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永非 刘永江 +2 位作者 秦涛 孙巍 臧延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1-2955,共25页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早、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依次为334Ma(早石炭世中期)与316Ma(晚石炭世早期)。早石... 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其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对增生造山作用的指示。早、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依次为334Ma(早石炭世中期)与316Ma(晚石炭世早期)。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 O2及Al2O3含量,铝指数均大于1. 1,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相对较低的Rb/Ba及Rb/Sr比值反映出砂屑岩等贫泥质成分岩石为其原始岩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不同岩石类型脱水熔融实验也证明其成岩岩浆来源于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大量正的εHf(t)值和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37~1048Ma)说明原始成岩岩浆来源于较为年轻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少量负的εHf(t)值和较为古老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268~1863Ma),说明成岩岩浆中也有少量古老前寒武纪壳源物质的参与。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石的岩浆结晶温度在800~850℃之间。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未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岩浆来源于石榴子石稳定区之上,具中等地壳深度的变玄武岩部分熔融。同时其正的εHf(t)值(2. 1~8. 9)和较为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701~1094Ma)说明年轻下地壳物质也参与了原始岩浆的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较差,熔融作用发生于H2O不饱和的条件下。早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说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最晚在早石炭世中期之前已经开始碰撞缝合。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则与古洋盆闭合之后碰撞拼贴板块之间因造山作用而引发的"后碰撞"相关。中亚造山带在新元古代至寒武纪及晚古生代时期均经历了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除水平增生外,垂向增生也是一种重要增生方式,增生机制主要通过"二阶段增生"模式实现。前期俯冲板片的断离下沉或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导致的幔源岩浆上升在增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热量,而且提供了新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赉特旗地区 石炭纪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增生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五家户幅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
2
作者 秦涛 臧延庆 +4 位作者 司秋亮 马永非 孙巍 汪岩 钱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2-22,共11页
内蒙古五家户幅(L51E007011)1:50 000地质图是遵循《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规范要求,采用造山带填图技术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1:200 000及1:250 000区调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物化遥资料,填制完成的重要成果图件。本... 内蒙古五家户幅(L51E007011)1:50 000地质图是遵循《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规范要求,采用造山带填图技术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1:200 000及1:250 000区调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物化遥资料,填制完成的重要成果图件。本次调查工作采用岩性+构造方式进行填图,详细刻画了5期侵入岩浆活动历史及成分变化特征,在早白垩世岩体划分和图面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性;厘清了中生代火山岩的活动时序,查明了火山盆地的物质组成及充填序列;非正式填图单元中元古界宋两家子片岩(Pt_(2)sl)确立了大兴安岭中段存在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非正式填图单元巨宝屯火山岩(C_(1)jb)矿化蚀变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图幅空间数据库数据内容包含2个非正式填图单位,7个正式填图单位、5期岩浆事件,以及78个岩石化学分析数据,17个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140 MB。空间数据库全面记录了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系统表达了本次调查的新成果新认识,资料准确详实,信息丰富,检索方便快捷,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矿产勘探及基础地质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扎赉特旗地区 五家户幅 1:50000 L51E007011 地质图 空间数据库 侵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