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手风琴式运动与开合构造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姜春发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69,共3页
-
文摘
黄汲清于1966年提出的“手风琴式运动”,在地质界逐步流行并形成开合理念。到20世纪80年代,经四个研究群体的共同努力创建了“开合构造”。从“手风琴式运动”的提出到“开合构造”的创建,以及“开合构造研究组”的成立,清楚显示出一条前进的里程。“手风琴式运动”既是“开合构造”的基础,又贯穿前进的全过程;而开合构造则是“手风琴式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是手风琴式运动概念发展的新里程碑。
-
关键词
手风琴式运动
开合构造
槽台转化
洋陆转化
-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新疆准噶尔造山带多旋回开合构造特征
被引量:46
- 2
-
-
作者
梁云海
李文铅
李卫东
-
机构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纸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
-
文摘
新疆准噶尔造山带是位于西伯利亚与塔里木两大陆壳之间的多旋回造山带,是古亚洲洋的主要部分。该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早期形成的克拉通基底上裂解、扩张成洋的,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旋回手风琴式开合运动,此开彼合,首尾衔接,几经洋陆转化,由一系列沟弧盆体系挤压拼贴到一起,于石炭纪末最终固结成新的古亚洲大陆。成陆后并不稳定,在中—新生代时期仍有强烈的活动性与造山过程,表现为发育多时期的蛇绿岩、多时期的造山花岗岩和多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
-
关键词
多旋回
手风琴式运动
此开彼合
首尾衔接
造山作用
准噶尔造山带
-
Keywords
polycycle
accordion-style movement
orogeny
Junggar orogenic belt
-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开合构造概述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姜春发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0-207,共8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典型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研究>项目(1212010310701)资助
-
文摘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盛行,原生洋观点成为当时的主流。但根据中国的地质实际发现,中国古生代及其以来代表洋壳的蛇绿岩似乎都是元古宙陆壳裂开的产物,随之提出表明再生洋观点的手风琴式运动及岩石圈开合的理念,并逐步发展成为开合构造。本文简述了开合构造的由来和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状,读者从中可了解开合构造的概貌。
-
关键词
手风琴式运动
开合构造
开合旋回
开合序列
开合成矿
构造迁移
-
Keywords
accordion movement
opening-closing tectonics
opening-closing cycle
opening-closing se-ries-opening-closing mineralization
tectonic migration
-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