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关静微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7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150例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利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150例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利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情况。结果护理前,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0.3±2.6)、(53.8±4.3)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0.9±3.1)、(53.3±3.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8.2±2.8)、(36.7±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6±3.5)、(46.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手术室非全身麻醉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干预 被引量:6
2
作者 梅佳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麻醉科收治的98例择期手术的非全身麻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 目的探讨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麻醉科收治的98例择期手术的非全身麻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意象对话技术辅助下的心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平均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3.7%(41/49)明显比对照组61.2%(30/49)高(P<0.05)。结论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意象对话技术辅助下的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 心理干预 措施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2期4192-4192,共1页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采用非全身麻醉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38)与B组(38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采用非全身麻醉的7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38)与B组(38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GCQ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降低、GCQ评分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AS评分降低幅度和GCQ评分升高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手术室非全身麻醉 负性情绪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