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及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以乍得D油田PⅠ油组为例
1
作者 贾瀛 袁新涛 +5 位作者 肖康 张军涛 李隆禹 王玥 李新龙 李庆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8,116,共21页
乍得Bongor盆地D油田PⅠ油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具近源快速堆积、沉积碎屑颗粒粗、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资料,划分研究区岩相及组合类型,识别单砂体构型单元类型及特征,分析不同构型单元空间组... 乍得Bongor盆地D油田PⅠ油组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具近源快速堆积、沉积碎屑颗粒粗、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等特点。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资料,划分研究区岩相及组合类型,识别单砂体构型单元类型及特征,分析不同构型单元空间组合样式,建立扇三角洲前缘构型模式及其随基准面演化特征,探讨单砂体构型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10种岩相、5种岩相组合及4种主要构型单元类型。砂体侧向拼接样式主要有4种类型,单砂体垂向接触类型可分为切叠型、叠加型、孤立型三大类10小类叠置样式。在长期基准面上升时期,单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先由切叠型转变为叠加型,后转变为孤立型,砂体发育规模不断收缩变窄。不同构型单元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特征差异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21.31%和1 276.92×10^(-3)μm^(2)。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单一构型内部砂体所处位置和沉积韵律对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砂体物性从对应箱形曲线韵律的水道中部主体向对应钟形曲线韵律的两侧边部变差;叠加型接触的砂体较切叠型接触砂体非均质性更强。该结果为乍得D油田及类似油田勘探开发及井网部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单元 叠置样式 储层质量 Bongor盆地 乍得D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白垩系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洪锋 吴海红 +4 位作者 杨禹希 向红英 高吉宏 贺昊文 赵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7,共13页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 在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下白垩统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巴音都兰凹陷B51井区阿四段发育砂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泥岩相等四大类,可进一步划分为13个小类,粒度概率累计曲线表现为悬浮一段式、低斜两段式、高斜两段式、滚动-跳跃-悬浮三段式4种类型,具有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平直形5种测井相标志,发育前积、丘状、杂乱状、亚平行状4种地震相。(2)研究区阿四段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主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和远砂坝6种沉积微相,纵向上可分为Ⅰ,Ⅱ,Ⅲ共3个砂组,Ⅱ砂组和Ⅲ砂组沉积时期,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广泛,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发育;Ⅰ砂组沉积时期,湖盆范围最大,砂体变细、变薄。(3)研究区阿四段自下而上表现为水进沉积序列,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前缘,预测B51-71井区和B51-74井区发育的水下分流主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为利储集相带,B51-19井区发育的河口坝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沉积特征 水进-退积旋回 粒度概率累计曲线 测井相标志 地震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 阿四段 白垩系 巴音都兰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表征——以辽河西部凹陷于楼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珏 陈欢庆 +2 位作者 周俊杰 周新茂 杜宜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了更深入认识储层空间展布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应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通过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单砂体在侧向、垂向及平面上的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单砂体侧向可分... 为了更深入认识储层空间展布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应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通过识别不同级次的构型界面,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的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单砂体在侧向、垂向及平面上的构型模式。研究认为:单砂体侧向可分为孤立型、对接型、切叠型3种构型模式,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及前缘席状砂等5种四级构型要素;单砂体垂向构型可分为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孤立式河口砂坝、多期叠加式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的叠置等5种模式;单砂体的平面组合可分为孤立条带状河道、交织条带状河道、连片状河道等3种模式;正韵律层为蒸汽驱的优选层段、平面上呈孤立条带状的层段,可以考虑分层注气;部署注气井和采油井时,应优选连通性较好的构型结构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识别 构型模式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构型精细解剖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建伟 肖梦华 +1 位作者 王继鹏 胡书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8,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砂体构型界面为泥粉砂质夹层、钙质砂砾岩夹层以及泥砾岩夹层。研究区砂体的拼接样式分为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辫状水道拼接、辫状水道-辫状水道拼接以及辫状水道-溢岸砂拼接等4种类型。应用三维视窗内多视角栅状组合技术在小层内识别出3条单一河道及其相应河口坝和溢岸砂,单一河道宽度为100-150m,具有从北向南逐步交叉合并并分流的变化规律。油田现有的井网不能有效地控制单一河道砂体分布,需要缩小井距,沿单一河道完善注采系统,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单砂体 构型解剖 扇三角洲前缘 双河油田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对油藏有效开发的影响——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油藏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欢庆 王珏 +2 位作者 胡海燕 杜宜静 樊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170,共15页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和分析测试资料,400口井测井资料以及工区地震资料,在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和确定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划分沉积微相,刻画不同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同时分析了沉积...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和分析测试资料,400口井测井资料以及工区地震资料,在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和确定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划分沉积微相,刻画不同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同时分析了沉积微相对开发的影响。通过岩性、层理构造、泥岩颜色、化石特征和粒度概率曲线等相标志,确定研究区目的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呈北西-南东和南北向,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沉积微相。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沉积为主。自底部的单层yII36b至顶部的单层yI11a,目的层整体上为向上逐渐变粗的反旋回特征。河道宽200~300m,长度可达数百米,砂体数量多,规模小。受水下分流河道的频繁分流改道,砂体相互切叠,储层非均质性强烈。蒸汽驱热采时应该充分考虑单砂体沉积微相空间组合模式和平面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沉积微相 扇三角洲前缘 油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技术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以库车坳陷前陆区索罕村剖面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庆鲁 张荣虎 +3 位作者 卢文忠 王春阳 张先龙 赵继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37,共8页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针对大北气田钻井少、井距大的特点,选取与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的典型露头剖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多方位全覆盖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并与... 库车坳陷前陆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广泛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场所。针对大北气田钻井少、井距大的特点,选取与目的层地质特征相似的典型露头剖面,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多方位全覆盖扫描和三维数据采集,并与人工实测地质信息和分析化验资料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三维数字化地质模型,有效揭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样式包括不完全叠拼式、侧拼式和孤立式3种,由于构型样式不同,砂体间连通性存在差异;砂体具有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垂向叠加、大面积连续分布的特点,且河道砂体中、下部物性比底部和上部好,且以均质的中砂岩和细砂岩为最优;伴有少量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沉积,砂体厚度和宽度与厚度比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砂岩含量高,砂体间发育稳定的条带状泥岩,砂体间并非完全连通,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露头技术 扇三角洲前缘 砂体构型 储层模型 库车坳陷前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结构控油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瞿雪姣 胡世莱 +2 位作者 李继强 闫海霞 刘虹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赵凹区经过多年开发,呈现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剩余可采储量少的特征。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精细解剖核桃园组三段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建立地质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储层剩余油分布状态,建立砂体内部结构控制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以正韵律单砂体为主,渗流能力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上部;河口坝单砂体主体为反韵律,渗透率较高,剩余油主要集中在砂坝上部,而坝侧缘和前缘剩余油则主要分布于坝缘下部;河口坝砂体一般发育多个增生体,各增生体间普遍发育泥质或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剩余油分布主要与注采井分布有关,只有注水井或采油井作用的增生体往往成为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凹油田赵凹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内部结构 剩余油控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非均质性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珏 陈欢庆 +2 位作者 周新茂 杜宜静 李顺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196,共9页
研究区位于辽河油田某蒸汽驱试验区内。以该地区于楼油层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400口井测井资料、6口取心井资料及多种测试资料,对该地区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精细表征,分析了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探讨了... 研究区位于辽河油田某蒸汽驱试验区内。以该地区于楼油层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400口井测井资料、6口取心井资料及多种测试资料,对该地区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的精细表征,分析了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探讨了非均质性对储层开发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调整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夹层发育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及成岩胶结夹层,夹层频率介于0.052~0.17层/m;隔层发育泥质隔层,平均厚度为1.52~3.84m;主力油层单层平均渗透率变异系数介于0.59~1.01之间,平均渗透率级差介于55.51~462.42之间,平均突进系数介于2.37~3.75之间,整体属于中-强非均质性储层;砂体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及前缘席状砂,垂向叠置模式包括连通型、弱连通型及不连通型,平面分布模式包括连片状及条带状。非均质性整体受控于沉积环境与沉积动力作用的演化过程,如发育于可容纳空间变小时期的砂体,由于河道侧向迁移及下切能力强,非均质性较弱。根据非均质性表征结果,提出了调剖注汽、分层注汽等开发调整建议,为进一步扩大蒸汽驱试验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蒸汽驱试验区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其控油作用——以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1厚油层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139,共8页
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明确其对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以储层构型分析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构型级次识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砂层组扇三角洲前缘构... 为了揭示扇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内部复杂结构特征,明确其对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的控制作用,以储层构型分析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在构型级次识别和划分的基础上,对赵凹油田赵凹区块核桃园组三段Ⅳ3砂层组扇三角洲前缘构型及其控油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类夹层,即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泥质砂砾岩夹层;将核桃园组三段Ⅳ3~1厚油层划分为7个5级构型单元;在5级构型单元等时地层格架内,根据单一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坝)的定性、定量识别标准,确定出4级构型单元的规模、空间形态及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基于4级构型的3类储层构型控油模式,其中纵向相变和横向相变控油模式下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和非河道低渗相带内,构型单元内不稳定夹层控油模式下的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夹层下部。本次研究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控油模式 扇三角洲前缘 核桃园组三段 赵凹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35,共11页
针对研究区砂体成因机制不明确的问题,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应用丰富的岩芯、测井及粒度等资料,对沉积相特征、平面展布及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可进一步... 针对研究区砂体成因机制不明确的问题,对辽河西部凹陷A区块于楼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应用丰富的岩芯、测井及粒度等资料,对沉积相特征、平面展布及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及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目的油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呈条带状沿北西—南东向展布,整体上表现为基准面下降的水退旋回。从下至上,y_(24)~1小层表现为基准面上升后又下降的震荡过程,y_(23)~1小层表现为基准面上升的过程,而y_(12)~1小层表现为基准面下降的过程。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展布与沉积演化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精细解剖,为"相控建模"和进一步的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为开发方式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于楼油层 扇三角洲前缘 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构型解剖:以长芦油田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2,共7页
长芦油田沙三段沉积背景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连通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差。应用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构型单元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复合砂体(5级)和单... 长芦油田沙三段沉积背景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连通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差。应用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构型单元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复合砂体(5级)和单一砂体(4级)的构型解剖。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对注水井网、井距以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与生产动态响应特征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储层构型单元研究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单元 动态响应 长芦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井距条件下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表征——以乍得R油田R4区块KIV3组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炳凯 李贤兵 +5 位作者 李香玲 高兴军 雷诚 肖康 梁宇馨 沈楠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5,I0001,I0002,共14页
以乍得R油田R4区块KIV3组为例,提出大井距条件下动静态资料结合的储层构型表征思路。基于“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泥质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沉积为构型单元垂向边界识别标志,侧向上结合高程差异、厚度差异、韵律差异... 以乍得R油田R4区块KIV3组为例,提出大井距条件下动静态资料结合的储层构型表征思路。基于“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泥质沉积、河道底部滞留沉积为构型单元垂向边界识别标志,侧向上结合高程差异、厚度差异、韵律差异及动静态资料,建立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和单一河口坝宽厚比经验公式,进行研究区储层构型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KIV3组储层可识别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3种单砂体构型单元;垂向发育孤立式、叠加式、削截式3类叠置样式,侧向发育孤立型、对接型、切叠型3类接触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在1-9 m之间、侧向延伸宽度在300-900 m之间,河口坝单砂体厚度在1-7 m之间、侧向延伸宽度在300-700 m之间。该方法可降低大井距条件下储层构型表征的不确定性,为乍得R油田R4区块注水开发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砂体连通性 动静态资料结合 大井距 乍得R油田 R4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立民 宋宝顺 +3 位作者 余成林 张振宇 李庆 岳大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I0001,共17页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 陆相断陷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具有相变快、砂体接触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1亚段为例,根据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单砂体构型特征,建立扇三角洲前缘三维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及水下分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类型。单砂体侧向拼接主要有4种样式,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拼接型、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型、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型、泥岩分隔型。垂向上,单层单砂体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上河下坝”叠置、多期河道叠置及多期河口坝叠置3种样式。平面上,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呈条带状或交织条带状展布,交织条带状砂体由多个单一条带状的单砂体组成。扇三角洲河口坝较发育,位于河口坝的上部,下切河口坝,发育“河在坝上走”的模式。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介于2.00~6.30 m,宽度介于57.65~499.20 m,平均宽厚比约为41∶1;单一河口坝砂体厚度介于2.26~9.60 m,宽度介于106.26~651.00 m,平均宽厚比约为73∶1;单一溢岸砂体厚度介于0.60~3.46 m,宽度介于40.08~136.35 m,平均宽厚比约为25∶1。单砂体接触关系不同是井间连通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果为南堡凹陷剩余油挖潜及优化开发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小湖盆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模式 单砂体 储层构型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界面划分与识别——以辽河盆地欢喜岭油田锦99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璠 杨少春 +2 位作者 苏妮娜 张瑞雪 温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4,共7页
为了查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与分布模式,以辽河盆地欢喜岭油田锦99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综合储层构型理论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应用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的特征,明确了构型界面的分级系统... 为了查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与分布模式,以辽河盆地欢喜岭油田锦99区块杜家台油层为例,综合储层构型理论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应用岩心、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单元的特征,明确了构型界面的分级系统,建立了单砂层级构型界面的定性识别标准与定量判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储层中3级、4级构型界面是单砂层内主要的渗流屏障,控制着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4级构型界面主要为洪泛泥岩、辫状水道顶部泥质层以及河口坝顶部落淤泥,3级构型界面常为砂体顶部的细粒沉积与单期辫状水道底部滞留沉积,二者均具有较明显的测井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 测井响应 锦99区块 欢喜岭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及构型演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云松 金吉能 刘永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3,I0005,I0006,共16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 扇三角洲沉积体是陆相湖盆重要的油气储集体,确定储层内部砂体叠置关系是油田后期增储上产的关键。以Bongor盆地N油田下白垩统PⅠ油组为例,基于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井下单砂体,分析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单元,建立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的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叠置样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间湾4类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主要的单砂体类型,与四级构型单元相对应,存在切叠型、接触型和孤立型3类叠置样式。由低位域期、湖侵域期到高位域期演化过程中,扇三角洲前缘的砂体由高角度前积式、退积式到加积式、低角度前积式变化;平面上,表现为由长帚状、小朵状到大朵状演化。低位域期,具有水下分流河道构型优势,砂体以切叠型为主;湖侵域期,砂体发育有限,以孤立型为主;高位域期,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构型同时发育,演化为接触型。层序演化控制扇三角洲前缘内部砂体叠置样式与构型展布规律。该结果对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演化及油田后期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 砂体叠置 PⅠ油组 N油田 Bongor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锦99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层次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兰志勤 杨少春 王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77-84,共8页
辽河油田锦99块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杜家台油层是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砂坝组成。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锦99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 辽河油田锦99块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杜家台油层是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由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砂坝组成。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构型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锦99块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界面进行了层次表征。综合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和4种岩相组合。根据高频湖泛面、冲刷面、粒序突变面和岩相转换面将沙四上亚段Ⅰ3砂层组和Ⅱ1砂层组划分为6个短期旋回、15个超短期旋回。在等时格架内,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5级构型界面层次,层次界面以三级和四级为主,四级界面分布较稳定,三级界面零星分布。总结出两种层次界面分布模式:较稳定分布的界面和随机型分布的界面。储层层次分析为研究区构型约束建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99块 沙四上亚段 扇三角洲前缘 岩相 层次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解剖与实践——以渤海湾JX油田东块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善斌 李红英 +2 位作者 刘宗宾 杨志成 刘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和油藏动态等资料,对渤海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2类夹层,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溢岸砂等4种单成因砂体构型单元。依据...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和油藏动态等资料,对渤海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进行精细解剖。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2类夹层,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溢岸砂等4种单成因砂体构型单元。依据河道间沉积、韵律差异、高程差异和厚度差异等侧向识别标志,将单成因砂体的拼接样式划分为6种类型。不同单成因砂体的发育规模存在差异,对较为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总结了相关定量参数。研究区储层构型解剖成果有效解决了油田的开发生产矛盾,对渤海JX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构型解剖 构型界面 沙河街组 渤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锦99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成因与分布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璠 苏妮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2期65-71,共7页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形成油藏内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通过对辽河油田锦99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进行研究,认为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控制下,研究区内形成了泥质、物性、钙质三类...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形成油藏内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控制厚油层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通过对辽河油田锦99块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进行研究,认为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控制下,研究区内形成了泥质、物性、钙质三类隔夹层,其岩-电识别特征与分布规律均存在明显的差别。泥质夹层主要分布于厚层水下分流河道砂叠置区、水道侧缘区以及邻近砂岩尖灭区;物性夹层分布较杂乱,常分布于物性较差的区域;钙质夹层主要分布于砂厚较大、原生孔隙发育的岩相带以及Ⅱ级边界断层附近。隔夹层对油藏内剩余油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综合断裂构造、沉积相、成岩相等多种地质因素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扇三角洲前缘 隔夹层 成因类型 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定量预测技术在渤南洼陷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班丽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1期35-42,共8页
针对渤南洼陷中深层扇三角洲前缘致密储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泥岩速度差异小、纵向含油层系多层薄、横向储层变化快、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的难点,在地质沉积模式指导下,运用多体联合解释技术,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进行优势属性提取和分析。... 针对渤南洼陷中深层扇三角洲前缘致密储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砂泥岩速度差异小、纵向含油层系多层薄、横向储层变化快、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的难点,在地质沉积模式指导下,运用多体联合解释技术,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进行优势属性提取和分析。运用进化型神经网络技术,建立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对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预测结果既保证了与井点的吻合度,也保持了地震资料对沉积特征的反映能力。该方法可以为中深层薄互层储层预测提供借鉴,并指导了该块油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前缘 薄互层 地震属性 非线性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隔夹层对注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君劼 于兴河 +4 位作者 章彤 李文 程皇辉 李胜利 李晓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资料,查明该区扇三角洲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利用测井数据确立了隔夹层的岩电关系识别标准,探讨了隔夹层的平面、剖面分布范围...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资料,查明该区扇三角洲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利用测井数据确立了隔夹层的岩电关系识别标准,探讨了隔夹层的平面、剖面分布范围,指出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砂坝底部和分流间湾中央。结合注采井示踪剂的验证,明确了研究区储集层砂体的叠置连通关系与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注采效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彩南油田 滴12井区 扇三角洲前缘 隔夹层 注采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