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打孔技术土壤入渗特征比较
- 1
-
-
作者
杨轶博
郑志荣
刁兆岩
贺晶
苏德荣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2-668,共7页
-
基金
我国北方荒漠化防治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本底调查评价(2020年生态环境部委托业务项目)。
-
文摘
研究深入探讨了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打孔技术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旨在通过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容重,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渗透能力,从而促进水分的保持和植物根系的发育。通过设置3种不同打孔密度(不打孔、10 cm×10 cm、20 cm×20 cm)和3种生物量类型(高、中、低),利用双环入渗野外实测方法进行土壤入渗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打孔处理方式和生物量类型对土壤入渗速率及累积入渗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高生物量样地表现出更高的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速率。此外,通过Ka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G-P综合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拟合,Kastiakov模型在拟合土壤入渗速率方面表现最优,为预测土壤入渗速率提供了可靠的模型支持。这些发现不仅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侵蚀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打孔处理
土壤入渗
模型
呼伦贝尔草原
-
Keywords
perforation treatment
soil infiltration
model
Hulunbuir Grassland
-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