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小层划分与对比——以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Es_3^(2+3)亚段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海东 王红 +3 位作者 陈少勇 李志华 王海考 夏秋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4,共4页
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该类型地层具有物源多、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新钻井受地面平台位置限制出现斜度大、钻遇油层变化快差异大等问题,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井区后续注采调控效果。文中基于层序... 南堡凹陷高123X2井区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该类型地层具有物源多、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新钻井受地面平台位置限制出现斜度大、钻遇油层变化快差异大等问题,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井区后续注采调控效果。文中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通过精细对比新钻井沉积旋回、物性及流体等特征,利用地层真厚度校正法,结合高分辨率地震反演资料,完成了研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2+3亚段(Es32+3)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工作,确保了各井分层统一,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沉积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旋回特征 地层真厚度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坳陷陡坡英台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储层特征研究通过鉴定
2
作者 常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4-74,共1页
由我院勘探系王子文副教授等人完成的松辽盆地拗陷陡坡英台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储层特征研究于1991年6月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主持的技术鉴定。该项成果通过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实际资料,以及分析、化验和鉴定结果,较详细地研... 由我院勘探系王子文副教授等人完成的松辽盆地拗陷陡坡英台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储层特征研究于1991年6月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主持的技术鉴定。该项成果通过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实际资料,以及分析、化验和鉴定结果,较详细地研究并阐述了松辽盆地英台扇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及其储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研究 扇三角洲沉积 拗陷 沉积环境 陆相湖盆 技术鉴定 子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及应用——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晓华 周伟 +3 位作者 肖大志 袁凌荣 张晓禹 朱金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58,共7页
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利用密井网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建立了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分析研究,将研究区流沙港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细分为5种微相类型,这些微相砂体有6种叠置模式。对现代扇三角洲沉积考... 以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为例,利用密井网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考察,建立了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分析研究,将研究区流沙港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细分为5种微相类型,这些微相砂体有6种叠置模式。对现代扇三角洲沉积考察的定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辫流坝长宽比为1.65~4.25,辫流坝与辫状水道宽度比为0.65~5.00,该数据为刻画实际地下地质体的展布提供了重要依据。扇三角洲地质知识库显示,辫状水道宽厚比为150~200,辫流坝宽厚比为170~220,分支水道宽厚比为180~230,河口坝宽厚比为400~545。依据地质知识库数据,研究区注水井部署方案将注采井距定在420~800 m,现场实施该方案后注水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知识库 扇三角洲沉积 现代沉积 密井网 流沙港组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nda盆地(印尼)古近系Zelda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钟大康 朱筱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前人认为Sunda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本文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组合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古近系渐新统Zelda段主要为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Zelda段沉积早期还发育代表盆... 前人认为Sunda盆地古近系Talang Akar组Zelda段主要为河流沉.本文通过对岩心的岩性序列与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形态组合与地震反射特征的系统研究,认为古近系渐新统Zelda段主要为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Zelda段沉积早期还发育代表盆地快速下沉阶段的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深湖以及浊积扇沉积.详细论述了Zelda段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平面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Sunda盆地 古近系 ()三角洲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部斜坡上的扇-三角洲沉积
5
作者 林志强 《海洋地质动态》 1986年第10期21-22,共2页
西湖凹陷是东海浙东坳陷内最主要的次一级凹陷,位于浙东坳陷东部,面积约四万多平方公里。据1984年前在该区所作的地震地质调查,认为第三纪时期在西湖凹陷边缘以及西部斜坡发育着一些扇沉积,其间堆积了很厚的粗粒沉积物,若有盖层条件,即... 西湖凹陷是东海浙东坳陷内最主要的次一级凹陷,位于浙东坳陷东部,面积约四万多平方公里。据1984年前在该区所作的地震地质调查,认为第三纪时期在西湖凹陷边缘以及西部斜坡发育着一些扇沉积,其间堆积了很厚的粗粒沉积物,若有盖层条件,即形成有希望的油气圈闭。去年十一月已钻的平湖二井中,在晚渐新世地层连续取芯三次,验证了西部斜坡确实存在有扇-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坳陷 西湖凹陷 -三角洲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天海 许多年 +3 位作者 吴涛 关新 谢再波 陶辉飞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准确识别扇三角洲各沉积相的展布特征对多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和大量钻井、测井资料,采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和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沙湾凹陷百口泉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沙湾凹陷百口泉组可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和数个五级层序,且3个四级层序分别对应百口泉组的3个层段,五级层序受短期沉积旋回控制,分别对应不同的沉积微相。②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变化更为敏感,能量高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值区对应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低能量区对应滨浅湖亚相。③百一段和百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面积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百三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增大,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为典型的水进退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性较好,被滨浅湖亚相的泥质岩所覆盖,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④研究区百口泉组扇体规模大、物源近,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潜在的有利成藏区,是油气资源规模发现的重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砂砾岩 古地貌 沉积 缓坡浅水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百口泉组 三叠系 沙湾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冬玲 鲍志东 +1 位作者 王建伟 杨文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广泛发育三角洲相。其下部在研究区东北部以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夹滑动浊流沉积为特征,西部以扇三角洲沉积为特征,在中部两者交汇叠加。二段上部在东北部和西部都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研...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广泛发育三角洲相。其下部在研究区东北部以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夹滑动浊流沉积为特征,西部以扇三角洲沉积为特征,在中部两者交汇叠加。二段上部在东北部和西部都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研究区中部交汇叠加。三工河组二段砂岩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为有利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控制了砂体的储集性能,成岩作用对砂岩储集性的改造并不强烈。二段下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及扇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具有大孔中渗的特点,为Ⅰ、Ⅱ类储层;上部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及前缘席状砂微相,具中孔、中、低渗的特点,为Ⅱ和Ⅲ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工河组 下侏罗统 中部 储层特征 沉积 三角洲前缘 扇三角洲沉积 三角洲 浊流沉积 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 储集性能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辫状河 东北部 研究区 曲流河 河道 席状砂 发育 下部 西部 叠加 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昆仑山前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惠良 沈扬 +5 位作者 张荣虎 李玉文 杨晓宁 刘胜 邱斌 杨芝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性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沿昆仑山前分布一套逾千米厚的下白垩统碎屑岩,岩性以浅红色中、细砂岩,褐红色砂砾岩、砾岩为主,夹浅红色泥岩和薄层浅灰色细砂岩。按生物组合及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5个岩性段。第1段为灰绿色泥岩段,沉积环境以湖相和前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第2段为砂砾岩段,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3段为含砾粗砂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第4段为细砂岩夹泥岩段,沉积环境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第5段为泥岩夹砂岩段,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环境由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向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演化,沉积厚度达10 0 0余米。构造背景为强烈拉张的构造环境,是断陷盆地发育的重要时期。中、细砂岩达70 %以上,砂岩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孔隙度10 %~2 0 % ,渗透率(1~10 0 0 )×10 -3 μ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白垩统 石油地质意义 昆仑山 西南部 沉积相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 沉积环境 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沉积 红色泥岩 岩性特征 生物组合 河道沉积 湖相沉积 沉积厚度 构造环境 构造背景 盆地发育 孔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夏景生 刘晓 +5 位作者 李文华 张博明 文雯 李赫 樊蓉 薛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1,共10页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地震资料新一轮处理和精细解释,结合岩—电响应特征,共识别出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4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7、SQ8、SQ9)。以三级层序内部相对稳定的水进面和岩性突变面为界进行高... 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地震资料新一轮处理和精细解释,结合岩—电响应特征,共识别出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4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3个三级层序(SQ7、SQ8、SQ9)。以三级层序内部相对稳定的水进面和岩性突变面为界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进一步划分出12个四级层序或体系域的地层单元。在对研究区物源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岩心相、测井相精细研究,共识别出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体系。并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了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其中扇三角洲平原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靠近物源口附近;而扇三角洲前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域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湖泊沉积体系 南堡凹陷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相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明海会 金振奎 +2 位作者 李清作 曲延明 陈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安棚油田深层系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录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类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特征,认为该区深层系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并将其划分为上扇、中扇、下扇、扇缘,扇外为半... 以安棚油田深层系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录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类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特征,认为该区深层系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并将其划分为上扇、中扇、下扇、扇缘,扇外为半深湖深湖,并建立了深层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中扇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下扇、扇缘等微相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棚油田 深层系 控制作用 油气分布 泌阳凹陷 扇三角洲沉积 沉积相特征 岩心分析 动态资料 沉积模式 分布关系 含油气性 沉积相带 有利相带 油气聚集 相标志 储集层 基础 物性 测井 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地震沉积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查明 李秀鹏 +1 位作者 曾洪流 杨俊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2,19,共6页
以地震沉积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和单井相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并总结乌夏地区三叠系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90°相位地震资料与岩性相关性较好,90°相... 以地震沉积学为主要方法,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和单井相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中下二叠统沉积相发育特征,并总结乌夏地区三叠系的沉积过程。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中下三叠统90°相位地震资料与岩性相关性较好,90°相位地震资料主要同相轴与地质上砂泥岩层对应一致;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下切谷等沉积;乌夏地区三叠纪百口泉组时期发育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体系,克拉玛依组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三叠系 地震沉积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勇 陈世悦 +1 位作者 王桂萍 孟宪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111,共5页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阐明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并进行了有利区带的预测。结果表明,白垩纪后...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阐明了沉积相带的平面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并进行了有利区带的预测。结果表明,白垩纪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车排子地区发生沉降,在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差异沉积明显。受湖平面变化、古地貌、物源供给和古气候的控制,古近纪紫泥泉子组沉积时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安集海河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增大,物源主要来自北方,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向北缩进,研究区南部广泛发育滨浅湖沉积。地层发育受沉积特征的控制,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造-岩性圈闭是研究区下步的勘探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扇三角洲沉积演化车排子地区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凝析气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广权 孙兵 +1 位作者 杨小松 贾跃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针对龙凤山地区高含油致密低渗凝析气藏在储层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的沉积体系,明确了影响气藏的主控因素,落实了有... 针对龙凤山地区高含油致密低渗凝析气藏在储层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的沉积体系,明确了影响气藏的主控因素,落实了有效储层发育区域,结合流体PVT实验分析,确定了营四砂组气藏类型。在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践经验,针对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凝析气藏高含油的特征,首先修正了凝析气藏相关气藏工程的分析方法,其次考虑气井反凝析、最小携液、最大极限压差等因素,计算合理产量和生产压差。综合分析认为合理井距为600~700 m,合理产气量为2×10~4m^3/d,初期生产压差不大于5 MPa。研究结果为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优化调整和气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开发技术政策 龙凤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福余 梁建宇 +1 位作者 刘国生 韩轶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4-5,12-55,共4页
方法 通过相关研究 ,对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机理及出砂成因进行了分析。目的 寻求解决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问题的方法。结果 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的主要原因是受其地质因素、原油物性及其开发方式的影响。结论 ... 方法 通过相关研究 ,对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机理及出砂成因进行了分析。目的 寻求解决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问题的方法。结果 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出砂的主要原因是受其地质因素、原油物性及其开发方式的影响。结论 运用高温固砂及筛管防砂工艺技术基本上可解决杜 32断块区兴隆台油层油井出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沉积 出砂机理 出砂成因 高温固砂 筛管防砂 杜32断块区 兴隆台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微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珂 姜素华 +2 位作者 岳家彤 王元媛 王忆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4,共9页
高尚堡油田位于南堡凹陷的中心,其沙三段二三亚段地层主要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油田曾被进行过多次地质研究,但研究精度尚不能满足当前精细生产的需要。本文应用成分成熟度分析、重矿物分析等物源分析方法确定高北斜坡带Es2+33... 高尚堡油田位于南堡凹陷的中心,其沙三段二三亚段地层主要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油田曾被进行过多次地质研究,但研究精度尚不能满足当前精细生产的需要。本文应用成分成熟度分析、重矿物分析等物源分析方法确定高北斜坡带Es2+33亚段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北东和北西向。并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录井、测井及钻井等各项分析鉴定材料,明确研究区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反映扇三角洲紧邻基岩物源区,经历较短距离搬运的特点,并结合沉积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最终确定研究区的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以辫状河道(5种)、扇中前缘、沙坝以及沙席等微相较为发育,并实现对砂厚和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堡油田 扇三角洲沉积 沉积物源 微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区流沙港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晓华 周伟 +3 位作者 肖大志 袁凌荣 张晓禹 李伟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59,共10页
基于沉积微相研究和测井精细解释数据统计分析,开展了涠西南凹陷W区古近系始新统流沙港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W区储层为流一段和流三段,沉积微相研究表明,流沙港组主要为正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夹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 基于沉积微相研究和测井精细解释数据统计分析,开展了涠西南凹陷W区古近系始新统流沙港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W区储层为流一段和流三段,沉积微相研究表明,流沙港组主要为正常三角洲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夹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主要成因为分流水道间、水下分流河道与砂坝、砂坝与砂坝、辫流坝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的泥质沉积物。非均质性研究以沉积微相为基础进行,通过比较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差别,分析储层的空间物性变化。非均质性研究表明,WA油田流一段夹层厚度>5 m的占51.4%,单层夹层层数>5个的占27.4%,变异系数平均值>1.2,整体上非均质性很强;WB油田流三段夹层分布均匀,东南部平面非均质性弱,西北部平面非均质强;WC和WD油田流三段整体上夹层多,但平面非均质性弱。依据非均质研究成果,对密井网的WA油田主力层进行了剩余油分布预测,并部署了2口调整井挖潜,实施后累增油4.2×10^(4) t,采收率提高了2.3%。表明储层夹层分布和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可以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正常三角洲沉积 扇三角洲沉积 夹层 平面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