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小林 侯晓宇 +7 位作者 叶钊 钟鑫 蒋仁庆 代薇薇 杜文琼 雷艳 江尧 宗兆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设计并制作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的与爆炸性武器致伤机制接近的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需求设计并建立大动物爆炸伤致伤平台,包括致伤场地和致伤保护装置。根据猪... 目的设计并制作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控的与爆炸性武器致伤机制接近的猪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观察损害控制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需求设计并建立大动物爆炸伤致伤平台,包括致伤场地和致伤保护装置。根据猪腹壁距爆炸源的距离分为A、B和C组,距离分别为1.6 m、1.2 m和0.8 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头猪随机分配入A、B和C组。用设计制作的装置固定,高速钢球模拟爆炸性武器的爆炸破片,建立腹部爆炸伤模型。分别检测并记录猪致伤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术中开腹探查猪的受伤情况,并完成相应损害控制手术,术后移入观察帐篷观察6 h。记录各时间点猪的存活情况。统计并观察猪腹部伤情和损害控制手术效果。结果设计并制作了大动物爆炸致伤保护装置。同样爆炸当量下,A组和B组爆炸结束时存活率均为100%,A组有1头猪死于麻醉过量,术中无动物死亡,B组1头猪术中因大出血死亡。C组有2头猪爆炸结束时即刻死亡,2头猪于术中死亡,1头于术后观察30 min内死亡。A组动物伤情总体较轻,有30%猪肝、脾、胃、肠等2个及以下器官出现3处以下伤情,B组猪90%以上有3个以上器官出现4处以上联合伤,C组伤情较重,40%猪有4个以上器官出现8处以上联合伤,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爆炸致伤后每组猪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异常,与爆炸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趋势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PLT、HGB等指标也明显降低,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本研究共27头猪早期复苏成功,并行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除1头因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均于观察6 h内存活。结论在设定的距离和爆炸当量下,利用设计的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能够建立可重复的稳定性好的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手术模型,适用于实验研究或模拟手术训练,利用该模型进行损害控制手术效果好,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装置 手术模型 损害控制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动物模型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榕 毛忠南 +3 位作者 支晓东 宋雪霞 李莎莎 张世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2-1232,共11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含从轻度认知障碍到全面痴呆的一系列疾病,可由不同原因的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引起。建立适宜的动物模型对于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动物模...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含从轻度认知障碍到全面痴呆的一系列疾病,可由不同原因的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引起。建立适宜的动物模型对于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完美模拟VCI的发病机制。目前的VCI造模以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或闭塞为主流方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手术方法的涌现,为研究这一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景。本综述就VCI非手术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模型机制、模型特点进行讨论,为研究者选择更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手术动物模型 建模方法 模型机制 模型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Gs的手术质量评价模型在儿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季巍 曹喆 +4 位作者 刘晓星 石磊 李敬东 王菲 罗毅 《中国医院》 2019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儿外科手术因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手术质量控制与评价困难。考虑到手术难度与手术质量的评价和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设计构建新型儿外科手术质量评价模型,用于评估儿外科手术质量。方法:将疾病严重度(severity of illness,SOI)作为... 目的:儿外科手术因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手术质量控制与评价困难。考虑到手术难度与手术质量的评价和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设计构建新型儿外科手术质量评价模型,用于评估儿外科手术质量。方法:将疾病严重度(severity of illness,SOI)作为手术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查阅相关文献,历史数据回顾分析,初步确定SOI评估指标,采用网络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将合并手术及合并症对手术结局的影响纳入模型,参考APR-DRGs为每种疾病和手术赋予权重。通过真实数据校正模型中各因子的β系数。结果:模型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予以应用,用于比较8个手术科室间的手术复杂度和手术质量评分,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儿外科手术评价模型基于疾病严重度、手术难度、院内资源消耗度的手术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为实现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间的儿外科手术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外科 手术分级 手术质量 疾病严重度 手术质量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模型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浩 关艳玲 +3 位作者 张雨 刘倩 魏伟 马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1-1207,共7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介导肝内小胆管的破坏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存在。由于获取人体组织标本的困难和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在了解该病的发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介导肝内小胆管的破坏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的存在。由于获取人体组织标本的困难和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目前,在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方面进展有限。近些年来,一些独特的小鼠模型被先后报道,这些小鼠模型显示出类似于人类PBC的血清学、生化和组织学特征。该文对各种PBC的小鼠模型进行综述,详细介绍各种小鼠PBC模型特点和形成机制,并讨论它们在PBC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为研究PBC的发病机制和开发PBC的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小鼠模型 手术模型 药物诱导模型 抗原免疫模型 基因自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