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由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敏 汪小勤 吕玲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当前,我国现实中并存着城市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这一模型的内容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的广义工业化的理论,中国现... 当前,我国现实中并存着城市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这一模型的内容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的广义工业化的理论,中国现阶段就业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就业问题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劳动力 乡村 迁移 工业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传岩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5,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在转移方向、转移速度和转移规模上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跨省流动与省内流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兴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6,共7页
文章通过2005年10月初进行的932份四川、广东农民工问卷调查,发现跨省流动和省内流动农民工在来源地、性别、年龄特征、文化程度、职业分布、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影响因素、生活费开支、年收入节余、工作期望、分项指标工作满意度、留城... 文章通过2005年10月初进行的932份四川、广东农民工问卷调查,发现跨省流动和省内流动农民工在来源地、性别、年龄特征、文化程度、职业分布、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影响因素、生活费开支、年收入节余、工作期望、分项指标工作满意度、留城意向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总体工作满意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该研究不支持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同时提出了农民工流动的“双拉力”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双拉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劲松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9,89,共3页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 针对中国的"农民工"现象,国外经典的人口流动理论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其原因是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基本上是一次性的转变成为城市市民,而中国由于制度的约束,这个过程需要分成两步来完成。本文在对国内学者针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理论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引入权益保护与家庭迁移因素,将托达罗模型分成两个阶段,从而完成"两阶段"转移理论的模型化构建,该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农民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两阶段”转移理论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人才“回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渝琳 李洁 《林业调查规划》 2001年第3期25-29,共5页
面对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素质低下 ,大量高素质人口流向中东部地区及社会生态环境较差的现状 ,借鉴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及投资 -收益比较分析理论 ,提出了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定价是西部地区“回流”人才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关键。
关键词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投资-收益比较分析理论 西部大开发 人力资本 投资风险 定价 人才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