笔意、书写技巧以及鉴定书法优劣等内容,对后世书家的书法理论观点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尤其文中的“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的主张,是“意在笔先”说的萌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针对《笔阵图》的作者争议问题进行了梳理;二是主要论述《笔阵图》的书论观点;三是以《笔阵图》为基础,后代书论对《笔阵图》的继承及发展。《笔阵图》于唐代盛传,其中对文章作者问题争议最大,众说纷纭,大体可分为四种观点:一为王羲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笔法
书
法
理论
书论
意前笔后
书写技巧
笔阵图
意在笔先
争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庭坚的书学思想
17
作者
黄帅鹏
《艺术家》
2021年第2期143-143,共1页
一、山谷学书“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认为,笔法如同禅诗中的诗眼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指出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或“回腕执笔法”,做到指实掌虚。另外,学书不能死学,他认为学习《兰亭序》不必拘泥于每一个笔画形态...
一、山谷学书“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认为,笔法如同禅诗中的诗眼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指出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或“回腕执笔法”,做到指实掌虚。另外,学书不能死学,他认为学习《兰亭序》不必拘泥于每一个笔画形态的限制束缚,要注重学习王羲之在作书时中锋、藏锋的笔法特点,做到意在笔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执笔法
书学思想
回腕
黄庭坚
意在笔先
注重学习
王羲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洗砚说起——纪念沈尹默师
18
作者
张充和
《美术之友》
2004年第3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沈尹默
曾家岩
于右任
潘伯鹰
对我说
徐道邻
五字
执笔法
谢稚柳
二王
乔大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士人学“碑”的用笔探索
19
作者
宋君婷
《中国书画》
2019年第3期8-11,共4页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从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认为'北碑''南帖'各有所长,二者不可偏废,到包世臣《艺舟双楫》极力鼓吹北碑,认为《张猛龙》《龙藏寺》可与'二王'书法比肩,再...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从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认为'北碑''南帖'各有所长,二者不可偏废,到包世臣《艺舟双楫》极力鼓吹北碑,认为《张猛龙》《龙藏寺》可与'二王'书法比肩,再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偏激地认为魏碑全是佳品,甚至乡间造像也各有其美,这些论述从理论上逐渐达到了'尊碑抑帖'的目的,直接把'碑派'推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
法
艺术
馆阁体
执笔法
书
法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铎草书——对二王草书的继承与发展
20
作者
姜寿田
《书画世界》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开始兴起。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适应思想、观念变革的需要,进步思想家李贽以其犀利的笔触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程朱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被压抑扭曲的人性...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开始兴起。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适应思想、观念变革的需要,进步思想家李贽以其犀利的笔触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程朱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被压抑扭曲的人性、情感和人的尊严得到了应有的强调。思想艺术领域呈现出自由、活跃的局面,并最终汇合成一股追求个性解放的汹涌的浪漫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王
书
法
学
王铎书
法
书风
明代中晚期
张瑞图
倪元璐
市民阶层
执笔法
进步思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执笔法的讨论——包世臣和黄宾虹的执笔观
1
作者
荆铱迪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文摘
包世臣的书学理论对黄宾虹所处时代的书坛影响很大,黄宾虹即深受其影响。包世臣和黄宾虹的执笔观点不同,其各自的执笔方法和观点都有来处。黄宾虹对“拨镫法”有新解并使用“双钩法”。受执笔法影响,两者对于“运指”与“运腕”的观点不一,其中,包世臣“运指”的观点带有其“以碑释帖”的理念;黄宾虹则主张“运腕”加“转笔”,从执笔层面上实现笔墨控制。黄宾虹在形成自身的笔法理论时受到包世臣的影响,以包世臣的观点为寻找理论基础的抓手,最终呈现出“青出于蓝”的结果。
关键词
黄宾虹
包世臣
执笔法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汉字硬笔书写执笔法
2
作者
古永忠
机构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出处
《江苏教育》
2017年第29期67-68,共2页
文摘
硬笔种类繁多,书写执笔差异较大,汉字硬笔书写执笔容易被人忽视,了解硬笔特征,发挥人手机能,掌握正确执笔法是提升汉字书写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汉字硬笔书写
硬笔
执笔法
执笔
建议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三指执笔法对其书风的影响
3
作者
高雪萌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5期34-35,共2页
文摘
执笔方法是书家书风形成的因素之一,该文以执笔方式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归纳苏轼执笔方法的相关理论,分析苏轼三指执笔法对苏轼书法字形趋扁、古拙奇崛、左秀右枯、字字饱满风格的影响,并探究苏轼对执笔姿势的独特观点,以小见大,以苏轼传世作品在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特点为例,探寻执笔姿势与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三指
执笔法
苏轼
书
法
风格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想到的——关于执笔、运笔问题的思考
4
作者
谭延祯
任睿哲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7期22-23,共2页
文摘
宋代书法家苏轼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把笔真的无定法吗?当然不是,这句话的后半句"要使虚而宽"已经给出了答案。要做到"虚而宽",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科学的执笔、运笔方法。可以这样认为,苏轼所说的执笔、运笔是达到了心手畅达的高级阶段,即"无法"阶段,实际上是在"有法"的初级阶段上形成的。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有法"的初级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就是指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定
法
执笔法
必先
活动半径
行草书
一身之力
提按
林韫
腕关节
笔阵图
分类号
J29-4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笔的技巧(下)——执笔和运笔中的辩证法
5
作者
祁毓麟
出处
《美术大观》
1994年第4期47-47,共1页
文摘
毛笔的运动由人使驭,用笔的技巧归根到底是书写者这个主体的人执笔和运笔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符合点画形式以及整个书法形式的构成规律,是否符合毛笔中所蕴含的辩证之理。其一、执笔法对运笔很有影响。单钩执法(如执钢笔的三指执法),在历史上只有末代的书家苏轼长于此法,一般的人用这种执法多犯力弱之病,仅限于书写小字。尽管有人说“执笔无定法”,但还是需要讲究的。
关键词
执笔法
书写者
提按
定
法
单钩
笔腹
腕关节
米莆
中所
构成规律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书法史上应有李煜一席之地
被引量:
2
6
作者
李福顺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基金
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李煜书法的风格特点是落笔瘦硬,风神溢出。李煜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陆希声的"拨镫法",在"拨镫法"五字诀(擫、押、钩、格、抵)的基础上,增加"导、送"二字,使"笔法"的境界大为开阔,是对"笔法"的巨大贡献。另外,李煜还对历代著名书家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欧阳修、黄庭坚、徐铉等都充分肯定了李煜在文艺方面的才能。应该说,李煜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书法上是不可或缺的一家,中国书法上应有李煜一席之地。
关键词
李煜
书
法
中国书
法
史
笔
法
执笔法
Keywords
Li Yu
Calligraphy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Vigor of Style in Writing
Methods of Writing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卢肇“拔镫四字法”探赜
7
作者
吴聪
机构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6-168,共3页
文摘
拔镫法为古来执笔法第一要诀。史载拔镫法常有四字法、五字法、七字法等方法。晚唐卢肇提出"推、拖、、拽"的四字拔镫执笔使用方法,强调运指、水平用力与用意,于书法创作有重要实践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书
法
卢肇
林韫
执笔法
拔镫
法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执笔之惑
被引量:
1
8
作者
范遵荣
机构
南京博物院
江苏手指画研究会
南京颜真卿书画院
出处
《江苏教育》
2018年第45期36-40,共5页
文摘
如何执笔是书法学习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古人把执笔法看得非常神秘,而且论述方法也各有异;尤其随着时代变更和某些书家个人的习惯,其执笔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五指执笔法是当今一种主流性的执笔法,约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对书法教学的重视、普及以及书法创作的繁荣,很多专业人士对书法教学中继续推广五指执笔法的唯一性产生了疑问,由此入手进行探讨并阐述看法。
关键词
学书
执笔
笔
法
执笔法
分类号
G292.1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是“意相”艺术——书法艺术本质管窥
9
作者
欧阳恒忠
出处
《艺术探索》
198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文摘
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在几年前曾是一个热门课题,发表了一些文章。后来,文章虽逐渐零落了,却不绝如缕。然而,从所发掘的深度可以看出,论者正从不同角度,逐渐逼近了这一问题的核心。现象表明,我们距最终发现书法艺术本质这个真理已为时不远了。
关键词
艺术本质
问题的核心
意在笔前
中兴颂
慎终思远
执笔法
孙过庭
行草书
书谱
结字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执笔原理谈
10
作者
高洪智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5-76,共2页
文摘
学书首重执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毛笔是书法的书写工具,要能够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讲究笔的"执使"。"执"谓执笔,"使"渭用笔。执在使先,使决定于执。笔都执不好,就谈不上使。古时的这样一个故事:"
关键词
执笔法
书
法
约言
笔势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楷笔法运用之我所见
11
作者
华若帆
出处
《剧影月报》
2010年第5期129-129,共1页
文摘
笔法向来是书家看重的字眼,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大家心里或多或少有个概念,广义的来说,笔法是指执笔法和用笔法。但翻阅历代书论对笔法的论述,会使人感觉零碎,好像众说纷纭,缺乏系统的标准。不过,在这些论述中也散落着不少精辟的见地,为我们研究书学提供有利的启示。
关键词
执笔法
书论
小楷字
书
法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有法
12
作者
陈锡山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政协
出处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106-109,共4页
文摘
书艺之路是一条迢遥之路、辛苦之路、寂寞之路,但不能是曲折之路。路子不对,取法乎下,其结果必然南辕北辙。我之学书,师古而不泥古。
关键词
书艺
执笔法
有
法
传统积淀
张猛龙碑
字
法
胆巴碑
颜勤礼碑
墨
法
张黑女碑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书法的用笔
13
作者
冯怀根
出处
《剧影月报》
2003年第1期22-22,共1页
文摘
书法这门艺术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艺术性和专业性都极强的艺术。何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指毛笔写字的方法,主要讲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具体地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思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主体人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它又是高度宏扬主体精神的艺术。要学好书法,我认为首先要掌握好以下三种方法,即执笔法、运笔法和用笔法。
关键词
书
法
艺术
用笔艺术
执笔法
运笔
法
用笔
法
分类号
J292.19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颤笔、臂病与回腕高悬——何绍基书写状态考论
14
作者
林春衍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附中赣江院分校
出处
《大学书法》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文摘
何绍基的书法有多种极富个性的形式,与之相对,他亦有多处不同寻常的书写习惯。“回腕高悬”的执笔法、颤抖的用笔以及晚年的臂病,都参与造就了何氏的独特书风,考察以上三者的关系,是何绍基个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何绍基
颤笔
执笔法
书写状态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画有路书为径
15
作者
梁雪莲
出处
《中国美术》
1995年第2期43-,共1页
文摘
学画有路书为径梁雪莲在青少年朋友中有不少是书法与绘画的爱好者,其中不乏天资聪颖的未来美术人材。有些人,因为幸运地遇上了良师,终于有所成就。其余的大部分人因无名师指点,不得其门而入,或苦苦探索,走了不少弯路。为使青少年朋友们自学有方,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
有所成就
执笔法
勾
法
线描
范画
染
法
学习顺序
成组
学习方
法
由简到繁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笔阵图》相关问题探析
16
作者
郎少奇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出处
《剧影月报》
2023年第1期103-104,共2页
文摘
《笔阵图》为中国古代书论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可谓妙言要道,其流传范围广且影响深远。《笔阵图》中论述了执笔法、用笔法、笔力、笔意、书写技巧以及鉴定书法优劣等内容,对后世书家的书法理论观点有一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尤其文中的“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的主张,是“意在笔先”说的萌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针对《笔阵图》的作者争议问题进行了梳理;二是主要论述《笔阵图》的书论观点;三是以《笔阵图》为基础,后代书论对《笔阵图》的继承及发展。《笔阵图》于唐代盛传,其中对文章作者问题争议最大,众说纷纭,大体可分为四种观点:一为王羲之说.
关键词
执笔法
书
法
理论
书论
意前笔后
书写技巧
笔阵图
意在笔先
争议问题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庭坚的书学思想
17
作者
黄帅鹏
机构
吉林艺术学院
出处
《艺术家》
2021年第2期143-143,共1页
文摘
一、山谷学书“凡学书,欲先学用笔。”黄庭坚认为,笔法如同禅诗中的诗眼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明确指出用笔的方法要采用“双钩”或“回腕执笔法”,做到指实掌虚。另外,学书不能死学,他认为学习《兰亭序》不必拘泥于每一个笔画形态的限制束缚,要注重学习王羲之在作书时中锋、藏锋的笔法特点,做到意在笔先。
关键词
《兰亭序》
执笔法
书学思想
回腕
黄庭坚
意在笔先
注重学习
王羲之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洗砚说起——纪念沈尹默师
18
作者
张充和
出处
《美术之友》
2004年第3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沈尹默
曾家岩
于右任
潘伯鹰
对我说
徐道邻
五字
执笔法
谢稚柳
二王
乔大壮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士人学“碑”的用笔探索
19
作者
宋君婷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19年第3期8-11,共4页
文摘
清代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点。从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认为'北碑''南帖'各有所长,二者不可偏废,到包世臣《艺舟双楫》极力鼓吹北碑,认为《张猛龙》《龙藏寺》可与'二王'书法比肩,再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偏激地认为魏碑全是佳品,甚至乡间造像也各有其美,这些论述从理论上逐渐达到了'尊碑抑帖'的目的,直接把'碑派'推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关键词
书
法
艺术
馆阁体
执笔法
书
法
风格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铎草书——对二王草书的继承与发展
20
作者
姜寿田
出处
《书画世界》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文摘
明代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开始兴起。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思想的产生。适应思想、观念变革的需要,进步思想家李贽以其犀利的笔触对封建专制制度以及程朱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被压抑扭曲的人性、情感和人的尊严得到了应有的强调。思想艺术领域呈现出自由、活跃的局面,并最终汇合成一股追求个性解放的汹涌的浪漫主义思潮。
关键词
二王
书
法
学
王铎书
法
书风
明代中晚期
张瑞图
倪元璐
市民阶层
执笔法
进步思想家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执笔法的讨论——包世臣和黄宾虹的执笔观
荆铱迪
《美术教育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汉字硬笔书写执笔法
古永忠
《江苏教育》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苏轼三指执笔法对其书风的影响
高雪萌
《美术教育研究》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由“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想到的——关于执笔、运笔问题的思考
谭延祯
任睿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用笔的技巧(下)——执笔和运笔中的辩证法
祁毓麟
《美术大观》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书法史上应有李煜一席之地
李福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卢肇“拔镫四字法”探赜
吴聪
《宜春学院学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执笔之惑
范遵荣
《江苏教育》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书法是“意相”艺术——书法艺术本质管窥
欧阳恒忠
《艺术探索》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执笔原理谈
高洪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小楷笔法运用之我所见
华若帆
《剧影月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书法有法
陈锡山
《中国书画》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谈书法的用笔
冯怀根
《剧影月报》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颤笔、臂病与回腕高悬——何绍基书写状态考论
林春衍
《大学书法》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学画有路书为径
梁雪莲
《中国美术》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笔阵图》相关问题探析
郎少奇
《剧影月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黄庭坚的书学思想
黄帅鹏
《艺术家》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从洗砚说起——纪念沈尹默师
张充和
《美术之友》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清代士人学“碑”的用笔探索
宋君婷
《中国书画》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王铎草书——对二王草书的继承与发展
姜寿田
《书画世界》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