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置圈套器技术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患者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1
作者 韩刚 孙子瑞 +5 位作者 韩艳 本乐乐 张远昊 邢威振 王赛飞 韩宇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3-707,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预置圈套器技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4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分析预置圈套器技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24例继发孔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均为ASD较大或边缘不足,且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因此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进行ASD介入封堵术治疗。评估患者术中、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封堵器有无移位、脱落、残余分流以及有无心包积液、新发心律失常等。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4例,年龄(37.88±13.18)岁,体重(59.70±10.78)kg。应用预置圈套器技术成功行ASD封堵术22例,2例封堵失败(术中发生封堵器移位),但均经预置圈套器顺利回收,择期外科手术治疗。22例介入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封堵器移位、脱落及残余分流,也无新发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SD介入封堵时有封堵器移位风险的患者,预置圈套器技术可减少封堵器移位、脱落,并简化封堵器取出过程,进而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性,避免急诊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边缘不足 封堵器移位 圈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一站式行左心耳与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中长期随访对比
2
作者 王建铭 王琦光 +4 位作者 朱鲜阳 庚靖淞 肖家旺 王忠超 李本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目的 比较左心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与ASD封堵术治疗ASD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ASD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2例,其中52例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AS... 目的 比较左心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封堵术与ASD封堵术治疗ASD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ASD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2例,其中52例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ASD封堵术,50例行ASD封堵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及30、90、180 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电话随访记录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对比2组中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2组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监测显示封堵效果良好。同期左心耳+ASD封堵组中,27例采用LACBES左心耳封堵器、25例采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2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心耳+ASD封堵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脏填塞,2例经心包穿刺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转外科行封堵器移除及心内修补术。中长期随访101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37.6月。左心耳+ASD封堵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ASD封堵组(3.9%比18.0%,P=0.028),ASD封堵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左心耳+ASD封堵组(16.00%比1.96%,P=0.01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ASD封堵组相比,左心耳+ASD封堵组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HR=4.295、7.888,95%CI:1.317~14.010、2.135~29.140,P=0.040 9、0.020 8)。结论 同期行经导管左心耳+ASD封堵术可有效预防ASD伴房颤患者脑卒中等栓塞事件,且出血风险低于仅行ASD封堵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左心耳 心房颤动 心脏导管插入术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
3
作者 李昱茜 孟欣 +5 位作者 白炜 曹亮 蒋国盟 杨建龙 徐学增 刘丽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探讨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人二尖瓣相关数据,共纳入32例为观察组。获得患者麻醉... 目的:探讨利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成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二尖瓣结构特点对二尖瓣成形术的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行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人二尖瓣相关数据,共纳入32例为观察组。获得患者麻醉后手术前二尖瓣的二维及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成像资料,记录舒张晚期及收缩晚期共两个时相的二尖瓣结构参数,包括瓣环前后径及左右径、前叶及后叶长度、收缩期瓣叶2区对合点至瓣环平面间垂直距离(对合深度)以及对合缘长度。另收集32例心内结构正常且二尖瓣无反流者为对照组,分析房间隔缺损成年人的二尖瓣结构特点。二尖瓣结构明显异常的7例及心脏复跳后二尖瓣反流明显增加的2例患者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2年,观察术后二尖瓣反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26例(81.3%)患者二尖瓣存在不同程度的形态异常,其中10例(31.3%)患者二尖瓣对合缘长度短或对合深度浅,12例(37.5%)为关闭点错位,4例(12.5%)为前、后瓣叶不同程度的膨隆,存在明显形态异常。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收缩期及舒张期二尖瓣环左右径、二尖瓣后叶长度、二尖瓣对合深度及对合缘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跨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年,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例患者,二尖瓣保持无或少量反流,且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均小于5 mmHg(1 mmHg=0.133 kPa);未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23例患者中,2例在术后1年出现中量反流,其肺/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均大于2.8。结论:较大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往往合并二尖瓣结构异常,建议对二尖瓣结构显著异常者在进行房间隔修补术中同期进行二尖瓣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二尖瓣结构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三维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一例
4
作者 杨雨樵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5年第2期60-62,共3页
房间隔缺损是犬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1条5岁龄柴犬经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施行经胸小切口导管置入封堵器手术,麻醉过程较平稳,术后恢复良好。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 封堵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一例
5
作者 李宗明 任克伟 +3 位作者 韩新巍 李磊 周子鹤 李亚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 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留、肉芽组织增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2]。202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使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置入治疗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胸腔胃气道瘘 呛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封堵房间隔缺损过程中冠状动脉空气栓塞1例
6
作者 蒋文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1452,共2页
患者女,55岁,间断头痛20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3个月,期间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20年前于外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家族病及遗传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最... 患者女,55岁,间断头痛20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3个月,期间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20年前于外院接受子宫切除术;无家族病及遗传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8 mm;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左心饱满;三尖瓣少量反流,肺动脉收缩压36 mmHg;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见10 mm×4 mm椭圆形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内见冗长下腔静脉瓣回声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栓塞 空气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葛纯猛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房颤介入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一站式”(RFCA+LAAC)手术]的患者54例,根据术后48 h内iASD是否存在RLS分为RLS组24例与非RLS组30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分析RLS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个月内新发偏头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ASD均出现左向右分流,24例(44.44%)患者出现RLS,iASD为(5.12±0.80)mm。随访3个月,2组新发偏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比例、iASD尺寸大于非R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OR=2.245,95%CI:1.040~4.846,P=0.040)。结论房颤介入治疗术后iASD出现RLS较为常见,与患者早期出现新发偏头痛无相关性,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同时,iASD在血流动力学及临床事件方面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术 危险因素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耿璐 王科科 鲁静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力手段,此手术需要使用大直径鞘管穿过房间隔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房间隔穿刺术后遗留的长期左向右分流,即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带来的不良事件逐渐引发术者关注。本文旨在对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影响因素、不良事件及监测与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左向右分流 医源性 心房颤动 鞘管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 房间隔穿刺术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TE TrueVue Glass模式诊断左侧三房心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
9
作者 姚沐欣 龙颉婧 +4 位作者 崔抒宇 梁彗莉 邱悦 马春燕 陈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1-832,共2页
病例女,54岁,以“心悸、气短两周”为主诉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00次/分。超声所见:左心房内距二尖瓣环上方约20 mm处见一线样回声,CDFI示该处血流明亮呈湍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血流速度加快约1.6m/s,峰值压差10mmHg(1 mmHg≈0.133 kP... 病例女,54岁,以“心悸、气短两周”为主诉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00次/分。超声所见:左心房内距二尖瓣环上方约20 mm处见一线样回声,CDFI示该处血流明亮呈湍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血流速度加快约1.6m/s,峰值压差10mmHg(1 mmHg≈0.133 kPa),平均压差5 mmHg;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3D-TTE)TrueVue Glass模式示该结构为与左房各壁相连的环形隔膜,将左心房分为真房与副房,其上有交通口,直径约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三房心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右室心尖发育不良并房间隔缺损1例及文献回顾
10
作者 陈萱 龙湘党 +3 位作者 敖琨 谢娟娟 刘芳 卓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右室心尖发育不良(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hypoplasia,RVAH)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与其有关的文献报道非常少。其发病机制不明,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右室截断似球形,左室拉长包裹着右室心尖部。本文报告1例RVAH合并房间... 右室心尖发育不良(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hypoplasia,RVAH)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与其有关的文献报道非常少。其发病机制不明,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右室截断似球形,左室拉长包裹着右室心尖部。本文报告1例RVAH合并房间隔缺损的病例,这种罕见的组合在国内外文献中鲜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室功能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的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晓密 王镇龙 +3 位作者 兰怀 杨文举 张晓慧 徐莉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3,共7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感、压气感,有无胸廓变形,有无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等舒适度情况和切口并发症(皮下血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结果腔镜组患者在ICU期间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明显高于开胸组[(6.5±2.1)分vs.(5.3±2.2)分,t=5.736,P=0.000],其余时点腔镜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均P=0.000)。2组患者胸廓麻木感、压气感在ICU期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出院后1和3个月腔镜组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腔镜组无胸廓变形发生,开胸组出院后1、3个月胸廓变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在出院前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无差异外(P=0.785),出院后1、3个月腔镜组不良情绪均明显好于开胸组(P<0.05)。2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就医舒适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房间隔穿刺法建立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胜强 秦永文 +1 位作者 胡建强 吴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建立可控大小房间隔缺损 (ASD)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 14只 ,在X线引导下 ,应用房间隔穿刺、扩张管和球囊扩张 ,建立可控大小的ASD动物模型。结果 除早期 2只死亡外 ,无其他并发症... 目的 探讨应用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建立可控大小房间隔缺损 (ASD)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 14只 ,在X线引导下 ,应用房间隔穿刺、扩张管和球囊扩张 ,建立可控大小的ASD动物模型。结果 除早期 2只死亡外 ,无其他并发症 ,12只犬均成功建立ASD模型。结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大小可控、X线投照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房间隔穿刺法 房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asd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6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蕾 许迪 +6 位作者 孔祥清 陆凤翔 杨荣 盛燕辉 曹克将 雍永宏 陈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7-658,661,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未见明显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均减小。结论:经皮穿刺ASD封堵治疗既可减轻右室容量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也可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后 房间隔缺损 左室舒张 舒张末期 经皮穿刺 每搏量 容积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欣 关韶峰 +2 位作者 崔克俭 吴卫华 方唯一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 目的评价经导管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5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50岁以上ASD患者,与同期132例50岁以下ASD患者进行对照。两组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查确定诊断,并评估右房右室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封堵前经食管超声(TEE)评价缺损大小和与周边组织关系。所有病例在透视及超声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SO堵闭ASD,并在术后3个月内随访超声检查。结果TEE测定ASD直径及球囊测定ASD伸展径两组无差异(P分别为0.22和0.07),但术前肺动脉收缩压50岁以上组较高(P<0.05)。两组中分别有40例(4041,97.5%)和127例(127132,96.2%)封堵成功。50岁以上组发生术中心脏压塞2例和术后心衰加重1例,50岁以下组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前组患者在介入术中及随访早期更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P分别为0.05和0.03)。两组术后心超随访示右房、右室内径分别由术前(46.6±8.9)mm、(49.1±10.2)mm和(40.9±9.5)mm、(42.2±8.6)mm缩小至(37.7±9.0)mm、(40.6±12.3)mm和(33.2±10.1)mm、(34.2±9.0)mm,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50.5±13.8)mmHg和(38.6±11.3)mmHg下降至(39.2±12.6)mmHg和(31.2±14.1)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50岁以上ASD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与年轻患者相仿,短期疗效确切。但术中并发症相对较多,应规范操作程序。而封堵术后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老年 AMPLATZER封堵器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50岁以上 介入治疗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临床分析 肺动脉收缩压 asd直径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0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郭惠明 张晓慎 +3 位作者 谢斌 曾庆诗 罗智超 庄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 目的:总结20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初步经验。探讨采用小切口在胸腔镜辅助下的心内手术能否为开展非常规微创切口的心内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14例,男6例。其中3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于右心房。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4~5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19~28(22±5)min,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部栓塞等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2~23(10±5)个月,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胸腔镜 房间隔修补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6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张平 郭燕丽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确定置入封堵器数量及大小,术后用心脏超声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全组6例双孔型ASD患者中2例分别置入2个封堵器,4例置入1个封堵器。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4例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2年虽仍有少许残余分流,但自觉症状好转,心影缩小。另1例术后1个月因残余分流而被迫手术取出。 结论: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ASD安全、有效,对两ASD相距较远者应放置2个封堵器,对两ASD相距较近者则可用1个封堵器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封堵器 孔型房间隔缺损 置入 经导管封堵 心脏超声 术后 用心 结论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勤 杨一峰 +8 位作者 徐新华 高雷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赵天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9,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287例,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合适病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再次准确评估选定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并评估封堵效果,术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评估近中期疗效。结果:287例房间隔缺损中276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6.17%,其中多孔型缺损37例,后下缘短残边者23例。随访过程中示封堵器位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尤其是特殊难堵类型缺损有着重要且可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心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207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梅 丁文虹 +4 位作者 郑可 王霄芳 谭江宁 陆兆龄 曹期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评价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经心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7例Ⅱ孔型ASD患者,年龄1.83-85(32.84±24.21)岁。ASD大小分别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ICE标准切面测量,比较... 目的:评价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在经心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Ⅱ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7例Ⅱ孔型ASD患者,年龄1.83-85(32.84±24.21)岁。ASD大小分别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ICE标准切面测量,比较二者对ASD测量值与术中球囊测得ASD延长径的相关性。 结果:207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ASD直径(16.30±5.89)mm,与球囊测ASD延长径(21.36±7.32)mm,相关系数r1=0.91(P<0.05);术中ICE测值(21.49±8.04)mm,相关系数r2=0.99(P<0.01)。手术成功率99.03%。瞬时完全堵闭率89.23%,24 h完全堵闭率94.69%,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ICE测量ASD直径与球囊测量ASD延长径相关性良好;术中标准切面的建立更易于清晰显示ASD大小,形态,周边结构;无需全麻,提高了经导管关闭ASD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术中 心导管 心腔内超声 经胸超声心动图 球囊 房间隔缺损 引导 大小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7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迟路湘 张萍 仝识非 程训民 冉擘力 姚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7-639,共3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 0例(男 2 3例、女 2 7例 ,年龄 3~ 64岁 )中ASD 19例、PDA 3 1例 ,按常规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SD封堵时先用测量球囊测ASD直径及选取Amplatzer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推送至左房 ,先后释放左、右侧盘 ,心脏超声证实ASD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 ,再将Amplatzer封堵器完全释放。PDA患者先行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 ,测量PDA直径及选择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 ,经传送装置将封堵器置于未闭的动脉导管内 ,重复主动脉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时释放封堵器。结果 ① 19例ASD患者球囊测得的ASD直径为 2 3± 6( 13~ 3 1)mm ,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7~ 40mm ,均一次性封堵成功。② 3 1例PDA患者中 3 0例用Amplatzer蘑菇伞封堵成功 ,1例PDA内径达 12mm者用直径 17mm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创伤小、适应症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AMPLATZER封堵器 心脏插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导管封堵术后左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火元 朱鲜阳 +5 位作者 韩秀敏 侯传举 张端珍 王琦光 盛晓棠 崔春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导管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年龄≥40岁的ASD患者75例。分为PAH组36例和无PAH组39例,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SD大小以及术前、术...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导管封堵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年龄≥40岁的ASD患者75例。分为PAH组36例和无PAH组39例,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SD大小以及术前、术后1d、1、3个月的左心功能。心导管测肺动脉压及分流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SD封堵术.PAH组与无PAH组年龄分别为(51.74-9.3)岁和(49.3±6.0)岁,ASD大小为(20.64-6.8)mm和(20.64-6.8)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18-42(30.8±9.1)mm和9-40(27.5±7.4)mm。心导管测量PAH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7.8±16.0)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26-62(37.1±7.7)mmHg,无PAH组sPAP为(28.94-3.9)mraHg,mPAP为10.23(15.94-2.8)mmHg。其中PAH组有3例选用带孔ASD封堵器封堵。两组比较,PAH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无PAH组低(P〈0.05)。PAH组导管封堵后肺动脉压明显下降(P〈0.01),术后随访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搏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均增大(P〈0.05)。结论ASD合并PAH患者左心功能损害较无PAH组更严重,介入治疗后左心功能明显好转,能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