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脂固定化手性联萘酚-钛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恒山 粟武 +3 位作者 刘大学 杨晓武 达朝山 王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524-1526,共3页
A new polymer supported BINOL ligand(4)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anchoring binaphthyl molecule(3) to aminoethylated polystyrene through a procedure of 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 The key compound ( R ) 2,2 dihydr... A new polymer supported BINOL ligand(4)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anchoring binaphthyl molecule(3) to aminoethylated polystyrene through a procedure of 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 The key compound ( R ) 2,2 dihydroxy 1,1 binaphthyl 3 carboxylic acid(3) was prepared from R BINOL by protection of hydroxyl groups and then reaction with n butyllithium followed by carboxylation.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BuLi, (3) was obtained in 55% overall yield. Ligand (4) was prepared through condensation of (3) with aminoethylated polystyrene in the presence of DCC and HOBt and found to have a loading of 0.40 mmol/g (by mass increase). The linkage between binaphthyl and aminoethylated polystyrene was indicated by a new absorption in IR spectrum of (4) at 1 644 cm -1 in comparing with what of the polystyrene. By mixing (4) with Ti(OiPr) 4 in dry CH 2Cl 2, a complex was easily prepared and this complex was found to be an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catalyst in asymmetric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ldehydes. Optical active alcohols with up to 82% e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symmtric addition with high chemical yields when 20% of (4) was used. And when benzaldehyde was used as substrate, we found that enantioselectivity increased obviously when the amount of (4) used in reaction increased from 5% to 20%;decreased the load of BINOL in ligand (4) reduced the ee of addition product; and R form of products was resulted.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加成反应 手性萘酚-催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Ⅱ)-BINAP型手性催化剂的合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流星 宋华付 +2 位作者 王玉生 陈玉岩 丁绍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9-280,共2页
在国内外原有Ru(Ⅱ) BINAP合成工艺的基础上,对其起始原料和关键步骤进行了改进。以经过拆分后的联萘酚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偶联反应和络合反应等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手性催化剂,总收率达到74%。其中在合成BINAP这一关键步骤中... 在国内外原有Ru(Ⅱ) BINAP合成工艺的基础上,对其起始原料和关键步骤进行了改进。以经过拆分后的联萘酚为起始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偶联反应和络合反应等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手性催化剂,总收率达到74%。其中在合成BINAP这一关键步骤中,选用了更为易得的NiCl2·(PPh3)2作为催化剂,并对关键的后处理工作做了改进,此步反应进行平稳且收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催化剂 萘酚 Ru(Ⅱ)-BIN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O-烷基-β-环糊精涂渍手性固定相分离联萘酚类对映异构体 被引量:10
3
作者 阮源萍 张雪曼 陈安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367,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2,6 二 O 烷基 β 环糊精涂渍手性固定相,反相色谱模式研究联萘酚类对映异构体拆分.采用2,6 二 O 戊基 β 环糊精涂渍SymmetryC8柱,甲醇 水(体积比60∶40)流动相,联萘酚对映体的容量因子分别为9.11和10.92,分离选择性为1.... 利用自行研制的2,6 二 O 烷基 β 环糊精涂渍手性固定相,反相色谱模式研究联萘酚类对映异构体拆分.采用2,6 二 O 戊基 β 环糊精涂渍SymmetryC8柱,甲醇 水(体积比60∶40)流动相,联萘酚对映体的容量因子分别为9.11和10.92,分离选择性为1.19,分离度为1.55.联萘酚 2′ 甲氧基和联萘酚 3,3′ 二甲酸对映体在2,6 二 O 戊基 β 环糊精涂渍柱上也得到较好的拆分.出峰顺序均为S 构型在前,R 构型在后.β 环糊精疏水空腔对萘环的包络作用和环糊精端口羟基与萘羟基的氢键作用可能是手性拆分机理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O-烷基-β-环糊精 手性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 对映体分离 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联萘酚锂盐催化下三甲基硅氰与芳香醛的对映选择加成反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大学 汪权 +2 位作者 张立臣 达朝山 王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1-602,共2页
A series of aromatic cyanohydrins and their O silyl eth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rimethylsilylcyan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using a catalyst generated in situ from optically active R (+) 1,1 2 bisnaphthol with... A series of aromatic cyanohydrins and their O silyl ether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rimethylsilylcyan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using a catalyst generated in situ from optically active R (+) 1,1 2 bisnaphthol with n butyl lithium. Mandelonitrile was prepared in an isolated yield 70% with more than \{e.e.\} =60%. The effect of solvents 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on enantioselectiv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映选择合成 三甲基硅氰 芳香氰醇 芳香醛 加成反应 手性萘酚锂盐 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胺配合物催化1,1’-联-2-萘酚氧化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宋继国 宋化灿 +2 位作者 谭端明 杨绮琴 许遵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2-萘酚 -胺配合物 循环伏安法 催化剂 电还原性质 催化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树状结构手性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青华 杨夕强 +2 位作者 刘国华 陈晓闽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4-277,共4页
报道了树状结构的手性联二萘酚 ( BINOL)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 R) -2 ,2′-二羟基 -1 ,1′-联萘 -3,3′-二羧酸与末端为氨基的 Frechet聚芳醚型树状分子经缩合反应 ,以中等产率得到 0~ 3代的树状... 报道了树状结构的手性联二萘酚 ( BINOL)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 R) -2 ,2′-二羟基 -1 ,1′-联萘 -3,3′-二羧酸与末端为氨基的 Frechet聚芳醚型树状分子经缩合反应 ,以中等产率得到 0~ 3代的树状分子配体 ,用 1 H NMR,IR和 MALDI-TOF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这些树状手性配体与 Ti( OPri) 4在无水甲苯溶液中形成的配合物是二乙基锌对醛不对称加成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树状分子载体的体积对催化剂的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以邻氯苯甲醛为底物时 ,反应的对映选择性随树状分子代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结构 手性萘酚衍生物 合成 催化性能 不对称催化 不对称加成 二乙基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喹啉类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岩 黄晓斌 +1 位作者 申秀民 张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由樟脑和喹啉衍生的手性催化剂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 ,产率最高可达到 94 .6 % ,光学产率 (e .e .)最高可达到 75 .9% .在Diels Alder反应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选择性 ,产率最高可达到 90 % ,e .e .最高达到 ... 由樟脑和喹啉衍生的手性催化剂在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 ,产率最高可达到 94 .6 % ,光学产率 (e .e .)最高可达到 75 .9% .在Diels Alder反应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选择性 ,产率最高可达到 90 % ,e .e .最高达到 2 8.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 喹啉 手性催化剂 二乙基 对映选择性加成 DIELS-ALDER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性添加剂对手性锌催化不对称硼氢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恒山 王朝阳 +1 位作者 潘英明 谢建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0-62,共3页
使用二乙基锌制备手性联萘酚-锌催化剂,用于催化硼烷对苯乙酮的不对称硼氢化,在仅使用30%配体的情况下,对映选择性可达53%ee.在进一步研究非手性添加剂三乙基胺(Et3N)和四甲基乙二胺(TMEDA)对该手性锌催化的不对称硼氢化反应的影响时发... 使用二乙基锌制备手性联萘酚-锌催化剂,用于催化硼烷对苯乙酮的不对称硼氢化,在仅使用30%配体的情况下,对映选择性可达53%ee.在进一步研究非手性添加剂三乙基胺(Et3N)和四甲基乙二胺(TMEDA)对该手性锌催化的不对称硼氢化反应的影响时发现,非手性添加剂对手性锌催化的不对称硼氢化有不利影响,这一结果提示手性锌催化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与手性锌催化的不对称硼氢化反应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联萘酚-锌催化剂 不对称硼氢化反应 手性添加剂 三乙基胺 四甲基乙二胺 反应机理 不对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氧化锌为锌源的手性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其用于联糠醛外消旋体的选择性吸附
9
作者 王翠杰 高煜 +3 位作者 李星林 赵无垛 于阿娟 张书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6-521,共6页
通过使用氧化锌代替传统的金属无机盐为锌源,制备了手性金属-有机骨架(CMOF)[Zn(L-mal)(H2O)2]n并对其手性分离性能进行了考察。将ZnO和L-苹果酸按物质的量之比1∶1溶于水中,在室温下静置24 h即可得到[Zn(L-mal)(H2O)2]n。以100 mg[Zn(L... 通过使用氧化锌代替传统的金属无机盐为锌源,制备了手性金属-有机骨架(CMOF)[Zn(L-mal)(H2O)2]n并对其手性分离性能进行了考察。将ZnO和L-苹果酸按物质的量之比1∶1溶于水中,在室温下静置24 h即可得到[Zn(L-mal)(H2O)2]n。以100 mg[Zn(L-mal)(H2O)2]n为吸附剂,将250μL 1 g/L的联糠醛外消旋体加入其中,并以4.5 mL异丙醇和1 mL甲醇为萃取剂和洗脱剂进行选择性吸附实验,最终滤液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n(L-mal)(H2O)2]n对R-联糠醛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其对映体过量(ee)值为20%。该工作为CMOF的绿色制备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并拓展了其在手性分离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分离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 氧化 糠醛外消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轴手性3-醛基联萘酚荧光探针对胺类化合物的手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大亮 张春 +3 位作者 韦思平 王平 尤强 王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26,共6页
合成具有C1对称轴的3-醛基-1,1′-联-2-萘酚荧光探针,该探针在Zn2+的存在下和手性二胺或手性氨基酸相互作用后,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560nm处,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且荧光增强强度对不同手性结构的二胺或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对映... 合成具有C1对称轴的3-醛基-1,1′-联-2-萘酚荧光探针,该探针在Zn2+的存在下和手性二胺或手性氨基酸相互作用后,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560nm处,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且荧光增强强度对不同手性结构的二胺或氨基酸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的能力。尤其针对1,2-二苯基乙二胺而言,与文献报道的3,3′-二醛基-1,1′-联-2-萘酚(C2对称轴荧光传感器)进行荧光识别的效果相比,其对映选择性识别的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醛基萘酚 荧光传感器 荧光增强 手性识别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制备6位溴单取代1,1′-联-2-萘酚的方法
11
作者 袁小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317-319,共3页
利用引入的强吸电子基团钝化萘环而控制单溴代反应后再脱去该强吸电子基团的方法,制备了(R)和(S)构型的6位溴单取代1,1′-联-2-萘酚,其对映体纯度高达99%ee。该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产物光学纯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 1 1'--2-萘酚 手性配体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手性固定相对联萘酚对映体的拆分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思佳 贾欣 +5 位作者 孙慧斌 金建闻 庞丽 陈政 杜斌 张振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联萘酚对映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HIRALPAKIC柱(250mm×4.6mm,5μm)对联苯酚对映体进行拆分,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60∶40~95∶5,V∶V)和正己烷∶无水乙醇(60∶4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联萘酚对映体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HIRALPAKIC柱(250mm×4.6mm,5μm)对联苯酚对映体进行拆分,流动相为正己烷∶异丙醇(60∶40~95∶5,V∶V)和正己烷∶无水乙醇(60∶40~95∶5,V∶V);柱温15~35℃,流速0.4~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nm。根据拆分结果确定最佳色谱条件。结果:手性分离的最佳色谱条件为正己烷∶无水乙醇=80∶20(V∶V),流速0.8mL/min,柱温25℃,联萘酚对映体在6min内分离度达到2.43。结论:CHIRALPAKIC柱可以快速、高效地拆分联萘酚对映体,该方法可用于联萘酚的分离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光学纯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三(3 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 萘酚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羟基-1,1′-联萘合成方法综述 被引量:34
13
作者 沙耀武 陈瑞 《精细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综述了 2 ,2′ 二羟基 1,1′ 联萘 (联萘酚 )的合成方法 ,包括外消旋体的合成以及手性合成。参考文献 5
关键词 2 2′-二羟基-1 1′- 萘酚 合成方法 综述 外消旋体 手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表面聚合联萘胺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娜 宋瑞娟 +3 位作者 富玉 石宏宇 龙远德 黄天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采用(R)-(+)-1,1′-联萘2,2′-二胺(DABN)作为手性单体,以键合在3-氨基硅胶上的4,4′-偶氮-二(4-腈基)戊酸(ACVA)作为引发剂,通过直接引发表面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HPLC刷型手性固定相(CSP-a).采用庚烷-醇-有机调节剂-有机酸为流动相... 采用(R)-(+)-1,1′-联萘2,2′-二胺(DABN)作为手性单体,以键合在3-氨基硅胶上的4,4′-偶氮-二(4-腈基)戊酸(ACVA)作为引发剂,通过直接引发表面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HPLC刷型手性固定相(CSP-a).采用庚烷-醇-有机调节剂-有机酸为流动相,在柱温30℃和UV254nm检测条件下实现了在CSP-a上联萘酚衍生物、3,5-二硝基苯甲酰-氨基酸甲酯和乙酯以及一种反式环氧乙烷衍生物对映体的色谱拆分,考察了有机调节剂和有机酸对样品在CSP-a上拆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SP-a对于π-酸及π-碱类化合物都有明显拆分效果,三氟醋酸调节作用优于冰醋酸,流动相中加入CH2Cl2和CHCl3可增强保留,改善分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固定相 1 1′-萘2 2′-二胺 对映体拆分 萘酚衍生物 DNB-氨基酸酯 环氧乙烷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整体柱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5
作者 欧俊杰 董靖 +2 位作者 吴明火 孔亮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在常规不锈钢色谱管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5S,11S)-特罗格尔碱(S-TB)的印迹整体柱。考察了流动相中添加不同量的醋酸和水对分离的影响,结合台阶梯度洗脱模式在S-TB整体柱上实现了对TB消旋体的快速分离。另外,... 在常规不锈钢色谱管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5S,11S)-特罗格尔碱(S-TB)的印迹整体柱。考察了流动相中添加不同量的醋酸和水对分离的影响,结合台阶梯度洗脱模式在S-TB整体柱上实现了对TB消旋体的快速分离。另外,以碱性单体2-二甲基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DAMA)为功能单体,在毛细管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毛细管分子印迹整体柱,用于在毛细管电色谱(CEC)中对消旋体1,1′-联-2-萘酚(BNL)进行手性分离。结果表明,以DAMA为功能单体可以制备其他酸性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而扩大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在CEC分离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整体柱 高效液相色谱 电色谱 手性分离 特罗格尔碱 1 1’--2-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