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人尿中美芬妥英对映体的含量及其在代谢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彤炜 曾苏 +1 位作者 阮宏强 陈枢青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8-410,共3页
采用手性毛细管色谱柱和FID检测器建立了人尿中美芬妥英(MP)对映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尿样用二氯乙烷提取,用酸、碱洗涤得以纯化,测得各对映体的最低检测限为60μg/L。在115~690μg/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 采用手性毛细管色谱柱和FID检测器建立了人尿中美芬妥英(MP)对映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尿样用二氯乙烷提取,用酸、碱洗涤得以纯化,测得各对映体的最低检测限为60μg/L。在115~690μg/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6.5%,S-MP的平均回收率为74.41%,R-MP的平均回收率为73.78%。并以MP为探针药物,对32名志愿者的尿样进行了MP氧化代谢分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毛细管色谱 美芬妥英 代谢分型 尿液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μm C18固定相的制备及在手性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鲁阳芳 汪慧 +3 位作者 王桂明 王彦 谷雪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制备了粒径为1μm的无孔C18固定相,并将其应用在手性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中用以分离对映体。以改良的Stber法先合成粒径为1μm的无孔二氧化硅微球,后采用二次硅烷化方法制备出1μm C18固定相。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为平台,通过考察影响分... 制备了粒径为1μm的无孔C18固定相,并将其应用在手性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中用以分离对映体。以改良的Stber法先合成粒径为1μm的无孔二氧化硅微球,后采用二次硅烷化方法制备出1μm C18固定相。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为平台,通过考察影响分离的各因素,确定了最佳拆分条件:乙腈/5 mmol/L pH 4.0乙酸铵缓冲液(20/80,v/v),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浓度15 mmol/L,泵流速0.03 mL/min,分离比约300∶1,施加电压2kV。本研究采用的二次硅烷化方法提高了C18的键合量。和毛细管液相色谱相比,4种药物在加压毛细管模式下有更好的分离效果,柱效最高为19万理论塔板数/m。盐酸安非他酮、盐酸克伦特罗、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艾司洛尔对映体的分离度分别为1.55、2.82、1.69、1.70。该研究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以及微米级填料在手性色谱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μm无孔C18固定相 二次硅烷化 手性加压毛细管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胺还原氨化制乙二胺反应液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果宋 韦志明 +1 位作者 雷朝快 李华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1-712,720,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胺还原氨化制乙二胺反应液中乙醇胺、乙二胺、哌嗪及二乙烯三胺的含量。选择手性色谱柱,程序升温及乙二醇内标物作为色谱条件,在此条件下各种物质能很好地分离,该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5~0.38mg·L^(-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醇胺还原氨化制乙二胺反应液中乙醇胺、乙二胺、哌嗪及二乙烯三胺的含量。选择手性色谱柱,程序升温及乙二醇内标物作为色谱条件,在此条件下各种物质能很好地分离,该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5~0.38mg·L^(-1),在3个浓度水平上加入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86.4%~115.5%,相对标准偏差(n=5)为0.55%~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 手性毛细管色谱 乙二胺 乙醇胺 乙二醇内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