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链带有手性基团的聚半胱氨酸-b-聚环氧丙烷-b-聚半胱氨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1
作者 来兰梅 赵文献 +1 位作者 刘瑛 刘保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67-170,174,共5页
首次合成了侧链带有手性基团的聚半胱氨酸-b-聚环氧丙烷-b-聚半胱氨酸嵌段共聚物。首先炔丙基溴和L-半胱氨酸反应,合成了S-炔丙基-L-半胱氨酸,产物与三光气反应,合成S-炔丙基-N-羧基-L-半胱氨酸-环内酸酐(NCA);然后用大分子引发剂双端... 首次合成了侧链带有手性基团的聚半胱氨酸-b-聚环氧丙烷-b-聚半胱氨酸嵌段共聚物。首先炔丙基溴和L-半胱氨酸反应,合成了S-炔丙基-L-半胱氨酸,产物与三光气反应,合成S-炔丙基-N-羧基-L-半胱氨酸-环内酸酐(NCA);然后用大分子引发剂双端氨基聚环氧丙烷引发S-炔丙基-N-羧基-L-半胱氨酸-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制得了聚环氧丙烷-聚(S-炔丙基-L-半胱氨酸)嵌段共聚物;最后由N3-L-亮氨酸与共聚物侧链上的炔键发生Click反应,制得了侧链连有手性基团的嵌段共聚物。用1H NMR、IR、GPC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所得嵌段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手性基团 NCA 开环聚合 CLICK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手性基团的β-二酮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2
作者 原现瑞 郭炳南 朱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含手性基团的β-二酮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方法合成三种新的含手性碳原子的β-二酮,1-对辛(壬、癸)氧基联苯基-3-3′-甲基戊基-1,3-丙二酮,及它们的铜(Ⅱ)配合物.确定化学结构后,通过在偏... 目的研究含手性基团的β-二酮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方法合成三种新的含手性碳原子的β-二酮,1-对辛(壬、癸)氧基联苯基-3-3′-甲基戊基-1,3-丙二酮,及它们的铜(Ⅱ)配合物.确定化学结构后,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相变观察以及作DSC分析,研究β-二酮及其铜(Ⅱ)配合物的相态变化.结果三种β-二酮配体均呈现双变S相液晶,而它们的铜(Ⅱ)配合物却没有表现出液晶性质.结论随着1-对烷氧基联苯基-3-3′-甲戊基-1,3-丙二酮配体的3位基团增大,它们的铜配合物的液晶性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酮 手性基团 Β-二酮 铜配合物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的手性β-二酮铜(Ⅱ)配合物合成及性质 Ⅰ.(+)双[1-对烷氧基苯基-3-对-(2′-甲基丁氧基)苯基-1,3-丙二酮]合铜(Ⅱ)
3
作者 原现瑞 郭炳南 朱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335,共3页
本文合成了一类新的含手性基团的β-二酮铜(Ⅱ)配合物,双[1-对烷氧基苯基-3-对-(2′甲基丁氧基)苯基-1,3-丙二酮]合铜(Ⅱ),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比旋光度测定确定了结构。通过偏光显微镜下相变观察及DSC图... 本文合成了一类新的含手性基团的β-二酮铜(Ⅱ)配合物,双[1-对烷氧基苯基-3-对-(2′甲基丁氧基)苯基-1,3-丙二酮]合铜(Ⅱ),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比旋光度测定确定了结构。通过偏光显微镜下相变观察及DSC图谱,证实这些配合物没有液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手性基团 配合物 二酮 合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芳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双[1-对烷氧基联苯基-3-对-(2′-甲基)丁氧基苯基-1,3-丙二酮]合铜(Ⅱ)
4
作者 原现瑞 郭炳南 朱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6期611-614,共4页
手性芳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双[1-对烷氧基联苯基-3-对-(2′-甲基)丁氧基苯基-1,3-丙二酮]合铜(Ⅱ)*原现瑞郭炳南**朱湛(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北京100081)关键词手性基团β... 手性芳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双[1-对烷氧基联苯基-3-对-(2′-甲基)丁氧基苯基-1,3-丙二酮]合铜(Ⅱ)*原现瑞郭炳南**朱湛(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北京100081)关键词手性基团β二酮铜(Ⅱ)配合物中图分类号O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基团 Β二酮 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有机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手性拆分膜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媛 藏雨 +4 位作者 徐亮 吴云峰 雷天阳 崔嘉 谢禹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5,共7页
随着光学纯化合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手性分离的研究在医药、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膜分离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节能技术,具有连续操作、易于放大、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大规模拆分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大多... 随着光学纯化合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手性分离的研究在医药、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膜分离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节能技术,具有连续操作、易于放大、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大规模拆分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大多数一维聚合物手性分离膜的选择性与通量之间呈反向关系,且耐溶剂性差,导致分离性能不稳定,通量较低。有机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永久孔隙率,对有机溶剂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合成过程中引入手性官能团制备出手性材料可以实现在手性分离膜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多孔材料 手性 手性基团 对映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圆偏振发光液晶材料
6
作者 张茂鑫 乔世一 +4 位作者 张翱 方一 廖瑞娟 张春秀 于海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5-1321,共17页
圆偏振光是光矢量端点轨迹为圆的光,它在传播时光矢量的大小不变而振动方向随相位而改变。通常,非偏振光首先通过偏振片转化为线偏振光,再通过λ/4波片分解为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这一物理过程所获得的圆偏振光能量损耗一般超过50%。而... 圆偏振光是光矢量端点轨迹为圆的光,它在传播时光矢量的大小不变而振动方向随相位而改变。通常,非偏振光首先通过偏振片转化为线偏振光,再通过λ/4波片分解为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这一物理过程所获得的圆偏振光能量损耗一般超过50%。而通过构筑聚集诱导发光手性液晶分子直接获得圆偏振光,可以获得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大的不对称因子,有效降低了能量损耗。因此,聚集诱导发光手性液晶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基团修饰手性液晶分子的设计与合成,以及手性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体系掺杂向列相液晶这两类方法,综述了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聚集诱导发光液晶分子结构设计和聚集态的形成对圆偏振发光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这种新型光学材料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圆偏振发光液晶材料 手性液晶基团 不对称因子 荧光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