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4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力 常亚青 湛垚垚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14-20,共7页
扇贝(Pectinidae)是海洋软体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也是全球养殖规模较大的经济物种之一。扇贝分级是扇贝养殖过程、初加工处理以及扇贝定价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情况,本研究结合扇贝的用途和市场需求,从... 扇贝(Pectinidae)是海洋软体类动物的代表性物种,也是全球养殖规模较大的经济物种之一。扇贝分级是扇贝养殖过程、初加工处理以及扇贝定价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国内外扇贝分级标准与装备研究情况,本研究结合扇贝的用途和市场需求,从扇贝分级标准和分级装备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人工、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装备在扇贝分级应用中的优势和短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扇贝分级装备创新、提高扇贝分级效率、促进扇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pectinidae) 分级标准 分级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分布和水分状态分布的扇贝柱蛋白质加热变性数值模拟
2
作者 石启龙 刘静 赵亚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247,共9页
蛋白质变性是影响扇贝柱热加工(干燥、真空低温慢煮、高温烹饪等)制品品质的关键点,构建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模型,揭示蛋白质变性及其与水分状态的相关性,对于调控扇贝柱热加工制品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 蛋白质变性是影响扇贝柱热加工(干燥、真空低温慢煮、高温烹饪等)制品品质的关键点,构建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模型,揭示蛋白质变性及其与水分状态的相关性,对于调控扇贝柱热加工制品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获得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参数;基于温度分布与水分状态分布,对扇贝柱蛋白质加热变性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探究扇贝柱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扇贝柱肌球蛋白初始变性温度32.50℃,完全变性温度55.00℃;肌动蛋白初始变性温度51.25℃,完全变性温度77.50℃。超声波(ultrasonic,US)预处理导致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都提高了3.75℃,进而提高了扇贝柱热稳定性。随着蛋白质变性程度增加,强结合水(T_(2b))和弱结合水(T_(21))弛豫时间在小范围内波动(T_(2b) 0.19~0.25 ms,T_(21)1.38~2.97 ms),不易流动水(T_(22))和自由水(T_(23))弛豫时间减少;T_(22)所占比例显著降低,T_(2b)和T_(21)比例略有增加,而T_(23)比例基本保持恒定状态。相比于对照组,US预处理导致T_(22)弛豫时间及其所占比例降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蛋白变性程度与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及其所占比例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监测扇贝柱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可无损、快速评估扇贝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加热变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超声波 蛋白质变性 动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低场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缩醛磷脂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陈姝帆 付雪媛 +5 位作者 王长伟 杜芬 刘楚怡 冯晓梅 曹婉秀 唐庆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12-221,共10页
本研究分析扇贝缩醛磷脂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的潜在作用。C57BL/6J雄性小鼠分别喂食低脂饲料、高脂饲料、低脂饲料+扇贝缩醛磷脂、高脂饲料+扇贝缩醛磷脂(记为低脂组、高脂组、低脂+扇贝缩醛磷脂组和高... 本研究分析扇贝缩醛磷脂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发挥的潜在作用。C57BL/6J雄性小鼠分别喂食低脂饲料、高脂饲料、低脂饲料+扇贝缩醛磷脂、高脂饲料+扇贝缩醛磷脂(记为低脂组、高脂组、低脂+扇贝缩醛磷脂组和高脂+扇贝缩醛磷脂组)。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16S rRNA测序等技术,评估扇贝缩醛磷脂对小鼠生长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肠道通透性、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扇贝缩醛磷脂可降低肝脏指数和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扇贝缩醛磷脂还可改善小鼠肠道通透性,表现为降低血清中脂多糖含量,并减少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进入循环水平。同时,扇贝缩醛磷脂能够维持小鼠回肠结构形态,增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这可能与扇贝缩醛磷脂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有关,包括缓解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恢复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提高肠道上皮屏障完整性,以及增加闭锁小带蛋白和闭锁蛋白的表达。扇贝缩醛磷脂可以显著调节高脂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有益菌(Colidextribacter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的增殖。综上,扇贝缩醛磷脂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屏障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缩醛磷脂 高脂饮食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扇贝闭壳肌营养品质及呈味特征评价
4
作者 许晓蓝 王治军 +4 位作者 陈忠琴 谭明堂 林海生 高加龙 曹文红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5,共9页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4种扇贝闭壳肌的营养品质和呈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检测4种扇贝闭壳肌的基...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4种扇贝闭壳肌的营养品质和呈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检测4种扇贝闭壳肌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综合氨基酸评价进行营养品质的比较;同时,对比分析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有机酸和有机碱含量的差异,并利用味觉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进行呈味特征对比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华贵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营养品质优于其他两种扇贝。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以华贵栉孔扇贝最高(65.66),其次分别为虾夷扇贝(64.51)、海湾扇贝(64.09)、墨西哥湾扇贝(56.20)。在呈味方面,华贵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的鲜味优于其他两种扇贝。4种扇贝中甜菜碱、琥珀酸、乳酸、腺苷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的味觉活性值均大于1,对扇贝的鲜甜味有重要贡献;味精当量分析表明华贵栉孔扇贝的鲜味强度最高,达到5.73 g MSG/100 g,其次分别为海湾扇贝(4.31 g MSG/100 g)、墨西哥湾扇贝(3.02 g MSG/100 g)和虾夷扇贝(1.96 g MSG/100 g)。该研究为探究不同品种扇贝闭壳肌的营养品质和呈味特征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为扇贝在食品和调味品产业中的加工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营养品质 氨基酸 呈味特征 5'-核苷酸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规则曲面的海湾扇贝定向上料系统设计
5
作者 朱海亮 王家忠 +1 位作者 孔德刚 邢雅周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前,海湾扇贝红外加热开壳取贝柱前多采用人工上料,上料准确率及生产效率低。扇贝的不规则曲面是实现自动化上料的难点所在,对海湾扇贝自动化定向上料系统进行设计。首先,传送带运输的扇贝到达识别区时,视觉系统通过RANSAC算法对扇贝... 目前,海湾扇贝红外加热开壳取贝柱前多采用人工上料,上料准确率及生产效率低。扇贝的不规则曲面是实现自动化上料的难点所在,对海湾扇贝自动化定向上料系统进行设计。首先,传送带运输的扇贝到达识别区时,视觉系统通过RANSAC算法对扇贝耳缘所呈直线进行拟合,确定海湾扇贝耳部朝向。其次,通过传送带及编码器反馈的数据实现图像信息坐标到机器人坐标的转化,根据机器人末端运动轨迹信息确定实际抓取位置。最后,根据扇贝壳呈不规则曲面并具有多条放射肋的特性,确定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抓取方式。利用Box-Behnken进行多因素交互试验分析,得到吸盘直径为20 mm、抓取点为扇贝中心线上距背缘为0.23倍壳高处、真空发生器的输入气压为0.6 MPa时,抓取成功率最高。根据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抓取成功率为95.80%,理论值和实际结果吻合良好,平均抓取时间为1.6 s。耳部朝向识别的成功率达到95.33%,上料系统上料总成功率为91.67%,研究结果可为扇贝自动化加工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Delta机器人 定向上料 耳部朝向 响应面 末端执行器 视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miR-375_1的靶基因鉴定及在精子发生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瑞琦 陈越 +3 位作者 李茜茜 黄晓婷 张志峰 秦贞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57,146,共11页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验证了其靶向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RT-qPCR定量结果显示,miR-375_1在栉孔扇贝性腺发育周期中具有显著的雌雄表达差异及动态变化;软件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确定,miR-375_1能够调控包括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且与bmi1基因的作用更显著;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i1基因信号定位于精细胞和精子。研究结果表明,miR-375_1可能在栉孔扇贝精子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调控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基因参与精子成熟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微小RNA miR-375_1 bmi1基因 精子发生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湾扇贝杂交选育系F_(2)代的现实遗传力
7
作者 卢怡凝 展建强 +5 位作者 司志恒 李腾 张元 张柯馨 方家熙 刘志刚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评估墨西哥湾扇贝野生群体与扇贝“渤海红”正交后代黑白壳色速生选育系育种效果,在正交一代中采用黑白壳色为首选,5%最大壳长为二选的育种策略,获得选育系F_1,再以相同方法获得“选F_(2)”。以F_1自繁获得的“非选F_(2)”为对照,研... 为评估墨西哥湾扇贝野生群体与扇贝“渤海红”正交后代黑白壳色速生选育系育种效果,在正交一代中采用黑白壳色为首选,5%最大壳长为二选的育种策略,获得选育系F_1,再以相同方法获得“选F_(2)”。以F_1自繁获得的“非选F_(2)”为对照,研究“选F_(2)”当代遗传获得及各经济性状现实遗传力。试验结果显示:“选F_(2)”存活率相较于“非选F_(2)”无显著性差异,但“选F_(2)”各生长性状均显著优于“非选F_(2)”(P<0.05),其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闭壳肌质量和软体质量当代遗传获得分别为8.29%、6.65%、10.26%、20.72%、33.98%和25.91%,变异系数分别为7.01%、8.46%、8.50%、14.80%、26.32%和15.98%;选育系各生长性状现实遗传力为0.41~0.47,均属高等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对杂交选育F_1代开展壳长选育可带来显著的遗传进展,选育效果显著,且F_(2)代仍有较大继续选育的潜力,试验结果为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的进一步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扇贝“渤海红” 杂交选育 遗传获得 变异系数 现实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opecten属海湾扇贝和紫扇贝的寿命调控机制
8
作者 张泽斌 姜楠 +2 位作者 唐永政 王春德 卢霞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海洋双壳贝类在全球渔业与水产养殖中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Argopecten属海湾扇贝(A.irradians)(<14个月)和紫扇贝(A.purpuratus)(7~10 a)不完全生殖隔离,但在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各自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导致了二者不... 海洋双壳贝类在全球渔业与水产养殖中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Argopecten属海湾扇贝(A.irradians)(<14个月)和紫扇贝(A.purpuratus)(7~10 a)不完全生殖隔离,但在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各自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导致了二者不同的寿命周期,为研究寿命演化机制提供了独特材料。IIS通路(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是机体从生长、代谢到生殖和寿命等生命过程的关键信号传导途径,是第一个被发现且得到广泛验证的衰老调控信号通路。本文从遗传和环境角度综述了IIS通路在两种Argopecten属扇贝寿命决定中的潜在机制。遗传变异导致IIS通路核心基因不同的蛋白酶活性及磷酸化水平,而环境胁迫下IIS通路调控、抗氧化和DNA修复、代谢调节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Argopecten属扇贝寿命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pecten属扇贝 寿命 IIS通路 营养限制 电离辐射 基因组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扇贝破损检测模型
9
作者 李响 高国栋 +1 位作者 张为 李龙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4,共10页
为了解决现有扇贝(Pectinidae)破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速度慢、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采用基于改进的YOLOv8扇贝破损检测方法。首先,该算法在主干网络引入FasterNet轻量化网络结构,减少模型参数量,降低了模型权重文件大小,同时提升了检测速... 为了解决现有扇贝(Pectinidae)破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速度慢、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采用基于改进的YOLOv8扇贝破损检测方法。首先,该算法在主干网络引入FasterNet轻量化网络结构,减少模型参数量,降低了模型权重文件大小,同时提升了检测速度;其次,使用C2f_Faster模块替代neck部分的C2f模块,进一步减少模型参数量和提高检测速度;随后在网络关键部位引入BiFormer注意力机制,提升特征提取能力,并采用Inner-IoU损失函数加速预测框的收敛,提高其回归精度。结果表明,mAP@0.5达到98.8%,mAP@0.5∶0.95为86.2%,FPS为44.22帧,该模型比原模型分别提升了3%、8.3%和6.35帧,改进后的模型大小为5.6 MB,准确率为95.5%,召回率97.7%。本研究表明,改进后模型YOLOv8-FFB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用于扇贝破损检测工作,研究结果为扇贝加工工艺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破损检测 YOLOv8 轻量化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热方式对焙烤扇贝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10
作者 杨昊铮 曹俊皓 +3 位作者 曲杨 李倩睿 王珍 李秀霞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2,共8页
比较微波、蒸制和水煮3种复热方式对焙烤扇贝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制复热焙烤扇贝硬度(2391.87 g)、弹性(0.829 mm)和蒸煮损失率(44.64%)均显著高于其他复热方式(P<0.05)。水煮复热焙烤扇贝的组织弹性、多汁性和色泽感官得... 比较微波、蒸制和水煮3种复热方式对焙烤扇贝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制复热焙烤扇贝硬度(2391.87 g)、弹性(0.829 mm)和蒸煮损失率(44.64%)均显著高于其他复热方式(P<0.05)。水煮复热焙烤扇贝的组织弹性、多汁性和色泽感官得分更高,黄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复热方式(P<0.05),水分分布均匀,可以更好地保持结合水和自由水。3种复热方式对焙烤扇贝风味有显著影响,微波复热产生的醛类物质如正辛醛(44.45μg/kg)、正戊醛(35.39μg/kg)、异戊醛(15.71μg/kg)含量较高,可赋予焙烤扇贝水果香和杏仁香气;水煮复热产生的乙酸乙酯(27.91μg/kg)含量较高,提供甜味;蒸制复热产生的十八烷醛(60.64μg/kg)和罗勒烯(29.73μg/kg)含量较高,呈现辛辣和草木香气。综上所述,水煮复热在保持水分方面表现优越,微波复热能够带来果香和坚果香气,蒸制复热则带来草木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复热方式 品质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拖网捕捞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明智 赵梓轩 +3 位作者 刘鹰 卢宏博 杨君德 张媛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扇贝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扇贝生产国。然而,中国扇贝捕捞技术与装备相对落后,存在捕捞效率低、碎贝量高,以及造成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捕捞技术与装备对于推动扇贝增养殖型海洋牧... 随着扇贝增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扇贝生产国。然而,中国扇贝捕捞技术与装备相对落后,存在捕捞效率低、碎贝量高,以及造成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等突出问题。因此,开发环境友好型捕捞技术与装备对于推动扇贝增养殖型海洋牧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扇贝捕捞的主要技术和装备类型,包括扫荡式、挖掘式、防误捕式、水动力式和抽吸式捕捞技术,以及配套的机械化卸贝装置,通过比较分析,评估在基础研究、捕捞效率、结构设计、生态影响等方面的优缺点及实际应用效果;梳理了中国扇贝捕捞技术装备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环境友好型捕捞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可通过生态惊扰机理研究和环境友好型装备研发,集成智能化监测管理与控制技术,实现渔业智能化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中国扇贝增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 拖网捕捞 研究进展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扇贝幼体培育环境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12
作者 陈硕 钱宇星 +5 位作者 王欣毅 李阔 熊彧可 栾宇航 张国琛 张寒冰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为提高扇贝幼体培育成活率,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的扇贝幼体培育环境监测调控系统,由水质监测、视频监视、智能控制和远程服务中心组成,实现了对扇贝幼体培育环境的远程智能监控。该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中心... 为提高扇贝幼体培育成活率,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的扇贝幼体培育环境监测调控系统,由水质监测、视频监视、智能控制和远程服务中心组成,实现了对扇贝幼体培育环境的远程智能监控。该系统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中心,通过ModBus协议采集水质数据,实现了溶氧、水温和液位的实时监测;视频监视采用萤石云平台,实现了对培养锥水位和扇贝幼体培育状态的监视;采用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实现溶氧和水温的智能控制;应用层开发了Web和Android应用端。整个系统组网采用WiFi无线网络模块,接入阿里云平台,通过搭建的服务器管理程序,用户可以通过Web和Android应用端远程浏览培育环境数据。搭建试验系统,并对通讯稳定性、数据准确性、Web应用端分别进行测试,整个系统通讯成功率达到99%以上,溶氧平均相对测量误差为±0.074 mg/L,水温平均相对测量误差为±0.079℃。研究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循环水扇贝幼体培育的需求,为扇贝育苗产业提供装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幼体培育 监控 溶氧 水温 液位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化扇贝多糖结构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
13
作者 胡美辰 周宇轩 +3 位作者 段珺婕 王海波 赵前程 李智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目的】为了改善扇贝多糖的生物活性,明确海洋贝类多糖的构效关系。【方法】以扇贝多糖为原料,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多糖,对其基本成分、结构、抗氧化活性、免疫活性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硫酸酯化扇贝多糖SSP... 【目的】为了改善扇贝多糖的生物活性,明确海洋贝类多糖的构效关系。【方法】以扇贝多糖为原料,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多糖,对其基本成分、结构、抗氧化活性、免疫活性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硫酸酯化扇贝多糖SSP1、SSP2的硫酸根质量分数分别为22%、32%,且主要由葡萄糖组成,是一种不具有三螺旋结构的α-吡喃环酸性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SSP1、SSP2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经硫酸酯化修饰后多糖的免疫活性较弱。【结论】经硫酸酯化修饰后扇贝多糖结构发生改变,提高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随硫酸根质量分数的增加,清除能力增强并降低了原有多糖的免疫活性,但对细胞无毒副作用。该研究为硫酸酯化改善扇贝多糖的生物活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酯化扇贝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thepsin B在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中表达规律的研究
14
作者 杭雲娜 孙红妍 +6 位作者 唐安琪 毛俊霞 田莹 王许波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探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B)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应答才女虫(Polydora)侵染中的分子功能,本研究进行了虾夷扇贝CatB基因(PyCatB)的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分析,解析了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中PyCatB的酶... 为探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atB)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应答才女虫(Polydora)侵染中的分子功能,本研究进行了虾夷扇贝CatB基因(PyCatB)的基因组鉴定、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分析,解析了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中PyCatB的酶活性变化特征和基因表达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yCatB基因全长为9 267 bp,包含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其cDNA长度为1 219 bp, 5′UTR长度为103 bp, 3′UTR长度为9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PyCatB预测含有N端信号肽、前肽Propeptide C1和肽酶peptidase C1A cathepsin B 3个保守功能域;此外还具有催化三联体结构(Cys116、His284、Asn304)、Gln110氧阴离子孔、GCNGG基序及C194~C205固定残基片段形成的特征性闭塞环,这些结构对PyCatB的催化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各物种CatB的进化地位与生物进化地位一致;酶活性分析显示,感染才女虫虾夷扇贝外套膜组织的CatB酶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扇贝;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闭壳肌外,PyCatB在健康虾夷扇贝成体各组织中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研究发现,PyCatB基因参与广泛的生理过程;PyCatB在患病虾夷扇贝的外套膜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均要显著高于健康扇贝,但在健康和患病扇贝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推测PyCatB主要通过外套膜组织参与虾夷扇贝的免疫应答过程进而抵御才女虫的侵染。本研究为虾夷扇贝应答才女虫侵染机制的解析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才女虫病 组织蛋白酶B 酶活性 表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opecten属扇贝种间杂交后代育性决定机制
15
作者 于铁英 宁军号 +1 位作者 卢霞 王春德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1,共13页
贝类对全球渔业发展和人类生计至关重要,其产量约占世界海水养殖产量的56%。雌雄同体型Argopecten属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和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是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贝类,二者的种间杂交后代表... 贝类对全球渔业发展和人类生计至关重要,其产量约占世界海水养殖产量的56%。雌雄同体型Argopecten属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和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是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贝类,二者的种间杂交后代表现出极显著的生长优势,具有巨大的育种潜力。然而,两者的绝大多数杂交后代都表现为不育,限制了杂交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规模化应用。本文从遗传和环境角度综述了两种Argopecten属扇贝种间杂交不育的潜在机制。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突变、异常核质相互作用、表观遗传修饰失调以及环境因子温度变化引起的能量供应不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缺陷、高水平的细胞凋亡和活性氧水平以及配子的发生和成熟受阻可能是导致Argopecten属扇贝种间杂交不育的关键原因。此外,EGFR基因也在杂交贝的育性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为揭示扇贝种间杂交不育的决定机制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并为贝类的规模化杂交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有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不育 雌雄同体 Argopecten属扇贝 细胞凋亡 能量缺陷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扇贝糜水浴热诱导凝胶形成规律及性能分析
16
作者 王一帆 黄思佳 +4 位作者 林禹帆 范馨茹 马永生 赵前程 李萌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74-183,共10页
为研究扇贝糜热诱导凝胶性能,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闭壳肌为原料,采用一段式(75、85、95、115、121℃)和二段式(35+95、45+95、55+95℃)水浴热诱导方式制备8组扇贝糜凝胶,测定其蛋白结构、质地和微观结构变化,并基于国际吞... 为研究扇贝糜热诱导凝胶性能,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闭壳肌为原料,采用一段式(75、85、95、115、121℃)和二段式(35+95、45+95、55+95℃)水浴热诱导方式制备8组扇贝糜凝胶,测定其蛋白结构、质地和微观结构变化,并基于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框架(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IDDSI)对添加外源物的贝糜凝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随一段式热诱导温度的升高,蛋白总巯基含量呈下降趋势,而45+95℃样品组显著性高于95℃样品组(P<0.05);热诱导导致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改变,α-螺旋、β-转角减少,β-折叠增加,无规则卷曲无显著变化,热诱导组中95℃样品表面疏水性最高,而45+95℃样品最低;贝糜热诱导凝胶的质构、凝胶强度、持水力和白度差异显著(P<0.05),45+95℃条件下贝糜凝胶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凝胶强度及持水性均最高;二段式热诱导更有利于贝糜形成致密、连续的微观网络结构;45+95℃贝糜凝胶符合IDDSI框架6级软质型及一口量产品特征,添加黄原胶、卡拉胶、TG酶、魔芋粉、蛋清均会显著(P<0.05)改善其持水性和蒸煮损失率,且添加2.5%黄原胶与添加5%黄原胶+2%卡拉胶的2组贝糜凝胶符合IDDSI框架中5级细馅型产品特征,添加2.5%黄原胶+1.5%卡拉胶的贝糜凝胶符合6级产品特征,均适用于吞咽困难人群。综上所述,海湾扇贝贝糜凝胶化过程易受热诱导方式的影响,45+95℃条件下形成的贝糜凝胶性能最强但质地偏软,结合卡拉胶和黄原胶可开发出适合吞咽困难患者不同需求的扇贝贝糜凝胶制品,为新型扇贝贝糜制品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热诱导 凝胶特性 蛋白结构 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框架(IDDSI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标记定量技术的不同壳色虾夷扇贝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7
作者 唐安琪 原畅梓 +6 位作者 杭雲娜 毛俊霞 王许波 田莹 郝振林 丁君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壳色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TMT(tandem mass tags,串联质量标签)标记定量技术,对两种不同壳色虾夷扇贝(褐色和白色)外套膜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虾夷扇贝外套膜中鉴定获得可信蛋... 为探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壳色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TMT(tandem mass tags,串联质量标签)标记定量技术,对两种不同壳色虾夷扇贝(褐色和白色)外套膜组织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虾夷扇贝外套膜中鉴定获得可信蛋白5 177个,其中在两种壳色扇贝间显著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343个,其中在白色个体中上调和下调表达分别为187、156个;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黑色素合成、钙离子调控及神经调控相关功能和通路在DEPs中显著富集,推测它们在虾夷扇贝壳色的形成及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免疫相关功能和分子通路也显著富集,表明两种壳色扇贝间很可能存在免疫差异。本研究为虾夷扇贝壳色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据,为以壳色为目的性状的贝类抗病良种培育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壳色 蛋白质组学 黑色素合成 钙离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贝:海洋中的瑰宝
18
作者 宋鑫鑫 《中国水产》 2025年第9期48-49,共2页
扇贝作为“水八珍”之一,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本文多维度介绍扇贝的种类、生活习性、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多种烹饪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扇贝。古人曰:“干贝峻鲜,无物可以伦比,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 扇贝作为“水八珍”之一,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本文多维度介绍扇贝的种类、生活习性、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多种烹饪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扇贝。古人曰:“干贝峻鲜,无物可以伦比,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我国食用贝类历史悠久,三国时期沈莹所撰《临海水土异物志》便有炙食江珧柱的记载。自清代始,以扇贝为原料加工的“干贝”位列“水八珍”之中。《本草从新》言:江珧柱有“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的药用价值。现代研究也表明,扇贝中的牛磺酸和多种氨基酸对人体免疫系统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者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八珍 种类 烹饪方法 生活习性 海洋瑰宝 扇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州湾海湾扇贝养殖期水质变化调查及最佳养殖密度筛选
19
作者 李汶荟 王林栋 施娜娜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2期192-193,共2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山东莱州湾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养殖期间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养殖密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三种不同养殖密度的海湾扇贝进行对比试验,每月监测水质指标,试验结束后测定扇... 本研究旨在探讨山东莱州湾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养殖期间的水质变化情况,探究不同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养殖密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三种不同养殖密度的海湾扇贝进行对比试验,每月监测水质指标,试验结束后测定扇贝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养殖水域的水质条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不同养殖密度对海湾扇贝的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低养殖密度有助于促进海湾扇贝的生长发育,过高的养殖密度会显著抑制扇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莱州湾 海湾扇贝 养殖密度 水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
20
作者 董玮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9期112-113,共2页
海湾扇贝是国内四大人工养殖贝类之一,该文结合实际经验,说明了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养殖区选址、筏架系统设计、苗种选择与投放、生态调控与生产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分析了生产效益,给相关工作者提供... 海湾扇贝是国内四大人工养殖贝类之一,该文结合实际经验,说明了海湾扇贝-刺参筏式综合养殖模式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养殖区选址、筏架系统设计、苗种选择与投放、生态调控与生产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分析了生产效益,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刺参 筏式综合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