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逻辑与路径
1
作者 陈淑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4,共10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搭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化的逻辑框架...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发展模式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否匹配,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得到顺利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搭建了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化的逻辑框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分析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底层逻辑,总结了三重逻辑与我国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历史逻辑体现了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理论逻辑体现了参与主体的行为决策过程,实践逻辑则体现了发展新模式所需制度环境的创新。基于此,本文认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需基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长效机制,深化“保障+市场”的供应体系,以及以“好房子”理念推进房屋全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路径
2
作者 朱亚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29,共4页
住房事业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剖析了当前我... 住房事业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剖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调控与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优化成果,分析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对未来住房保障工作的持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优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研究--运行逻辑、内生矛盾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先柱 吴义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8,共12页
商品房预售制是住房领域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不断变化,房地产企业依赖预售回款进行高周转的模式难以为继,商品房预售制的弊端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从理论层面多维度探析商品房预售制的内生矛盾,指... 商品房预售制是住房领域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不断变化,房地产企业依赖预售回款进行高周转的模式难以为继,商品房预售制的弊端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从理论层面多维度探析商品房预售制的内生矛盾,指出预售制虽有助于缩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缺口,但也助推了房地产业“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的形成。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商品房预售制与市场供求关系的适配性明显降低。期房预售模式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其中以房地产企业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最为突出。此外,预售资金监管趋严具有金融加速器效应,通过降低预期现金流和资产抵押品价格强化了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进而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产生较大冲击。针对上述矛盾,应健全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体系,渐进式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预售制的违约预防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风险化解机制,持续规范预售资金的监管体系,短期因城施策推进预售制改革,中长期逐步过渡为现房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房预售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供求关系 房地产开发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优化与我国房地产市场新趋势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彦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39,共6页
2024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刺激市场需求、稳定房价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引发行业反响,同时也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在“防风险、去库存、完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政策主基调下,各地积极推... 2024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刺激市场需求、稳定房价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宽松政策,引发行业反响,同时也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在“防风险、去库存、完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政策主基调下,各地积极推进因城施策,通过优化限购政策、调整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措施提振市场。在放开限购后,市场活跃度得到显著提升,各方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市场成交企稳。未来,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向存量转型将成为主流发展模式,居住品质提升将成为市场新动能,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会不断完善,区域市场分化发展会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市场将筑底企稳,行业也将由粗放式发展转向更加理性和健康的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优化 市场环境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及对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光绪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0-202,共3页
本文基于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系统分析了中国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成本的提高和收益的下降使得传统的滚动开发销售型模式面临盈利空间缩小、融资成本提高和销售陷入僵局的严峻... 本文基于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系统分析了中国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成本的提高和收益的下降使得传统的滚动开发销售型模式面临盈利空间缩小、融资成本提高和销售陷入僵局的严峻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实现房地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遵循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内部分工专业化、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筹资多元化和销售与持有并重的经营稳健化三条路径,并最终建立起以资本和服务为主导的全国一体化房地产市场。为了顺利实现这些路径,可以采用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和品牌构建等具体的应对策略。同时,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改革与支持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房地产开发模式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形势与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易宪容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8,共8页
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快速飚升,也带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大量资金流入,导致了房地产业的"圈钱"和"圈地"热,从而使房地产泡沫不断吹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及时看到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风险与问题,特别... 2007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快速飚升,也带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大量资金流入,导致了房地产业的"圈钱"和"圈地"热,从而使房地产泡沫不断吹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及时看到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风险与问题,特别是美国次按危机,更是打破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的神话。因此,2007下半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及现状,要把房地产市场转变为一个以民生为主导的市场而不是一个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如果政府的这些政策能够一个个落实,那么2008年房地产市场价格一定会回归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房价 房地产发展模式 房地产政策 房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子潇 韩平 陈媛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缺乏科学的发展方式作为指引,因而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房地产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会导致其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的差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开发商的所有权性质可大致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 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然缺乏科学的发展方式作为指引,因而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房地产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会导致其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的差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我国开发商的所有权性质可大致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我国香港地区企业,选取它们之中具有代表性的绩优公司作为研究标杆,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商业地产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综合提炼出相关的发展模式,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性质 商业地产 房地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晖和他的RSMO模式
8
作者 边防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冯晖 房地产 RSMO模式 房地产系统运营策划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毕文 韩庆峰 李金林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73-74,39,共3页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被认为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提高资金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总结了中国建设银行在...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被认为是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能提高资金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分散银行风险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总结了中国建设银行在国内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情况,探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分析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法律、信用、证券市场等方面的障碍,以及如何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房地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