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对患者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1
作者 柯辉 王子朝 +2 位作者 李克红 陈明政 吕建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对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72例,对其均实施... 目的:分析采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对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72例,对其均实施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三尖瓣反流情况、心脏结构形态以及肺动脉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残余分流。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 d、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P<0.05)。术后1个月、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大于术前、术后1 d(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 d、1个月时的左心房内径有所减小,且小于术后6个月(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个月、6个月,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环径、三尖瓣反流面积、右心房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所缩小(P<0.05)。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72例患者中,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下降为轻度者58例(占80.56%),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下降为中度者14例(占19.44%),无重度反流者。术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占比低于术前(P<0.05);患者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应用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并且可使患者心功能及心脏结构得到有效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房间隔缺损 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心功能 肺动脉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介入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葛纯猛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介入治疗中行房间隔穿刺术后造成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右向左分流(RLS)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新发偏头痛之间的相关性,为相关临床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房颤介入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一站式”(RFCA+LAAC)手术]的患者54例,根据术后48 h内iASD是否存在RLS分为RLS组24例与非RLS组30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超声指标,分析RLS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术后3个月内新发偏头痛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iASD均出现左向右分流,24例(44.44%)患者出现RLS,iASD为(5.12±0.80)mm。随访3个月,2组新发偏头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S组年龄、持续性房颤比例、iASD尺寸大于非R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OR=2.245,95%CI:1.040~4.846,P=0.040)。结论房颤介入治疗术后iASD出现RLS较为常见,与患者早期出现新发偏头痛无相关性,iASD尺寸是发生RLS的危险因素。同时,iASD在血流动力学及临床事件方面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术 危险因素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评估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右向左分流
3
作者 张玉静 成品秀 +2 位作者 康素玲 姜月 王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对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心脏水平右向左分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7月焦作市人民医院40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和同期242例非膨出瘤患者,均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检查,...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对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心脏水平右向左分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7月焦作市人民医院40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和同期242例非膨出瘤患者,均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检查,比较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动作后两组右向左分流的总体阳性率;并按监测到的微气泡数量将两组右向左分流进一步分为小量分流和大量分流,比较两组小量分流和大量分流的发生比例,以及Valsalva动作后两组分流量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对比增强多普勒:膨出瘤组右向左分流阳性率高于非膨出瘤组[47.5%(19/40)比29.8%(72/242);χ^(2)=4.95,P=0.03];膨出瘤组小量分流14例(73.7%),大量分流5例(26.3%);非膨出瘤组小量分流61例(84.7%),大量分流11例(15.3%)。静息状态下,两组均以小量分流居多,两组小量和大量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264)。Valsalva动作对比增强多普勒:Valsalva动作后两组总体阳性率较静息状态下均显著提高(膨出瘤组77.5%,χ^(2)=8.64,P=0.002;非膨出瘤组48.8%,χ^(2)=80.49,P<0.001);其中大量分流病例数显著增加,膨出瘤组大量分流发生率为64.5%(20/31),非膨出瘤组大量分流发生率为47.5%(56/118),膨出瘤组显著高于非膨出瘤组(χ^(2)=12.58,P<0.001)。结论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常伴右向左分流,尤其是Valsalva动作后,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膨出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卵圆孔 未闭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引导房间隔穿刺在经皮卵圆孔封堵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振 李晓明 +5 位作者 杨航 宫一宸 傅元豪 姜新鹏 张喆 傅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 目的探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引导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在卵圆孔封堵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22年3~12月我科对45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单纯鞘管通过法无法通过卵圆孔者,在TTE引导下进行TSP,引导输送鞘管通过后完成卵圆孔封堵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在TTE引导下完成TSP与封堵术,TSP时间为(15.0±3.7)min,术后即刻及12 h评估无心律失常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均于术后次日康复出院。45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未发生心内分流、心包积液、心房纤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单纯TTE引导TSP安全可行,可作为复杂PFO的补充封堵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房间隔穿刺术 经胸超声心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麦尔哈巴·雪热提 吾拉尔·阿德力 +2 位作者 唐雍淇 阿提开木·吾布力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93例,根据ASD患者是...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患者293例,根据ASD患者是否合并PAH分为不伴PAH组(n=176例)和伴PAH组(n=117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ASD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清学指标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SD合并PAH的预测价值。结果与不伴PAH组相比较,伴PAH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尿酸/肌酐比值、白蛋白、缺损直径、左心房内径、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肌酐比值、三尖瓣反流压差均是ASD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肌酐比值、三尖瓣反流压差单独检测及其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4、0.584、0.592、0.633和0.715。结论HCT、红细胞分布宽度、尿酸/肌酐比值和三尖瓣反流压差单独及其联合检测对ASD合并PAH预测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血清学指标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增厚率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概率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基于逆概率加权法
6
作者 洪俊蓉 黄岩 +2 位作者 吴天晨 姜姝姝 梁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30-835,共6页
目的利用逆概率加权法探寻房间隔增厚率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就诊的标准心房颤动患者265例,将房间隔增厚率按照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第1组(0... 目的利用逆概率加权法探寻房间隔增厚率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就诊的标准心房颤动患者265例,将房间隔增厚率按照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第1组(0.01~0.089)、第2组(0.089~0.317)、第3组(0.317~0.690)。利用逆概率加权法均衡混杂因素后,调整组间差异。通过加权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研究房间隔增厚率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变化趋势。结果逆概率加权法分析显示,房间隔增厚率第2组相对于第1组,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无明显变化(P=0.584),第3组相对于第1组概率下降86%(OR=0.144,95%CI:0.055~0.380,P<0.001)。加权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显示,房间隔增厚率0.321为其临界值,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房间隔增厚率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概率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房间隔增厚率 逆概率加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用
7
作者 倪成香 蔡洁 +2 位作者 胡国梁 范庆浩 范霜月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ASD患者,分别行经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及RT-3D-TEE检查,评估ASD形态,测量ASD最大径、各残端长度,RT-3D-TEE同时测量房间隔缺...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ASD患者,分别行经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及RT-3D-TEE检查,评估ASD形态,测量ASD最大径、各残端长度,RT-3D-TEE同时测量房间隔缺损面积,分析缺损最大径、面积与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封堵器大小,术中应用RT-3D-TEE监测引导封堵器的输送和释放。术后即刻评估封堵疗效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下腔静脉侧残缘、主动脉侧残缘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3D-TEE检测的上腔静脉残缘长度大于2D-TTE(P<0.05);2D-TTE、RT-3D-TEE测量的ASD最大径、RT-3D-TEE的面积测值与封堵器大小存在相关性(r=0.891,0.926,0.976,P<0.05),其中RT-3D-TEE测量面积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最高。其中36例患者在RT-3D-TEE准确引导监测下,成功实施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疗效佳,未见并发症。结论RT-3D-TEE在ASD封堵术前直观清晰显示ASD大小、形态及各残缘情况,为封堵器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同时能安全有效引导封堵术,术后随访疗效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交互训练在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专业技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晓雅 孙明飞 +2 位作者 潘丽红 孟庆江 胡潇元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交互训练在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专业技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参与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医务人员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50,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末)和观察组(n=50,2... 目的探讨模拟交互训练在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专业技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参与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医务人员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50,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末)和观察组(n=50,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联合模拟交互训练,两组均完成3个月训练,比较两组医务人员自我表现、专业技能及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能独立查找资料、明确个人观点、主动发言、自我表现良好及与师生合作良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病例查体、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及按时查房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及急救自信心增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交互训练用于医务人员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中,能提高自我表现,提升其专业技能,且干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交互训练 医务人员 房间隔缺损修补 自我表现 专业技能 干预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复术的舒适性评价
9
作者 李晓密 王镇龙 +3 位作者 兰怀 杨文举 张晓慧 徐莉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3,共7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的舒适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外科首次择期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54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开胸组,各273例,比较2组患者ICU期间、出院时、出院后1和3个月疼痛程度,胸廓麻木感、压气感,有无胸廓变形,有无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等舒适度情况和切口并发症(皮下血肿、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结果腔镜组患者在ICU期间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明显高于开胸组[(6.5±2.1)分vs.(5.3±2.2)分,t=5.736,P=0.000],其余时点腔镜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胸组(均P=0.000)。2组患者胸廓麻木感、压气感在ICU期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出院后1和3个月腔镜组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腔镜组无胸廓变形发生,开胸组出院后1、3个月胸廓变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除在出院前焦虑、抑郁、恐惧不良情绪无差异外(P=0.785),出院后1、3个月腔镜组不良情绪均明显好于开胸组(P<0.05)。2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患者就医舒适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上腔型)产前超声诊断1例
10
作者 向梦婷 吴皎姣 +1 位作者 王小亚 黄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66-166,共1页
患者女,24岁。孕1产0,孕23+3天,既往无不良孕产史,唐氏筛查无异常。超声检查:胎儿头颅、面部、腹部及四肢扫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扫查:心胸比例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四腔心切面清楚显示,左、右心房及心室大小正常,房... 患者女,24岁。孕1产0,孕23+3天,既往无不良孕产史,唐氏筛查无异常。超声检查:胎儿头颅、面部、腹部及四肢扫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扫查:心胸比例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四腔心切面清楚显示,左、右心房及心室大小正常,房间隔卵圆孔瓣可见,主动脉发自左心室,肺动脉发自右心室,4支肺静脉汇入左心房,室间隔平面未见过隔血流束,非标准四腔心切面(图1)及双房切面(图2)可见局限性回声中断,宽约1.6 mm,房间隔靠近上腔静脉处可见花色过隔血流(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房间隔缺损(上腔型)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玮泽 叶菁菁 +5 位作者 李建华 张泽伟 俞建根 石卓 俞劲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ASD患儿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TEE组,120例)和行X射线引导经皮... 目的:比较单纯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与X射线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ASD患儿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TEE组,120例)和行X射线引导经皮ASD封堵术患儿(X射线组,125例)的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实施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TEE组和X射线组均顺利完成ASD封堵术。TEE组手术时间为(20±14)min,X射线组为(29±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9,P<0.05);TEE组ASD直径为(11±4)mm,大于X射线组[(9±4)mm,t=2.512,P<0.05],但两组在术中使用的封堵器直径和外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或移位,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积液。术后发热、咳嗽、腹泻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纯TEE引导经皮ASD封堵术与X射线引导经皮ASD封堵术疗效相近,但前者避免了射线辐射、手术时间短、对ASD的直径评估更精确,且无需使用大型数字减影设备,适宜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外科学 房间隔缺损/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X线透视检查 儿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秀滨 王东进 +3 位作者 吴清玉 花中东 钱向阳 杨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 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 ,为 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 ,其中 1例功能性单心房 ,2例部分型肺静脉 (... 目的 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 ,为 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 ,其中 1例功能性单心房 ,2例部分型肺静脉 (右侧 )畸形引流 ,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 结果 平均切口长度 (7 2± 1 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30 3± 7 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37例随访 3月~ 2 4(1 3± 0 6 )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 ,无并发症。 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 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传文 李平萍 +1 位作者 李宪卿 孙庆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2期38-39,共2页
目的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完全性胸腔镜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4例(腔镜组)、行正中开胸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8例(正中组)。均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转流,腔... 目的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完全性胸腔镜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4例(腔镜组)、行正中开胸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8例(正中组)。均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转流,腔镜组行完全性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正中组行常规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少于正中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正中组(P均<0.05)。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引流少、术后输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开胸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附79例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海洲 李杨 +3 位作者 刘维 李红昕 袁贵道 邹承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49-50,共2页
7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取右前胸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由右房插入特制推送管,将闭合器嵌入房间隔缺损处,将其封闭。结果本组4例术中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75例用闭合器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8~46... 7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取右前胸胸骨旁第4肋间小切口进胸,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由右房插入特制推送管,将闭合器嵌入房间隔缺损处,将其封闭。结果本组4例术中封堵失败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75例用闭合器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8~46min,平均18min。全部患者均于术后3—4d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认为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手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比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坤 谌启辉 +3 位作者 王平凡 吴振宇 宋峥 王明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79-81,共3页
目的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 目的比较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封堵术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146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组、经胸组、体外循环组。颈内静脉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经胸组行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术,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封堵器直径、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总费用。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第5天行心床旁X线胸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行经胸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位片检查评价手术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X线显示所有封堵器固定良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经胸组有1例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分流束约2 mm,随访至术后第1个月后分流消失;其余两组房水平分流消失,随访过程中未再发现有房水平分流。与其他两组比较,颈内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短(P均<0.05);颈内静脉组住院费用高于体外循环组,低于经胸组(P均<0.05)。三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心脏及心脏相关并发症发生;围术期颈内静脉组无并发症,经胸组出现残余漏1例,体外循环组出现并发症3例(胸腔积液1例,气胸1例,二次插管1例)。随访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经胸组残余漏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自愈。结论食道超声引导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或经胸封堵及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较其他两种方法手术切口创伤更小,失血量更少,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颈内静脉封堵术 经胸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膨出瘤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2 位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盛晓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合并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T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SD比TT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房间隔膨出瘤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艳 潘家华 顾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房间隔缺损(ASD)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心病患者的10%~30%,其中70%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对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房缺和(或)伴随明显症状和心脏扩大的房缺,必须选择房间隔封闭术。虽然外科修补术技... 房间隔缺损(ASD)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心病患者的10%~30%,其中70%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对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房缺和(或)伴随明显症状和心脏扩大的房缺,必须选择房间隔封闭术。虽然外科修补术技术成熟,疗效确定,但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 外科修补术 心脏扩大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膨出瘤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传举 邓东安 +2 位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盛晓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 目的:探寻房间隔膨出瘤(IASA)及合并畸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特征及规律性。方法:应用CDE检查32例IASA,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之后18例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10例行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16例行合并畸形手术治疗。结果:根据CDE特征对32例IASA及合并畸形全部做出正确诊断。IASA及合并畸形CDE特征及规律性明显:①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尖四腔心切面、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剑下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局部向右心房或左心房凸出,并随心动周期摆动;②IASA多并畸形,在合并畸形中ASD(84.4%)多见,其次是室间隔缺损(12.5%)和房间隔卵圆孔未闭(6.3%),还有法乐三联症、法乐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和主动脉瓣狭窄等,但少见;③孤立性IASA患者2DE显示心腔内径正常;合并ASD患者2DE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房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合并室间隔缺损2DE显示左心房内径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过室间隔左向右五彩镶嵌分流束血流信号;④TTE很难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TEE可准确显示IASA合并ASD的数目、大小和位置;⑤IASA女性(75.0%)明显多于男性(25.0%)。结论:CDE对IASA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应用CDE明确判断合并畸形比诊断IASA更重要;应用TEE判断合并畸形ASD比TTE更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房间隔膨出瘤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瘤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晓彬 蒲晓群 +5 位作者 郑昭芬 谢秀梅 杨天仑 李传昶 邓金华 孟霜媛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1期62-64,66,共4页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全组13(男5,女8)例,年龄10~54(27.6±15.3)岁。经临床、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ASA并发继发孔型ASD。TTE检查ASA均膨入右心房,... 目的评价房间隔瘤(ASA)并发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全组13(男5,女8)例,年龄10~54(27.6±15.3)岁。经临床、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ASA并发继发孔型ASD。TTE检查ASA均膨入右心房,ASD最大直径10~27(17.4±6.5)mm。其中单孔ASD8例,多孔ASD5例,孔间距离1~7mm者4例,9mm者1例。结果13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所用封堵器的直径为16~38(24.3±8.2)mm。5例多孔ASD,有4例置入1个封堵器直接封堵多个缺损孔,1例(两个缺损孔之间距离为9mm)分别用20mm和16mm两个封堵器封堵。术后即刻TTE检查显示13例均获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3~6个月复查11例(84.6%)心脏大小恢复正常,2例(15.4%)心脏不同程度的缩小,无封堵器移位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房间隔瘤(ASA)并发继发孔型ASD是可行、安全的,可以获得良好的封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吉凤庆 汪勤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72-73,共2页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4、5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4、5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微创手术 非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