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扣式Li-LiFePO_4蓄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金成 周震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0-472,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FePO4蓄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表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负极和电解液对扣式Li-LiFePO4蓄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FePO4蓄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表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负极和电解液对扣式Li-LiFePO4蓄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合成的LiFePO4为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晶粒较细、粒径分布较均匀;以0.1 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8 mAh/g,50次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不小于128 mAh/g,其充放电效率在99.6%以上;以锂/铝合金作负极,LiAsF6/碳酸乙烯酯(EC)+二甲基四氢呋喃(2-MeTHF)+四氢呋喃(THF)为电解液所得扣式锂蓄电池的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FePO4蓄电池 高温固相法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磷酸铁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扣式Li-MnO_2蓄电池的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金成 梁新波 周震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为了填补微型Li-MnO2扣式蓄电池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采用掺Bi改性的锂锰复合氧化物(CDMO)作为活性物质,选用合适的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研制出了ML621型3V级扣式Li-MnO2蓄电池,具有工艺简单、放电电压稳定、内阻小、循环性好等特点,基本上... 为了填补微型Li-MnO2扣式蓄电池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采用掺Bi改性的锂锰复合氧化物(CDMO)作为活性物质,选用合适的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研制出了ML621型3V级扣式Li-MnO2蓄电池,具有工艺简单、放电电压稳定、内阻小、循环性好等特点,基本上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性能,可以用作记忆体备份电源等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Li-MnO2蓄电池 负极材料 电解液 正极材料 循环伏安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式锂离子蓄电池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崔明 南俊民 +2 位作者 杨敏杰 左晓希 薛建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结合对电池极群组结构和电解液组成的研究,制备出了4种扣式锂离子蓄电池。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电池极群组采用叠片组装结构,提升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并改善了电池的放电性能。使用加有1%(体积百分比)碳酸亚乙烯酯(VC)或1%(质量百分比)N,N-二... 结合对电池极群组结构和电解液组成的研究,制备出了4种扣式锂离子蓄电池。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电池极群组采用叠片组装结构,提升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并改善了电池的放电性能。使用加有1%(体积百分比)碳酸亚乙烯酯(VC)或1%(质量百分比)N,N-二甲基-二硫代甲酰胺丙磺酸钠(DPS)的电解液,可使电池封口化成时的厚度减少3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电池厚度超标问题。加入VC同时也可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此外,在电液中添加5%(质量百分比)的联苯或2%(体积百分比)的三乙胺后,可改善电池的过充性能。以所制备的扣式2016锂离子蓄电池为例,经过上述改进,电池的放电容量达到30mAh,0.5C充放电循环500次后容量为初始容量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极群组结构 功能添加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扣式锂离子蓄电池容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翁二娣 张超明 +2 位作者 谢远军 陈惠儿 黄志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6-427,433,共3页
锂离子蓄电池正、负极制造的传统工艺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 ,并高速搅拌成浆涂布在铝箔和铜箔上。这种工艺制造的扣式电池容量较小 ,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的要求。为了提高扣式锂离子蓄电池... 锂离子蓄电池正、负极制造的传统工艺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别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 ,并高速搅拌成浆涂布在铝箔和铜箔上。这种工艺制造的扣式电池容量较小 ,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对电池高容量的要求。为了提高扣式锂离子蓄电池的容量和功率 ,对电池的正、负极制造及装配工艺进行了研究。结论是用压膜法代替涂布法制造正、负极片的工艺 ,可增大极片的密度和比能量 ,用迭层法制造极组装配电池 ,对提高电池的容量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压膜法 迭层法 电池容量 正极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聚吡咯蓄电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嫦娥 任丽 +1 位作者 王立新 安灏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8-522,共5页
用化学聚合法合成聚吡咯/二氧化硅[PPy/(MPS-SiO2),MPS:硅烷偶联剂]复合材料,以PPy/(MPS-SiO2)复合材料作正极,锂片作负极,隔膜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PP/PE/PP)微孔复合隔膜,LiPF6/(EC-DMC-EMC)为电解质,制备了锂-聚吡咯(Li-PPy)扣式... 用化学聚合法合成聚吡咯/二氧化硅[PPy/(MPS-SiO2),MPS:硅烷偶联剂]复合材料,以PPy/(MPS-SiO2)复合材料作正极,锂片作负极,隔膜为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PP/PE/PP)微孔复合隔膜,LiPF6/(EC-DMC-EMC)为电解质,制备了锂-聚吡咯(Li-PPy)扣式蓄电池。运用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测试仪对电池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探讨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贮存性能和聚吡咯正极的充放电机理及其堆积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吡咯作正极材料是通过掺杂与脱掺杂来实现充电与放电的;正极片成型压力为20MPa,充放电电流0.2mA,充放电截止电压分别为3.8V和2.0V的情况下,放电容量以PPy计可达43.79mAh·g-1;循环30次后,容量衰减为35.48mAh·g-1,为首次放电容量的81%,库仑效率仍达94.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聚吡咯蓄电池 扣式蓄电池 电池性能 化学聚合 堆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