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我国早期阶级社会农业与手工业社会化分工的几点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希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51-55,87,共6页
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曾普遍发生过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化分工,思格斯曾作出高度的评价:“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生产的不断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 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曾普遍发生过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化分工,思格斯曾作出高度的评价:“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生产的不断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的劳动力的价值;在前一阶段上刚刚产生并且是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现在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本质的组成部分。”恩格斯认为,由于这次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奴隶制得以正式确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业奴隶 社会化分工 手工业部门 阶级社会 宗族 自然分工 姓氏 氏族社会 商品交换关系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商代社会的奴隶——兼谈殉人和人牲的社会身份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兴林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4期83-86,共4页
商代是奴隶社会,但对于当时的奴隶这个阶层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到底哪些人是奴隶,很有辨析的必要。下面结合殉人和人牲的社会身份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众”和“众人”不是奴隶从7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对商代社会性质研究的... 商代是奴隶社会,但对于当时的奴隶这个阶层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到底哪些人是奴隶,很有辨析的必要。下面结合殉人和人牲的社会身份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众”和“众人”不是奴隶从7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对商代社会性质研究的深入,关于卜辞中“众”与“众人”的社会身份也出现了五六种说法,其中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奴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身份 手工业奴隶 人牲 奴隶社会 卜辞 古史研究 奴隶 生产奴隶 战俘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荣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1期36-42,共7页
二千多年来,一直被反动的统治阶级尊为“圣人”的孔子,究竟是个什么人?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论民族自决权》)。
关键词 孔子 奴隶主贵族 奴隶制社会 手工业奴隶 统治阶级 公元前 奴隶制国家 论语 劳动人民 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世界上古史和中世纪史的断限问题——兼与张德生 吴象生 陈正飞等同志商榷
4
作者 刘明翰 王阁森 《文史哲》 1963年第3期76-82,共7页
目前在关于世界通史的分期问题中,最困难和最复杂的,是世界中世紀史的上限問題。对于世界上古史和中世紀史的断限,資产阶級史学一向是把沒有統一标准的假说杂然并陈的。現代資产阶級史学家們甚至极力抹煞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界綫,... 目前在关于世界通史的分期问题中,最困难和最复杂的,是世界中世紀史的上限問題。对于世界上古史和中世紀史的断限,資产阶級史学一向是把沒有統一标准的假说杂然并陈的。現代資产阶級史学家們甚至极力抹煞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界綫,根本否定奴隶制社会阶段的存在,或者把奴隶制和封建制說成是前后顛倒、反复出現的偶然現象。在1960年第十一屆国际历史学家大会上,資产阶級学者公开否认历史分期的可能和必要,甚至断言人类历史只能分为基督誕生前和后两大时期,而不能分为上古、中世紀等阶段。可見,資产阶級史学絕不可能解决历史分期和断限問題。我国对世界上古史和中世紀史的传統分期法,是以公元五世紀西欧封建制的产生作为断限的。近几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制国家 封建制度 上古史 奴隶制社会 历史分期 中国封建社会 断限 分期问题 公元前 手工业奴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