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29
1
作者 庞启雄 张朝驹 白红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Mcbridge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骨密度。结果:根据经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质功能恢复情况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要好,且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要小;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密度下降速度要明显快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且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应在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老年骨质疏松性 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彭涛 马玉龙 +1 位作者 宋得夫 杨毅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26-130,共5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儿童 克氏针内固定 前臂石膏固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后位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樊晓臣 翁柳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8-1039,共2页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骨的脆性增加.轻微外力或者跌倒即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尤以女性多见。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3种方法进行治疗,... 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骨的脆性增加.轻微外力或者跌倒即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尤以女性多见。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3种方法进行治疗,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石膏固定治疗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旋后位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切开复位固定 固定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