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密勒氏评论报》专业新闻团队的跨界特征及效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郑保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密勒氏评论报》是由托玛斯·F·密勒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翰·B·鲍威尔(老鲍威尔)1的协助下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物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10间因美日开战而停刊。抗日战争结束后,老鲍...
《密勒氏评论报》是由托玛斯·F·密勒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翰·B·鲍威尔(老鲍威尔)1的协助下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物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10间因美日开战而停刊。抗日战争结束后,老鲍威尔的儿子约翰·W·鲍威尔(小鲍威尔)子承父业,在上海恢复《密勒氏评论报》的出版发行,直到1953年7月彻底停刊。《密勒氏评论报》在华前后共出版发行了约32年时间。刊物的英文名称6次更改,却始终沿用了一个中文名称——《密勒氏评论报》。它也是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人在华英文报刊。它的停刊,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台、港、澳除外)外文报刊历史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勒氏评论报
托玛斯
·密勒新闻专业主义
政治传播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列生
《艺术百家》
1988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当代美国文艺学专家托玛斯·芒罗在《艺术心理学:过去、现在及未来》一文中曾经这样认为:“目前,艺术心理学仍然是一个未能清楚确定的领域,正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在方法和课题上,学者们的看法有巨大分歧,他们突破了许多几乎是不...
当代美国文艺学专家托玛斯·芒罗在《艺术心理学:过去、现在及未来》一文中曾经这样认为:“目前,艺术心理学仍然是一个未能清楚确定的领域,正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在方法和课题上,学者们的看法有巨大分歧,他们突破了许多几乎是不相连接的思想界线”。这段话的确是透彻地点出了艺术心理学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逆反心态
接受美学
课题
文艺学
托玛斯
文学史
思想
文学作品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插曲
3
作者
王功璐
《电影评介》
1984年第10期30-31,共2页
在美国纽约一家剧场,瑞典小提琴家霍格先生在观众的喝彩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精彩的演奏。他以惜别的心情告诉观众,他的亲密伴奏和良师益友托玛斯先生就要告老还乡了.他以后还会来纽约演出的。久离家眷的霍格先生回到瑞典,妻子布朗斯太太带...
在美国纽约一家剧场,瑞典小提琴家霍格先生在观众的喝彩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精彩的演奏。他以惜别的心情告诉观众,他的亲密伴奏和良师益友托玛斯先生就要告老还乡了.他以后还会来纽约演出的。久离家眷的霍格先生回到瑞典,妻子布朗斯太太带儿子维利克和女儿安玛丽来到车站迎接,阁家四口又团聚了。他见到久别的妻子显得格外亲昵,兴奋地拉起小提琴以抒发内心的喜悦。小安玛丽听到爸爸拉出不协调的合弦时感到莫名其妙,便拿出爸爸拉的“插曲”的唱片放给大家听。然而,霍格先生生活中的爱情插曲竟从此开始了。欢聚之宵,霍格先生来到妻子身边兴致勃勃地谈起年轻时他们走南闯北,游览名胜的浪漫生活,他多么向往那时代的春天啊.接着他向妻子提出下次跟自已一块出去演出。布朗斯太太是个贤惠的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安
霍夫曼
先生
托玛斯
插曲
小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勒氏评论报》专业新闻团队的跨界特征及效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郑保国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文摘
《密勒氏评论报》是由托玛斯·F·密勒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翰·B·鲍威尔(老鲍威尔)1的协助下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物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10间因美日开战而停刊。抗日战争结束后,老鲍威尔的儿子约翰·W·鲍威尔(小鲍威尔)子承父业,在上海恢复《密勒氏评论报》的出版发行,直到1953年7月彻底停刊。《密勒氏评论报》在华前后共出版发行了约32年时间。刊物的英文名称6次更改,却始终沿用了一个中文名称——《密勒氏评论报》。它也是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人在华英文报刊。它的停刊,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台、港、澳除外)外文报刊历史的终结。
关键词
密勒氏评论报
托玛斯
·密勒新闻专业主义
政治传播
国际传播
分类号
G219.19 [文化科学—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2
作者
王列生
出处
《艺术百家》
1988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文摘
当代美国文艺学专家托玛斯·芒罗在《艺术心理学:过去、现在及未来》一文中曾经这样认为:“目前,艺术心理学仍然是一个未能清楚确定的领域,正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在方法和课题上,学者们的看法有巨大分歧,他们突破了许多几乎是不相连接的思想界线”。这段话的确是透彻地点出了艺术心理学的处境。
关键词
艺术心理学
逆反心态
接受美学
课题
文艺学
托玛斯
文学史
思想
文学作品
心理状态
分类号
J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插曲
3
作者
王功璐
出处
《电影评介》
1984年第10期30-31,共2页
文摘
在美国纽约一家剧场,瑞典小提琴家霍格先生在观众的喝彩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精彩的演奏。他以惜别的心情告诉观众,他的亲密伴奏和良师益友托玛斯先生就要告老还乡了.他以后还会来纽约演出的。久离家眷的霍格先生回到瑞典,妻子布朗斯太太带儿子维利克和女儿安玛丽来到车站迎接,阁家四口又团聚了。他见到久别的妻子显得格外亲昵,兴奋地拉起小提琴以抒发内心的喜悦。小安玛丽听到爸爸拉出不协调的合弦时感到莫名其妙,便拿出爸爸拉的“插曲”的唱片放给大家听。然而,霍格先生生活中的爱情插曲竟从此开始了。欢聚之宵,霍格先生来到妻子身边兴致勃勃地谈起年轻时他们走南闯北,游览名胜的浪漫生活,他多么向往那时代的春天啊.接着他向妻子提出下次跟自已一块出去演出。布朗斯太太是个贤惠的妻子。
关键词
玛丽安
霍夫曼
先生
托玛斯
插曲
小姐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密勒氏评论报》专业新闻团队的跨界特征及效用
郑保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王列生
《艺术百家》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插曲
王功璐
《电影评介》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