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波离散度及房间传导阻滞预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媛 刘连元 +5 位作者 王晓亮 刘彬彬 金英兰 李松 方海滨 苏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 P波离散度 ( Pd)和房间传导阻滞 ( IACB)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6 0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 2组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组 ( 30例 )和合并冠心病组 ( 30例 ) ,正常对照组 30例。量取 P波的... 目的 探讨 P波离散度 ( Pd)和房间传导阻滞 ( IACB)对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6 0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 2组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组 ( 30例 )和合并冠心病组 ( 30例 ) ,正常对照组 30例。量取 P波的最大宽度( Pmax)与 P波离散度 ( Pd)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 Pmax、P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 ;两组间比较无差异 ( P>0 .0 5 )。以 Pmax≥ 110 m s、Pd>40 ms为标准 ,预测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 ,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Pmax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房间传导阻滞 房性心律失常 预测 IA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阻滞在缺血性心脏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瑄 郑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房间阻滞 缺血性心脏病 临床意义 房间传导阻滞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房右心室起搏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陈松 蔡飞 +3 位作者 李刚 袁灵雁 黄春雨 沈永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 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 ,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 患者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诊断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 目的 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 ,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 患者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诊断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 2 188电极导线 ,左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 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结果 双心房同步起搏后 ,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房起搏 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间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5例报告
4
作者 阳跃忠 黄文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1期46-46,共1页
目的 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 ,其中 3例行三腔起搏 (双心房 +右心室 ) ,2例行双心房起搏 ( 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 ,起... 目的 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 ,其中 3例行三腔起搏 (双心房 +右心室 ) ,2例行双心房起搏 ( 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无脱位及穿孔等并发症。 5例冠状窦电极平均参数为 :P波振幅 4.5± 2 .6 8m V,起搏阻抗 880± 2 0 4.11Ω ,起搏阈值 0 .5 8± 0 .37V。结果 随访 2~ 12个月 ,除 1例需调整参数后不再复发外 ,其余 4例术后均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治疗与预防房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房同步起搏 房间传导阻滞 房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